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设计——环湖路二期道路及配套工程第页共40页1工程概况区位关系协同创新区位于两江新区龙盛片区龙兴组团,紧临三环高速,御临河以东、明月山以西,东至明月大道,西至御复路,南至寨子路东延伸段,北至六横线,规划范围6.8平方公里,距江北国际机场约20公里,紧邻铁路枢纽东环线龙盛站,距复盛高铁站直线距离10公里,交通优势明显。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是两江新区新的发展极核,将成为两江新区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创新中心的重要空间载体,整个片区建设提速,需要加快园区周边及内部路网形成,缓解和改善区域交通压力、完善路网结构,促进龙兴园区产业布局发展,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概况及设计内容协同创新区位于龙盛片区龙兴组团,紧临三环高速,御临河以东、明月山以西,东至明月大道,西至御复路,南至寨子路东延伸段,北至六横线,规划范围6.8平方公里。片区内六条次干路组成了本片区“三纵三横”的骨架路网,“三纵三横”分别是站北路、站南路、五横线、西湖路、人高路、东湖路。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二标段共计六条道路,分别为西湖路二期、1号路、3号路、环湖路二期、智汇一路(包含A线和B线)和智汇二路(包含A线和B线),其中西湖路二期与1号路为二标段的两条次干路,其余4条全部为支路。本次设计环湖路位于协同创新区中心位置,环明月湖布置,是一条沿湖观光的城市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总长度约8.2km。本次设计位于二标段,长度约2.9km,起于与环湖路三期交叉口处,由北向南延伸,依次经过与西4号路、西6号路交叉口、下穿站南路然后再与智汇一路-A线、智汇一路-B线平交,最后下穿五横线,终点止于环湖路一期设计起点。环湖路一期设计桩号范围为:K2+897.222~K3+935,全长1.04km,目前现已完成初步设计;本次设计范围为环湖路二期,设计桩号范围为:K0-005.779~K2+897.222,全长2.9km,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度为16m,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为30km/h。本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管网、电照、交通等工程。本次施工设计共七分册:第一分册《道路工程》,第二分册《交通工程》,第三分册《排水工程》,第四分册《电力工程》,第五分册《海绵城市专篇》,第六分册《照明工程》,本册为第一分册《道路工程》。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执行情况我司接到设计任务后,立即组织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成立项目组,开展相关的前期研究。研究过程大致如下:1)2019.10.21在两江规划分局召开方案审查会;2)2019.10.30在重庆市勘测院召开经济评审会;3)2019.11.14在两江集团召开经济评审会。1.3.1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及其执行情况暂无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书⊙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总体规划(2010-2020)》(2011.08)⊙《两江新区龙盛片区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2011.08)【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道路网专项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初步成果⊙《重庆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概念规划阶段交通专题研究》【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2018.3】⊙《启动区片区2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图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9.9】⊙《环湖路一期道路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图【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9.9】⊙《智汇一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方案设计图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9.10】⊙《环湖路二期道路及配套工程》方案设计图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9.10】⊙《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环湖路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勘测院2019.11】⊙1:500地形图⊙业主提供其他相关资料2.2设计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1)国家标准(规范)⊙《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LED城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31832-2015)⊙《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36670-2018)(2)建设部标准(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线路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3)交通部标准(规范)(参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D81-2017)⊙《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4)地方标准(规范)⊙《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排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DBJ50/T-241-2016)(5)行业标准⊙《坡面防护工程设计规范(试行)》(T/CAGHP027-2018)3建设条件3.1气象、水文3.1.1气象调查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A气温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调查区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75年12月15日)。B降水量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86.5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5月降水最为丰富,平均降水177.2mm。降水不足25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1月降水最少,平均18.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4.2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C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D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3.1.2水文环湖路二期主要根据周边山体形态,走向依山就势,避免大填大挖,线路西南侧约200m为明月湖,为明月湖大坝施工临时蓄水,面积约2000m2,水深约1~2m,根据收集资料,远期明月湖蓄水要求,蓄水标高在206m。场地总体水文地质条件总体简单。3.2供水、供电及通讯条件项目所在区域附近为城市发展区,水、电、通信等设施接入方便,比较利于道路建设。3.3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工程所需石料、砂料、钢材、水泥、木材、沥青和水均可在渝北区或附近区域内解决,且质量和数量均能满足道路建设的要求。3.4道路交通条件目前龙盛片区内、外交通便利。东侧有南两高速解决对外出行,内部有现状两江大道,两江大道为龙兴镇内一条南北向的主要干道,直接与绕城高速路连接,盛唐路已建成通车。道路拟建场区附近还有现状四级公路(双新路:龙兴镇至玉峰山)、机耕道,连接龙兴镇、御临镇、鱼嘴等地区,天堡寨地块局部已平场,可直达五横线(御复路-西湖路)范围,项目建设交通较为便利。4工程地质4.1工程地质条件4.1.1地形及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受构造和岩性明显控制,为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单元。