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大单元思维强化高中地理_第1页
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大单元思维强化高中地理_第2页
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大单元思维强化高中地理_第3页
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大单元思维强化高中地理_第4页
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大单元思维强化高中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一、知识网络构建二、综合应用与拓展洪涝灾害的成因思路分析因素影响自然原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易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多少支流多、扇形水系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曲直河道弯曲河谷坡度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宽窄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诱发和加剧洪水围湖造田使湖泊的洪水调节能力减弱滑坡与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项目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地质地形: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地表植被:植被覆盖率较差;气候条件:降水较丰富,降水变率较大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山高谷深、地形崎岖,利于水流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示意图多发地区山地丘陵区、工程建设频繁区都是滑坡多发区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危害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造成破坏,导致河道阻塞,泥石流还对城镇、矿山乡村产生毁灭性冲击异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①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遥感技术与防灾减灾遥感的特点“广、大、快、好、强”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遥感在防灾减灾中的用途灾害前兆预测遥感可及时观测到灾害发生前的异常和特殊现象,并发出警报灾害跟踪监视如台风发生后可随时跟踪,并向受灾地区发出警报帮助救灾灾害发生后,陆地通信往往遭到破坏而影响救灾行动。遥感可帮助识别重灾区和能通往灾区的路线,从而决定救灾的轻重缓急建立灾害模型通过灾害模型,遥感技术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灾害现象遥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遥感广泛应用于洪水等气象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森林和草原火灾及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的预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防灾减灾地震的自救和互救洪水灾害的自救与互救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5月2日23时27分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度,东经度。左图为震中位置图,右图为附近居民接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2.中国地震预警网可以提前发布地震预警主要是因为()A.该地历史上经常发生地震 B.地震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不同C.已完全掌握地震发生规律 D.从事地震预警工作的人员众多3.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避险措施,正确的是()A.迅速离开房间,乘坐电梯撤离 B.躲在坚固家具下面,用物品保护好头部C.进入地下室躲避,等待他人救援 D.地震预报软件,获取地震预警信息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俯冲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俯冲5.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与图中板块运动类似的地区有()A.太平洋西海岸 B.大西洋西海岸 C.大西洋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某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了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寒潮降雪过程。针对此次降雪过程,河北等省开展了人工增雪作业,以缓解次年春季的旱情。据此回答下列小题。7.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旱情严重,其原因有()①气温回升,积雪消融②农业活动需水量大③大风频繁,蒸发旺盛④春季降水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华北地区3月的寒潮危害性大于1月的寒潮,主要原因是3月()A.寒潮发生时气温较低B.为华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生长期C.寒潮带来干旱天气D.多发生沙尘暴9.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出现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③个人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纬度3—5月6—8月9—11月12—2月总计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0°~30°N000000010130°N~40°N524252101312335840°N~50°N132151101215274917021750°N~60°N3422350037403460°N~70°N16106100117810.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11.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读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小题。