1《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及写作背景。

2.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重点

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在上一课中,我们通过三篇古诗词领略了唐之风采,在教材第九课中则精选了三篇宋词为代表,让我们去体会宋代不同词人的作品风貌。说到宋词,我们都知道宋词分为两种流派,分别是豪放派与婉约派。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开创豪放派词风的苏轼的一首怀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后人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与黄庭坚、米芾(fèi)、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绘画上: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开创性贡献——豪放派

在苏轼之前,“诗庄词媚曲谐”,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屏障,扩大词的题材,使词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丰富了词的意境。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

【人物生平】苏轼

少年成名—一门三学士,名动京师—接连守孝—王安石变法—自请出京(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东山再起(司马光为相,新党被打压)—上谏皇帝(不容于新党,不见谅于旧党)—杭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三条长堤)—流落儋州(新党执政)—大赦复任,卒归常州。

【拓展鉴赏】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作此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如果仅限于“入乎其内”的抒写人生的苦闷,苏轼也就不成为令人发出会心微笑的“东坡老"。他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

且看后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反忧伤情调,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自我解脱力是惊人的。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更不在阀州、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作过知府)。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真是“满纸荒唐言",然而这位“东坡看”最能够“白首忘机"。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药的浪漫。末两句,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的意味,却也深刻地传达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

【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①念奴娇

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位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②赤壁怀古

标题,“赤壁"即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怀古”:追怀古昔,追念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常用作词题、诗题。

【怀古咏史诗词】

咏史怀古诗词往往是作者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或抒己之怀。

*标志:标题中带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其前加“咏",或在其后加“怀古”“咏怀"。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手法:用典、双关、对比、反衬、借古讽今、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情感: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写作背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历经“乌台诗案”的东坡,入狱103天,九死一生,在黄庭坚等人力保之下,丢官去职,惨遭贬谪。元丰五年,47岁的东坡被贬黄州两年有余,生活拮据而窘迫,“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政治亦不得志,虽任“团练副使”,实则不过是一个“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的闲职。

登临赤鼻矶,祭奠江月,苏文忠“不尽语”,将《赤壁赋》“裁成‘大江东去’词"。

【诵读诗词】播放视频+齐读

【概括词意】概括本词上阕与下阕主要内容

上阕写游赤壁所见之景,下阕缅怀古人,抒发人生感慨。

文本分析

【鉴赏上阕】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苏轼立于赤壁,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看到:滚滚东去的长江,汹涌的浪潮

想到:千古风流人物

将具象有形的滔滔江水比作抽象而无形的历史长河,进一步联想到万古世间的众多英雄人物。

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①内容上:词的开篇以“大江东去"起兴,用“浪淘尽”把眼前永远奔流的江水与已经消逝了的“千古风流人物"联系起来,让读者体会出词人独立于江岸披襟临风、对景抒情的壮怀。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虚实结合,雄浑壮阔,气势磅礴;

②情感上:奠定了全词雄浑苍凉的感情基调。

③结构上:引起下文,在雄浑壮阔的大背景下引发对下文江山人物的感想,对周瑜的缅怀。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故垒西边",指过去打仗营垒的西边。此地曾经金戈铁马,而如今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一派萧条。“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言外之意,这里不一定是三国赤壁之战所在地。实际上,此地为赤壁矶,非赤壁之战的主战场。据考证,真正的赤壁之战的遗迹在湖北武昌。

首句以“大江"展示空间之阔大,以“千古”抒写时间之邈远,以“英雄人物"表现人物之众多,与下句形成轻巧对照:“人倒是,三国周郎赤壁。”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时间之悠远只定格于三国,人物之众多只钟情于周郎。这样的开篇如长风出谷,大开大合,更显豪放雄浑。从泛写怀古转入具体内容,初点主旨。

为什么说“人道是"?

把赤壁具体所在的问题轻轻宕开,赤壁之战中的赤壁究竟位于何处,自古众说纷纭,但词人只是借景抒情,并不打算深究。(清代诗人朱日浚:“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词人看到了哪些具体景色?营造怎样的意境?

大江、浪、故垒、赤壁、乱石、惊涛。

为了尽可能地展示赤壁自然景物真态,在意象的创设上,苏轼十分重视写景语言的锤炼和创新。请同学们找一找,你认为赤壁之景中哪些字富有表现力?

