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9ac25c5188208cba978663a642f235/df9ac25c5188208cba978663a642f2351.gif)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9ac25c5188208cba978663a642f235/df9ac25c5188208cba978663a642f2352.gif)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9ac25c5188208cba978663a642f235/df9ac25c5188208cba978663a642f2353.gif)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9ac25c5188208cba978663a642f235/df9ac25c5188208cba978663a642f2354.gif)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9ac25c5188208cba978663a642f235/df9ac25c5188208cba978663a642f23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理由。1.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综合思维)2.实例分析,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地理实践力)3.对比分析,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综合思维)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的反思认识2.可持续发展(1)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2)内涵Error!(3)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②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③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必由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行动(1)消除贫困①原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②地位: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2)发展绿色经济①目标Error!②我国的探索:(3)提倡可持续消费①基础: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②目标: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然要通过发展来解决。(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 ()(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公平性原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公平。 ()(4)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公众对政府起监督作用。 ()(5)与“绿色经济”相对的是 ()A.红色经济 B.黑色经济C.褐色经济 D.灰色经济提示:(1)×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3)×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4)×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公众对政府和企业都有监督作用。(5)C[与绿色经济相对的是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经济,即“褐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2019年2月20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名为《世界青年报告:青年人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报告说,全球现有12亿15岁至24岁的青年人,占总人口的16%。他们积极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人类实现发展目标至关重要。“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涵盖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新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呼吁世界各国在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的5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在未来15年内应对世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三项相互联系的元素,即经济增长、社会包容性和环境可持续性。问题1(综合思维)《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推行的目标实施的重要条件是什么?提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地理实践力)联合国倡导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得到了193个会员国的积极响应,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提示:共同性原则。问题3(综合思维)应对世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三项相互联系的元素,其中的联系是什么?提示:经济增长是条件;环境可持续性是基础;社会包容性是目的。[归纳提升]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例证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我国的扶贫攻坚计划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我国沿海渔场实行伏季休渔制度;牧场实行轮牧制度;倡导节约用水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联合国举行气候峰会,应对气候变暖;建立世界环保联盟1.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1)~(2)题。(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1)D(2)A[第(1)题,①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第(2)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的“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而如今,支付宝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0亿,蚂蚁森林的用户也已经超过了5亿,经过这5亿人以及支付宝共同的努力,5000多万棵不同种类的树已经在国内的各大沙漠区种植成功。问题1(区域认知)判断蚂蚁森林公益行动在现实中的植树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提示:土地荒漠化问题。问题2(地理实践力)分析判断蚂蚁森林用户有怎样的消费行为才能实现种树的愿望?提示:必须是进行的可持续性消费行为才能实现。问题3(综合思维)分析我们的工业生产应如何组织生产才能实现低碳减排的目标?提示:调整结构、发展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归纳提升]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2.转变发展观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①内涵: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②特点: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2.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完成(1)~(2)题。(1)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A.市场、环境、自然资源、环保体系B.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C.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D.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2)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②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③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④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B(2)D[第(1)题,读图可知,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故B项正确。第(2)题,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中的企业有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资源通过海运、陆运从外地运入,不接近原料产地;生产过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依托海港,运入原料,运出产品。故D正确。]地理实践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我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在此要求下,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米),是海南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其核心区总面积约万亩,有8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万人。下图示意儋州市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局部景观。据此完成(1)~(3)题。(1)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①美丽的乡村风景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③浓郁的农耕文化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那大“中国农业公园”适宜布局的园区是()A.小麦种植园 B.苹果采摘园C.傣族风情园 D.古村文化园(3)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A.就地创业,增加收入B.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C.积极外迁,改善生活D.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1)A(2)D(3)A[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因此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一是有美丽的乡村风景,二是有浓郁的农耕文化。第(2)题,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米),小麦属于北方的作物;苹果属于温带的水果;傣族在云南;古村文化园适宜布局在那大“中国农业公园”。第(3)题,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利用农业和当地的农耕文化发展旅游业,能够就地创业,增加收入。][素养立意]本题组借助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建设,考查了区域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要求,中国农业公园实质上是生态农业的一种实践模式,它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经济收入的同时,还促进了环境污染的防治、生态保护,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题组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读可持续发展图解,完成1~2题。1.E、F、G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2.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D.消除贫困、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1.D[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即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该包含人类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产方式的改善三个方面。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题组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下图是我国人口数、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A.深刻的环境危机 B.生活贫困C.资源短缺 D.人口素质过低4.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有()①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C[从图中可以读出我国人口总数大,人均耕地少,说明资源短缺问题。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会破坏生态环境,可以将部分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林地、草地开垦为耕地,但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陡坡开垦耕地、修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1)说课稿 部编版必修下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说课稿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2025变更劳动合同范文
- 2025智能化施工合同
- Unit 12 Weather(说课稿)-2024-2025学年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四年级上册
- 出资比例 英语合同范例
- 云杉买卖合同范例
- 出售物品合同范例
- 买山合同范本
- 上海别墅合同范例
- 胫骨骨折的护理查房
-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管理方案
- 2024版质量管理培训
- 电动工具培训课件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测试与装调》电子教案
- 视频会议室改造方案
- 【中考真题】广东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 GB/T 32399-2024信息技术云计算参考架构
- 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五级人工智能训练师(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