线路总体位于原始地貌中。根据设计方案,环湖路二期平行南北走向,线路大部分为原始地貌,仅在里程桩号K2+650.562~K2+912.126段正在施工回填,地形变化较大,整体较平缓,其余地段为原始地貌,沟谷相间,整体西高东低,地形变化较大,地面高程200~290m,地形坡角一般15~25°,局部有陡坡存在,坡度可达40°。4.1.2地层岩性经过调查沿线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填土、粉质粘土,侏罗系沙溪庙组岩层,沿线的岩层以砂岩和泥质岩为主。各地层及岩性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⑴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素填土:杂色,稍湿,由块石、碎石及粘性土组成,局部夹少量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碎块石粒径一般20~300mm,局部达500mm以上,含量一般20~30%,局部达40%以上,成份主要为为砂质泥岩、砂岩碎块石。根据钻探揭露所示,最厚可达10.00m(HH120),为新进回填方式,结构一般松散~稍密,局部为碾压回填可达稍密~中密,主要分布在环湖路二期里程桩号K2+650.562~K2+912.126及K1+470~K1+500段。杂填土:杂色,稍湿,由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及粘性土组成等,碎块石粒径一般20~200mm,含量一般15~30%,成份主要为建筑砖瓦、木料及生活垃圾等。根据现场调查及钻探揭露所示,结构一般松散~稍密,零星分布在拆迁房屋及周围。⑵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粉质粘土: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在丘包地带一般呈可塑~硬塑状,沟槽地带一般呈可塑状,局部地下水丰富地段呈软塑~流塑状,无摇振反应,切口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厚0~8.20m(HH101),一般约3~5m。此外,环湖路二期里程桩号K0+220~K0+265、K0+740~K0+780、K1+000~K1+070、K1+205~K1+645、K2+085~K2+180、K2+400~K2+455、K2+630~K2+695处地表为水田,在0.0~2.0m范围内受长期浸泡呈黄褐色,呈可塑~软塑状;在环湖路二期里程桩号K1+840~K1+860处地表为鱼塘,在1.0~3.0m范围内由于受长期侵泡及有机物浸染而呈褐色、黑褐色,呈软塑~流塑状。根据粉质粘土的物质组成及地区经验,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以及钢结构有微腐蚀性。⑶沙溪庙组(J2S)(1)砂质泥岩:褐红色、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表层强风化带厚度1.0~7.0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裂隙不发育,完整性较好。饱和抗压强度在2.0~7.8MPa之间,标准值4.4Mpa,结合场地该层整体的实际情况,综合判定其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该类岩石主要位于环湖路二期道路。(2)砂岩:褐红色、灰色,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较重。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砂岩强风化层厚度0.4~2.8m,强风化岩芯多呈黄色、黄灰色,碎块状、短柱状;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裂隙不发育,完整性好,局部含泥质重。饱和抗压强度在14.6~40.1Mpa之间,标准值24.1Mpa,结合场地该层整体的实际情况,综合判定其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该类岩石部分位于环湖路二期道路强风化层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多呈土状、土夹石状和碎块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钻孔揭露厚度约为0.4~7.0m。4.1.3地质构造勘察区位于川东南弧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的次一级构造大盛场向斜东翼(详见构造纲要如图所示)。岩层产状:环湖路二期里程桩号K0-005.779~K2+460段倾角在15°~25°之间,作图采用优势产状280°∠20°,里程桩号K2+460~K2+912.126段倾角在26°~32°之间,作图采用优势产状280°∠30°。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面平面光滑略有起伏,局部见泥质充填,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根据现场的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110~120,倾角60~70,裂隙微张3~5mm,裂隙间距3~5m,延伸4~5m;裂隙面较起伏,局部见泥质充填,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J2:倾向190~200,倾角65~75,裂隙张开度多为1~5mm,裂隙间距2~4m,延伸3~4m;裂隙面较起伏,偶见泥质充填,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区岩性为砂泥岩互层,砂岩与泥岩之间的层面往往被黏泥充填,尤其是上部砂岩下部泥岩的情况,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4.1.4水文地质条件拟建道路沿线原始地貌属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一般较薄;丘坡地段基岩零星出露,基岩为砂岩和泥质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沉积建造,含水微弱。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为大气降雨补给。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1)松散层孔隙水拟道路地形多为丘陵沟谷相间的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场地覆盖层以粉质黏土为主,由于整个场地在环湖路二期里程桩号K0+220~K0+265、K0+740~K0+780、K1+000~K1+070、K1+205~K1+645、K1+840~K1+860、K2+085~K2+180、K2+400~K2+455、K2+630~K2+695处位于缓沟及丘坡坡脚地带,地势较低,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层厚约2~8.2m,利于地下水赋存。地下水富水性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残坡积土层中多为上层滞水,就近补给,,环湖路往东南侧明月湖中排泄。根据对勘察钻孔进行水位观测,带抽干孔内残余水后,观测恢复后稳定水位,环湖路二期地下水在200~208m附近。场地在大气集中降水后,容易在土层中短暂赋存上层滞水。为进一步了解场地沟心地层地下水情况,选取钻孔HH90号、HH170号钻孔进行简易抽水试验,试验钻孔孔径110mm,在孔内下了花管作过滤器,用潜水泵作抽水试验,1次降深,稳定8小时后,计算流量,钻孔抽水试验成果分别见表3.4-1。表4-1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钻孔编号含水层岩性含水层厚度(m)静水位深度(m)水位降深(m)稳定流量(m3/d)渗透系数(m/d)影响半径(m)HH90粉质粘土及强风化3.02.42.50.250.0471.883HH170粉质粘土及强风化4.00.503.200.340.0372.449(2)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其水量总体较小,场地该类型地下水含量小。总体来说,勘察区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原始地貌低洼的第四系填土层,水量总体较小,地下水位主要为原地面线附近,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不发育;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性气候影响较大。4.1.5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4.1.6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通过调查访问,拟建线路未发现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崩塌、危岩等不良地质作用,亦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范围内存在大量水田,水田中分布厚度在0.0~8.2m的软塑~可塑性粉质粘土。