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三)教学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赏析句子的句式第1部分课程思维导图第2部分知识点及考点梳理和讲解【常考题型】句子。2.联系上下文做赏析式批注,可从句式、修辞任选一个角度阐述。3.请从句式角度说说某句段的表达效果。4.从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5.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知识讲解】一、长句和短句(常考重点)长句:字数较多。长句结构繁复,内涵丰富,集中紧凑,逻辑严密。结构繁复,内涵丰富,集中紧凑,逻辑严密,能细致地表达思想,多用于论说,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频率高。短句:字数较少。短句表述简练,节奏明快,短促有力。结构简单,句意明晰,简洁明快,一语中的,多用于叙事、描写与抒情,在口语中尤为常见。长短句结合作用:句式富于变化,有错落美,有音乐美。二、常式句与变式句常式句就是按照汉语惯常的结构规律来组合的句子。变式句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改变了惯常的结构形式的句子。这里主要讲一讲变式句,因为变式句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常见的变式句有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前(后)置等几种。将定语、状语等修改成分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三、整句和散句。整句:工整的句子。包括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四六句和字数相同的句子。整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能增强语势。散句:与整句相对,散句是句式灵活、富有变化、长短不一的句子。散句语气自然舒缓。整散结合:句式有变化、有气势,有音乐美、错落美。四、主动句与被动句主动句是指该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的句子。被动句则是指该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子。用被动句还是主动句,需要参照强调的对象、前后文语境的陈述对象以及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五、其他句式双重否定句:强调肯定的意思。反问句:加强语气,突出表现什么。感叹句:表达什么强烈的感情。命令祈使句:语气强烈;祈使+疑问:语气委婉。【答题格式】句式特点+概括内容(写出了人、事、景、物的状态)+句式作用+情感第3部分典型例题分析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邮差①一条土路悠悠地向山外延伸。晴天里还好,雨天里一路泥泞。可也就这一条路,将山里山外联系了起来。②土路上跑得最多的山外人是邮差,也称为信使,一周一趟,风雨无阻。③起先邮差还是个小伙子,但跑着跑着小伙子就老了,就有了白发,就有了风刻的皱纹,一道道的,如山石的纹理。④邮差叫许文灿,名字好听,不过山上喊他“许文灿”的人很少。马爷和马奶叫他“文灿”。⑤许文灿上山,一周一趟,都是直奔马爷、马奶家。马爷、马奶的家在山旮旯里,房子躲在山石的皱褶里,偏僻得很。⑥许文灿气喘吁吁地将自行车停在山石的皱褶边,必大声喊:“马爷、马奶,我来了!报纸来了,信来了!”⑦马爷、马奶双双应答:“文灿,文灿啦!”山跟着回应:“文灿,文灿啦!”一座山都知道邮差许文灿进山了。⑧许文灿进山是马爷、马奶家的节日——有报纸看。有信读,有欢笑,时而还有捎过来的包裹。包裹里都是些山里没有的古怪的东西,比如好吃的、好用的。⑨许文灿把报纸信件送到了,不是拔腿就走,还要在马爷、马奶家待上半天——午到,下午走:下午来,要到天擦黑才下山。许文灿有理由——就给他们一家送邮件;送到了工作就完成了。⑩马爷、马奶巴不得许文灿多待些时候。他们和他唠嗑,有说不完的话。说着话,许文灿也不闲着,在房前屋后找活儿干,干得顺汤顺水。马爷、马奶喜欢看许文灿吃饭。许文灿吃得香,对山菜特别钟爱,每次都将马爷、马奶烧的饭菜吃个精光。不过,从山外寄来的包裹中的吃食,许文灿是坚决不吃的,许文灿只吃山货。马爷不止一次悄悄对马奶说:“文灿的吃相和儿子一样。”马奶点头,接着眼眶就红了。⑪儿子早些年当兵去了好远的外地,一去就没回来过,这期间信没断过。所以许文灿才经常来送邮件。报纸也是儿子订的,儿子知道马爷爱看报纸,订了好几份。⑫报纸不能天天送,许文灿一周送一次,一送一堆,够马爷看的了。⑬儿子的信大约一个月一封,字写得工整,把在部队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儿子来信,马爷、马奶是要回的,先是马爷亲自回,之后让许文灿代回。这样过了几年时间,有一天,马爷突然对许文灿说:“不回了,知道儿子在部队好好的就行。”说这话时,马爷长长叹了口气,没想到山也作了回应,发出一声长叹。⑭马爷、马奶发现,许文灿送邮件的时间多是在周六或者周日,盘桓在山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马爷就对许文灿说:“多陪陪父母。”马奶跟上说:“早点儿回去吧,孩子、老婆一大家呢。”许文灿就呵呵笑:“都要陪的,都要陪的。”⑮许文灿每次下山,马爷、马奶坚决不让许文灿空手,有时给几捧栗子,有时是一两个南瓜,有时是一小袋山菜……许文灿不客气,拿上头也不回地走。许文灿不敢回头,一回头泪就掉地上了。⑯路好了,许文灿再来送邮件就不蹬自行车了,改成了开车。每周末来一次是少不了的,有时中间也来,一待半天。许文灿没告诉马爷、马奶,自己已经退休了。⑰马爷比马奶走得早,走得也突然。那天是星期天,许文灿刚到,从车上搬下报纸、包裹之类,还高兴地说:“有信,有信呢。”马爷把信接到手中,还没拆封,手一抖,竟不省人事了。马爷临终前,拉着许文灿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都知道,都知道……”许文灿没敢接腔。泪水横流。⑱马爷走后,许文灿还是每周来送邮件。迎接许文灿时,少了马爷的一句:“文灿,文灿啦!”马奶苍老的声音落单了,只有她自己的声音在山里转:“文灿,文灿啦!”⑲许文灿没有改变,马奶也没有改变,只是马奶不看报,就不让许文灿再送报了,她说:“省两个钱是两个钱。”许文灿没听马奶的,还是送,送得更勤了。⑳马奶的最后几年是在养老院度过的,马奶一到周六就把目光投向大门口,一直要望到许文灿来。许文灿从没让马奶失望。许文灿总是开着车,还是邮差的角色,到养老院一待大半天。过去许文灿到马奶家还有些活儿干,在养老院无事可做,许文灿就不停地和马奶说话,但马奶无话,只是用浑浊的眼睛看许文灿,一直看。看得许文灿的心一阵阵抽搐。㉑马奶是九十五岁走的,走前,许文灿守在马奶身边。泪一个劲儿地流。许文灿想说什么,马奶摇头制止,缓缓地说:“我知道,文灿,我知道的……”许文灿的心就碎了。㉒马爷、马奶都不在了,许文灿隔段时间还会去山的皱褶里,让山风吹吹,拾取“文灿,文灿啦”的余响。㉓许文灿是马爷、马奶儿子的战友,马爷、马奶的儿子早牺牲了。许文灿当了邮差、信使,传递着虚假的信息,延续着深挚的战友情。(选自2023年6月12日“小小说选刊”公众号,张建春。有删改)1.小说中画横线的语句意味深长,请按照任务要求参与活动。(共5分)(1)马爷、马奶双双应答:“文灿,文灿啦!”山跟着回应:“文灿,文灿啦!”一座山都知道邮差许文灿进山了。(联系上下文做赏析式批注,可从句式、修辞任选一个角度阐述思考过程)(2)马爷临终前,拉着许文灿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都知道,都知道……”(思考:马爷知道什么?请联系小说内容做理解性批注)【答案】1(1)示例1:“文灿,文灿啦!”运用反复的句式(或手法),通过马爷、马奶重复的话语,流露出他们因许文灿到来而激动喜悦的心情,表现出老人对亲情的渴望。示例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人格化,通过“回应”“知道”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两位老人说话的声音之大,从而表现出他们因许文灿到来而激动喜悦的心情。(2)示例:他知道儿子早就牺牲了,信是许文灿为了安慰他们,以儿子的名义写的;他知道许文灿是以送邮件为名,替儿子来照顾他们的。文学作品阅读,完成各题。山阴道上行潘向黎①在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参加了“鲁奖作家鲁迅故乡行”活动。三十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齐聚千年古城绍兴,真可称为一大盛事。《小说选刊》主编徐坤本人也是鲁奖得主,她以双重身份当即在朋友圈引《兰亭集序》句子赞叹:【甲】“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②《兰亭集序》,这颗书法史、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夺目明珠,就出自绍兴。兰亭雅集,地点是“会稽山阴之兰亭”,会稽,即后来的绍兴,而兰亭,就在绍兴西南兰渚山下。