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考文体训练(二)“叙事说理类”文本_第1页
文言文常考文体训练(二)“叙事说理类”文本_第2页
文言文常考文体训练(二)“叙事说理类”文本_第3页
文言文常考文体训练(二)“叙事说理类”文本_第4页
文言文常考文体训练(二)“叙事说理类”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文言文常考文体训练(二)“叙事说理类”文本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经闻京城士庶居父母丧者,乃有信巫书之言,辰日不哭,以此辞于eq\x(吊)问,拘忌辍哀,败俗伤风,极乖人理。宜令州县教导,齐之以礼典。”贞观六年,授左光禄大夫陈叔达eq\x(礼部)尚书,因谓曰:“武德中,公曾进直言于太上皇,明朕有克定大功,不可黜退云。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挫,恐不胜忧愤,以致疾毙之危。今赏公忠謇,有此迁授。”叔达对曰:“臣以隋氏父子自相诛戮以致灭亡岂容目睹覆车不改前辙?臣所以eq\x(竭诚)进谏。”太宗曰:“朕知公非独为朕一人,实为社稷之计!”贞观十五年,诏曰:“朕听朝之暇,观前史,每览前贤佐时,忠臣徇国,何尝不想见其人,废书钦叹!至于近代以来,年岁非远,然其胤绪,或当见存,纵未能显加旌表,无容弃之遐裔。其周、隋二代名臣及忠节子孙,有贞观已来犯罪配流者,宜令所司具录奏闻。”于是多从矜宥。十八年,(马周)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材料二: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eq\x(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节选自王安石《兴贤》,有删改)读文注脚:eq\b\lc\(\rc\)(\a\vs4\al\co1(内化“叙事说理类”,文本的读文技法))[题组一原题练]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相应位置处的字母。苟行eq\x(A)此道eq\x(B)则何虑eq\x(C)不跨两汉eq\x(D)轶三代eq\x(E)然后eq\x(F)践五帝eq\x(G)三皇之eq\x(H)涂哉字母:解析:句意: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然后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吗?本句有明显的断句标志词“则”“然后”,之前要断开;“跨两汉”“轶三代”都是动宾结构,其间要断开。答案:BDE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德”,唐高祖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帝。B.“朕听朝之暇”的“暇”指空闲时间,与《狼》中“意暇甚”的“暇”意思相同。C.“旌表”,意为表彰,指官府为讲忠孝节义的模范人物立牌坊、挂匾额,以示表彰。D.“迁”表示调动官职;“兼”表示兼任官职;“摄”表示代理官职,“署”也有此意。解析:选B“意思相同”错误。文中“暇”:指空闲时间。句意:我处理朝政的空闲时间。《狼》中“暇”:悠闲、从容。句意:神情很悠闲。可见,两句中的“暇”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朝时,京城的百姓在为父母服丧期间,有逢辰日那天不哭,以此来谢绝别人的哀悼慰问,拘泥于禁忌而停止悲伤的陋习。B.在唐太宗还没有做皇帝时,陈叔达曾向唐太宗的父亲直言进谏,说唐太宗有打败敌人平定疆土的功劳,不能降职或罢免他。C.马周处事公允,深受当时世人的好评。唐太宗认为他评论人物能够秉公直言,因此多次任用他推荐的人,都感到非常满意。D.王安石认为一个国家有贤能的人而不使用就像没有一样,因此“君上用之”非常重要,而材料一就体现出唐太宗是一个善于用人的君主。解析:选C“都感到非常满意”扩大范围。原文是“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意思是“至于评论人物,能秉公直言,我接连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多数”不代表全部。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挫,恐不胜忧愤,以致疾毙之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览前贤佐时,忠臣徇国,何尝不想见其人,废书钦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抑挫”,挫折;“不胜”,承受不起;“毙”,死亡。(2)“览”,看到;“徇”,同“殉”,为……而死;“废书”,掩卷;“钦叹”,叹息。参考答案:(1)我本性刚烈,如果碰到挫折,恐怕承受不起忧愤之情,从而导致有生病甚至死亡的危险。(2)每看到古代的贤臣辅助国家,忠义的臣子以死为国效命,我何尝不想与他们相见,然而只能掩卷叹息!5.魏征曾写《谏太宗十思疏》向唐太宗谏言,如果梦回大唐,你也要向唐太宗上疏谏言,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列出你要谏言的三个要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可知,要任用贤能;从“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可知,要广泛地征求百姓的意见;从“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可知,不要有忌讳;从“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可知,远离小人;从“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可知,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细节,不受制于世俗之见;从“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可知,不挑别人的小毛病。