勘察期间雨水较少,若在雨季施工时,粉质粘土含水量增大,施工机械扰动后,土体易变成流塑~软塑状,性状变差,含水大,不易保护,建议施工期间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采取排水措施避免粉质粘土雨水侵泡,施工时,建议对场地内粉质粘土进行翻挖晾晒压实或直接换填,密实度达到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以防止路面不均匀沉降。场地人工填土主要由平场施工形成,褐红色,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砂、泥岩块碎石含量20%~30%,粒径20~300mm,局部大于500mm。结构以松散为主,主要为新进回填,主要分布在环湖路二期里程桩号K1+470~K1+500、K2+650.562~K2+912.126段,局部分布分布在已拆居民地的周围。其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差。人工填土在工程上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非均质性和湿陷性;其块石粒径大小不均,分选较差,其整体均匀性较差,其物理力学等性质差异较大;人工填土在地下水的浸泡渗透下,还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场地周边存在零星杂填土,主要为房屋拆迁残留及周边生活垃圾等,该类填土均匀性差,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填料,建议施工前对其进行清除后再进行路基回填。4.1.7相邻建构筑物拟建道路周边现状大部分为原始地貌,周边无重要建(构)筑物。4.2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及设计参数建议取值4.2.1岩石试验本次勘察共采集岩石试样98组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其中砂岩样品34组,砂质泥岩样品64组,汇总统计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1.8条计算公式确定标准值。fk=[1()]fm式中:fk标准值; fm平均值; n样本数; 变异系数。注: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其中作用项取“+”,抗力项取“-”,如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在地基承载力、结构设计按抗力项进行统计分析,在考虑岩土施工工程分级、设备选型时应按作用项进行统计分析。岩石室内力学试验成果统计结果表见附表2-1、2-2。根据试验结果,场地砂质泥岩的变异系数为0.26~0.30,呈中等变异性,砂质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4.4MPa,属极软岩;场地砂岩的变异系数为0.23~0.29,呈中等变异性,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24.1MPa,属较软岩。综上,本报告所提岩土参数值为在概率统计基础上的标准值,在实际工程采样检测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实测值与报告建议值的差异。4.2.2土工试验本次勘察全线共采集土样7组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分别进行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的物理、强度试验。据试验成果资料,所取土样为粉质粘土,可塑状态,试验统计成果汇总统计于表4.2-1。具体参见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表4-2土工室内试验成果汇总表4.2.3腐蚀性试验本次勘察,在HH90、HH170号钻孔中取水样2组SY1、SY2进行室内简分析试验,分析成果见表4.3-1。表4-3水质分析成果表水样编号SO42-mg/lCa2+mg/lMg2+mg/lCl-mg/lNa++K+((mg/L)游离CO2mg/lHCO3-mg/l侵蚀性CO2mg/lCO32-mg/lpH值水质类型SY120.4122.793.745.674.784.0065.17\\7.02SO4-CaSY220.1222.203.805.894.974.8064.19\\7.03SO4-Ca本次勘察在XH24-1、HH141-1号钻孔取粉质粘土样品,根据试验成果见表4.3-2。表4-4土壤腐蚀性分析成果汇总表土样编号土层名称PH腐蚀性(mg/kg)0H-CO32-HCO3-Cl-Ca2+Mg2+SO42-XH24-1粉质粘土7.21//125.5227.1440.728.1435XH141-1粉质粘土7.23//123.1128.2741.5687437.914.2.4重型动力触探(N63.5)测试成果本次勘察场地详勘选取HH121号钻孔进行动力触探,对重型动力触探(N63.5)测试测试统计见下表4.4-1及附表1。根据钻探情况,结合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成果证实:场地素填土粗颗粒未经分选,不均匀、大小悬殊,随深度增加,粒径增大,填土密实度随深度增加,主要呈松散~稍密状,以稍密状为主。表4-5N63.5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汇总表孔号土层类别测试深度范围(m)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HH121素填土1.3~7.85618.82.05.72.70.4714.2.5波速试验成果本次勘察为了解场地覆盖层的剪切波速选取HH104做剪切波测试,利用邻近工程《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二标段(智汇一路、智汇二路)》Z1L-54号钻孔波速测试成果资料。剪切波测试结果见表4.5-1。表4-6土层剪切波波速测试成果表孔号岩土类别测试范围(m)Vs速度范围(m/s)Vs平均速度(m/s)Vse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m/s)HH104粉质粘土0.0~7.8149~157153152较破碎砂质泥岩7.8~10.5729729较完整砂质泥岩10.5~14.01126~11681147Z1L54素填土0.0~13.1146~159152151破碎砂质泥岩13.1~14.4748748较完整砂质泥岩14.4~18.01124~11971508由根据试验结果,场地内人工填土的剪切波速范围146~159m/s,等效剪切波速151m/s,为中软土;粉质粘土的剪切波速范围为149m/s~157m/s,等效剪切波速为152m/s,为中软土,场地内基岩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为坚硬土或岩石。利用声波(纵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不同,以了解岩体裂隙发育情况、结构特征及完整程度等,本次勘察选取HX9号钻孔做波速测试,利用《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二标段(智汇一路、智汇二路)》Z1L-64号钻孔波速测试成果资料。声波测试结果及完整性系数统计见表4.6-2。表4-7岩体完整性系数测试成果表孔号测试范围(m)岩性Vp速度范围(m/s)Vp平均速度(m/s)岩块波度(m/s)岩体完整性指数Kv岩体完整程度HX92.0~3.3砂岩2456~2498248142730.33破碎3.3~10.8砂岩3358~3488341942730.64较完整10.8~15.0砂质泥岩2985~3104304338960.61较完整Z1L641.0~2.8砂质泥岩2198~2337227238870.34破碎2.8~4.7砂质泥岩2973~3087303638870.61较完整4.7~10.5砂岩3351~3465340942940.63较完整10.5~20.0砂质泥岩2978~3105303938590.62较完整结合波速及波速曲线图可知:;中风化砂质泥岩层声波速度为2198-3108m/s,中风化砂岩层声波速度为2456-3488m/s;除地表浅层外,沿线砂质泥岩岩体完整性系数0.61~0.62,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砂岩岩体完整性系数0.61~0.64,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4.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和土、石可挖性分级4.3.1岩体质量等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3.1.7确定场地岩体质量等级划分为:强风化基岩:极软岩,不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5\*ROMANV级;中等风化砂质泥岩:饱和抗压强度在2.0~7.8MPa之间,极软岩~软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4\*ROMANIV级;中等风化砂岩:饱和抗压强度在14.6~40.1Mpa之间,较软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4\*ROMANIV级。4.3.2土、石可挖性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A.0.1,全线岩、土可挖性分级为:松土(I):沿线的粉质粘土。