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市营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市营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市营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市营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市营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市营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①②③④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

(

)A.①:AABb

②:AAABBb

③:ABCD

④:AB.①:Aabb

②:AaBbCc

③:AAAaBBbb

④:ABC.①:AaBb

②:AaaBbb

③:AAaaBBbb

④:AbD.①:AABB

②:AaBbCc

③:AaBbCcDd

④:ABCD参考答案:C2.右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B.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C.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D.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甲细胞分泌的物质a经血液运输到细胞乙,与乙细胞膜上b结合,将信息传递到乙细胞,由此可推知,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b是乙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a的受体,乙细胞表示靶细胞,A、C项正确,B项错误;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项正确。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可以直接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可以直接和②进行物质交换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稳态只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D.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参考答案:B①为血浆,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但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细胞中的核糖体,A错误;②为淋巴,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因此它们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稳态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有关,C错误。③为组织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直接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点睛】学生对四种体液判断不清据图识别四种体液的方法四种体液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先找不与双向箭头相连的体液即丁,它一定是淋巴,淋巴起源于组织液流回血浆,所以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剩余的体液甲就是细胞内液。4.有一待测核酸样品,经检测后,对碱基个数统计和计算得到下列结果:该样品(A+T)/(G+C)=1,(A+G)/(T+C)=1,则(

)A.无法被确定是脱氧核糖核酸还是核糖核酸

B.可以被确定为双链DNAC.无法被确定是单链DNA还是双链DNA

D.可以被确定为单链RNA参考答案:B5.CCTV﹣4“国际频道”曾报道,广东出入境检疫部门连续两次从美国进口冻猪肾和加拿大进口冻猪肉中检测出兽药残留物﹣莱克多巴胺.这种兽药对人体细胞的毒性大小可以采用的检测技术是()A.组织培养技术

B.细胞融合技术

C.动物细胞培养

D.基因拼接技术参考答案:C考点: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用途有:①生产有价值的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等;②生产基因工程技术中所用的受体细胞;③可以用于检测有毒物质;④培养的各种细胞可直接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解答:解:许多致畸、致癌物质加入培养液后,培养细胞会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根据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可以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动物细胞培养已经成为检测有毒物质的快速而灵敏的有效手段.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6.关于“克隆羊”“试管羊”“转基因羊”的说法合理的是A.在培育过程中,都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B.它们的遗传物质都只自一个亲本C.它们是通过相同的生殖方式获得的D.它们在形成过程中,一般都有卵细胞参与参考答案:D7.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参与其它生命活动。下图是下丘脑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激素⑥不仅作用于组织,还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B.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血浆中激素④的含量增加、③和⑥的含量降低C.若用图示表示水盐调节,则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且在食用较咸食物时,下丘脑可产生渴觉D.若用图示表示血糖调节过程,则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且作用途径为③④和⑦参考答案:A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及其叶绿体基质都能生成ATPB.ATP彻底水解可释放出1个高能磷酸键的能量C.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培养D.在植物细胞工程中,通常用CaCl2处理植物细胞,以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参考答案:C9.下列物质中,不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A.麦芽糖酶

B.核糖核酸

C.胰岛素

D.载体蛋白参考答案:B10.下图所示是利用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侵染细菌并保温一定时间后搅拌、离心,获得上清液和沉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沉淀中存在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C.该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离参考答案:B【分析】噬菌体繁殖过程为: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DNA的细菌分开,因此上清液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含子代噬菌体的细菌。【详解】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细胞中,要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先将大肠杆菌置于含35S标记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A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吸附在表面,而搅拌的目的是使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因此搅拌不够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B正确;该实验直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也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为了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开,D错误。【点睛】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11.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个,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①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茎皱形叶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参考答案:C12.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采用的措施是()。A.在森林里投放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C.定期清理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参考答案:D略13.下列过程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①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②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试管苗,获得正常纯合植株③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植株

④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培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⑤马铃薯的脱毒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参考答案:D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特定的培养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所以花药的离体培养、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的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后杂种细胞的培养以及植物的大量快速繁殖都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正确。【知识点】植物细胞工程与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1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的核物质外没有核膜包围

