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与他的《黄梁梦》_第1页
马致远与他的《黄梁梦》_第2页
马致远与他的《黄梁梦》_第3页
马致远与他的《黄梁梦》_第4页
马致远与他的《黄梁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致远与他的《黄梁梦》

马致远是元代最多的写神、道士和戏剧的作家。正确地分析他们神仙道化剧,不仅对于评价这个杰出的作家有着重大的意义,就是对于认识元代的其他神仙道化剧,也一定会有些帮助。马致远流传下来的神仙道化剧,可以确定的有《邯郸道省悟黄梁梦》《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等三种。《黄梁梦》据《绿鬼簿》载,是马致远和李时中等人合写的。但整个杂剧还是能代表马致远的思想,所以在这里作为讨论,分析依据的,也是杂剧的全文。《黄梁梦》写的是钟离权度吕洞宾的故事。吕洞宾去应举,在黄化店碰着了钟离权,谈话之间,不觉困倦,遂入梦乡。他梦见自己拜了兵马大元帅,做了高太尉的女婿,并生了子女各一人。后来领兵讨伐吴元济,到阵上卖了一阵,受了“三斗珍珠、一提黄金”的贿赂,于是领军回朝。回家时碰到妻子和魏尚书的儿子魏舍饮酒通奸,盛怒之下要杀掉妻子。正在这时,朝廷的解子来了,宣布了他卖阵受财,私自还家的罪状,给他披了枷。他们打他,打他的子女,推他的院公。这时吕洞宾的情况是“飕飕的枷棒摔……纷纷的皮岗位开”。吕洞宾本要选配沙门岛,但行至深山旷野中,两个押役把他甩了。这时风雪交加,天寒地冻,又冷又饿的吕洞宾和他的两个孩子冻倒了。一个樵夫救活了他们,并给他指了一条道路,叫他到山崦儿下一个道人家里去。这个道人自我介绍:“路兜答,人寂寞,山势恶,险峻嵯峨。俺不羡玉堂臣,列鼎食、重yin卧,只愿把猩猩血染头由裹。”“寻思来,那快活,这半月多遇几个滥官员经过,打劫下些金银缎疋绫罗。昨天共那几个,今天共这一伙,从不曾离了侧坐,仰笑的大笑呵呵。将那泼醅酒虢虢连糟咽,杀人剑嗤嗤带血磨,常则是烂醉无何”。一个出家人不是一个清净无为的道徒,而是一个不慕富贵享受,不愿做“玉堂臣”,但要跟滥官员为对的草莽英雄。这是不是隐隐约约地透露了全真派道教的性质,反映了人民造反的现实或愿望呢?我看也可以这样思索。有元一代,人民起义不断。这个描写颇值得注意。到了道人家后,道人刺杀吕洞宾。吕洞宾惊醒了。他在梦中享尽了人间富贵,也经历了人世苦难,同时也看到了求官逐利的后果;他体验了大官员的腐败,看到了贵妇人的荒淫,同时也感受到了公人豺狼似的狠毒。他省悟了,认识到人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黄梁一梦,于是出了家。从上面的叙述和分析,可以看出《黄梁梦》的思想意义,在于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暗示了人民群众的反抗,鼓吹了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思想。《岳阳楼》主要写的是吕洞宾度柳树精的故事。柳树精是一个煊赫当世,曲脊驼背的形象,他自己道:“翠叶柔丝满树枝,根深繁茂正当时。为吾屡积阴功德,上帝加吾排岸司。”吕洞宾劝他出家,他说:“我根科茂盛,枝叶繁多,去不得。”又说:“徒弟去则去,只是舍不得这一派水也。”吕洞宾说:“量湖光不大似半亩芳塘……合道在章台路傍,不合道你则在灞陵桥上。[云]你若肯跟我出家……[唱]我着你学取那吕岩前松柏耐风霜。”以上是一醉岳阳楼的内容。这一折的寓意是很明显的,柳树精是暗射为元代统治者做帮凶的汉族官员,其所以不愿出家,是舍不得妻子、儿女、地位和财产。但吕洞宾却叫他不要做灞陵桥上的柳树,在元朝统治下任人攀折,到头来落得做个“长亭马椿”。以下二醉、三醉岳阳楼,内容虽有些变化,但思想则是一致的,都是劝郭马儿(即柳树精)不要“竞名利、为官宦”,不要任“雪压霜欺”,做“岳阳楼酒望杆”,而应该“躲是非、忘宠辱”,学习严子陵。。并叫他及早回头看,不要等到“落日桑榆暮景残”。《岳阳楼》中,马致远还通过吕洞宾之口,直接抒发了对故土的哀悼,对元朝的否定,以及“笑罢还悲叹”的复杂心情:“自随唐数兴亡,料着这一片青旗,能有的几日秋光?对四面江山浩荡,怎消得我几行醉墨淋琅!”“你看那龙争虎斗旧江山……我笑那曹操奸雄……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汉……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得斜阳又晚——想咎百年人,则在这然指中间……空听了楼前茶客闹,争似江山野鸥间,百年人光景皆虚幻……”这里不仅写出了“一个遗民的哭笑不得沉痛的心绪”,而且表现了对元朝统治者的蔑视。