普通土(II):沿线的人工填土。填土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粘性土等组成,块碎石含量15~30%,粒径一般为20~200mm,结构松散~稍密。硬土(III):砂质泥岩基岩强风化带。岩石风化强烈,呈碎块状,质软,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软石(IV):中风化的砂质泥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较发育。次坚石(V):砂岩,中厚层状,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完整,强度相对较高,抗风化能力强,为较软岩。4.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本次岩体设计参数建议根据室内试验统计成果结合地区经验确定,详附表2-1和2-2:=1\*GB2⑴素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勘探情况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确定;=2\*GB2⑵地基承载力①岩体物性指标直接使用岩石相应指标的统计平均值。=2\*GB3②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中3.3.3取值。=3\*GB3③岩石的变形模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14.2确定,变形模量、弹性模量取标准值的0.7倍。=4\*GB3④岩体抗剪强度设计值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14.2确定。岩体内摩擦角取其标准值的0.9倍,粘聚力c取其标准值的0.3倍,岩体抗拉强度取其标准值的0.4倍。边坡岩体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及抗拉强度标准值对永久性边坡乘以0.95的时间效应系数。=5\*GB3⑤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43-2016)第10.3.8条选取;基底摩擦系数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11.2.3确定;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8.2.3确定。其余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地区经验,结合本工程特征确定。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4.8。表4-8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推荐值一览表岩土参数素填土粉质粘土砂质泥岩砂岩岩土界面结构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裂隙面层面重度(kN/m3)21*2024*25.6*24*25*内聚力(kPa)5*天然25*饱和17*438148217*50*25*内摩擦角(°)25*13*10*324010*18*15*抗拉强度(kPa)80420抗压强度(MPa)天然7.733.6饱和4.424.1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120*150*300*500*400*1500*变形模量(MPa)600*1800*弹性模量(MPa)500*2400*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45*40*440120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30*80*50*40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6*8*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5*0.40*0.55*边坡坡率值1:1.50~1:1.751:0751:0.75注:①带“*”者根据相关规范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取值。②边坡岩体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及抗拉强度标准值对永久性边坡乘以0.95的时间效应系数。③当水平荷载为长期或经常出现的荷载时,应将上表中的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乘以0.4后采用。以上建议值是根据试验结果按规范要求、分地层统计而得,而岩、土体不是均质的,存在变异性,其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值与上述成果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在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动态化设计。4.5工程地质评价4.5.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所处地形地貌宏观上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丘包和丘谷相间,地形坡度角5~30°,场地内地层层序正常,未见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边坡现状稳定,岩土体总体稳定性较好,对开挖形成的边坡进行有效处治后,适宜拟建工程项目建设。4.5.2基岩面及强风化基岩特征拟建场地范围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具有起伏变化的特征,其起伏变化情况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起伏特征及工程建设对原始地貌的改造等影响。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基岩面倾角一般0°~30°;基岩埋深0~10.0m。环湖路二期基岩面高程约为208~244m。场区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一般3.0m左右,局部地段基岩强风化带厚度较大,为3.0~7.0m。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4.5.3地震效应与地震稳定性评价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场地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基岩,根据邻近工程和地区经验: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值160-170m/s为中软土;下伏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值500-800m/s,为软质岩石。中等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值>800m/s,为岩石。现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中相应条款进行等效剪切波速计算和场地类别划分。等效剪切波速按下式计算:vse———计算深度内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表4-9拟建场地地震效应分段评价一览表工程分区最大土层厚度d(m)计算厚度d(m)覆盖土名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地段类别环湖路二期K0-005.779~K0+0403.0~1111粉质粘土152II0.35一般地段K0+040~K0+1000.0~3.03.0粉质粘土152I10.25有利地段K0+100~K0+1253.0~5.05.0粉质粘土152II0.35一般地段K0+125~K0+2200.0~3.03.0粉质粘土152I10.25有利地段K0+220~K0+3603.0~9.59.5粉质粘土152II0.35一般地段K0+360~K0+6603.0~13.513.5粉质粘土152II0.35不利地段K0+660~K0+9203.0~5.55.5粉质粘土152II0.35一般地段K0+920~K0+9700~3.03.0粉质粘土152I10.25有利地段K0+970~K1+0803.0~6.26.2粉质粘土152II0.35一般地段K1+080~K1+2100~3.03.0粉质粘土/素填土152I10.25有利地段K1+210~K1+6903.0~9.49.4粉质粘土152II0.35一般地段K1+690~K1+7400~3.03.0粉质粘土152I10.25有利地段K1+740~K1+7803.0~11.011.0粉质粘土152II0.35一般地段K1+780~K1+82000岩石>800I00.25有利地段K1+820~K1+9403.0~15.315.3粉质粘土152II0.35不利地段K1+940~K2+2803.0~10.710.7粉质粘土152II0.35一般地段K1+280~K2+38000岩石>800I00.25有利地段K1+380~K2+5103.0~7.77.7粉质粘土152II0.35一般地段K2+510~K2+59000岩石>800I00.25有利地段K2+590~K2+7003.0~11.811.8粉质粘土152II0.35一般地段K2+700~K2+7500.0~3.03.0粉质粘土152I0.25有利地段K2+750~K2+8203.0~5.05.0粉质粘土152II0.35一般地段K2+820~K2+K2+897.2220~3.03.0粉质粘土152I0.25有利地段注意事项:本场地后期局部道路为回填路基地段,上述表中涉及到的回填填土地震效应评价是基于现状填土、粉质粘土的剪切波值估算,填筑后经实地测试后确定填土的剪切波速值,校核地震效应评价的结论。