参考答案:①任用贤能;②要广泛地征求百姓的意见;③不要有忌讳;④远离小人;⑤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细节,不受制于世俗之见;⑥不挑别人的小毛病。(任答其中三点即可)[题组二发掘练]1.材料一中画双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选出相应位置处的字母。臣eq\x(A)以隋氏父子eq\x(B)自相诛戮eq\x(C)以致灭亡eq\x(D)岂eq\x(E)容目睹eq\x(F)覆车eq\x(G)不改eq\x(H)前辙字母:解析:“以致灭亡”为“隋氏父子自相诛戮”的结果,“以致灭亡”前后应该断开;“岂”表反问,其前应断开;“目睹覆车”与“不改前辙”都是动宾短语,且是顺承关系,应分别断开。答案:CDG2.下列对材料中加eq\x()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吊,文中指哀悼,与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中的“吊”的含义相同。B.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外国之往来事务,长官为尚书。C.竭诚,指竭尽忠诚、全心全意,与《谏太宗十思疏》“竭诚则胡越为一体”的“竭诚”含义相同。D.众庶,文中指人民、百姓,与《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的“众庶”含义相同。解析:选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中的“吊”指安慰。二者含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重视施行礼仪法典的规定,来纠正当时社会上伤风败俗、违背人情事理的做法。B.唐太宗感恩陈叔达曾经直谏助己,便加封其为礼部尚书,更赞赏他忠心为国的崇高品格。C.北周和隋朝的名臣和忠臣的后代,凡贞观后犯罪被流放发配的,都得到了唐太宗的宽大处理。D.王安石认为君主应该远离小人,疏远进谗阿谀之人,这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思想一致。解析:选C“都得到了”扩大范围,材料中“多从矜宥”是指大多数。4.把材料中画虚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至于评论人物,能秉公直言,我接连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2)不挑别人的小毛病,有办事能力的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了。5.作为唐代名臣,陈叔达和马周的形象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敢于直言。陈叔达曾向太上皇直言进谏,申明唐太宗的功劳;马周能秉公直言评论人物。②忠君为国。陈叔达为国家着想而极力进谏;马周竭尽忠诚,亲近依附太宗。③处事公平。陈叔达认为有功劳之人应受到公正待遇;马周身兼朝廷和东宫的官职,处理事情公平允当。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京城的官员、百姓在为父母服丧期间,竟然有人相信巫书的话,逢辰日那天不哭,以此来谢绝别人的哀悼慰问,拘泥于禁忌而停止悲伤,这是伤风败俗、违背人情事理的做法。应该命令各州县教导百姓,一律按照相关礼仪法典的规定去做。”贞观六年,唐太宗加封左光禄大夫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对他说:“武德年间,你曾向太上皇直言进谏,申明我有打败敌人平定疆土的功劳,不可以罢免我。我本性刚烈,如果碰到挫折,恐怕承受不起忧愤之情,从而导致有生病甚至死亡的危险。今天为了表彰你的忠心正直,所以升迁你。”陈叔达回答:“我认为隋朝父子自相残害,是导致灭亡的祸源,我那时怎能容许眼看前车倾覆,而不管后车不改前辙呢?这正是我极力进谏的原因。”太宗说:“我知道你并不是为我一个人,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着想。”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诏说:“我处理朝政的空闲时间,阅读前朝史书,每看到古代的贤臣辅助国家,忠义的臣子以死为国效命,我何尝不想与他们相见,然而只能掩卷叹息!至于近代以来,时间距离现在还不算久远,他们的后代有的可能还在世,即使不能大规模地对他们进行表彰,也不应该将他们抛弃在边远荒凉的地方。北周、隋朝两代的名臣和尽忠尽节的臣子的后代,如果有在贞观以后犯了罪被发配流放的,应该命令负责管辖他们的人把情况整理好报上来。”于是朝廷对这些人大多从轻发落,并予以抚慰。贞观十八年,(马周)一直升迁到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马周身兼朝廷和东宫的官职,处理事情公平允当,很受当时人赞誉。后来又兼代吏部尚书的职务。太宗曾对侍臣说:“马周看问题敏捷,办事慎重周到。至于评论人物,能秉公直言,我接连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他既然竭尽忠诚,亲近依附于我,我定要依靠他来共同把政事办好。”