在祖国的北方,汴宋完了,金朝代之,金代覆亡,元朝代之。金代能亡,难道元代就不能亡吗?所以马致远对元代统治者发出了轻蔑的笑。但是,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毕竟遭着元铁蹄的践踏,又怎能不叫人悲痛!这就是马致远“笑了又哭,哭了又笑”,“为兴亡笑罢还悲叹”的原因。马致远否定元代统治者,不和统治者合作的思想,从他对题材的改造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岳阳楼》杂剧是根据宋时梦得《岩下放言卷四》所载传说改编的。传说是吕洞宾遇到老松精,马致远却把松树改成了柳树。为什么要改呢?因为柳树“曲脊驼背”“随风婀娜”,正好比喻那些卑躬屈膝。没有骨气的文人;松树则四季常青,能在寒风中挺拨独秀,。正好比喻那些不为名利所诱,具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马致远改的目的,是批判柳树,赞美松树,叫柳树向松树学习,要通过点化把柳树改造成为松树,意思是不言而喻的。还有,马致远不但把失节文人比做柳树,在本剧中还把他们比做写字的方墨,说它“一片墨心肠,在这功名之上”。这里也只是一个比喻,然而流露的反对事元的思想感情,同样是既明白而又强烈。所以,《岳阳楼》的思想意义,在于对失节文人提出了告诫,对沦陷故土表示了沉痛悼念,同时也暗示了元朝统治的必然衰亡。《任风子》写的是马丹阳度任屠的故事。任屠是个有爱妻、娇儿、性格粗犷的屠夫。但细审全剧,任屠实际上是一个“从小看过文书”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在元朝统治下塌台的汉族官员。选择任屠做主角,或许是取“放下屠刀,立地成‘道’”的意思。故事这样开始:马丹阳在甘河镇化缘,使得一镇不吃荤腥,搞得屠宰业无法维持,任屠便持刀去杀马丹阳。不料,反而为马丹阳的道行所感。马丹阳告诉他:“将你那娇妻幼子都休顾,便有金海玉山也不慕,一心只唯想你生身何处来,我方才指与你条大道长生路。俺这神仙则许神仙做,你那凡夫则寻凡人去。”这几句话的意思很清楚:抛弃你的妻儿,灭掉你的利欲,一心只想想你的故国。如果这样,我才愿意给你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要做神仙,只有具备了做神仙条件,愿意做的人才能做;不然,你还是做那元朝的官,找那元朝的主子去吧!这也符合全真家返其真的精神。任屠果真出了家。他坚决要学“列子乘风,子房归道,陶令休官,范蠡归湖”。他庆幸自己参透了玄机,不然会在这“名利场,风波海,虚耽了一世”。他的妻子劝他回家,叫他不要在这里“打勤劳,爱辛苦”,他却说:“你道我担荆筐受苦……不强似你耽是耽非?”他为了“跳出虎狼丛”,不但没有听从妻子的劝告,反而休弃了妻子,摔杀了儿子。元朝法律,“诸乱制词曲,为讥议者,流。”(元《刑志》四)因此,这里没有对“名利场,风波海”,“虎狼丛”做具体描写,也没有指出:“耽是耽非”的具体内容。对于这种概括描写,现代人只能通过历史去理解,但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去认识的。十年之后,任屠在庵中修行,贼人闯进来抢去了他师父的金珠财宝和猿马,他问贼人叫什么名字,贼人说:“我名可名,无姓名。”任屠道:“你名可名,无姓名’,[云]俺出家人东西你将了去,[唱]可正是‘道可道,非常道’。”这段对话是从《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脱化而来。“名可名,无姓名”,是说名字是可以叫的,但没有汉族姓名。这就暗示了贼人的异族统治者的身份。“道可道,非常道”,是说盗贼是可以数说的,但不是常常能说,现在在暴力面前人们就不能说。这就揭露了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的黑暗现实。可以看出,在元朝统治下,人们即使是出家修道或者是隐居山林,也还是遭到抢劫和屠杀,“险些跌破许由瓢”,可以想象当时人民生活的悲惨情景。《任风子》和《黄梁梦》《岳阳楼》一样,其意义在于:一方面抨击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另一方面又鼓动了失意文人和元朝的统治者离心离德,也是一篇具有人民性的作品。《西华山陈抟高卧》,是属于所谓隐逸剧。然表现的思想感情却与神仙道化剧相近,所以也在这里一并论述。