岩土地震稳定性问题:拟建场地内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该区域主要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和人工填土,对液化沉陷不敏感,且场地处于6度区,不存在粉土与砂土液化、震陷等岩土地震稳定性问题。4.5.4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场地土层分为粉质粘土和素填土。根据表4.3-1水质分析成果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环境介质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根据表4.3-2土体腐蚀性试验成果,结合重庆地区经验,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环境介质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判定:场地内覆盖的素填土、粉质粘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4.5.5地下水作用拟建道路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地下水埋深不一,无统一地下水位,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影响动态变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水及地下水将对路基浸泡,软化路基,地下水的升降易引起路基沉降。同时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边坡稳定差生不利影响,在动水压力下,边坡易变形,施工中边坡应做好截排水措施,设置泄水孔;在沟谷地段设置排水通道,避免填方后,地下水排泄不畅,导致路基沉降。4.5.6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由于场地施工范围主要位于荒废的耕地和原始地貌,施工开挖对环境影响小,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有关环保及卫生方面的规定,禁止废碴、废水等随意排放,控制施工噪音、扬尘等,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4.6线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4.6.1K0-005.779~K0+045填方路基段本段为填方路基段,线路走向204°,长约50.779m,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砂岩、砂质泥岩互层。覆盖层厚度0.6~4.60m,地面高程在220~232m,设计高程228.00~229.28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2~7m的填方边坡。根据纵剖面II-II'横剖面1-1′、2-2'可知,土质部分横向岩土界面平缓,整体稳定,建议按照1:1.75坡率放坡。回填路基地段回填前应清除地表浮土、植物等,对回填部分填土应分层碾压并达到相关规范要求,而后铺设路床。相关设计参数见表4.8。4.6.2K0+045~K0+100挖方路基段本段为挖方路基段,线路走向约240°,长约55m,根据纵剖面II-II'横剖面3-3'可知,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中厚层砂质泥岩夹砂岩。覆盖层厚度0.0~1.0m,地面高程在230~240m,设计高程229.28~231.03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1.0~9.0m的挖方边坡,边坡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主要为砂质泥岩夹砂岩。上部粉质粘土厚约0.0~1.0m,横向岩土界面平缓,整体稳定。由于上部土层较薄,建议施工时直接清除。下部边坡岩体主要为砂质泥岩夹砂岩,高约1.0~9.0m,左侧边坡倾向330°,右侧边坡倾向150°,根据持平投影图6.2-1可知:左侧边坡与层面相切,与J1、J2裂隙大角度相交,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自身强度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发生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右侧边坡与层面大角度相交,与J1和J2裂的组合交线小角度相交,J1和J2裂的组合交线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组合交线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沿组合交线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建议边坡岩质部分按照1:0.75坡率放坡,对左、右侧岩质边坡采用1:0.75的坡率分阶放坡,坡面进行素喷防风化处理,坡高大于8m的边坡建议按8m分阶放坡,平台宽2m。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该段道路开挖后,沿线主要为基岩出路,可直接作为路基。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3K0+100~K0+125半挖半填路基段本段为半挖半填路基段,线路走向约260°,长约25m,根据纵剖面II-II'横剖面4-4'可知,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中厚层砂岩夹砂质泥岩。覆盖层厚度0.0~1.0m,地面高程在225~240m,设计高程231.03~231.91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左侧将形成高约0~3m填方边坡,右侧将形成高约1.0~6.9m的挖方边坡。边坡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主要为砂质泥岩夹砂岩。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左侧将形成高约0.0~3.0m的填方边坡。根据横剖面4-4'可知,横向岩土界面平缓,整体稳定,建议按1:1.75坡率放坡,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右侧将形成高约1.0~6.9m的挖方边坡。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上部粉质粘土较薄,厚0.0~1.0m,建议直接清除;下部主要砂岩、砂质泥岩互层,边坡倾向约170°,根据持平投影图6.2-2可知:右侧边坡与层面相切,与J2裂隙及J2与J1裂隙的组合交线小角度相交,J2裂隙及J2裂隙与J1裂隙的组合交线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J2裂隙及J2裂隙与J1裂隙的组合交线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沿J2裂隙及J2裂隙与J1裂隙的组合交线滑塌、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由于现场有放坡条件,建议按照1:0.75进行放坡处理,坡面进行防风化处理,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该段道路基岩、粉质黏土可作为路基,建议在清除地表植物层(厚度0.5~1.0m)后进行填筑,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4K0+125~K0+217挖方路基段本段为挖方路基段,线路走向约230°,长约92m,根据纵剖面II-II'横剖面5-5'~7-7'可知,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素填土,下伏基岩主要为中厚层砂质泥岩夹砂岩。覆盖层厚度0.0~2.4m,地面高程在235~253m,设计高程231.91~235.129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1.0~14.0m的挖方边坡,边坡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主要为砂质泥岩。上部粉质粘土厚约0.0~4.0m,横向岩土界面平缓,整体稳定。建议对土层较薄地段施工时直接清除,较厚地段按照1:1.75坡率放坡。