③王羲之的儿子、书法成就与他并称“二王”的王献之也喜欢绍兴的山水,他说过两句评价:“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从此,“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成了一个典故。山阴,和会稽一样,说的都是——绍兴。④王献之说的是自然景观。我这回山阴道上行,觉得这里的人文风景更令人应接不暇。⑤比如贺知章,这位唐诗人中最长寿的人,86岁告老还乡,写下了著名的《回乡偶书》。你可知他回的是哪里?他回的便是他朝思暮想的故乡——绍兴啊。他在外为官多年,“未改”的何止是乡音,还有一片乡思和乡心。《回乡偶书》其二不如其一有名,写得也极好:“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镜湖,就是鉴湖,绍兴的一道明眸似的风景。至今鉴湖水清波依旧,见证着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厚眷恋和绍兴的人杰地灵。⑥在绍兴,还会想起明代的名士徐渭,他写过一首诗《兰亭次韵》,诗的小引“相传萧翼窃《兰亭记》,掀阅,百花一时尽开”说的是:李世民渴慕《兰亭》(即王羲之《兰亭集序》手书),派萧翼假扮书生,从和尚辩才手中骗到王羲之真迹,萧翼途中忍不住打开《兰亭》看了一眼,就那么一下子,居然身边的百花都开放了。贫病潦倒的徐渭所神往和感叹的,不但是神妙的艺术珍品,更是真正的艺术所得到的尊重。⑦张岱,堪称明末的一位妙人。他善于发现绍兴的文化艺术和美食,在书中随手记录,如数家珍:绍兴琴派、绍兴灯景、戏曲、日铸茶、破塘笋、谢橘、独山菱、河蟹、三里屯蛏、白蛤、江鱼、鲥鱼、里河鰦……⑧他也是茶人,在绍兴至少找到了两处名泉,一处是禊泉,一处是阳和泉。张岱在城内斑竹庵喝了那里的井水,觉得特别好,“异之”,去探看那口井,在井口发现刻有“楔泉”二字,非常像王羲之的笔迹,“益异之”。如此说来,这个“禊泉”,不仅是好泉,而且极可能在一千三百年前就被王羲之发现了。禊泉的特点是“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禊泉的水质,张岱的笔法,都那么空灵。⑨绍兴,我已经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但其中的一次,我记得很清楚,2007年10月,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绍兴举行颁奖典礼。记得在颁奖典礼上,有一个环节是把全体获奖者的书送给闰土的后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少年鲁迅和少年闰土并肩出现了。鲁迅笔下的记忆,鲁迅心中的记忆,鲁迅记忆中闰土的记忆,我对《故乡》的记忆,我被鲁迅作品感动的记忆,我自己对故乡、对童年的记忆,【乙】许多记忆,像风中的一串风铃,轻轻撞击,发出一片细碎而好听的声音。⑩记得那次颁奖典礼之后,在百草园接受电视台采访。面对“用一句话说说你心目中的鲁迅先生”的要求,我说:“鲁迅先生,他是水中的盐,骨中的钙,云中的光。”【丙】因为有了水中的盐,绍兴的山水名胜添了人文的味道和回味;因为有了骨中的钙,绍兴的文化品格更具力度和强韧;因为有了云中的光,绍兴的城市形象真正流光溢彩起来。⑪因为鲁迅,绍兴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世界闻名;因为鲁迅,我们在绍兴就自然而然地谈起《朝花夕拾》《野草》和《呐喊》……因为鲁迅,绍兴被重新命名了。这是一个作家对故乡最好的回报。⑫在绍兴,我分明感到我们是在“山阴道上行”。【丁】那轮金黄色的圆月始终挂在天上,洒下一片清辉,那清辉是那样透彻,就像一种始终不变、无处不在的精神,又像一个表面冷峻的人内心的深情。(有删改)1.品味语言可以运用推敲策略(如推敲词语、推敲修辞、推敲句式等),请选择合适的策略,分别赏析【乙】【丁】划线句。【乙】许多记忆,像风中的一串风铃,轻轻撞击,发出一片细碎而好听的声音。【丁】那轮金黄色的圆月始终挂在天上,洒下一片清辉,那清辉是那样透彻,就像一种始终不变、无处不在的精神,又像一个表面冷峻的人内心的深情。【答案】1.乙将记忆比作风铃,用风铃的撞击生动表现许多记忆在我脑海中浮现交织的美好情形,体现鲁迅作品对我的影响大以及我对鲁迅作品的喜爱,对故乡、童年的怀念。丁描绘了一轮圆月洒下清辉的美妙景致,含蓄表明绍兴的美好,与前文提到绍兴的山水、绍兴的文化品格和绍兴的城市形象相照应,传达出作者对绍兴这座城市的热爱。文学作品阅读课,老师节选了《从文自传》里的一篇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我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沈从文①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做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用夹板绱鞋。又有个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的在那里尽剃头师傅刮脸,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着墙上横木,偏左偏右的摇荡。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敞开着,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会弄错了。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每天且可以从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亲。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换了些什么式样。并且还常常停顿下来,看他们贴金,敷粉,涂色,一站许久。②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③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盐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做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实在太多了。④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的声音,藏在田塍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里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稀奇古怪的梦。经常是梦向天上飞去,一直到金光闪烁中,终于大叫而醒。这些梦直到将近二十年后的如今,还常常使我在半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过去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⑤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节选自《从文自传》岳麓书社2010年版有删改)1.请从描写、修辞、句式三个角度中任意选择两个,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1.(1)借助动作(细节)描写,用“拉”“扬起”“前倾后倒”等动词呈现打铁过程,表现出看打铁的生活情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2)运用拟人的修辞,用“吼声”比拟“风箱”发出的强大声音,呈现“我”着迷的情形。(3)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比如用长句子描写拉风箱时的缓慢,用短句子表现趁热打铁时的紧张,快慢瞬变。体现“我”对看打铁的喜爱和新奇之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努力的样子最美一①那年,村里请来一窝班剧团,所谓窝班,就是小剧团,一二十个人,每个人担任几职。他们唱完戏之后,把东西收拾好,装到车子上又开始奔赴下一个演出地。偏偏事不凑巧,他们的车子刚出村没多久,车胎就爆胎了。原本车上是有备胎的,但备胎的气不足,换上也是白搭。那时村里又没有专业的修车师傅,用打气筒的话,就是把气筒打坏也难以将备胎打足气。为今之计,只有把车胎送到镇子上去修补充气。②闻讯赶来的村干部找了辆农用车,载着司机和两条轮胎往镇子上驶去,一来一回,至少要1个小时。演员们纷纷从车上下来,有的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聊天,有的则是围着打起了扑克。一个演员来到距车不远的一片空地上,一边咿咿呀呀唱着,一边练起了台步、跑圆场、踢腿、下腰、劈叉……直练得汗流浃背。对于这位演员,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了不屑的神色,明明就是一窝班演员,怎么也上不了大台面,本本分分在这儿享受生活就好了,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③几年之后,这个窝班再次来到村里演出,可那位被人鄙弃的演员却不见了。