《陈抟高卧》写的是道士陈抟不顾做官的故事。陈抟是隐居西华山的道士,曾在汴梁的竹桥边给赵匡胤、郑恩卜卦,预言他二人的将来,一个必做皇帝,一个必封侯位。赵匡胤即位以后,遣人请陈抟下山。赵匡胤封他做官,他极力辞谢,郑恩用女色引诱,他也毫不动心。陈抟为什么不愿做官呢?有下面原因:陈抟认为做官的人好象是“争穴聚蚁。”“舞雍醯鸡”,做官也不过是为了名利享受,所谓“三千贯,二千石,一品官,二品职……无过是重yin卧,列鼎而食……”在一个要推开名利关的陈抟看来,当然没有意思。再说,如果做了官,“掌管台衡总百揆,御史台纲索省会,六部当该各详细,攘攘该该不伶俐,是是非非无尽期,好教我战战兢兢睡不美”,这在“志于道,依于仁,倨于德”的要过神仙自由生活的陈抟看来,当然不屑为之。更可怕的是,做了官以后,如果主子稍不如意,“这便是死无葬身之地”。陈抟当然不顾意“粘惹是非”,而要“归去来兮”。照陈抟看来,做官不但没有好处,而且潜藏着生命的危险。陈抟的性格是非常高傲的。跟侯爵大人郑恩谈话的时候,因为话不投机,他就干脆来个“贫道从来贪睡,我且盹睡片时,大王休怪”。甚至见了万人之尊皇帝陛下,也“无那舞蹈扬尘体例,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从这里看来,陈抟比起当时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没有半点节操的汉族文人,不知要高尚多少倍。还应该看到,马致远通过陈抟形象,不但冷静的揭露了当时现实,而且还明白地表达了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当赵匡胤未登基时,陈抟就鼓动他积极起事。“这五代史里胡厮杀,不曾住程,休则管隐名埋姓,却教谁救那苦厌厌天下生灵!”这里清楚地流露了马致远积极入世的态度。但是,《陈抟高卧》的思想意义,主要的还是在于:作者通过陈抟玩世不恭和啸傲风月的性格,表现了对于功名权势的轻蔑和批判,作品告诫人们,依附统治阶级,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享受和好的下场。上面的分析表明,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描写的都是前朝的故事传说,反映的却是元代的社会生活,主角都是汉族知识分子,基调则是隐晦曲折的揭露和批判,它们有着共同的主题,体现了作者不和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思想情操。为了进一步探讨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思想内容,我们很有必要考察一下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与元代全真派道教的关系。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写的都是元代全真道的故事。这一派的道统是,钟离权(道号正阳)传之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吕岩传之王嘉(道号重阳),王嘉传之马钰(道号丹阳)等七人。而马致远的《黄梁梦》,则叙钟离权度吕洞宾的故事;《岳阳楼》,叙吕洞宾度柳、梅的故事;《马丹阳》(逸),叙王嘉度马钰的故事;《任风子》。叙马钰度任屠的故事。正如青木正儿所说:“元曲里所写的,也都是这一派的事,而马致远把这一派的道统,大略处理在他的几种作品里面了。”(见《元人杂剧概说》)那么,全真派道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宗教呢?元绎曾《重修集贤宫碑》云:“在金之季,中原板荡,南宗孱弱,天下豪杰之士,无所适从,时则有若东平严平(恒),以文绥鲁;益都李公(实),以武训齐,而重阳宗师长春真人,超然万物之表,独以无为之教,化有为之士,请安东华,以待明主,而为天下式。”这里说的重阳宗师就是王嘉,所谓无为之教就是全真教。陈垣先生说道:“(绎曾)能窥立教之微旨,盖隐然以汴宋之亡,欲与奇渥温氏分河北之民而治也。”(见《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如此看来,全真教开始就是一种具有反元性质的宗教。既然如此,全真教教徒为什么不象朱元璋等人那样,利用宗教来组织农民暴动呢?这需要叙述一下全真教的沿革;汴宋将亡(公元1126年),宋室南渡之后,北方知识分子因不满金人统治,佯狂玩世,于是组织了一个社团,取“返其真”之意,故名之为“全真”。