下部边坡岩体主要为砂质泥岩,左侧边坡倾向320°,高约1.0~5.0m,右侧边坡倾向140°,高约1.0~14.0m,根据持平投影图6.2-3可知:左侧边坡与层面相切,与J1、J2裂隙大角度相交,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自身强度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发生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右侧边坡与层面大角度相交,与J1裂隙及J1和J2裂的组合交线小角度相交,J1裂隙及J1和J2裂的组合交线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J1裂隙及J1和J2裂的组合交线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沿J1裂隙及J1和J2裂的组合交线滑塌、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建议边坡岩质部分按照1:0.75坡率放坡,对左、右侧岩质边坡采用1:0.75的坡率分阶放坡,坡面进行素喷防风化处理,坡高大于8m的边坡建议按8m分阶放坡,平台宽2m。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该段道路基岩、粉质黏土可作为路基,建议在清除地表植物层(厚度0.5~1.0m)后进行填筑,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5K0+217~K0+520填方路基段本段为填方路基段,线路蜿蜒曲折,走向由320逆时针转至170°,再顺时针转至280°,最厚逆时针转至160°,长约303m。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砂岩、砂质泥岩互层。覆盖层厚度1.0~6.6m,地面高程在217~280m,设计高程233.052~238.609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2~13.4m的填方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左侧将形成高约2.0~13.4m的填方边坡。根据横剖面11-11'~12-12’可知,横向岩土界面平缓,整体稳定。为进一步验算左侧填方边坡的稳定性,选取横断面11-11′按平面滑动法进行稳定性计算:验算时按暴雨工况考虑。计算条件:潜在滑面为岩土分界面。计算参数:滑动面参数取粉质粘土饱和抗剪强度指标:=20.5kN/m3,C=17.0kPa,φ=9°,填土=21kN/m3。(计算结果见下表)。条块号滑体体积V1(m3/m)重度γ1(KN/m3)重量G(KN/m)滑面长度Li(m)倾角αi(º)内聚力ci(KPa)内摩擦角φ(º)抗滑力Ri(KN/m)下滑力Ti(KN/m)稳定系数Fs156.5020.51158.2516.7027.00179447.35525.83249.6820.51018.446.3016.00179262.16280.72366.2220.51357.5110.5212.00179389.15282.24423.5621.0482.989.973.00525274.7625.281.26经计算,在饱和工况下,土质边坡稳定性系数KS=1.26,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土质部分直立开挖后边坡稳定。建议对土层较薄地段施工时直接清除,较厚地段按照1:1.75坡率放坡。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右侧将形成高约1.0~4.0m的填方边坡,横向岩土界面方向,整体稳定,建议按照1:1.75坡率放坡,在坡顶和坡角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绿化防护处理。在里程桩号K0+320~K0+350段右侧将形成最高约6m的岩质边坡,边坡主要为砂质泥岩,边坡长约30m,边坡倾向180°,根据持平投影图6.2-4可知:边坡与层面大角度相交,与J2裂隙小角度相交,J2裂隙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J2裂隙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沿J2裂滑塌、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1°。该段道路开挖后,路基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基岩出路,建议筑路前应先清除地表的耕质土及积水稻田表层软泥,对水田中呈软塑状粉质粘土应换填处理,基岩出路地段可直接作为路基。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6K0+520~K0+580半挖半填路基段本段为半挖半填路基段,线路走向约140°,长约60m,根据纵剖面II-II'横剖面16-16'可知,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中厚层砂岩夹砂质泥岩。覆盖层厚度1.0~2.5m,地面高程在219~258m,设计高程229.55~233.05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左侧将形成高约6m填方边坡,右侧将形成最高约11m的挖方边坡。边坡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主要为砂岩夹砂质泥岩。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左侧将形成高约6.0m的填方边坡。根据横剖面16-16'可知,横向岩土界面平缓,整体稳定,建议按1:1.75坡率放坡,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做好绿化措施。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右侧将形成高约1.0~6.9m的挖方边坡。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上部粉质粘土较薄,厚1.0~2.5m,建议直接清除;下部主要砂岩、砂质泥岩互层,边坡倾向约50°,根据持平投影图6.2-5可知:右侧边坡与层面相切,与J1裂隙和J2裂隙大角度相交,边坡无外倾及不利组合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自身强度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发生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由于现场有放坡条件,建议按照1:0.75进行放坡处理,坡面进行防风化处理,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该段道路基岩、粉质黏土可作为路基,建议在清除地表植物层(厚度0.5~1.0m)后进行填筑,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7K0+580~K0+920填方路基段本段为填方路基段,线路蜿蜒曲折,走向由140顺时针转至250°,再逆时针转至180°,全长340m。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砂岩、砂质泥岩互层。覆盖层厚度0.5~7.7m,地面高程在210~240m,设计高程214.09~229.55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0~11.6m的填方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左侧将形成高约0~11.6m的填方边坡。根据横剖面17-17'~24-24’可知,横向岩土界面平缓,回填路基整体稳,建议按1:1.75坡率放坡,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做好绿化防护措施。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右侧将形成高约0.0~3.3m的填方边坡,局部有0.0~2.0m的土质挖方段,横向岩土界面反向,回填路基整体稳定,建议按1:1.75坡率放坡,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做好绿化防护措施。该段道路开挖后,路基主要为粉质粘土出路,建议筑路前应先清除地表的耕质土及积水稻田表层软泥,对水田中呈软塑状粉质粘土应换填处理。路基回填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8K0+920~K0+980挖方路基段本段为挖方路基段,线路走向约190°,长约60m,根据纵剖面II-II'横剖面25-25'可知,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中厚层砂质泥岩。覆盖层厚度1.5~1.8m,地面高程在208~220m,设计高程231.072~240.09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2.0~6.6m的挖方边坡,边坡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主要为砂质泥岩。上部粉质粘土厚约0.0~1.8m,横向岩土界面平缓,整体稳定。建议对土层较薄地段施工时直接清除,较厚地段按照1:1.75坡率放坡。