有人问起的时候,一位演员酸溜溜地说:“人家是凤凰,咱这儿是鸡窝,根本待不下。”原来,偶然一次演出,这位演员遇到了省剧团的一位导演,导演非常赏识她的才华,回去之后就把她调到了省剧团。④不管什么时候,处在什么样的境地,努力不止是必要的选择。也许你做的努力在很长时间都没有回报,但你要明白的是,你的水平是在努力不止中慢慢提升的,一旦机会来临,那么你马上就能抓得住。二⑤在这所学校里,代课教师并不鲜见,有的甚至干了好多年。既然是代课教师,学校安排啥就教啥,原本她在音乐上颇有专长,但学校缺数学老师,她就补了这个缺。主科的课时多,平日里她忙忙碌碌的。可让人奇怪的是,不论多忙,她都会抽出时间到音乐教室去弹琴。音乐老师跟她开玩笑说:“是不是打算抢我的行?”她笑了:“我可不敢,主要是爱好。”⑥在代课的几年里,她数学教得相当好,而琴技也没落下。有人笑话她,就是再努力,也不过是个代课教师,早晚是要重新择业的,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她不为所动,依旧坚持到音乐教室练琴。⑦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那个冷啊,把人冻得鼻酸头疼,两脚像木块。山冷得直颤抖,河冻得僵硬。天寒地冻的雪地上,是她的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⑧后来,教育局安排了一场招教考试,代课教师也可以参加,竞争很是激烈。她在报名的时候,没有选择自己教了多年的数学,而是选择了音乐。让人惊讶的是,她顺利地通过了笔试、面试。道理很简单,她之前已经做足了功课,她知道,主科老师竞争激烈,倒不如为自己多选择一条路,努力把音乐特长发挥出来。果然,报考音乐老师的少很多,她脱颖而出。⑨这世上从来就没有白费的功夫,让特长真正长出来,你就比别人多了一种选择。这不但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更是对不懈努力的一种回报。⑩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努力不止的样子是最美的。努力过后,这个世界所有的大门都会向你敞开,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任你挑选。而那种只是把想法停留在想法阶段,或者是安于现状的人,看到的世界只会是小小的一方,永远也难有所突破。(选自209.10.09《青年文摘》,有删改)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1)一个演员来到距车不远的一片空地上,一边咿咿呀呀唱着,一边练起了台步、跑圆场、踢腿、下腰、劈叉……直练得汗流浃背。(从加点字角度)(2)对于这位演员,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了不屑的神色,明明就是一窝班演员,怎么也上不了大台面,本本分分在这儿享受生活就好了,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从句式角度)【答案】1.(1)副词/“不断,一直”的意思,写出了这演员练功的时间之长,表现了他努力不止的精神品质。坚持不懈、执着努力(2)反问句,增强了语气,强调他人对练功演员辛苦练习的不理解和鄙夷,从侧面烘托出女演员即使不被认同依然努力不止的精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椴树花开尚书华①在长白山区,每当仲夏时节,碧绿如海的天然混交林间,会飘来一团团洁白的“云朵”那“云朵”形态各异,连绵成片。从空中望去,宛如绿海中涌起的一簇簇浪花。②“椴树花开哟一片片白/养蜂的哥哥进山来/肩挑蜂箱颤悠悠/踏香寻蜜云天外……”歌声从远方山巅一座瞭望塔中飞出,携着缕缕芬芳,在浩瀚林海中悠悠飞翔。唱歌的人是护林员老逄。他学唱这首自己喜欢的歌时才二十岁出头,用三个晚上学会唱这首歌。几十年了,每到此时他就唱这首歌,像是在传递一种信号:椴树花开了。③老逄的工作岗位就在山巅上那座高高的防火瞭望塔上。一副望远镜,一部报话机,一本工作日志。几十年斗转星移,他就在这里默默守望。每当他站在塔上,俯瞰脚下碧波荡漾的万顷林海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歌曲。歌声帮他排遣孤独寂寞,那些记忆也随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④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分配在林场小工队,是一名采伐油锯手。一天,场长找他谈话,问他愿不愿意当防火护林员。说老护林员要退休了,得找个接替他的人。这个工作有三点必须做到:一要责任心强;二要耐得住寂寞;三是每天上下班得走二十多公里山路。他听了,一口答应,很快就被分配到了新岗位。⑤起初,他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思。每天站在瞭望塔上,朝迎旭日,晚送夕阳,近观草木青翠,远望重峦叠嶂,时见獐狍出没,偶闻鹿鸣呦呦。可时间一久,他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枯燥寂寞渐渐袭来,让人难忍。这时他才意识到这项工作的不简单,才明白,场里那些跟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来这个岗位工作。⑥就在老逄来当护林员的第二年,也是在椴树花开的时候,一天下班往家走的路上,他看见一对夫妻在小火车道旁忙着搬运放置蜂箱。简单交谈后得知,他们是从江苏来的,为了赶椴树花季。⑦老逄上下班都从这里路过,从此每天都跟他们聊上几句。日子久了,便成了朋友。得知那男的姓佟,夫妻俩有一个儿子,在老家让奶奶带着。⑧老逄常从家里带点自产的蔬菜送给他们。他们也会把舍不得吃的家乡土特产送给老逄。一来二去,彼此的交往越来越深。⑨老逄问老佟:“南方一年四季,什么时候都有花开,你为啥非要千里迢迢跑到东北来,赶这茬椴树花呢?”⑩老佟说:“因为长白山的椴树蜜稀少,珍贵,营养价值高,值钱。”⑪“可江苏到这几千公里,火车汽车倒来倒去,收入够得上折腾吗?”⑫“够得上。不然,我们就不来了。”⑬那些年,老佟夫妇像候鸟一样如期而来。来时给老逄捎些稀罕的土特产;返时老逄送他们些自己采的蘑菇、松子。⑭自从有了这样的朋友,老逄越发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他常常想,老佟每年都能从这里采走几百斤椴树蜜。这些蜜卖掉后,赚的钱可以踏踏实实养家糊口。吃到蜜的人,也一定会对其上好品质大为赞赏。进而想,这里仅仅产出蜂蜜吗?林间的动物、林下的草药等等,哪一样不是珍贵的宝贝?他突然认识到,他所保护的这片山林,是一个天然的大宝库。⑮可是,随着天然林的不断砍伐减少,老佟夫妇有些年没来了。问其原因,说是椴树少了。树少花就少,花少蜜就少,不够折腾了。这让老逄很难过。不只是因为老朋友不能如期见面,更为椴树的逐年减少而焦虑。⑯后来,有好消息传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次生林迅速成长,椴树渐渐又繁茂起来。每逄仲夏,盛开的椴树花又如同朵朵白云,在苍翠的绿海间随风飘荡。⑰在老逄临退休的前三年,还是在椴树花开的时节,老佟回来了。这次他没带媳妇,是儿子开着拉蜂箱的卡车陪他来的。老佟告诉老逄,他们父子俩一路上从南到北,油菜花、桃花、枣花、杏花、梨花,追春光,赶花期,到这里是最后一站。老逄说,这回好了,儿子开着车,哪里有花蜜就在哪里停下来,采够了再换个地方。老佟说,是啊,现在去哪儿找蜜都方便了。⑱老逄退休时,老佟对他说,只要有椴树开花,我就会再来。来看你,看你曾经保护过的这片山林,咱老哥俩一同去采集最纯最好的椴树蜜……(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8日,有删改)1.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语句。朝迎旭日,晚送夕阳。近观草木青翠,远望山峦叠峰,时见獐狍出没,偶闲鹿鸣呦嘞。(从句式或修辞角度)【答案】1.示例一:句式整齐(运用对句),四六字短句结合,长短交错,读起来琅琅上口且富有韵律感。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山林的朝晚变化以及不同视角看到的景色,使句子富有美感,突出表现了老逄感到工作“特别有意思”。阅读《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回答问题。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鲁迅①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②“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③“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④“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⑤“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⑥“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⑦“我想,你总会好起来……”⑧“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⑨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⑩“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⑪“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⑫“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⑬“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⑮“这怎么行?