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_第1页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_第2页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_第3页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_第4页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汽化和液化》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热现象知识的第一对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的第二对物态变化。本节知识教学的要点包括: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等。本节实验教学内容由“沸腾”、“蒸发”和“液化”三部分组成。汽化和液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通过探究水的沸腾,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掌握“温度-时间”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中的物理规律。教材知识点学习顺序调整:考虑到蒸发现象更常见,因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认知规律,课堂教学时把它提前到“沸腾”之前讲述,考虑到课堂知识容量,液化只做简单的介绍性认知。知识应用拓展方面的尝试:补充固态、液态、气态分子间距不同的知识,——液化的两种方法(即降低温度、增大压强的相同本质都是:分子的间距变小了)、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与放热区别等知识的理解性学习,做一点教学上的探究尝试。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观察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比认识蒸发与沸腾的异同。二、过程和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结合水沸腾的“文火”应用,培养学生建设美丽新中国的节能环保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蒸发的影响因素和沸腾前后的温度特点。难点:蒸发、沸腾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资源:教学器材:水槽、塑料袋、热水、酒精;烧杯、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纸盖等2、教学资料:多媒体课件(U盘、翻页笔等)教学流程图:前提测评(理论:基础知识准备)→导学达标(实践:结合理论分析)→达标练习(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或结合三张图片快速“温故引新”)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________。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2、一切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的熔化温度叫_______;晶体的凝固温度叫__________;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是______的。3、铝的熔点是660℃,那么温度为660℃时,铝的存在状态是:()A、液态;B、固态;C、固液共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二、导学程序:引入课题:教师展示PPT的首页:动态的蓝天白云。学生观看并猜想“蓝天白云”现象中可能包含的物态变化知识,引出本节所学“汽化和液化”知识。进行新课(知识要点):1、蒸发的特点:(1)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2)在任何温度下都能缓慢发生。2、探究:水的沸腾提出问题&给出猜想:……设计试验&进行实验:如何进行?需要的器材和注意事项、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数据分析&交流提高数据记录:时间/min00.511.522.533.5…水的温度/℃8温度/℃时间/min利用数据做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引导总结。沸腾的特点:(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还受大气压的影响。小结:沸腾与蒸发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3、(第二课时讲)液化:举例说明:(1)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2)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小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液化要放热。三、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各步骤对应表格如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3min)教师展示并让学生观看PPT的首页:一幅动态的蓝天白云图片。学生观看并简单分析、猜想“蓝天白云”现象中可能包含的物态变化知识,之后结合观看视频“生活中的一个热现象”引出本节所学“汽化和液化”知识后,进行演示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然后把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在空气中轻轻摆动,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闻一闻、看一看塑料口袋内有什么?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较冷的空气中却变瘪了?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体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汽化现象可分为两类:蒸发和沸腾。学生观看并简单分析后,猜想“蓝天白云”现象中可能包含的物态变化知识。实验中:酒精在热水中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大大增加而使塑料袋鼓起;在冷水中,酒精由气态变为液态,体积大大缩小,而使塑料袋变瘪了。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新课教学(25min)一、蒸发湿衣服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夏天,还是在温度低的秋天,都能变干,这说明什么?为什么晾晒衣服要把衣服展开并放在阳光下和通风处?让学生按课本“想想做做”进行实验,思考:如果温度计玻璃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以下一个的生活难题,分析加快蒸发的具体方法:一个冬季的夜晚,小米同学因为第二天要参加学校早上的升旗仪式,正面对着刚洗过的校服发愁,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帮她把湿衣服尽快弄干?总结: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汽化进行的速度比较缓慢。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制冷作用。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气流越快蒸发越快。关于蒸发的致冷作用(先体验再实验):1、手背上擦拭酒精后有什么感觉?2、温度计在空气中的读数是____;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沾上适量酒精后在空气中读数,它的示数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是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气流快慢和温度有关。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不变;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先下降后上升。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从而使周围和它接触的物体温度降低。从具体实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沸腾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把水烧开,水“开”了物理学中叫做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思考:水是不是刚一开始烧就沸腾了?怎样判断水是否正在沸腾?1、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是不是越来越高?水里的气泡是怎么来的?猜想和假设:因为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可以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指导学生: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需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准确测量。重点观察:(1)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气泡的生成和体积变化情况。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明确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需要确定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或学生带的手表)。设计实验方案时,让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水尽快沸腾?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体积变化、温度变化情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使用与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和温度的变化;当水温升高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min;实验后要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坐标图像。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书本“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标出相应的坐标点,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5、交流评估:(1)水沸腾时,你从水面和水中各看到什么现象?水中气泡内的气体是从哪儿来的?(2)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吗?(3)曲线上的哪一段表示水沸腾前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曲线上的哪一段对应水沸腾时的阶段?水的温度怎样变化?(4)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图像分析液体沸腾有什么特点?6、归纳总结:(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2)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称作沸点。学生活动:观察课本第60页的“几种液体的沸点”表。指导学生结合酒精的沸点78℃、水银的沸点357℃来思考:为什么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最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比较蒸发和沸腾两种现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回答:水要加热一段时间才会沸腾;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从水底上升,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同时液面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让学生展开讨论,归纳出有效措施:加盖子、选取温度适当高一些的水来加热、水量适中。(1)水中的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气泡内的气体就是水变成的水蒸气。这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3)曲线的上升阶段表示水沸腾前的过程,此时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曲线的水平阶段表示水正在沸腾的过程,此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4)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深化对水沸腾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从表格数据中分析总结、获取信息的能力。三、液化(第二课时学习)前面我们看到,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晾一会儿,塑料袋变瘪,并且有酒精液滴,这一过程说明了什么?大家思考并讨论。指出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家中用的液化气罐,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后装入钢罐的。总结: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结合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这一知识。穿插补充固态、液态、气态分子间距不同的知识——为汽化的两种方式及液化的两种方法的相同本质(分子间距变小)、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与放热区别等知识的理解性学习,做探究尝试。有关“白气”的形成问题,指出:“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水蒸气与空气一样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到的。大家知道,北方的冬天,人的口中能呼出“白气”,但夏天却不能。这是因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在冬天能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能看到;而夏天温度高,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遇冷液化,所以看不到。思考:汽化和液化有什么不同?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学生思考回答:汽化吸热,液化要放热。100℃水蒸气的烫伤比100℃开水烫伤更严重。因为100℃水蒸气要液化成同温度的水时就要放热,从而使烫伤更严重。了解使气体液化的好处。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认识到科学可以使人们正确感知生活。小结(2min)安排学生完成“课堂知识应用”,进行课堂知识检测性练习。之后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引导进行分析总结出本节知识要点。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指导学生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强化记忆。三、达标练习与小结:完成《课堂知识应用》中的本节内容;然后结合板书要点,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教学设计附件资料课堂板书(知识要点):一、定义:液态→气态(汽化吸热)气态←液态(液化放热)二、说明:汽化有两种方式:(1)蒸发;(2)沸腾说明: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需要吸热要点:1.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及致冷作用2.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化有两种方法(第二课时内容选讲):(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课堂知识应用:1、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B.降低了人的温度C.加快了人身上汗水的蒸发D.赶走了人周围的热气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在标准大气压下,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会沸腾的慢一点B.不会沸腾,温度为100℃C.同时沸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