根据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左侧边坡挖填在2m之内,主要为粉质粘土,可按1:1.50放坡;右侧边坡坡体主要为砂质泥岩,边坡高约6.6m,倾向110°,根据持平投影图6.2-6可知,右侧边坡与层面大角度相交,与J1裂隙及J1和J2裂的组合交线小角度相交,J1裂隙及J1和J2裂的组合交线为外倾及不利组合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J1裂隙及J1和J2裂的组合交线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沿J1裂隙及J1和J2裂的组合交线滑塌、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建议边坡岩质部分按照1:0.75坡率放坡,对右侧岩质边坡采用1:0.75的坡率分阶放坡,坡面进行素喷防风化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该段道路基岩、粉质黏土可作为路基,建议在清除地表植物层(厚度0.5~1.0m)及周边杂填土后进行填筑,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9K0+980~K1+080填方路基段本段为填方路基段,走向约224°,全长100m。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砂质泥岩。覆盖层厚度0.9~3.2m,地面高程在206~215m,设计高程212.97~213.67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1.0~3.5m的填方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横向岩土界面平缓,路基回填整体稳定,建议按1:1.75坡率放坡,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做好绿化防护措施。该段道路开挖后,路基主要为粉质粘土出路,建议筑路前应先清除地表的耕质土及积水稻田表层软泥,对水田中呈软塑状粉质粘土应换填处理。路基回填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10K1+080~K1+200挖方路基段本段为挖方路基段,线路走向约270°,长约120m,根据纵剖面II-II'横剖面28-28'~30-30'可知,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中厚层砂质泥岩。覆盖层厚度0.4~2.5m,地面高程在210~220m,设计高程212.13~212.97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2.0~8.0m的挖方边坡,边坡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主要为砂质泥岩。上部粉质粘土厚约0.0~2.5m,横向岩土界面平缓,整体稳定。建议对土层较薄地段施工时直接清除,较厚地段按照1:1.75坡率放坡。下部边坡岩体主要为砂质泥岩,左侧边坡倾向0°,高约2.0~5.0m,右侧边坡倾向180°,高约3.0~8.0m,根据持平投影图6.2-7可知:左侧边坡与层面相切,与J1、J2裂隙大角度相交,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自身强度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发生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右侧边坡与层面大角度相交,与J2裂隙小角度相交,J2裂隙及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J2裂隙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沿J2裂隙滑塌、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建议边坡岩质部分按照1:0.75坡率放坡,对右侧岩质边坡采用1:0.75的坡率分阶放坡,坡面进行素喷防风化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该段道路基岩、粉质黏土可作为路基,建议在清除地表植物层(厚度0.5~1.0m)及周边杂填土后进行填筑,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11K1+200~K1+700填方路基段本段为填方路基段,线路蜿蜒曲折,依山而建,全长500m。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砂质泥岩夹砂岩。覆盖层厚度0.7~8.2m,地面高程在209~227m,设计高程212.13~224.80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0~11.6m的填方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左侧将形成高约0~6.9m的填方边坡。根据横剖面31-31'~40-40’可知,横向岩土界面平缓,回填路基整体稳,建议按1:1.75坡率放坡,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做好绿化防护措施。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右侧将形成高约0.0~3.3m的填方边坡,局部有0.0~2.0m的土质挖方段,横向岩土界面反向,回填路基整体稳定,建议按1:1.75坡率放坡,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做好绿化防护措施。该段道路开挖后,路基主要为粉质粘土出路,建议筑路前应先清除地表的耕质土及积水稻田表层软泥,对水田中呈软塑状粉质粘土应换填处理。路基回填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12K1+700~K1+740挖方路基段本段为挖方路基段,线路走向约175°,长约40m,根据纵剖面II-II'横剖面41-41'可知,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中厚层砂质泥岩。覆盖层厚度0~1.0m,地面高程在225~232m,设计高程224.80~227.58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2.0~5.5m的挖方边坡,边坡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主要为砂质泥岩。上部粉质粘土厚约0.0~1.0m,横向岩土界面平缓,整体稳定。建议对土层较薄地段施工时直接清除。下部边坡岩体主要为砂质泥岩,左侧边坡倾向265°,高约2.0~5.0m,右侧边坡倾向85°,高约2.0~5.5m,根据持平投影图6.2-8可知:左侧边坡与层面同向,与J1、J2裂隙大角度相交,层面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层面控制。为进一步验算左侧挖方边坡的稳定性,选取横断面11-11′按平面滑动法进行稳定性计算:验算时按暴雨工况考虑。计算条件:潜在滑面为岩土分界面。计算参数:滑动面参数取粉质粘土饱和抗剪强度指标:=25.7kN/m3,C=25kPa,φ=15°。(计算结果见下表)。代表剖面面积(m2)重度(kN/m3)滑块重(kN)滑面长(m)滑面倾角(度)结构面内摩擦角(度)结构面内聚力(kPa)稳定性系数41-41'24.7625.71650.99.122015251.14计算结果表明,直立开挖,边坡稳定系数1.14,边坡基本稳定,直立切坡边坡岩体可能沿外倾层面发生滑塌,建议该段坡角设置重力式挡墙或按照1:1.50坡率放坡,坡面进行防风化处理。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20°。右侧边坡与层面大角度相交,与J1裂隙小角度相交,J1裂隙及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J1裂隙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沿J1裂隙滑塌、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建议边坡岩质部分按照1:0.75坡率放坡,对右侧岩质边坡采用1:0.75的坡率分阶放坡,坡面进行素喷防风化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该段道路基岩可作为路基,建议在清除地表植物层(厚度0.5~1.0m)及周边杂填土后进行填筑,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13K1+740~K1+940半挖半填路基段本段为半挖半填路基段,线路走向约230°逆时针转至155°,长约200m,根据纵剖面II-II'横剖面43-43'~46-46'可知,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中厚层砂质泥岩夹砂岩。覆盖层厚度0.4~10.0m,地面高程在210~260m,设计高程224.227~229.320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左侧将形成最高约13m填方边坡,右侧将形成最高约12.8m的挖方边坡。边坡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主要为砂质泥岩夹砂岩。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左侧将形成最高约13.0m的填方边坡。根据横剖面43-43'~46-46'可知,横向岩土界面平缓,整体稳定,设计按1:1.75坡率放坡可行,建议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做好绿化措施,高度大于8m应分阶放坡。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右侧将形成最高约12.8m的挖方边坡。