……”⑯“那么,你带我去看去!”⑰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⑱“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⑲“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⑳“这不行!主人要骂的!”㉑“管他呢!”他仍然砸。㉒“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㉓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㉔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㉕“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㉖“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㉗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㉘“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㉙“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1.联系上下文,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答案】1.“慢慢地”“最后”写出了主人听到喊声但毫不着急的样子;“主人”一词放在最后,突出了主人的威严,凸显了主人很笃定的心理;说明主人深知奴才是不敢反抗的,他对奴才的奴性是极了解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城在园中许锋①在广州生活的人,会常去看湖、游园。湖与园随处可见,乃至偌大的城市,仿佛一座园林。②荔香湖就在我眼皮子底下。我有时清晨去,有时黄昏去。广州夏天焕热,但月明之后的一小段时光,西风散雨,清清朗朗,舒爽至极。③清晨时,湖畔格外寂静,无一点杂音。鸟叫,蝉鸣,都是自然之音。在丰草与佳木中游弋的窸窸窣窣的风声,也是自然之音。在城市生活一久,你会发现,若是自然之音,即便如牛蛙扯开喉咙喊,也不觉得是什么噪声,也能夜夜看书,夜夜写作,夜夜酣然入睡。④湖畔有座亭子,不大,可容三五人。于亭子间看湖,见得石子、水草、鱼。尺半长的鱼不多,几寸长的鱼不少,都调皮得很,不停地浮出水面吐着气泡,碧水微澜,涟漪一圈圈扩展,平整,再扩展。还有小龟,静静地游,慢慢地游。⑤渐渐,湖畔四周有了人。大家整日生活在园中或附近,认识或脸生,不打紧,轻道一声“早”,点个头,招个手。没有人不喜欢湖畔清风、草木葱茏。鸟语,耳得之而为声;花香,目遇之而成色。⑥匆匆忙忙的一天,是沾着露珠开始的。⑦其实,这湖,不是天然湖。据建设者言,若干年前搞基建,挖土挖出一大片洼地,便因地制宜建了这湖,修了这亭,铺了这道,种了这树。久之,近看杨柳依依,榕荫拂水,远看烟雨汀洲,落霞孤鸯——外为园,内为湖,园湖相连相宜,人文至焉。⑧凤凰湖,原本也不是湖。没有湖,是一片荒地。后来,这里建起了中新广州知识城。⑨知识城一路“拓荒”,动静很大。大约每年,不定什么季节,我会去一次,看到它不断变化的面貌,满心欢喜。⑩那次去时,突然看到湖,着实吃惊。那么大,占地面积四百七十余亩,其中水面面积近二百四十亩。⑪湖在城中,城以湖生。⑫湖畔,各色的花儿争奇斗艳,散发着浓郁的芬芳。草坪齐整,平柔如毯。树木苍翠茂盛,浓荫蔽日。有十里长廊,徜徉之时,若阳光不是格外猛烈,我喜欢站在长廊的某个拐角处。哪怕站一小会儿,看看水,望望天,发发呆,岁月静好。⑬湖的四局,各式各样的楼群已然矗立,疏密有致。附近工作的人、生活的人、学习的人,闲暇时,望望这清澈的湖,这纯粹的绿,这粼粼的波光,心便静了,岁月便缓了,云、风、阳光、自然,便更亲了。湖波之中,树色、花影、朝晖或夕阴,与幢幢人影相映,真是美好生活的写意。⑭有的园,没有湖,只有园。说的是广州文化公园。公园居于闹市,满目熙熙攘攘,时时有新的气象。⑮不是一般的“闹市”,是著名的“广州十三行”所在地。十三行博物馆在园内,十三行路在园外。我去看了一下,整条街都在批发服装,车来车往,人声鼎沸。⑯但一进园,喧嚣即刻遁去,映入眼帘的是打拳的、舞剑的、挥扇的、唱曲的、聊天的、散步的、看书的。各得其乐,优哉游哉。⑰阿姨们在排旗袍走秀伞舞“又见江南雨”。音乐响起,彩伞游移,优雅端庄。她们还会“千手观音”,“千手”于树影婆娑中舞动,幻化出百态千姿。⑱这样的公园,便是闹市中的绿洲,传播文化的窗口,花会、灯会、菊会、讲古、棋艺、粤剧场……每年接待游客达一千多万人次。⑲我想,自己若在附近工作,必日日从正门进园,从西门或北门出园,于往返中体会繁华与宁静、喧嚣与沉淀的区别。这正是广州的与众不同——东风草绿,乔木苍苔,人在闹市,春在心中。⑳于广州生活愈久,愈喜爱它的湖、它的园,以及湖中的绿、绿中的景、景中的人,还有那和谐的气息中氮氲的历史与文化。(2021﹣08﹣23《人民日报》)1.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①草坪齐整,平柔如毯。(修辞的角度)②这正是广州的与众不同东风草绿,乔木苍苔,人在闹市,春在心中。(句式的角度)【答案】1.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平柔的草坪比作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广州凤凰湖畔草坪的平柔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广州湖园的喜爱赞美之情。②运用四个四字词语,概括出了广州的与众不同,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抒发了作者对广州湖园的喜爱赞美之情。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一桌人生①人过中年,开始有点儿念旧。熟悉而又陌生的泉塘村,经常莫名地追到千里之外的都市,伴着那张小方桌,在我的梦中浮现。②我上学第一天是踢着小欢步去的,记得放学时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我越过山坡,蹚过小河,踩着风回了家。一进屋,我就寻了一条板凳,铺开作业本写字。狭长的板凳直摇晃,本子也跟着摇晃。傍晚,爹牵着老水牛回了家。老水牛一身泥水,摇摇晃晃的。爹的步子沉重得像老水牛,也摇摇晃晃的。③我一天天往上长,板凳却像忘记了生长这回事。“爹,我想在梳妆桌上写字。”爹正招呼牛喝水,我的话夹在风里,一晃就过去了,他似乎没听见。“爹……”,爹抬起头扫了我一眼,只“唔”了一声,起身进了光线暗淡的里屋。他满是泥巴的生活里大多时候是沉默的。④梳妆桌是家里唯一可以被称为桌子的物品。桌面上的漆脱落得斑斑点点,布满裂纹,还缺了一条腿,用一堆砖块垫着。爹把梳妆桌收拾出一半,我总算有了自己的书桌。我侧着身子,半边屁股斜放在紧挨着的床头,努力地把一行行“人口手上中下”写端正。⑤我开始习惯那张缺了腿的书桌,爹却开始不习惯我。他会冲着黑屋子吼:“柴火没了,牛饿了,鸡鸭也到处扑腾……日子不是纸上画出来的!”确实,那时村里的孩子读书都像赶集一般,在学校里耍打几年就回来了,然后该干啥干啥。爹吼出来的声音很大很硬,我的心碎成一地畏惧。⑥有一次,班主任家访,跟正在码草垛的爹说:“娃是块读书的料!”一连说了好几遍,爹似乎没听见,半晌才从草堆里冒出头来“唔”了一声,继续码草垛。⑦读书就像爬楼梯,我一步步登高。每天回家,我就钻进黑屋子,世界小得只有面前那半张桌子大。不过,书本里的世界远比泉塘村的生活有趣。崎岖的山路挡不住我前行的步伐。我的中学生活顺利得一马平川,天宽地阔。放学路上,伴随我的,除了松软的田野,欢畅的校歌,还有鲜艳的奖状和背后或羡慕或褒奖的目光,这一切都让我陶醉。不过,我一般不跟爹说,爹也从来不管我读书的事。他只管低着头在土地里找下一年的出路,就像那头老水牛。⑧在一个冬日,我把所有的奖状翻出来,涂上米汤,糊在桌前的墙壁上。顿时那间黑屋子像漏进了一道光。爹进屋,我看见他咧了咧嘴,似乎有话要说,但最终什么也没说。爹那土色的脸像松了绑,连胡茬也生动了许多。⑨春风从远处的山谷里挤过来,暖暖的。那天,我正像往常一样伏在那半张桌上写字,房门“吱嘎”一声,爹裹着一身阳光,风一样地推门进来,一把拉我出门。夕阳的余晖里,一张崭新的小桌立在褐色的泥地上,方方正正的,桌面刷着木纹新漆。“写字桌,给你做的!”爹说这话时,声音大得像半夜里的春雷,惊得屋檐下的燕子逃也似的飞走了。⑩自那以后,我不再一放学就钻进黑屋子,而是将桌子摆在屋檐下,读书,写字。村里的小孩儿看见我读书的样子,也纷纷拿了作业过来,和我挤在一张桌上,有的一本正经,有的装模作样。夕阳下,我仿佛看见小小的方桌上,长出不一样的春天。⑪初三时我开始住校,家里的小方桌用不上了。我在学校拓展世界的同时,泉塘村也似乎被掘开了一个口子,一些没有读书的后生都去了外地打工。