13.该地理现象是()A.地震 B.台风 C.赤潮 D.梅雨14.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A.湖南 B.海南 C.河北 D.云南15.下列地区中,该灾害出现频率最小的是()A.东南亚地区 B.墨西哥湾沿岸 C.孟加拉湾沿岸 D.西欧地区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个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靠近河道,坡度陡,有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分析和处理得出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6.下列四幅图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是()A.B.C.D.17.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18.一旦发生泥石流,应先确定受灾位置,并尽快获取受灾地区的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这一过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依次是()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技术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我国某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9.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寒潮 B.泥石流 C.滑坡 D.洪涝20.该灾害在A区域少发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繁茂,地势较平坦 B.经济发达,防灾能力强C.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D.距海近,人海河道多21.下列防治该灾害的措施中,正确的是()①营造沿海防护林②修建水利工程③退耕还湖还林④铺设地膜⑤移民⑥疏通河道A.①②⑤ B.①⑤④ C.②③④ D.②③⑥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在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距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2月6日18时24分再次发生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数万座建筑倒塌受损,超过5万人死亡,经济损失已超过1040亿美元。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22.此次地震损失大的原因,正确的是()①两个7.8级大地震连续发生,地震强度大②震中城市和人口多,灾情严重③狂风暴雪随后赶到,搜救困难④经济落后,建筑防震等级低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3.下列自然灾害和地震有间接关联性的是()A.滑坡 B.海啸 C.洪涝 D.沙尘暴24.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包括()技术—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技术—统计人员伤亡数字技术—设计救援的路线和方案和GPS技术—制定灾区重建计划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帕隆藏布流域位于藏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是雅鲁藏布江下游主要支流,该区域山高、坡陡、谷深,地形变化剧烈,抬升作用显著,地震频率高。受区域地层岩性、地壳运动、地形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流域内泥石流多发,不断改变和重塑着沟谷乃至流域的地貌形态。材料二古乡沟是帕隆藏布江的一条支流,位于波密县境内,位于藏东南地震带中部,是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边缘地区的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1953年9月下旬,古乡沟爆发了规模罕见的冰川泥石流,使沟口外形成面积巨大的泥石流堆积扇,造成帕隆藏布被堵塞成湖。材料三下面左图为物源区主沟道地貌形态图,右图为古乡沟主沟道下切展宽过程图。(1)据图分析1950—1994年古乡沟主沟道断面变化的特点。(2)简述帕隆藏布流域泥石流多发的自然条件。(3)简述泥石流成为高山区地貌变化重要驱动力的原因。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提尼克岛,位于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最北部,面积1128km2,岛上自然风光优美,有火山和海滩,但岛上河流入海口处未发育三角洲。位于其北部的最高峰——培雷火山,海拔1397米,是西印度群岛中活动频繁的著名火山。培雷火山因滑塌作用而未保留典型的火山口。培雷火山的放射状水系自形成以来,形态基本未发生变化。下面左图示意马提尼克岛地理位置,右图示意培雷火山的水系及滑塌陡崖。(1)说明培雷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2)推测马提尼克岛上的河流未发育三角洲的原因。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浙江省萤石资源丰富,各矿区成矿条件不同,浙北地区萤石矿矿物质F主要来自岩浆岩,Ca主要来自围岩溶解下渗。高温热液中的F和Ca结合形成CaF2沉淀填充在岩体接触带附近的断裂、裂隙构造空间中,形成含萤石的矿脉。浙北地区萤石矿主要采取地下开采方式。图1为浙北地区萤石矿区域成矿模式图。材料二:我国萤石(CaF2)产量大,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但萤石资源的储采比(储采比=当年探明储量/当年开采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储采比严重失衡。萤石资源的综合回收率仅为%,造成萤石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每年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萤石矿。图2为我国2016—2021年萤石进出口量图。(1)结合材料一推测浙北地区萤石矿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2)说明浙北地区地下萤石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及防范措施。(3)说明2016—2021年中国萤石进出口的基本特点。(4)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萤石矿产资源安全的途径。