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上部粉质粘土较薄,厚0.4~1.0m,建议直接清除;下部主要砂岩、砂质泥岩互层,边坡倾向约65°~140°,根据持平投影图6.2-9可知:右侧边坡与层面相切,与J1裂隙及J1裂隙和J2裂隙的组合交线小角度相交,J1裂隙及J1裂隙和J2裂隙的组合交线为外倾及不利组合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J1裂隙及J1裂隙和J2裂隙的组合交线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沿J1裂隙及J1裂隙和J2裂隙的组合交线滑塌、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设计按照1:0.75进行放坡处理可行,坡面进行防风化处理,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该段道路开挖后主要为基岩及填土出露,建议在清除地表植物层(厚度0.5~1.0m)后进行填筑,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根据动探试验成果,现有填土的均匀性差,粒径大小不一,结构松散,现有填土不能直接作路基,建议对现有填土层路基持力层范围进行翻挖压实处理,翻挖压实深度、压实度及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14K1+940~K2+280填方路基段本段为填方路基段,线路蜿蜒曲折,依山而建,全长320m。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砂质泥岩夹砂岩。覆盖层厚度0.00~7.0m,地面高程在206.5~235m,设计高程214.45~222.22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0~10.30m的填方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左侧将形成高约2.0~10.30m的填方边坡。根据横剖面47-47'~54-54’可知,横向岩土界面平缓,回填路基整体稳,设计按1:1.75坡率放坡可行,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做好绿化防护措施,高度大于8m应分阶放坡。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右侧将形成高约0.0~7.6m的填方边坡,里程桩号K2+020~K2+050段与智慧一路同期实施,不存在边坡。横向岩土界面反向,回填路基整体稳定,设计按1:1.75坡率放坡可行,建议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做好绿化防护措施。该段道路开挖后,路基主要为粉质粘土出路,建议筑路前应先清除地表的耕质土及积水稻田表层软泥,对水田中呈软塑状粉质粘土应换填处理。路基回填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15K2+280~K2+385挖方路基段本段为挖方路基段,线路走向约230°,长约105m,根据纵剖面II-II'横剖面55-55'~57-57'可知,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中厚层砂质泥岩。覆盖层厚度0.0~3.1m,地面高程在212~236m,设计高程212.35~214.45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0.0~13.0m的挖方边坡,边坡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主要为砂质泥岩。上部粉质粘土厚约0.0~3.10m,横向岩土界面平缓,整体稳定。建议对土层较薄地段施工时直接清除,较厚地段按照1:1.75坡率放坡。下部边坡岩体主要为砂质泥岩,左侧边坡倾向320°,高约0.0~5.5m,右侧边坡倾向140°,高约2.5~13.0m,根据持平投影图6.2-10可知:左侧边坡与层面相切,与J1、J2裂隙大角度相交,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自身强度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发生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右侧边坡与层面大角度相交,与J1裂隙及J1裂隙与J2裂隙的组合交线小角度相交,J1裂隙及J1裂隙与J2裂隙的组合绞线为外倾及不利组合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J1裂隙及J1裂隙与J2裂隙的组合交线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沿J1裂隙滑塌、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设计边坡岩质部分按照1:0.75坡率放坡可行,建议坡面进行素喷防风化处理,高度大于8m应分阶放坡。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该段道路基岩可作为路基,建议在清除地表植物层(厚度0.5~1.0m)及周边杂填土后进行填筑,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16K2+385~K2+525填方路基段本段为填方路基段,线路走向约170°,全长140m。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砂质泥岩夹砂岩。覆盖层厚度1.20~6.50m,地面高程在206~217m,设计高程209.55~212.352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2.0~4.0m的填方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之后,横向岩土界面反向,回填路基整体稳定,两侧设计按1:1.75坡率放坡可行,建议坡顶、底做好截排水措施,坡面做好绿化防护措施。该段道路开挖后,路基主要为粉质粘土出路,建议筑路前应先清除地表的耕质土及积水稻田表层软泥,对水田中呈软塑状粉质粘土应换填处理。路基回填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填料等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有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详见表4.8。4.6.17K2+525~K2+580挖方路基段本段为挖方路基段,线路走向约180°,长约55m,根据纵剖面II-II'横剖面60-60'~61-61'可知,沿线主要为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中厚层砂质泥岩。覆盖层厚度0.8~1.4m,地面高程在208~219m,设计高程208.45~209.55m。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后,两侧将形成高约0.0~4.5m的挖方边坡,边坡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主要为砂质泥岩。上部粉质粘土厚约0.8~1.4m,横向岩土界面平缓,整体稳定。建议对土层较薄地段施工时直接清除。下部边坡岩体主要为砂质泥岩,左侧边坡倾向270°,高约0.0~1.5m,根据持平投影图可知,边坡与层面同向,层面为外倾结构面,但边坡高度较矮,可直接按1:0.75坡率放坡;右侧边坡倾向90°,高约0.0~4.5m,根据持平投影图6.2-11可知:右侧边坡与层面大角度相交,与J1裂隙小角度相交,J1裂隙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J1裂隙控制,直立开挖边坡易沿J1裂隙滑塌、掉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节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60°,边坡岩体破裂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商务汇报
- 智能照明布线施工合同
- 借支逾期处理与催收
- 影视行业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流程
- 4S店店长招聘合同模板
- 三亚市电动自行车道路施工通告
- 稀土矿场地平整服务协议
- 在线培训系统服务器租赁合同
- 化妆品工程水暖系统施工合同
- 汽车制造招投标管理流程
- 签署劳动合同培训
- 锂电池供应商的合作协议书范文
- 杭州市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 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商场员工管理制度(四篇)
- 培训教学课件模板
- 系统架构师论文(经典范文6篇)
-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
- 降低患者外出检查漏检率-品管圈课件
- JBT 1306-2024 电动单梁起重机(正式版)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特别的人歌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