渐渐地,打工在乡间刮起一股强劲的风,不少人家换了漂亮的书桌,可桌前写字的孩子却越来越少。⑫爹又开始沉默下去。“我也去打工吧。”我跟爹说。爹似乎没有听见,只是额头上冒出来的汗珠子出卖了他。他清楚我的命运掌握在他的手里。“你得读书。”爹半晌才说,转身牵着牛出了门。⑬后来,我上了高中。每次我回家,爹都早早拴好牛,奔回家,收拾好小方桌,将桌面擦得干干净净,然后默默走开……⑭就这样,我翻着书,一本又一本,从一张书桌跳到另一张书桌,从乡下读到县城,从县城再读到大城市。泉塘村渐渐成为一个遥远的存在。后来我听说,家乡越来越好,那些外出打工的人也纷纷回乡。我还听说,家家屋檐下都有了一张长满春天的书桌。⑮我人生的起点只有半张桌子那么大,但我的世界却在桌面之外,海阔天空,层林尽染。光影流转,那一方小小的书桌,永远是记忆深处的一道光。(作者郭发仔,文章有删改)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1)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爹吼出来的声音很大很硬,我的心碎成一地畏惧。(2)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春风从远处的山谷里挤过来,暖暖的。【答案】1(1)示例:破碎,句中指爹的话对我心灵冲击之大,生动地写出我对不能继续读书的担忧。(2)示例:倒装句,将“暖暖的”后置,突出了春风的温暖和煦,烘托了我看到新桌子时的喜悦心情。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走上祁连山陈应松①过了达坂山,祁连山脉的群峰遥遥在望。天空突然布满了烟尘般腾起的浓云,乳白、灰白,山火一样暴烈地燃烧。苍凉劲美、沉郁庞然的山体越来越大,积雪越来越白。峡谷回响着风声,残雪在山沟间顽强地白着。但更多的水奔腾下山,去滋润大地上的生命和秩序,滋润河流、草原、森林、鸟兽和人类,滋润他们的文化与习俗,滋润所有生命裹挟的欲望。②祁连山是青海的北大门,是青海北部的天然生态屏障。通往西域的要道,丝绸之路的南线经过此处。这条古道上,无数的商旅和征人都曾目睹并感叹过这祁连的壮美。“祁连高耸势岩烧(tiáoyáo,山高峻貌),积素凝花尚未消。”岩烧,这两个字用得太妙了,我不知道诗人是指山势,指积雪,还是指云雾。“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仰望者的诗,是要拔高行程的奇险。“祁连不断雪峰绵,西行一路少炊烟。”这荒凉之美,抒发着南朝官员出使路上的漫长孤寂。③祁连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替我们遮挡了所有风沙、痛苦和灾难。它庞大的冰川、充沛的雨水、众多的河流,是对一切生命的盛大恩泽。在古老的祁连山民歌中,它被称为“洒满乳汁的山川”。【甲】山顶上的积雪像一条壮丽的白色长城,沿着山脊蜿蜒而去,通向无边的苍穹,用雪线勾勒出漫长的、连续的山脊,将山与天空分开。④我们到达门源县的青石嘴镇,在这里小憩,即将进入祁连山草原。门源被称为小江南,也是祁连山的一个大风口,常年大风劲吹。但因为美丽的河谷和草甸,这里成为一片不小的平原。祁连山已经完全呈现在我们眼前,更加壮观和巍峨。云彩团簇着向上卷动,与山峰缱绻相偎。大通河哗哗流淌的声响,代表着祁连山的活力。⑤到达一个叫羊肠子沟的地方,草原突然开阔无边。一览无余的祁连山脉被积雪完全覆盖,像是披着巨大的白色绒毡。云彩跃上苍穹,天之蓝是洪荒的蓝,没有任何注释的蓝,既羞怯也袒露的蓝,既空荡也丰厚的蓝,是白云的衬幕,是祁连山千古的眠床。更高峰上的雪,最后被白云遮断和洇(yīn)化,成为烟霭。“青海长云暗雪山”,这是王昌龄的诗句,青海有长云才使雪山暗淡邈远,“暗”是隐去,是渐渐消逝于眼际的白。可是在这个河谷,祁连山一下子明亮起来。被白云熏炙千万年的天空,风云激荡,坚硬沉默,宛似巨型无垠的湛蓝美玉。⑥云影奔走,我追逐着一群羊。它们是小尾寒羊,像是粉嘟嘟的野蘑菇,开放在山谷中。噢,那么多盛开的紫杜鹃,这个季节最绚烂的花,太多太多。【乙】那千里遍布的香味,一直浪向远处蓝色或者白色的帐篷中,那里,有牧人的炊烟升起。从祁连山蓝色的血脉里渗出的溪河,让空气湿润,芳野蓊蓊。我忽然看见公路边上有巨大的地名牌,上写:祁连山草原!这就是祁连山草原!一群牦牛在沟壑间吃草,有一些牦牛吃饱了在打盹,一动不动,像是草原上的一尊尊雕塑。⑦我们进入了祁连县,这个县以祁连山命名,它正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里,也就是说,我们进入了祁连山的腹地。酒店后面,即是藏区神山阿咪东索,它是祁连县的标志。八宝河在它的面前淙淙流淌。河边的悬崖,被风雨切割成传说中的城堡,像一层层被石柱撑起的楼阁。这样的地质地貌真是罕见!卓尔山被岁月侵蚀的红色砂砾岩绝壁上,赤焰飞瀑倾泻,凝止在它跃下的瞬间。这壮丽的飞跃,触目惊心的血色之崖,在飘浮的云彩中俨如岿然不动的兵阵,它就叫千兵崖。烽堠万里,长烟落照,汉阙霜秋,铁马冰河,它都曾亲历……⑧野兔在身边奔跑,旱獭结群巡游,森林鸟声如雨。我虽然无法亲睹雪豹的身影,但看到了一只雪豹标本,沉静,高贵,灵跃,一尘不染。雪豹是雪和悬崖的宠儿,是峭壁上的灵兽,是奔跑的雪与冰,是一块祁连山的冰种美玉,让祁连山千年的雪原复活为激情和生命。【丙】多好啊,在高山裸岩上,雪豹和岩羊们在生活和角力;在森林和灌丛中,有马鹿和蓝马鸡在奔跑;在草原上,有黄羊、秃鹫和旱獭在生活;在荒漠,有野双峰驼、沙鸡和沙蜥在游弋……⑨“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浩浩,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这里有成群的骏马,千万匹牛和羊,马儿肥牛儿壮,羊儿的毛好似雪花亮。”在牧民的嘴里,我听到了这首青海的民谣。身边是雪山、森林、冰川、草原、河流、沼泽、湿地、山脉、野兽……这些遥远美丽的字眼。我这个惯于行走的人,享用着这浩大的山河盛宴。多好,多好!(摘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1.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1)【甲】山顶上的积雪像一条壮丽的白色长城,沿着山脊蜿蜒而去,通向无边的苍穹,用雪线勾勒出漫长的、连续的山脊,将山与天空分开。(从修辞方法运用的角度)(2)【乙】那千里遍布的香味,一直浪向远处蓝色或者白色的帐篷中,那里,有牧人的炊烟升起。(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3)【丙】多好啊,在高山裸岩上,雪豹和岩羊们在生活和角力;在森林和灌丛中,有马鹿和蓝马鸡在奔跑;在草原上,有黄羊、秃鹫和旱獭在生活;在荒漠,有野双峰驼、沙鸡和沙蜥在游弋……(从句式表达效果的角度)【答案】1.过了达坂山,遥望祁连山壮观巍峨湛蓝悬崖(或“地质地貌”“千兵崖”)35.(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山顶积雪比作白色长城,形象地写出山脊漫长、连续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祁连山的赞美与喜爱。(2)一个“浪”字,生动而传神,富有动态美,化无形如有形,将大规模盛开的紫杜鹃的香气波浪起伏般遍布千里的情形写活了。(3)运用排比句,写出了祁连山不同的地方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枇杷盲盒与孩子①在枇杷园的中央,有一块疏风透气的旷地,老祝捐出的十棵枇杷树,就围绕着这山间少有的平整之地。这也是枇杷丰收之时,果贩们的小皮卡往来运货的停车场。现在,枇杷还半黄半青,认养枇杷树的城里家庭,周末会经常开车来打望“我家的枇杷树”。这是城里人家帮扶村小孩子的一种方式。老祝年轻时,曾在村小当过代课老师,后来因为文凭不够,不得不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承包枇杷园作为新的事业打拼。②这一行他做得很成功,自从栽种树苗,他就仿佛拥有侍弄枇杷树的金手指。“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春风拆勾萌,朴橄如榛菅。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老祝觉得范成大这首诗就是在形容自己的山中岁月。【批注:引用古诗,用枇杷树的成长来表现老祝的生活状态,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苍苍枇杷树,很快就高及屋顶了,枇杷越结越多,富裕了的老祝,就想着为村小做点事:买些书本,添一副篮球架。他还打算用这笔钱,替村小的孩子置办演出服与道具,因为六年级有个姓朱的孩子有做导演的天分。③去年暑假,这小子自己写剧本,与三位同学在晒场上表演,把外出打工的父母与留守奶奶对娃儿教育上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扮演戏中的奶奶,孩子拿出了自己积攒已久的压岁钱,买了灰白的假发。在他身上,老祝看到了自己少年时那股要把一切事情都做成的心气儿。老祝也看到了台下的奶奶,那泼辣的老妇人一边痛骂孙子歪点子一箩筐,一边却笑出了眼泪,频繁地用手背去擦。与孙子朝夕相处的这十二年,奶奶只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负荷;那天,她却忽然感受到了孩子像枇杷树一样成长的生命力以及他热辣的回报。孩子的才华,就像飞溅的枇杷汁,让顽固的奶奶皱起了鼻子——她被酸到了,也被甜到了。