B.真核细胞具有更为发达的生物膜系统

C.真核细胞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

D.二者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DNA分子中参考答案:C15.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均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B.试管苗、试管牛和克隆羊都属于无性生殖且能保持母本性状

C.用限制酶将一个DNA分子切割成两个片段时,同时有两个磷酸二酯键被切断

D.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参考答案:答案:C16.如图1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该装置表示的方法为

,要想效果好,必须保证原粒颗粒小,

.(2)操作过程中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加热,其原因是

.(3)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的目的是

.(4)如图2是胡萝卜素提取结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该色素分离的方法是

,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5)科学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获得了一株品质优良的胡萝卜植株,要想快速扩大种植规模,通常采用

技术,其原理是

.参考答案:(1)萃取法

萃取温度高、时间长(酌情,合理即可)(2)水浴

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3)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4)纸层析法

B、C

A、D(5)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的全能性(1)该装置表示的方法为萃取法.一般来说,要想萃取效果好,要保证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需要提取的物质就能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2)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采用水浴加热.(3)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需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4)该色素分离的方法纸层析法.鉴定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点加提取样品要点加在基线中间,标准样品点加在基线两侧,即其中A、D是标准样点,B、C是提取样点,也就是说AD为对照组,实验组是BC,(5)植物组织培养能解决快速繁殖的问题,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考点】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分析】1、提取植物芳香油常用的方法有萃取、压榨和蒸馏三种方法.2、图1是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3、图2是胡萝卜素鉴定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鉴定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点加提取样品要点加在基线中间,标准样品点加在基线两侧,即其中A、D是标准样点,B、C是提取样点.1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2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许多个基因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参考答案:C.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2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只有每条链一端有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A正确;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C、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染色体复制之前或着丝点分裂之后)或2个(染色体复制之后到着丝点分裂之前)DNA分子,D正确.18.(09长沙一中、雅礼中学联考)下面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细胞中的DNA酶、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蛋白酶、淀粉酶的化学本质都属于蛋白质B.除去洋葱、黑藻、蓝藻的细胞壁,都必须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C.进行转基因操作时,参与催化作用的有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质粒等D.过酸、过碱和高温、低温,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参考答案:答案:A19.下图中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A与a

B.B与A

C

.a与B

D.a与b参考答案:A20.右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

B.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也相同C.②③④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D.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逐渐降低,代谢逐渐减慢参考答案:D21.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下图的曲线(水平虚线表示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多,光合作用最强B.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C.D点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D.D点较B点CO2浓度高,是因为D点温度高,植物细胞呼吸强度大参考答案:C22.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②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C.③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④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参考答案:A2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B.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C.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D.细胞分化使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参考答案:C【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裂、分化、衰老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详解】细胞分化发生于整个生命历程中,A错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如肌肉细胞,B错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C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D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点: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蛋白质种类有所区别,遗传物质不变。24.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如下过程培育试管苗。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d中的植物细胞只有b中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B.a、b、c的培养基中都有琼脂、有机物、水、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

C.水稻花药经a~d发育成试管苗的过程涉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D.只要渊节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就能诱导b中的愈伤组织分化成试管苗参考答案:B25.生物学能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下面提及的科学家实验中有精心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①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在噬菌体中DNA是遗传物质②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③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④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⑤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参考答案:D26.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出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R型活菌繁殖的后代有少量S型菌体,这些S型菌体的后代均是S型,这个实验表明DNAA.能够指导R型细菌的蛋白质合成B.分子结构相对稳定C.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D.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参考答案:C【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S菌的DNA与R菌混合培养,结果后代出现了少量的S菌,且S菌的后代都是S菌,说明S菌的DNA将R菌转化成了可以遗传的S菌。【详解】S型菌的DNA指导合成的仍是S型细菌的蛋白质,而不是R型细菌的蛋白质,A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DNA分子结构变化,B错误;S型菌的DNA+R型菌→R型菌+S型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即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的物质,C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准题干信息:“R型活菌繁殖的后代有少量S型菌株”,这说的是生物的变异;同时“这些S型菌体的后代均为S型菌体”,这是生物的遗传。27.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A.参与体温调节