材料二:由此看来,有贤能之人并加以任用,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对于这种情况)怎么能不慎重地对待呢?现今的情况和古代是相像的,现今的天下就如同古代的天下,现今的士人和民众也如同古代的士人和民众。古代在扰动不安的时代,还有像以上所说的那么多的贤能之人,何况现今太平安宁,怎么能说没有贤人呢?这就在于君主和处于上位的人如何任用罢了。广泛地征求百姓的意见,有才能的人就能进用了;没有忌讳的事情,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不亲近小人,那些进谗阿谀之人就被疏远了;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细节,受制于世俗之见,主管相关部门的人就能够明辨地处理事务了;不挑别人的小毛病,有办事能力的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了。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然后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eq\x(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者,知天下利害得失之计,而权之以人。是故有所犯天下之至危,而卒以成大功者,此以其人权之。轻敌者败,重敌者无成功。何者?天下未尝有百全之利也,举事而待其百全,则必有所格。是故知吾之所以胜人,而人不知其所以胜我者,天下莫能敌之。当汉氏之衰,豪杰并起而图天下,二袁、董、吕争为强暴,而孙权、刘备又已区区于一eq\x(隅),其用兵制胜,固不足以敌曹氏,然天下终于分裂,讫魏之世,而不能一。盖尝试论之。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刘备有盖世之才,而无应卒之机。方其新破刘璋,蜀人未附,一日而四五惊,斩之不能禁。释此时不取,而其后遂至于不敢加兵者终其身。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魏武不用中原之长,而与之争于舟楫之间,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争利。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且夫刘备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缓图。方其危疑之间,卷甲而趋之,虽兵法之所忌,可以得志。孙权者,可以计取,而不可以势破也,而欲以荆州新附之卒,乘胜而取之,彼非不知其难,eq\x(特)欲侥幸于权之不敢抗也。此用之于新造之蜀,乃可以逞。故夫魏武重发于刘备而丧其功,轻为于孙权而至于败。此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嗟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天下之能者举知之,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节选自宋·苏轼《魏武帝论》,有删改)材料二: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eq\x(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虽复名微众寡地小力穷官渡受围濮阳战屈。然天下精明之士,拓落之材,趋若百川之崇巨海,游尘之集高岳。故有荀彧、郭嘉等,或敛风长感,或一见尽怀。然后览英雄之心,骋熊罴之勇,挟天子以崇大顺,扶幼主而显至公,武功赫然,霸业成矣。(节选自唐·朱敬则《魏武帝论》,有删改)读文注脚:eq\b\lc\(\rc\)(\a\vs4\al\co1(内化“叙事说理类”,文本的读文技法))[题组一原题练]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选出相应位置处的字母。知之eq\x(A)而不能eq\x(B)权之eq\x(C)以人eq\x(D)则亦纷纷焉eq\x(E)或胜或负eq\x(F)争为雄强eq\x(G)而未见eq\x(H)其能一也字母:解析:句意:但仅仅知道这个却不能根据人的特点来斟酌使用,所以魏武帝有时胜有时败,争雄一生,却没有看到他统一天下。“以人”是“权之”的后置状语,其后应断开;“争为雄强”为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前后应断开;“其能一”是“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答案:DFG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的意思是“阻止”,与《大学之道》中“致知在格物”的“格”意思不相同。B.中原,又称中国、中土、中州,多指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C.“过”的意思是“过错”,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的“过”意思不相同。D.“挟”的意思是“倚仗”,与《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遨游”的“挟”意思不相同。解析:选DA项,正确。句意:必然会阻止成功。/“致知在格物”的“格”意思是“推究”。句意:推究事物的原理。B项,正确。C项,正确。句意:这不就是擅长分析判断事理却不擅长分析判断人的过错吗?/“大母过余曰”的“过”意思是“看望”。句意:祖母来看我说。D项,“倚仗”错,应该是“挟持”。句意:挟持天子来使得国家顺遂。