这股劲儿,一直冲到了奶奶的鼻腔和眼眶,让她且喜且叹,且愁且笑。④老祝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想要为这孩子提供一点方便。他当然也可以把卖枇杷的钱直接捐出来,可转念一想,枇杷树每年的收获,也是一种期待与冒险。如今的城里人就喜欢猜测与冒险,开启一个认养枇杷树的盲盒计划可能更有吸引力。老祝被自己的新点子逗笑了——如果,一棵果树能吸引城里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起来嗅见山野的气息,体会农桑的辛苦,吃到现摘的枇杷;或者,见一见泥鳅一般黑且机灵的“朱导”,与之合演消夏之戏,也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⑤就这样,去年10月,老祝在微信上开卖“枇杷盲盒”:预付1600元认养一棵树,来年这棵树上所有的枇杷都是你家的了;若是风调雨顺,一棵树最少能结两百斤枇杷呢;树可一家认养,也可由几家共同认养;认养枇杷树的收入,将作为善款捐给村小。老祝有点私心,他想把这笔收入的20%用于“朱导”的梦想,帮他成立山里的第一个戏剧社。老祝期待这能勉励这个孩子,让他未来无论从事哪个行当,都保有一点世俗之上的精神生活。⑥26个城市家庭,认养了十棵枇杷树,拉了一个微信群,自称“枇友”。冬去春来,老祝教他们疏花、疏果。这些农活,都要搭起梯子,钻入枇杷树浓密的树冠中,或以猴子捞月的身姿,或以熊猫横卧之憨态,伸长手臂和剪子艰难地干。令老祝惊讶的是,就像“朱导”这样的“赤脚大仙”爱玩阳春白雪的戏剧一样,养尊处优的城里人对爬树疏果这样的事,也干得兴致勃勃。⑦【A】乌鸫①鸟最爱枇杷树,啄食几口枇杷,就能在树梢上亮嗓鸣唱;城里人也爱枇杷树,搭起几顶帐篷,就能在树下吃着枇杷,喝着凉茶倾听鸟语风吟。“吱——呀——”忽然加入的一声清透鸟鸣,惊飞了乌鸫的得意,它拍着翅膀一边搜寻一边卖弄华丽的转音,却怎么也找不着、逼不走那后来者。乌鸫困惑地摇动尾翼叹气,城里孩子在望远镜中瞧见了,窃笑不已。老祝也笑了,“朱导”噙着自制的叶笛欢鸣着从枇杷树枝杈间探出头来。这孩子是这里的常客,摘枇杷,烤枇杷,熬枇杷膏,这些小技巧,就没有他不会的。⑧世间的孩子无需撮合就能成为朋友。不多时,白色帐篷里就传来了孩子们的笑闹声、斗嘴声。城里孩子与乡间少年似乎达成了某种竞赛的规则,不知是谁起头,他们开始以清亮的童声,如溪水般欢脱地淌出诗情:“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老祝想起来了,这正是白居易的《山枇杷》。⑨暖风熏人,剥一只枇杷,汁水的甜蜜入口入心;耳畔,孩子的吟诵与笑声,入耳也入云。【B】老祝笑得合不拢嘴,他的盲盒里,期待开出了希望之花。(明前茶。有删改)注:①乌鸫(dōng)是一种鸟。1.请仿照第②段的批注,根据提示,为文中画横线的A、B两句写批注。(1)批注A:(从修辞或句式的角度)(2)批注B:(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答案】1.A句:示例一:(修辞角度)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鸟语风吟,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传递出愉悦惬意之情。示例二:(句式角度)句式对称,长短结合,将乌鸫鸟和城里人对应着描写,活泼而齐整,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传递出愉悦惬意之情。B句示例:“笑得合不拢嘴”表现了老祝的满足、喜悦、幸福,满怀希望,照应前文老祝在微信上卖枇杷盲盒资助村小的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升华情感。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记住稻苗的样子①那天下午,我记住了稻苗的样子,踏着愉快的脚步走上了归途,身后留下了父亲和他最爱的土地……②前段时间工作繁多,很多工作安排不过来,无从下手。我心情焦虑,想着回老家走走,理理工作的思路。父亲看到我回来,就说要出去买点菜。我赶忙拦住他,说自己回来就想走走,感受一下家乡的宁静。③父亲看出了我的掩饰,给我打了一碗粥,炒了个我爱吃的脆瓜皮。父子两人在厨房安静喝粥,只听到我嘴里嚼瓜皮的声音。我父亲就是这样的人,每当看到我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会静静地陪我一会。用他的话来说,他读书少,不懂我的工作,也帮不上什么忙,唯有陪伴我一下,听听我的倾诉,跟我说说话。父亲的话是朴素直白的,但我能感受到它的热度。④喝完粥,父亲说带我到稻田里走走。我也很久没到过田地里了,正好也可以去散散心。记得小时候,每当我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我都喜欢跑到田野上,去摘田野的野花,去追那田里的小鸟,还有去捉小溪里的鱼。那时候,只要跑到田野玩上一会,我的心情就会很快平复回来,忘却刚才发生过的不愉快。⑤不过随着我外出读书、工作,我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那种快乐了。现在刚好,那就和父亲一起去感受一下家乡田野的美。父亲拿了草帽,扛了一把铁铲,走在了乡野的小路上。阳光照射,一前一后,一长一短的影子互相交织。⑥来到我家的稻田,我看到了那久违的绿油油的稻苗。父亲说:“你好久没有给稻苗除过稗草了吧,好久没有两父子一起干过农活了。”我点点头,脱掉我的鞋就下稻田了。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因为我总分不清稗草和稻苗。⑦我站在田里一动不动,父亲见状,嘴巴笑得咧开起来。他拔起一棵稗草,然后掰开一棵稻苗,让我细心看一下,区别它们的不同。我看了很久,还是看不出两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父亲从我手中拿过稗草,耐心说道:“稻苗因根系不发达相对矮小一点,而且茎叶有毛。”我认真观察,发现果真如此,心里不禁对父亲佩服起来。父亲笑了笑说:“你不懂庄稼,记不住稻苗的样子,自然就无法知晓。”⑧听到父亲的话,我内心是惭愧的。父亲说得对,他在我童年的时候常年在外地打工,干过不同工作。他干过泥匠,入过工厂,后来做过厨师。父亲说,每一份工作都有所不同,每一次工作都要抓住根本,那样才能在繁杂中辨别方向,才不会感到无望。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干泥匠,他勤奋老实,能够快速掌握房屋设计的技巧;入工厂,他积极上进,总能干得比别人出色:下厨房,他善于学习,菜做得色香味俱全。现在,他回老家搞生产,种稻谷比别人高产,管理果树也比别人好。父亲读书虽少,但他懂得工作中什么最重要。他常常对我说,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找出最中心的环节,然后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个细节,不总想着找捷径,天上不会掉馅饼。⑨“那你知道为什么稗草和稻苗那么像吗?”父亲追问我。我摇摇头。他笑着说:“稗草要生存,所以要伪装,躲过我们的眼睛。但我们种的是稻谷,而不是稗草,我们要记住稻苗这个根本。无论稗草和稻谷多像,我们都要努力找到它,一次不行就多找几次,直到把所有的稗草除完。”⑩听着父亲的话,看着田里的稻苗,我静静地定在了那里。是啊,人生路上长满了稗草,不是除一次稗草就可以的,要有收获,需要下很多的功夫,需要除很多次杂草,如果我们无法记住稻苗的样子,我们就会被繁杂困住,停滞不前,就会迷失了方向。⑪“儿子,我除完这一块了,你要加油啊!”我抬头望去,只见父亲除过稗草的稻田泾渭分明,一排排稻苗映入眼帘。我按照父亲的方法去做,发现之前的茫然荡然无存。“我能够迅速找到稗草了。”我高兴地叫出声,拿着自己拔的稗草向父亲摇晃,像孩子一般。父亲像小时候一样,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脸上充满了微笑。⑫那天下午,我记住了稻苗的样子,踏着愉快的脚步走上了归途,身后留下了父亲和他最爱的土地。(米晖春。有删改)1.(1)我父亲就是这样的人,每当看到我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会静静地陪我一会。(句中加点词有何表达效果?)(2)“我能够迅速找到稗草了。”我高兴地叫出声,拿着自己拔的稗草向父亲摇晃,像孩子一般。(“我”高兴的原因只是因为能迅速找到稗草吗?)【答案】1.(1)该句中的“每当”“都”强调了时间和频率,写出了父亲在“我”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时对“我”的陪伴,表现了他对“我”的在乎和关爱。(2)不是。“我”从能迅速找到稗草中,明白了做任何事都需要抓住根本,要肯下功夫,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所以“我”高兴既是因为“我”除稗草有了收获,也是因为“我”在父亲的开导下对工作、生活有了新的认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雨中明月山梁衡①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做考察之游。