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福建省“超级全能生”高考冲刺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福建省“超级全能生”高考冲刺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福建省“超级全能生”高考冲刺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福建省“超级全能生”高考冲刺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福建省“超级全能生”高考冲刺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及现象结论

A向AgCI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Ksp(AgCI)<Ksp(Agl)

B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Br1还原性强于Cl-

D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NH4cl固体可以升华

A.AB.BC.CD.D

2、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2+2

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铁溶液:Ba+SO4-BaSO4l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Fe2++H2O2+2H+=2Fe3++2H2O

2

C.向NaHCCh溶液中力口入NaOH溶液:HCOj+OH=CO3+H2O

D.向AgCI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2AgCl+S2-=Ag2S+2Cr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碳碳单键

B.蛋白质的水解和油脂的皂化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QO

C.四苯基乙烯(,dc-bc')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D.化学式为C9H跳。2且有芳香气味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则符合

此条件的C9H叫。2的结构有16种

4、电解法处理CO2和SO2混合污染气的原理如下图所示,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和硫酸盐,通电一段时间后,Ni电极

表面形成掺杂硫的碳积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O2和SO2

A.Ni电极表面发生了还原反应

B.阳极的电极反应为:ZO—deHCh

C.电解质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有:2so2+4。2—=2S(V-

D.该过程实现了电解质中碳酸盐和硫酸盐的自补充循环

5、LiAlH4是一种常用的储氢材料,也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还原剂。下列关亍LiAIBU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子式:LiH:A!:H

.H.

B.还原有机物时,应在无水体系中速行

C.1molLiAlH4跟足量水反应可生成89.6L氢气

D.乙醛还原生成乙醇的过程中,LiAlH4作还原剂

6、能使氢硫酸溶液的pH先升高后降低的物质是

A.CbB.SO2C.CuSO4D.O2

7、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同时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是()

CH3—CH—CH$CH

OHX/

CH

I3

c.CHOHD.CHC—CHcOH

H

8、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无硼的是()

A.煤的气化与液化均为化学变化

B.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砖瓦、陶瓷、渣土、普通一次性电池、鱼骨等属于其他垃圾

D.用CO2合成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可以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9、将0.2mol-LiNa2co、溶液和0.1mol盐酸等体积混合,在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Na+)+c(H+)=c(OH-)+C(CP)+c(HCO;)+C(COj)

B.c(Na+)>c(HCO;)>c(CE)>C(CO,­)>C(OH-)>c(H+)

+

C.2c(Na)=c(COj-)+c(HCO;)+C(H2CO3)

D.c(OH)=c(H+)+c(HCO3)+2c(H,CO:)

10、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

KC1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此时硫酸铅电极处生成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4_磕酸船电极

|■H叶—B4-je*Lici-Kci

A.输出电能时,外电路中的电子由硫酸铅电极流向钙电极

B.放电时电解质LiCl-KCl中的Li+向钙电极区迁移

C.电池总反应为Ca+PbSO4+2LiCl^=Pb+Li2sCh+CaCb

D.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消耗42.5gLiCl

11、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1/2。甲、乙、

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是某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一种“绿色氧化

剂”,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常温下)。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省略)。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Y)>r(Z)>r(W)

B.化合物N与乙烯均能使滨水褪色,且原理相同

C.含w元素的盐溶液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Z与X、Y、W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均满足8电子结构

12、氢氧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温电池(600-700℃),具有效率高、噪音低、无污染等优点。氢氧熔融碳酸盐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fao«■,------------------•

A.电池工作时,熔融碳酸盐只起到导电的作用

B.负极反应式为H2-2e-+CCh2-—CO2+H2O

C.电子流向是:电极a-负载-电极b-熔融碳酸盐-电极a

D.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2mol电子,消耗3.2gO2

13、含铀矿物通常用铅(Pb)的同位素测年法进行断代,下列关于2;;Pb和说法正确的是

A.含不同的质子数B.含不同的电子数

C.含相同的中子数D.互相转化时不属于化学变化

14、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出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Z<T<X

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T<Q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R>Q

15、《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而后火药成声”涉及的主要反应为:

S+2KNO3+3C点燃K2s+3CCH+N2b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盐B.硫磺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火药可用于制作烟花爆竹