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大陆地区平均地壳深度33千米,该深度属于地壳,A对;上地幔与软流层位于莫霍界面(33千米)至地下2900千米的古登堡界面之间,BD错误;地核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C错误。故选A。2.答案:B解析: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后到达地面,二者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为实现成功预测提供了基础,B正确;与该区域历史上是否经常发生地震以及从事人员的多少关系不大,AD错;目前人类并未完全掌握地震发生规律,C错。故选B。3.答案:B解析:发生地震时不可以乘坐电梯撤离,A错;在家时应当躲在坚固家具下面,用物品保护好头部,B对;应当跑向空旷地带,而非地下室,C错;地震预报软件,获取地震预警信息属于平时准备事宜,并非紧急措施,D错。故选B。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可知,图中北部为美洲板块,南部为太平洋板块,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D正确;海沟区域不临欧亚板块,且欧亚板块属大陆板块,张裂应形成裂谷,A错误;美洲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B错误;太平洋板块张裂在海底形成海岭,C错误。故选D。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张裂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故①②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故选B。6.答案:A解析:本题图中板块边界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且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太平洋西海岸中有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存在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形成的消亡边界,形成了马里亚纳海沟和日本群岛等地形,A正确;大西洋西海岸、大西洋东海岸、地中海沿岸,这三个地区均不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附近,板块运动不与图示地区一致,BCD错误。故选A。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华北地区春季旱情严重的原因。春季气温回升,积雪消融增加了土壤水分,不会导致旱情严重,①错误;春季,华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导致旱情严重,②正确;春季大风频繁会导致蒸发强烈,土壤水分减少,旱情加重,③正确;春季降水少,会加重旱情,④正确。综上可知,D项正确。8.答案:B解析:选项分析结论A1月比3月冷,1月寒潮发生时气温一般较3月低×B3月华北平原冬小麦已经返青,寒潮对小麦生长危害大√C寒潮常伴有雨雪天复,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干旱×D寒潮对华北平原的危害主要针对农业,3月寒潮可能给华北平原带来沙尘暴,但此时沙尘暴对农业的危害一般小于寒潮×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因素。自然灾害的强度越大,危害程度越大,不同地区自然灾害强度不同,危害程度也不同,①正确;孕育在不同地球圈层中的自然灾害不是同一种自然灾害,与设问不符,②错误;个人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反应对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影响较小,③错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救灾能力、防灾能力、人口密度等差异较大,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区受灾害影响大、损失大,经济落后区受灾害影响小、损失较小,④正确。综上可知,B项正确。10.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40°~50°N融雪洪水灾害发生的频次最高。尼罗河流域大致位于0°~31°N,不在此范围内,A错误;中南半岛大致位于8°~22°N,不在此范围内,B错误;北冰洋沿岸位于北极圈附近,不在此范围内,C错误;亚洲中部大致位于40°~50°N,符合题意,D正确。11.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春季融雪洪水灾害发生频次高于秋季。与秋季相比,春季地表积雪较多,为融雪洪水提供了物质条件,①正确;北半球各地区气候类型不同,海陆分布不同,秋季气温不一定低于春季,③错误;春季气温变化趋势总体为由冷到暖,会加速积雪消融,融雪洪水灾害频次较高,秋季气温变化趋势总体为由暖到冷,会减慢积雪消融,融雪洪水灾害频次较低,②正确;北半球不同地区的春、秋季的降水情况差异较大,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④错误。故选A。12.答案:C解析:相比于升温型洪水,混合型洪水发生时,雨水带来的热量会加速积雪消融,增加融雪径流,引发的洪水强度比升温型洪水更大,因此破坏力更强,C正确;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不同月份不同纬度,两种类型的融雪洪水的频次高低相对关系不同,且频次高不能表明单次破坏力更强,A错误;雨水和积雪融水流动性无显著差异,B错误;根据题意,两种类型融雪洪水均有冰凌和融冰,D错误。13.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该地理现象形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洋面,并且向西北方向的陆地移动,应为台风。14.答案:B解析:四个选项中,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最大。15.答案:D解析:东南亚地区、墨西哥湾沿岸和孟加拉湾沿岸受台风影响大。西欧地区纬度较高,受台风影响小。16.答案:A解析:地势的倾斜特点影响河流的流向。由图2河流分布可知,右下角方格为0,说明这里没有河道分布,B、C两项排除。由图3坡度分布可知,图示地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故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A项正确,D项错误。17.答案:D解析: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靠近河道,坡度陡,有大量松散土石分布)的区域易发生泥石流,即三个表格中都为“1”的区域,即戊、辛,D项正确。甲、庚土石贫乏,A、B两项排除。乙不靠近河道,且坡度低缓,丁不靠近河道,C项排除。18.