②头一日,走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动;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所动。当晚,人走一半。③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做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干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④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拨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诩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⑤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镶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⑥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1.【理清“所至”】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所至所见所感山门(1)精神振奋山谷深山秋景图赞美、兴趣盎然(2)江河奔流图惊叹石室静坐品茶图(3)2.【关注“所见”】作者写明月山所见之景,遣词造句,值得品味。请按要求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1)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从句式角度)(2)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从修辞角度)3.【探究“写法”】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体悟“所感”】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有‘我’”的。【链接材料】游记散文最不能无“我”。时下,游记散文的最大问题是充斥着各种风景、人情、世态甚至乱相,但唯独无“我”,缺乏由作家眼里、心中透射出来的思想和生命之光。【答案】1.微雨新竹图石壁留恋2.(1)此句连用四个四字短语,句式整齐,用语凝练,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谷间竹木、流水、石头彼此相得益彰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明月山的赞美、喜爱之情。(2)句中“猛扑”“裹挟”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湿云浓雾”气势汹涌的情态,动态感十足,表达出作者对这幅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的赞美之情。3.①交代了明月山的地理位置以及游玩的原因;②运用对比(或欲扬先抑)手法,借前两日的“不为所动”与第三天雨中游山的振奋形成反差,表明自然风光胜于人工景点的感触,使文意波澜起伏。4.文章处处都有“我”的影子,作者笔下的明月山景物和人事都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体验,透射出思想和生命之光。如在写辨别笋子的公母时,作者有感而发“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含蓄地表达对明月山自然美景和丰富物产资源的赞美之情;文末“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一句幽默风趣,表明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主人细心招待的留恋,还流露对来年再游明月山的期待,充满生活情趣。请阅读季羡林先生的《黄昏》,完成探究任务。黄昏季羡林①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A]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②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知道:夜来了。他们渴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倘若有人问:你看到黄昏了没有?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③他们怎能不茫然呢?当他们再从崖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随了白茫茫的烟的消失,树梢上金色的消失,鸦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只剩下朦胧的夜。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④黄昏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这我说不清,又有谁说得清呢?我不能够抓住一把黄昏,问它到底。从东方么?东方是太阳出的地方。从西方么?西方不正亮着红霞么?从南方么?南方只充满了光和热,看来只有说从北方来的最适宜了。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想到北方的极端,是北冰洋,我们可以在想象里描画出: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和白茫茫的冰山,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边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胧的一片灰白。朦胧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这里蜕化出来么?⑤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B]漫过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层阴影;漫过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阴郁的黑暗;漫过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溶入淙淙的水声里,水面在阒静里透着微明;漫过了山顶,留给它们星的光和月的光;漫过了小村,留下了苍茫的暮烟……给每个墙角扯下了一片,给每个蜘蛛网网住了一把。以后,又漫过了寂寞的沙漠,来到我们的国土里。我能想象:倘若我迎着黄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着黄昏从辽远的天边上跑了来,像—像什么呢?是不是应当像一阵灰蒙的白雾?或者像一片扩散的云影?跑了来,仍然只是留下一片阴影,又跑了去,来到我们的国土里,随了弥漫在远处的白茫茫的烟,随了树梢上的淡淡的金黄色,也随了暮鸦背上的日色,轻轻地落在人们的心头,又被人们关在门外了。⑥但是,在门外,它却不管人们关心不关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们安排好了一个幻变的又充满了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朦胧微明,正像反射在镜子里的影子,它给一切东西涂上银灰的梦的色彩。牛乳色的空气仿佛真牛乳似的凝结起来。但似乎又在软软地粘粘地浓浓地流动里。它带来了阒静,你听:一切静静的,像下着大雪的中夜,但是死寂么?却并不,再比现在沉默一点,也会变成坟墓般地死寂。仿佛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幽美的轻适的阒静软软地粘粘地浓浓地压在人们的心头,灰的天空象一张薄幕;树木,房屋,烟纹,云缕,都像一张张的剪影,静静地贴在这幕上,这里,那里,点缀着晚霞的紫曛和小星的冷光。黄昏真像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像一片月明楼上传来的悠扬的笛声,一声缭绕在长空里亮唳的鹤鸣;像陈了几十年的绍酒;像一切美到说不出来的东西,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然而却终于给人们关在门外了。⑦给人们关在门外,是我这样说么?我要小心,因为所谓人们,不是一切人们,也绝不会是一切人们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常常呆在天井里等候黄昏的来临。我这样说,并不是想表明我比别人强。意思很简单,就是:别人不去,也或者是不愿意去,这样做。我(自然也还有别人)适逢其会地常常这样作而已。我也会知道:这是黄昏了。我从风门的缝里望出去:灰白的天空,灰白的盖着雪的屋顶。半弯惨淡的凉月印在天上,虽然有点儿凄凉;但仍然掩不了黄昏的美丽。这时,连常常坐在天井里等着它来临的人也不得不蜷伏在屋里,只剩了灰蒙的雪色伴了它在冷清的门外,这幻变的朦胧的世界造给谁看呢?黄昏不觉得寂寞么?⑧但是寂寞也延长不多久。