16、某金属有机多孔材料FJLH14在常温常压下对CO2具有超高的吸附能力,并能高效催化CO2与环氧乙烷衍生物的

反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0CO,8N,

*i

A.该材料的吸附作用具有选择性

B.该方法的广泛使用有助于减少C02排放

C.在生成有极性共价键形成

D.其工作原理只涉及化学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几种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如下:

可供参考的信息有:

①甲、乙、丙、丁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

②A由X和Y两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I:2,元素质量之比为7:8。

③B气体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H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E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DA的化学式为,每反应Imol的A转移的电子数为mol;

(2)F与丁单质也可以化合生成G,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i

(3)少量F的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①、②、③。

试将①、②、③对应的分散质具体的化学式填人下列方框中:

口口也匚L分散质微粒的直径(mm)

溶液胶体浊液

(4)化合物M与H组成元素相同,可以将G氧化为F,且不引进新的离子。试写出M在酸性环境下将G氧化为F的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8、治疗帕金森病的新药沙芬酰胺的合成方法如下:

CH,

C

8CHO.NH.4"^人-XLOH**.»

(1)(CIHTHOJ)SOO,(M平TB)

a。皿生;丁%,

■•|(i)

(CVHWFNJOI)Mg

已知:

①CH3CN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生成CHjCOOHo

②CH2=CH-OH和CH3OOH均不稳定。

(DC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B的名称为o

(2)沙芬酰胺的结构简式为.

(3)写出反应(1)的方程式。分析反应(2)的特点,写出用福尔马林浸制生物标本的反应原理的方程式(蛋白质

的结构用C-SH।表示)。

NHjCOOH

(4)H是F相邻的同系物,H的苯环上有两个处于对位的取代基,符合下列条件的H的稳定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①苯环上仍然有两个处于对位的取代基;

②能与NaOH溶液反应;

(5)下图是根据题中信息设计的由丙烯为起始原料制备B的合成路线,在方框中补全必要的试剂和中间产物的结构简

式(无机试剂任选,氧化剂用[O]表示,还原剂用[H]表示,连续氧化或连续还原的只写一步)。

19、I、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Ch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为活塞,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1)连接仪器、__、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2)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的化学方程式是一;

(3)品红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是

(4)从高镒酸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SO2具有—性。

II、上述实验中NaOH溶液用于吸收剩余的SO2生成Na2so3,Na2sCh是抗氧剂。向烧碱和Na2sCh混合溶液中加

入少许滨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

(1)写出在碱性溶液中B。氧化Na2s03的离子方程式一

(2)反应后的溶液含有SO32-、SO42-^Br,OFT等阴离子,请填写鉴定其中S(V-和Bd的实验报告。-

-,-,-,-,

限选试剂:2molLHCl5lmolLH2SO4;lmolLBaC12;lmolL''Ba(NO3)2;0.1molLAgNO3;CC14;新制氯

水。

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步骤①有_生成,证明待测液中SCI?-

2moi17盐酸,再滴加_

取出步骤①中适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步骤②下层液体呈证明待测液中含Br二

加入适量氯水,再加入—,振荡,静置。

20、I.为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气态产物中是否含N(h,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FeSO4+NO-*[Fe(NO)]SO4,该反应较缓慢,待生成一定量[Fe(NO)产时突显明显棕色。

(1)实验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简述操作

(2)实验开始时先将Y形试管向盛有碳酸钙的支管倾斜,缓慢滴入稀硝酸,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片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洗气瓶中加入KSCN溶液的目的及原理是;本实验只观察到洗气瓶

中出现了棕色,写出尾气处理的化学方程式.

II.实验室制备的CUSO#5H2。中常含CU(NO3)2,用重量法测定CuSO#5H2O的含量。

(4)实验步骤为:①②加水溶解③加氯化领溶液,沉淀④过滤(其余步骤省略),在过滤前,需要检验是

否沉淀完全,其操作是O

(5)若1.040g试样中含CUSO4-5H2O的准确值为1.015g,而实验测定结果是1.000g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21、烯烧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下:

利用上述方法制备核昔类抗病毒药物的重要原料W的合成路线如下:

<^CHO

催化剂

囚回

CjH<ONa

回答下列问题:

(DB的化学名称为—o

⑵由B到C的反应类型为.