又因为全真思想和老庄有关,在形式的某些方面又和“正一”相像,所以一般人都把它看成道教。元太宗时,宋披云重刊“道藏”之后,全真为了更好的存在和发展,亦默承道教统绪。到元宪宗元年(1251年),李真常掌全真以后,遂成为道教正宗。元仁宗延佑年间(1314—1320年),孙德或掌教后,全真已失立教初义,逐渐坠落蜕变,以至成为讲论修仙法术的宗教。这时马致远行将就木,早已丧失了创作的能力。元代初期,全真教发展很快,名公士流和一般群众都“翕然从之”,当时“东至海,南薄河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邑,必有香火一席之奉”。因为信教者“势如风火,逾扑逾炽”,所以能和元政府分庭抗礼,甚至民间诉讼都找全真,而不诉诸官府。可惜后来度人过滥,成分不纯,组织不善,以致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不然在全真教中也会出现朱元璋。那么,全真教的思想宗旨与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呢?简言之,关系十分密切。全真派道教,和其他派道教是不相同的。它不讲“飞升炼化之术,祭醮禳禁之科”,所以在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内找不到这些荒诞的具体描写。全真的“涉世制行……其逊让似儒,其勤苦似墨,其慈爱似佛”,“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不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之宗”。马致远在神仙道化剧中反对酒色财气,富贵功名,主张恬淡清苦,修道度人等等,都是全真思想的具体反映。(关于全真教的历史、性质和教义等等,均参陈垣著《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我们了解了全真教的性质和思想宗旨,那么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中的许多疑团,便迎刃而解。例如,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对抛妻摔子的事件,作了极其刺激性的描写,这是不是全真家为人残忍”现在可以明白了,当然不是。因为抛妻摔子是全真教“除情去欲”的需要。全真家“慈爱似佛”,不可能无故地伤人害命,作者之所以要做抛妻摔子的描写,不过是强调人们要彻底地割断情思而已,请看下面一段记载:“(之初)王志明初隶唐州营卒……久转将领,赀产亦厚……弃家入道。其子追入襄城,泣拜请还,志明确然不移,遂入崧山。”(转引自《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可见要丢掉当官的衣钵,杜绝尘念,就必须要有抛弃妻儿的勇气。再如,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反复宣扬“苦已利人”“刻若自励”的精神,这是不是要叫人安于现状?现在可以明白了,当然不是。前面说过,全真教是反对出任元朝的官职的,要不做官就得克制情欲,要克制情欲,就必须澹泊寡营。请看吕洞宾对钟离权说的话:“俺做了官也有受用处。”“为官的居兰堂,住画阁,你这出家人无过草木衣食,干受辛若,有什么受用快活处?”“俺为官的身穿锦缎轻纱,口食香甜美味你出家人草履麻涤,与松啖柏,有什么好处?”这说明清苦和做官是格格不入的,只有能清苦的人,才能不做官,从而保持文人的节操。至于济人利物,那作用是很明显的,因为只有互相帮助,才能组织群众,共同生存,团结自己的力量。作者在《任风子》中表现任屠每日打水浇溉,自甘清淡的苦行等等,意义就在这里。又如,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多次宣扬“人生无常”的情绪,这是不是要人的消极悲观,和统治者实行妥协?现在也容易明白,当然不是。在《黄梁梦》中,钟离权曾对吕洞宾说:“你只顾功名富贵,全不想生死事急,无常迅速,不如跟贫道出家去。”可见“人生无常”也是对富贵功名而言。还有,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极力宣扬虚无缥渺的神仙世界,这是不是麻痹斗志,要人们逃避现实?现在也容易解释,不是那样。请看下面一段话:“我学成满腹文章,上朝求官应举去,可怎生跟你出家,你出家人有什么好处?”这是吕洞宾对钟离权说的话。出家和做官是矛盾的。