黄昏仍然要走的。李商隐的诗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不正慨叹黄昏的不能久留吗?它也真地不能久留,一瞬眼,这黄昏,像一个轻梦,只在人们心上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带着它的寂寞走了,我们知道的,只是:它走了,带了它的寂寞和美丽走了,像一丝微飔,像一个春宵的轻梦。(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减)阅读提示有人说,本文是一篇诗性散文,它的特点是意象丰富、语言富有表现力、内容富有理想主义色彩,让读者产生无与伦比的美感,带来莫大的精神愉悦,并引发读者的思考。1.请你细读文本,将下图中黄昏的意象和特点补充完整。2.诗性散文总是采用如诗歌一般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尽情地描绘出文章的诗意美。(1)请模仿示例赏析画线句[A]中的加点词语。“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赏析:愁绪本是抽象的东西,作者用一个“载”作者把无形的愁绪变为有形的物体,她把愁搬上了船,但愁太过沉重,只恐船都载不动,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愁苦。(2)请从句式特点的角度对画线句[B]进行赏析。3.诗性散文往往通过作者浪漫的畅想,创造出一个独立于现实之外的理想世界。我甚至于想用谱乐谱的手法来写散文,围绕着一个主旋律,添上一些次要的旋律;主旋律可以多次出现,形式稍加改变,目的只想在复杂中见统一,在跌宕中见均衡。——季羡林本文也被称为《黄昏颂》,请结合文章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对“主旋律”简要分析。4.经过本次探究活动,小缙对“诗性散文”有了一定理解,他发现课本中也有这类文章,请在以下选项中任选一篇结合诗性散文的特点简要品析。A.《春》朱自清
B.《桃花源记》陶渊明【答案】1.(1)白茫茫的烟(2)驮着日色的昏鸦/暮鸦(3)神秘(4)短暂2.(1)作者运用了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年和月本来是抽象的时间,作者用一个“滚”字,把无形的时间化作有形的“雪球”,时间一下子就有了具体的形体,它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往前滚动,表现出时间的不断流逝。(2)该语段句式如诗歌般整齐,既有建筑美,又富有流动感和层次感,把黄昏从北方出发,扩散开来,不断地向我们靠近的过程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黄昏如同一个赶路人,跋山涉水地向我们奔赴而来,一步一步地走近我们。3.内容上:文章反复描写黄昏来和去的情形,并且作者发挥他超凡的想象,运用纷繁的景象编织了一幅幅疏密有致,清幽寂静的黄昏图,丰富多彩。情感上:作者通过反复描绘黄昏美景,喜爱与赞美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人们将黄昏关在门外,忽略生活中更多美好的片刻感到惋惜。4.示例:《春》通过描绘春天的各种意象如“花”、“草”、“风”、“雨”等,融入作者美好的想象,充满欣喜而浓烈的情感,洋溢着不可遏止的生命活力,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同时《春》采用了诗一样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句式变化丰富,整齐灵动如“嫩嫩的,绿绿的”“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等,节奏明快具有诗意美。(也可从修辞角度品析文章语言的表现力,表达充分合理即可。)瓜子和灯花林斤澜①我相信淘汰。因此以为代代相传的事情,总有道理。②我家嗜食西瓜。南方伏天炎热,中午“打狗不出门”。父亲早在多年来往的瓜贩那里定下西瓜。到节气成担挑来,堆在厢房地上。中午鼾睡醒来,父亲小胖赤膊,持大菜刀,抱大瓜。我们多子女家庭,瓜大如斗也不嫌大。父亲敲敲,听听,相相,猜猜红瓢、黄瓢、皮薄、皮厚、沙不沙、熟不熟、甜不甜……这时,大小孩子围上了桌边,刀起瓜开,一声情不自禁的唏溜。③这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小城小康人家,盛暑的享受。④后来我居住北京,三四口小家庭,或上街或下班总记得用网兜拎个西瓜回来,守在小圆桌这边着操刀的,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可是兴味不减当年。女儿背心短裤,双手捧瓜,下巴淋漓,胸前湿透,洇到圆圆肚子。大人把切片码到她面前,告诉:慢慢地吃,都是你一个人的。告诉:瓜子要吐出来,若咽了下去,会在肚子里长西瓜藤……⑤说到这里,猛然想起这个话,是在老家大桌子边上听来的,仿佛就在昨天。⑥女儿进了幼儿园,长了知识。一天吃着瓜叫道:“骗人!”带着愤愤不平的样子。⑦大人问怎么了?女儿叫道:没有土!肚子里没有土,不会长西瓜!⑧大人说,也没有阳光。土、阳光,还有水,是万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女儿明白了,也还说“骗人”,也还是委屈的声音。⑨忽然女儿有了儿子狗蛋,忽听见她跟狗蛋说:“慢慢吃,小心瓜子,咽到肚子里去会长……”⑩这才多久呢?刚刚受骗,又去骗人,这怎么解释?其实解释不重要,说为了孩子好,瓜子不能消化。说为了养成细嚼慢咽,文明礼貌。说等到孩子明白过来,就长了知识……哪个说法也可以,都是“教育意义”。但更有“意义”的,也不一定能够传代。⑪这里有一种情趣。这种情趣和炎热,和长日午后,和市井人家,和和睦家庭和谐。中国人的情也好趣也好,和谐最好。⑫那么狗蛋日后,还会传给他的孩子吗?只怕不会了。现在屋子里有空调,不出汗。冰箱里有奶茶有果汁。妈妈把西瓜片放到他旁边的时候,连头也不回,他两眼叫电视里的小神龙粘住了……昔日的和谐再不会有,今日的和谐里怕没有“西瓜”的位置。“西瓜”的故事究竟还不多么美。⑬真正的美,一旦诞生,就不消亡。⑭黄昏,人静,灯下,摇篮里的孩子甜甜睡着……妈妈低声唤爸爸,看,你看,宝宝笑了。爸爸赞叹,灯花婆婆,灯花婆婆在教他微笑……妈妈和爸爸怕打搅教学,沉默。一种神秘的热力,饱和身体,饱和屋子,饱和夜晚。⑮我小时候见过点灯草的油灯,结了豆豆似的灯花,光线就暗淡了。拨拨灯草,让灯花飘飘落下……落地却糯糯地站起来一个婆婆,慈眉善目,那微笑——你欣赏蒙娜丽莎就是蒙娜丽莎的,你喜爱荷叶母亲就是荷叶母亲的。⑯狗蛋的妈妈没有用过油灯,也没有用过洋油灯。只有在停电的日子里点过蜡烛,蜡烛只偶然结丁点灯花。⑰狗蛋很少遇见停电了,停电也只停两三个小时,蜡烛来不及结灯花。狗蛋只在电视里见过油灯,在小人书里看到灯花婆婆的故事。狗蛋还没有认字,要姥姥讲灯花婆婆。姥姥讲了又讲,后来只念小人书上的短短句子,念了又念,狗蛋一遍遍听不厌,每一个字后面都有总说不灵清的神秘。其实也是“骗人”,不过还没有一个人——不论孩子或大人,会嚷出“骗人”的话来。⑱摇篮里的孩子还不会叫妈妈,还不大认得爸爸,难道会做梦?空白,这梦怎么个做法?灯花婆婆又通过什么去教?耄耋作家端木蕻良家里的小黑猫会做梦。又怎么知道是做了梦了?戏剧导演钟夫人断然说道:看表情。⑲灯花婆婆没有别的职责,只教微笑。她的专业太专了不是?同时也太广了不是?在别地别国没有遇见这么个专业形象不是?又觉得这个形象其实不可少不是?⑳灯草灯芯不能充分燃烧的疙瘩,却叫灯花。灯花飘飘落地,一糯一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工业厂房屋面防水工程分包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标准零件加工合作合同样本版B版
- 2024商铺租赁合同范本五:旅游度假村商铺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度水泥行业市场调研与咨询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标准建筑劳务合同合同样本版
- 2024版版权申请及授权合同
- 2024图书销售代理图书租赁与共享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土地储备资金监管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教育机构在线课程开发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土地复垦与农业综合开发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口腔诊所传染病预防措施
- 刑事诉讼法学(湘潭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教师语言与沟通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压力容器壁厚计算表
- 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ppt课件
- 制作同轴电缆接头的方法课件
- 完整版钢箱梁安装及叠合梁施工
- 造价咨询归档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