(3)D到E的反应方程式为

(4)化合物F在GrubbsII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G和另一种烯烧,该烯燃的结构简式是

(5)H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6)化合物X是H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b溶液发生显色反应,ImoIX最多可与3moiNaOH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

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lo写出两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

⑺由0H为起始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如下,请补充完整(无机试剂任选)。

HC1KMnOj/H

催化剂△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答案解析】

A、Ksp(AgCl)>Ksp(AgI),A错误;

B、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该溶液可能含有Fe?+或Fe3+,B错误;

C、上层呈橙红色,说明CL与NaBr反应生成了Br2和NaCL则BL的还原性强于C「,C正确;

D、不是升华,试管底部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1,试管口N%与HC1反应生成了NHK1,发生了化学反应,D

错误;

答案选C。

【答案点睛】

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及实验结论的分析进行了结合,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审题时应全面细致,如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可能含有Fe2+或Fe・%体现了化学

实验方案设计的严谨性,加热盛有NHKl固体的试管,体现了由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

2、A

【答案解析】

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领溶液的离子反应为Cu2++2OH-+Ba2++SO42-=BaSO41+Cu(OH)21,故A错误;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离子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故B

正确;

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故正确;

C.HCO3+OH=CO3+H2O,C

D.向AgCI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发生沉淀的转化,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AgCl+S2-=AgzS

+2C1,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3、D

【答案解析】

A.若5个碳原子形成一个五元环,则有5个碳碳单键,A项错误;

B.蛋白质属于高分子,油脂不属于高分子,B项错误;

C.由于碳碳单键可以旋转,因此四苯基乙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处于同一平面,C项错误;

D.化学式为C9Hl8。?且有芳香气味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则水解

后得到丁酸和戊醇,丁酸一共有2种,戊基则有8种,即戊醇有8种,因此该酯一共可能有16种结构,D项正确:

答案选D。

【答案点睛】

高分子一般指分子量大于10000的有机物,同学们可以自己算一算油脂的分子量,就知道油脂属不属于高分子了。

4、C

【答案解析】

由图可知,Ni电极表面发生了SO42转化为S,C(V-转化为C的反应,为还原反应;SnO2电极上发生了20?—de=Ozf,

为氧化反应,所以Ni电极为阴极,SnO?电极为阳极,据此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A.由图示原理可知,Ni电极表面发生了还原反应,故A正确;

B.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OJTe-ChT,故B正确;

C.电解质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有:2so2+O2+2O、=2SO42—和CO2+O2-=CO3*,故C错误;

D.该过程中在SO产和CCV-被还原的同时又不断生成S(V-和c(V•,所以实现了电解质中碳酸盐和硫酸盐的自补充循

环,故D正确。

故答案选Co

5、C

【答案解析】

A选项,LiAlHi中锂显+1价,A1H「,因此LiAlW电子式:Li+,故A正确;

.H.

B选项,LiAlHL,与水要反应,生成氢气,因此在还原有机物时,应在无水体系中逆行,故B正确;

C选项,ImolLiAlW跟足量水反应可生成89.6L氢气,缺少标准状况下,因此C错误;

D选项,乙醛还原生成乙醇的过程中,乙醛作氧化剂,LiAlH)作还原剂,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B

【答案解析】

A、H2S+4Ch+4H2O=H2SO4+8HCl,氢硫酸属于弱酸、硫酸和HCI属于强酸,所以溶液酸性增强,则溶液的pH减小,

选项A错误;

B、2H2S+SO2=3SI+2H2O,该反应由酸性变为中性,所以pH增大,二氧化硫过量酸性增强pH降低,选项B正确;

C、H2S+CUSO4=CUSI+H2SO4,氢硫酸是弱酸、硫酸是强酸,则溶液酸性增强,溶液的pH减小,选项C错误;

D、2H2S+O2=SI+2H2O,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则溶液的pH增大,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了氢硫酸的性质,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分析解答,会正确书写方程式,注意C是由弱酸制取强酸的反应,生

成的硫化铜不溶于酸,为易错点。

7、D

【答案解析】

A.2一丙醇含有羟基,可与HC1等发生取代反应,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丙酮,A不符合题

意;

B.苯甲醇可与HC1等发生取代反应,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不符合题意;

C.甲醇含有羟基,可与HCI等发生取代反应,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不符合题意;