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参考答案:C28.发高热对人体是不利的,下列叙述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A.循环系统障碍,心跳变慢

B.生理功能紊乱

C.消耗过多的物质和能量

D.易丧失体温调节能力参考答案:A29.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细胞的遗传信息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C.同一家族个体患相同癌症的概率比较高,因此癌症可遗传D.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减少癌症的发生参考答案:D【考点】51:细胞的分化;57:细胞凋亡的含义;5C: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遗传物质不变.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癌变是指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联系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解答】解:A、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不变,A错误;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B错误;C、同一家族个体患相同癌症的概率比较高,这是由于同一家族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相同,癌症不可以遗传,C错误;D、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减少癌症的发生,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衰老和癌变的特征,并注意将两者进行区分;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30.如图所示为一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一结构图要通过40×的物镜和16×的目镜组合才能观察到B.若这是人的大腿细胞,在长跑时大腿肌肉感到酸痛,在此细胞的⑧中产生使肌肉细胞疲劳的物质C.如果该细胞能产生抗体,则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具膜细胞结构顺序是:⑩→⑦→③→②→①D.若以上所指为同一个生物体内3种细胞(肌细胞、肝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其核内所含的DNA一样,但细胞内所含的RNA不同参考答案:D31.(08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联考)下列为某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变化图解,下列关于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则在CE段该细胞中有中心体在起作用B.该细胞中的细胞膜、核膜及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中心体膜构成生物膜系统

C.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CD段该细胞赤道板处已形成细胞板D.在AC段合成蛋白质时,DNA分子不需要进行解旋参考答案:答案:A32.已知水稻高秆对矮秆呈显性。高秆非糯性水稻与另一种矮秆非糯性水稻杂交,得到的后代如下图(这两对性状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子代的矮杆非糯性中,能稳定遗传的水稻占 (

) A.1/16

B.1/8 C.1/3

D.2/3参考答案:C3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参考答案:D34.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光C.菜粉蝶飞向十字花科植物

D.孔雀开屏参考答案:答案:D35.下列有关生物科研史实的叙述,错误的是()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参考答案:C【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光合作用发现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长素的发现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A正确;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温特命名了生长素,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由其他科学家发现的,C错误;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D正确.故选:C.36.(07江苏卷)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25%

B.32%

C.50%

D.64%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随机交配有4种交配可能,♀80%BB×♂80%BB、♀80%BB×♂20%bb、♀20%bb×♂80%BB、♀20%bb×♂20%bb,因此,子代中Bb的比例为80%×20%×1/2+20%×80%×1/2=32%。37.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的原因是过氧化氢的分解与温度有关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的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参考答案:A【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课本多个常见实验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解:A、噬菌体是病毒,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所以选用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A错误;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的原因是过氧化氢的分解与温度有关,B正确;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的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C正确;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使CO2由蓝变绿再变黄,故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D正确.故选:A.38.下列植物中,能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被子植物

D.苔藓植物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苔藓植,有茎、叶的分化,体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胞构成,二氧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而胁苔藓植生活,因此们常把苔藓作为检测空气污程度指示。考点:苔藓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9.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的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这种免疫力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密切:A.线粒体B.中心体

C.溶酶体

D.核糖体参考答案:D40.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B.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C.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参考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免疫系统的功能,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机体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各种理化性质相对稳定,A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内环境的pH和温度等保持在适宜范围之内,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正确;内环境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之一,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7分)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果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遍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

。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

。这样得到的可育后代是几倍体?

。(2)假设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可育但更象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麦性状的后代,下一步的办法是

。(3)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右图),请在下面填出右图中相应的生物学名词。①

参考答案:答案:(1)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

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幼苗或正在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八倍体(2)将杂交后代与普通小麦反复杂交(3)①突变和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

②种群基因频率

③生殖隔离42.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种;b.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F2→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e.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导入乙种生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1)a方法属于常规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定要是________。(2)b方法与a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F1有n对杂合的基因(分别位于n对染色体上),则利用其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小苗理论上应有________种类型。(3)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应属于________体,它们往往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应当是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