答案:A解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地理图像;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强大,可以分析空间数据,评估受灾情况。故选A项。19.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自然灾害多发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降水较多,可能为洪涝灾害,D项正确。长江流域纬度位置较低,受寒潮影响较小,寒潮发生频次较低,A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起伏较小,滑坡、泥石流较少,B、C两项错误。20.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区域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区域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于洪涝灾害的防治能力较强,B项正确。该区域地势起伏小,但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建成区面积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A项错误。冬季风不是影响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C项错误。距海近、人海河道多不是该区域洪涝灾害少发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21.答案:D解析:营造沿海防护林不具有防治洪涝灾害的功能,①错误。修建水利工程有利于调蓄洪水,减小洪灾的影响,②正确。退耕还林还湖可以提高上游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少下游洪峰峰值,③正确。铺设地膜会减少下渗,加剧洪涝灾害,④错误。移民不是防治洪灾的合理措施,⑤错误。疏浚河道有利于加快洪水下泄,减轻洪灾危害,⑥正确。故选D项。22.答案:B解析:此次地震损失大的原因是两个级大地震连续发生,地震强度大,破坏力强,①正确;材料中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是在距震中有一定距离处人口.城市多,②错误;③地震发生在冬季,多大风暴雪天气,④房屋防震等级低有关。故选B。23.答案:C解析:滑坡和海啸与地震有直接关联性,沙尘暴基本没有关联。地震直接引发泥石流滑坡,堵塞河道,湖水溃堤引发洪涝灾害。选C。24.答案:C解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技术),不能用来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故A错误;遥感技术(RS技术)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但是不能用来统计人员伤亡数字,故B错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救援的路线和方案,故C正确;不可以利用遥感技术(RS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技术)制定灾区重建计划,故D错误。故选C。25.答案:(1)沟道不断加深加宽,尺度规模不断增大,地形愈发破碎;自1950年到1965年之间沟道加深加宽变化幅度大,自1965年到1994年沟道加深加宽变化幅度小。(2)海拔高,冰川发育广泛,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地壳运动频繁,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物质多;地震导致冰湖易溃决;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人类破坏植被,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下降。(3)上游物源区深切展宽和溯源蚀退,沟口堆积扇冲淤变化受控于泥石流事件规模和水流强度。泥石流过程显著影响主河道河流地貌,造成主河道横向冲淤和摆动,并影响堰塞体上游河段平面形态发育。长时间尺度上,河谷地貌在平面上发育形成宽窄相间台阶状形态。解析:(1)描述地理事物的变化特点要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尺度进行分析,整体方面:读图可知自1950年以来沟道不断加深加宽,尺度规模不断增大,地形愈发破碎;局部方面:自1950年到1965年之间沟道加深加宽变化幅度大,自1965年到1994年沟道加深加宽变化幅度小。

(2)据题干信息“受区域地层岩性、地壳运动,地形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流域内泥石流多发”可知当地的泥石流形成需要从地层岩性、地壳运动、地形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进行分析。气候条件:海拔高,冰川发育广泛,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地壳运动和地层岩性方面:该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处附近,地壳运动频繁,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物质多;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处附近,多地震,地震导致冰湖易溃决;地形地貌方面:该地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水侵蚀、搬运物质能力强;人类活动方面:人类破坏植被,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3)泥石流不仅仅影响河流的下游区域,还对中游和上游都有显著影响,分析本题应从河流的不同河段进行局部依次分析;上游区:河流流速快,物源区深切和溯源侵蚀能力强,沟口堆积扇冲淤变化受控于泥石流事件规模和水流强度;泥石流携带的物质并不稳定,泥石流过程显著影响主河道河流地貌,造成主河道横向冲淤和摆动,使得河谷地貌发生剧烈变化,同时泥石流易导致堰塞湖,影响堰塞体上游河段平面形态发育。该区域泥石流频发,河流下游堆积物多次沉积(每次泥石流堆积物质并不稳定),所以长时间尺度上河谷地貌在平面上发育形成宽窄相间的台阶状形态。26.答案:(1)培雷火山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2)岛屿面积小,河流流程短,携带的泥沙较少;靠近赤道,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低;地势起伏较大,流速快,泥沙不易在河口地区沉积等。(3)先形成滑塌Ⅰ,后形成滑塌Ⅱ。依据:滑塌Ⅱ形成的陡崖在滑塌Ⅰ形成的陡崖内,若先发生滑塌Ⅱ,则发生滑塌Ⅰ的时候滑塌Ⅱ所形成的陡崖很可能被夷平,故滑塌Ⅰ先发生,在滑塌Ⅰ的滑塌体上再发生滑塌Ⅱ。解析:(1)培雷火山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此火山活动频繁。(2)马提尼克岛面积1128km2,岛屿面积小,河流流程短,携带的泥沙较少;据左图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