CH:

I

D.CH,<含有羟基,可与HC1等发生取代反应,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一甲基一1一丙烯,发生催化氧化

H

反应生成2一甲基丙醛,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点晴】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醇发生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即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

形成不饱和键;醇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构特点是: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如果含有2个以上氢原

子,则生成醛基,否则生成谈基。

8、C

【答案解析】

A.煤经气化、液化都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过程,故A正确;

B.太阳能应用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故B正确;

C.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瓷器碎片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是其他垃圾,普通一次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故C

错误;

D.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应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D正确;

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知识,主要考查白色污染、清洁能源、绿色化学等知识,掌握常识、理解原因

是关键。

9^B

【答案解析】

混合后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j,混合溶液中含三种溶质(Na2c。3、NaCkNaHCO3)且物质的量浓

度相等。

【题目详解】

2

A.电荷守恒式为c(Na+)+c(H+)=c(OH-)+c(C1)+c(HCO3)+2c(CO3),故A错误;

2+

B.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HCCV,且溶液呈碱性,故c(Na+)>c(HCO3)>c(Cl)>c(CO3-)>c(OH)>c(H),故B正

确;

C.物量守恒式应为c(Na+)=2c(HCO3)+2c(CO32-)+2c(H2co3),故C错误;

D.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C1)+c(HCO3)+2c(CO32),物料守恒c(Na+)=2c(HCO3)+2c(CO32)

+2c(H2co3),联立可得c(OH)+c(CD=c(HCO3)+2c(H2CO3)+c(H+),故D错误;

答案:B

【答案点睛】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是比较离子浓度常用的方法。

10、C

【答案解析】

由题目可知硫酸铅电极处生成Pb,则硫酸铅电极的反应为:PbSO4+2e-+2Li+=Pb+Li2s04,则硫酸铅电极为电池的正极,

钙电极为电池的负极,由此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A.输出电能时,电子由负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即从钙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硫酸铅电极,A项错误;

B.Li+带正电,放电时向正极移动,即向硫酸铅电极迁移,B项错误;

+

C.负极反应方程式为Ca+2Cr-2e=CaC12,正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PbSO4+2e+2Li=Pb+Li2SO4,则总反应方程式

为:PbSO4+Ca+2LiCl=Pb+CaCh+Li2SO4,C项正确;

D.钙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Ca+2a--2e-=CaCh,根据正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可知2e-~2LiCL每转移0.2mol

电子,消耗0.2molLiCL即消耗85g的LiCLD项错误;

答案选C。

【答案点睛】

硫酸铅电极处生成Pb是解题的关键,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础,D项有关电化学的计算明确物质与电子转移数之

间的关系,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11、C

【答案解析】

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即乙为出。2,乙和丁组成的元素相同,则丁为H2O,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常温

下),则N为Sth,根据转化关系,M是单质,H2O2分解成Ch和H2O,即M为02,甲在酸中生成丙,丙为二元化合

物,且含有S元素,即丙为H2S,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为短周期元素,X为H,Y为O,如果W为S,

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1/2,则Z为Na,如果Z为S,则W不符合要求;

【题目详解】

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即乙为H2O2,乙和丁组成的元素相同,则丁为HzO,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常温

下),则N为SO2,根据转化关系,M是单质,H2O2分解成02和H2O,即M为02,甲在酸中生成丙,丙为二元化合

物,且含有S元素,即丙为HzS,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为短周期元素,X为H,Y为O,如果W为S,

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1/2,则Z为Na,如果Z为S,则W不符合要求;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r(Na)>r(s)>r(O),故A错误;

B、SCh能使滨水褪色,发生SO2+Br2+H2O=2HBr+H2so4,利用SO2的还原性,乙烯和澳水反应,发生的加成反应,

故B错误;

C、含S元素的盐溶液,如果是Na2s04,溶液显中性,如果是NaHSCh,溶液显酸性,如果是Na2s。3,溶液显碱性,

故C正确;

D、形成化合物分别是NaH、Na2O/Na2O2,Na2S,NaH中H最外层有2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D错误,答

案选C。

【答案点睛】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一看电子层数,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原子序数,当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着

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三看电子数,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相同,半径随着电子数的增多而增大。