“乱”写出岩石山崖的险怪,参差不齐。言山石之多而绵延。

“穿"突出山崖陡峭,高耸入云。状山石直刺云霄之态。

“惊”表现浪花的汹涌澎湃。绘波涛声势之大。

“拍"突出摩波涛撞击山崖力度之强,猛烈的样子。

“卷”写出浪花汹涌写浪花之磅礴,奔腾不息。

“千堆"写翻卷起的浪花之多。

“雪”指浪花千层的纯白,绘形绘色,蔚为壮观。

在上阕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描绘,起笔突兀,落笔不凡,显示了东坡的过人气概。随后,作者描绘了如画的江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前一句把视线引向天空,后两句把视线引向脚下,这三句简直就是一幅立体图画,凌乱而突兀的石峰,如带血的利剑,硬生生地刺向天空,那一抹残阳似乎在诉说着昨天的哀伤,滔天的巨浪,被烈风狠狠地摔在山崖上,像是拋弃一段段被时间侵蚀的古老故事,那溅起的水花,飘落成一片片雪花,飞舞在历史的长河里,无声无息。

词中,动词“穿”“拍"“卷”,形容词“乱"“惊”,副词“千堆"都是精心锤炼而出,它们紧密配合,从不同角度诉诸不同感觉,再现:出赤壁江山雄奇壮险之美。同时也为下文咏史铺设了情境,“穿”“拍"“卷”几个词形象地表现了“石"与“空”、“涛"与“岸”、“江水"与“浪花”相交织的奇观。“石"“涛”写实,“雪"言虚,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突出了赤壁江山的特征,使赤壁的景色再现于笔墨之上。苏轼精心挑选锤炼的字词,写出了山的高度,水的力度,山陡水险之景为后文英雄出场搭建起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人不禁感慨:江山如画!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了怎样深沉的感慨?本句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上句收束写景,概括景致之壮美;下句引出人物,赞扬人物乃豪杰。由描景过渡到写人。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写英雄人物作了铺垫。

(2)此处“一时"指的是哪时?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因此这句是说三国时期涌现了诸多英雄豪杰。

(3)这一时期这次战役同学们能够想到哪些人物?苏轼尊敬的是谁?从哪里看出来的?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周瑜、黄盖、诸葛亮;周瑜;“公瑾”:古代对人尊称时常称其字而不直呼其名,因此可以看出苏轼在写周瑜时,对其充满了景仰之情。

【过渡】如此英雄豪杰,为何苏轼却独独青睐与周瑜?

【鉴赏下阕】

1.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瑜?

(1)“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侧面+正面,少年英雄

(2)“羽扇纶巾”——着装,风度儒雅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神态+侧面,面对强敌,从容淡定、胆略过人

2.赤壁之战时,小乔已嫁给周瑜十年之久,为什么称为“初嫁”?

正衬。作者嫁接历史片段,在周瑜事业巅峰上加以爱情的美满,衬托出周瑜的英雄得志。

3.词人极写周瑜的英雄和得意,不惜通过虚构的手法将周瑜推上人生的巅峰,这是为何?

与自己的情况形成对比:“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苏轼在与周瑜的对比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我们知道苏轼,一个有着如此才华的文人,本可以在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可造化弄人,偏偏流落到黄州这个偏僻小镇。苏轼借周瑜自况,要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

5.既然壮志难酬,在一般人心里,自然是悲伤难过的,是否可以认为苏轼要表达的情感基调也是悲伤低沉的呢?或者说苏轼最后有没有沉浸在“人生伤感”中不能自拔呢?

不能,应该是豪放大气、豁达洒脱的。因为苏轼最后说“人生如梦"。不仅苏轼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似梦,志得意满的周瑜不也如此吗?其实,大江东去,淘尽的又何止周瑜一人,千古英雄的功业、风流、才华都如梦一般,都被历史的江水、时间的长河淘洗去了。于是,在这明月之夜,赤壁之下,苏轼举起酒杯,把杯中之酒洒向江中,祭奠这永恒的江月。短暂的生命尺度,逼仄的人生,就在这永恒的宇宙时空中得以宽慰和消解。

总结升华

人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有时,困难的出现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面对困难的心态。苏轼在《赤壁怀古》中表达了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更告诉我们,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怀一笑,持洒脱情怀,享旷达人生。

拓展延伸

【鉴赏怀古诗】

1.弄清“古”——古之人、古之事、古之景

2.明确“今”——借古伤今、借古怀今等

(1)借古伤今:追念古人一般因古人身世际遇和自己身世际遇有相似之处,出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一是对比失落:古人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