/“挟飞仙以遨游”的“挟”意思是携同。句意:携同仙人一起遨游天地。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一开篇就肯定了明辨利害即为“智者”的看法,并认为“大智者”还必须善于权衡对手。B.苏轼认为,曹操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对刘备和孙权判断有误,因而错失统一的时机。C.朱敬则认为曹操在名望、实力上不占优势,又屡次战败,但最终挟持幼主,使朝廷稳定。D.两则选文以史论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观点鲜明,摆事实讲道理,文气充沛,很有说服力。解析:选A“开篇就肯定了明辨利害即为‘智者’的看法”判断错误,材料原文“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意思是,世人所说的智者,能知道天下的利与害,能审察计谋的得与失,如此而已。这样的智慧也有无计可施的时候。说明作者开篇就否定了明辨利害即为“智者”的看法。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有所犯天下之至危,而卒以成大功者,此以其人权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是故”,因此;“至危”,极其危险;“卒”,最终;“权”,衡量,使用计谋。(2)“败”,错误;“是以”,因此;“丧师于赤壁”,状语后置;“成”,成就。参考答案:(1)因此有敢做天下极其危险的事而能最终成就大功的人,这就是根据人的特点来使用计谋。(2)(魏武帝)犯了这两个(导致失败的)错误来攻打孙权,因此在赤壁兵败,成就了孙吴的强大。5.苏轼和朱敬则对曹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合材料一“此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可知,苏轼认为曹操不是“大智者”,他不能准确地权衡对手,未能统一天下。结合材料二“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故有荀彧、郭嘉等,或敛风长感,或一见尽怀”可知,朱敬则高度肯定了曹操的功业,认为曹操有谋略,善决断,意志坚定,以至吸引贤才归附,成就霸业。参考答案:①苏轼认为曹操不是“大智者”,他不能准确地权衡对手,未能统一天下。②朱敬则高度肯定了曹操的功业,认为曹操有谋略,善决断,意志坚定,以至吸引贤才归附,成就霸业。[题组二发掘练]1.材料二中画双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选出相应位置处的字母。虽复名eq\x(A)微eq\x(B)众寡eq\x(C)地小eq\x(D)力穷eq\x(E)官渡eq\x(F)受围eq\x(G)濮阳eq\x(H)战屈字母:解析:“名微”与“众寡”对称,中间不能断开;“地小”与“力穷”对称,中间不能断开。而“名微众寡”与“地小力穷”又构成并列关系,两句中间应断开。“官渡受围”“濮阳战屈”都是主谓句,结构完整,故两句中间应断开。答案:CEG2.下列对材料中加eq\x()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指智慧,与《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知”的含义相同。B.隅,指角落,与《促织》“夫妻向隅,茅舍无烟”中“隅”的含义相同。C.“特欲侥幸于权之不敢抗也”与《陈情表》“诏书特下,拜臣郎中”两句中“特”字的含义相同。D.危,指危险的境地,《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的“肥甘”指美味的食物。二者用法相同。解析:选CC项,前一个“特”译为“只”,后一个“特”译为“特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认为,有大智慧的人要敢做天下极其危险的事,如果做事情总想着万无一失,必然会阻止成功。B.苏轼认为,曹操擅长分析判断事理,却不擅长分析判断人,因此曹操无法战胜英勇而有谋略的孙权。C.苏轼认为,曹操不应抱有孙权不敢抵抗的侥幸心理,如果用人多势众来强攻刘备是可以成功的。D.朱敬则认为,曹操聪明睿智,擅长权力谋略,勇于进取,且有“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的贤才相助。解析:选B“曹操无法战胜英勇而有谋略的孙权”无中生有,苏轼认为曹操攻打孙权时过于草率,从而导致失败,并没有说“曹操无法战胜孙权”的意思。4.把材料中画虚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刘备有盖世之才,而无应卒之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趋若百川之崇巨海,游尘之集高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刘备有盖世的才能,却没有应付突发事件的机智。(2)奔向曹公就像百川归向大海,漂浮的尘土向高高的山峰聚集一样。5.苏轼认为曹操应该如何对付刘备?试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攻取刘备贵在神速,不应该放长线。刘备有盖世的才能,却没有应付突发事件的机智。刘备刚刚占领益州时,蜀人没有完全归附,形势动荡不安,曹操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攻取他。结果曹操过于谨慎,丧失了成功的机会。参考译文:材料一:世人所说的智者,能知道天下的利与害,能审察计谋的得与失,如此而已。这样的智慧也有无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