12>B

【答案解析】

原电池工作时,出失电子在负极反应,负极反应为H2+CO32J2e-=H2O+CO2,正极上为氧气得电子生成CCV,则正

极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Ch2,

【题目详解】

A.分析可知电池工作时,熔融碳酸盐起到导电的作用,和氢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正极生成碳酸根离

子循环使用,故A错误;

B.原电池工作时,H2失电子在负极反应,负极反应为H2+CO32--2e-=H2O+CO2,故B正确;

C,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电极a-负载-电极b,电子不能通过熔融碳酸盐重新回到电极a,故C错误;

D.电极反应中电子守恒正极的电极反应为Ch+2CO2+4e-=2CO32-,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2mol电子,反应氧

气0.05mol,消耗O2质量=0.05molX32g/mol=1.6g,故D错误;

故选:Bo

13、D

【答案解析】

A.21Pb和常Pb的质子数都为82,故A错误;

040%

B.2:;Pb和2*Pb的质子数都为8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也都为82,故B错误;

C.21Pb的中子数为206-82=124,?北Pb的中子数为207-82=125,中子数不同,故C错误;

D.21Pb和北Pb的互相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同位素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属于核变化。

14、B

【答案解析】

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R为F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T为C1元素,Q为Br元素,

X为S元素,Z为Ar元素。

【题目详解】

A.Z为Ar元素,最外层为稳定结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在同周期中最弱,且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

性ZVXVT,A项错误;

B.R为F元素,Q为Br元素,原子序数相差26,B项正确;

C.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F>Cl>Br,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稳定性HF>HC1>

HBr,C项错误;

D.R为F,非金属性很强,没有最高价含氧酸,D项错误;

答案选B。

15、B

【答案解析】

A.KNCh是硝酸盐,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盐,故A正确;

B.硫元素化合价由0降低为-2,硫磺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故B错误;

C.黑火药爆炸释放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

D.燃放烟花爆竹,利用火药爆炸释放的能量,所以火药可用于制作烟花爆竹,故D正确;

答案选B。

16、D

【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示转换进行判断。

【题目详解】

A.由图示可知该材料选择性吸附二氧化碳,吸附作用具有选择性,故A正确;

B.环氧乙烷衍生物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所以利用此法可减少C02的排放,故B正确;

O

II

C.在生成,<、<>的过程中,有O=C极性共价键、碳氧单键形成,故C正确;

V:

D.该过程中涉及到了气体的吸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FeSz112Fe3,+Fe=3Fe2+:匕巴:巨二I―匚至,分散质微粒的直径(nm):

溶液胶体浊液

+2+3+

H2O2+2H+2Fe=2H2O+2Fe

【答案解析】

由③中信息可知:B气体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则B为SO2,H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则H为H2O;E常用作

红色油漆和涂料,故E为Fe2O3,则A中应含Fe、S两种元素。由②可计算得到A的化学式为FeS2,再结合流程图可

推知甲为02,C为SO3,D为H2sCh乙由E(Fe2(h)和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丁(单质)可知,丁为Fe,

D(H2so4)+E(Fe2Ch)TF,则F为Fez(SOS,G为FeSCh,丙可以为S等,乙可以为碳或氢气等。

【题目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FeS2,高温下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S2+UO2苍三2Fe2O3+8SO2,由此分析可知,每消耗4molFeS2,转移电子为44mol,即每反应1mol的A(FeS2)

转移的电子为Umol,故答案为.:FeS2;11»

⑵由转化关系图可知F为Fe2(SC)4)3,丁为Fe,G为FeSCh,则有关的离子反应为:Fe+2Fe3+=3Fe?+,故答案为:

Fe+2Fe3+=3Fe2+;

⑶少量饱和Fez(SO4)3溶液加入①冷水中形成溶液,溶质为Fe2(SO4)3;加入②NaOH溶液中会产生Fe(OH)3沉淀,

形成浊液;加入③沸水中会产生Fe(OH)3胶体,即①Fe2(SO4)3、③Fe(OH)3胶体、②Fe(OH)3沉淀,故答案

为:匕6巨口叫0匚芝1一分散质微粒的直径(nm):

溶液胶体浊液

(4)化合物M与H(出0)组成元素相同,则M为H2O2,M在酸性条件下将G(FeSO。氧化为F[Fe2(SOQH的离子方程

+2+J++2+3+

式为:H2O2+2H+2Fe=2H2O+2Fe,故答案为:H2O2+2H+2Fe=2H2O+2Fe»

18、取代反应醛基和酸键丙氨酸NH2

CH3CHO+NH3+HCNTCH3cH(NH2)CN+H2O

Br2NaOH.H2O(O]

CH>CH=CH—*CHjCHBrCHjBr----------CHJCHOHCHOH——CHj-CCOOH

3△2

①CH3-C-COOHH2

——*CH3CH(NHz)COOH

②酸化IL

【答案解析】

CH3CHO,NH3、HCN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合成A,反应为:CH3CHO+NH3+HCN->CH3CH(NH2)CN+H2O,结合

,水解后生成H&QB,中和后得到

信息①CH3CN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生成CH3COOH,得A为

,0

B,B为与SOC12和CH30H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为,C与N%反应生成D,

0-CHa

F

D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G为

的名称为丙氨酸。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醛基和酸键;丙氨酸;

(3)反应(1)的方程式CH3cHO+NH3+HCNTCH3cH(NH2)CN+H2O«分析反应⑵的特点,醛基和氨基反应生

成碳氮双键和水,使蛋白质变性,用福尔马林浸制生物标本的反应原理的方程式

NHzCOOHCHz=NCOOH

故答案为:CH3cHO+NBH+HCNTCH3cH(NH2)CN+H2O;

o9

—r一+HCHO->f一'1---c-NHJ—+H2O;

NHzCOOHCHz=NCOOH

共5种;

故答案为:5;

(5)根据题中信息设计的由丙烯为起始原料先与澳发生加成反应,得1,2-二漠丙烷,水解后生成1,2-丙二醇,氧化后

生成CHkgCOOH,炭基可与N%反应,最后与氢气加成可得产品,

0

Br2NaOH,HQ

CHJCH=CHJ—*CHaCHBrCHiBr,.CHJCHOHCHTOHCHjCCOOH

O

①CH3-C-COOH

CH3cH(NHz)COOH

②酸化JL

Br2NaOH,HQ10】_

CHjCH=CH:—*CHCHBrCHBr---------------CHJCHOHCHTOHCHj-CCOOH

32△n

故答案为:o

①N"H

CH3-C-COOH----2--CH3cH(NHzICOOH

11

NH

19、检查装置气密性Cu+2H2SO4(浓)=A=CUSO4+SO2T+2H2O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还原性

22-

SO3+Br2+2OH=H2O+SO4+2Br

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①ImoFL-iBaCL溶液有白色沉沉淀生成

步骤②四氯化碳橙黄色

【答案解析】

I、(1)依据装置制备气体验证气体性质分析步骤;

⑵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⑶依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解释;

(4)二氧化硫通入高镒酸钾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镒酸钾溶液褪色;

II、(1)Na2s03和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⑵检验SO4%可用硝酸酸化的BaCh;检验B。,可用氯水,加入四氯化碳后,根据四氯化碳层的颜色进行判断。

【题目详解】

I、(1)装置是制备气体的反应,连接好装置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试剂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检验装置气密性;

(2)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兽=CUSO4+SO2T+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A=CUSO4+SO2T+2H2O;

(3)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

(4)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通入高镒酸钾溶液被氧化为硫酸,高镒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变化为无色;

故答案为还原性:

II、(1)向烧碱和Na2s。3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滨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亚硫酸根离子被澳单质氧化为硫酸跟,

22-

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写出离子方程式为:SO3+Br2+2OH=H2O+SO4+2Br;

故答案为SO32-+Br2+2OH-=H2O+SO42-+2Br-;

(2)、检验-可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试管中,加入过量的2moi/L盐酸,再滴加适量Imol/LBaCh溶液:检验Br)可

取出步骤①中适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水,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颜色,如若下层液体呈橙

红色,证明待测液中含BU

故答案为

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①Imol-L-iBaCL溶液有白色沉沉淀生成

步骤②四氯化碳橙黄色

20、关闭活塞a和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水滴入圆底烧瓶一会儿后不再滴入,则装

置气密性良好利用生成的CCh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赶尽,避免NO和02反应生成N(h对气体产物的观察产生干

扰3Cu+8HNO3=3Cu(N(h)2+2N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