要点化吕洞宾出家,除了要说明做官的坏处以外,大有必要说明做神仙的好处。神仙世界的美好,是和现实世界的丑恶相对照的。马致远之所以要宣扬神仙世界,他不是要人们麻痹斗志,而是要人们正视一实,不是要人们脱离社会,而是要人们脱离官场,不是要人们逃避现实,而是要人们去追求新的别一样的世界。全真教是反对汉族官员为元朝统治者服务的。马致远宣扬抛妻摔子,苦已利人,人生无常,神仙快乐的思想,其目的是要汉族官员脱离元朝的统治集团,是有意无意地配合了元代全真教的政治上的要求。有人说: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描写仙人隐士生活的乐趣,把人们点化成仙,脱离现实世界脱离人民生活社会实际,里面充满了逃避现实,消极出世,人生无常的情绪”。有人说:“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代表了杂剧创作中的一处消极倾向。”有人甚至还说: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是一种“极其消极的作品”,是“反动作品”。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如果了解一下元代全真道的历史,性质和教义,把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同元代的全真派道教联系起来进行具体的考察,绝不会得出否定性的结论。这样说来,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是不是就是元代全真教教义的宣传书呢?这也不是。马致远并不笃信全真,更不是全真派的道士。关于马致无的生平,据元钟嗣成《录鬼簿》载:“马致远,大都人,号东篱老,江浙省务提举。”杨荫深先生根据这点记载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家列传》中作了这样的推测:“致远为人潇洒,少时颇迷恋于功名事业,然所遇不遂,颇自抑郁,后乃退居山林,日与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以蹉跎其‘剪裁冰雪、追陪风月’之生涯。自号东篱,盖即取意于此。”马致远大概年轻时在官场混过了很短一段时间,总的来说,对现实是很不满意的。至于马致远的生卒年月,一般学者都断定他是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的人,推断他生于一二五0年左右。关于他的卒年,多数研究工作者都断定在一三二一年到一三二四年之间。马致远活动的主要时期,应该是在元世祖(1260—1294年在位)、成宗(1295—1307)、武宗(1308—1311)三代,约当公元一二七七年到一三0九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马致远正是在这个时候写了一系列的神仙道化剧。前面说过,马致远不是全真教的忠诚信徒。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要大量写作神仙道化剧呢?请看下面一段话:“休道他(指郭马儿),至于吕岩,当时是个白衣秀士,未遇书生,上朝求官,在邯郸道黄化店遇着钟离师父,再三点化,才得成了仙道……”这里透露了马致远撰写神仙道化剧的天机,原来是要代神仙来点化那些想做官的汉族文人,和已经在朝的虎伥禄蠹。笔者认为,不满元代现实,不和元朝统治者合作,是马致远思想的核心。当全真教的教义能体现这个思想时,就宣扬它;当他认为和这个思想相抵触时,就抛弃它。这就是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同全真教的教义有时一致,有时相冲突的原因。了解这一点,马致远在神仙道化剧中表现的许多矛盾现象,大都能得到满意的解释。例如,全真教认为,“睡多情欲所由生”,“必欲制之”,“先减睡欲”,极力地反对人们贪睡。但是,在《岳阳楼》中仙人吕洞宾又偏偏劝世人学陈抟高卧,这岂不矛盾?原来高卧的陈抟,“但睡呵,一年半载没干净……谁理会五更朝马?”(《陈抟高卧》)这不正体现了马致远不向元朝统治者朝拜,不同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思想感情吗?因此,尽管这和全真教反对睡觉的教义有冲突,但是也顾不得那些了。可见马致远写作神同道化剧,其目的不在于宣扬全真教的教义,主要是为了采摘神仙道化故事的题材,利用全真教的影响,选用一个适合于表达自己主观思想的艺术形式而已。马致远的主观思想如此,马致远神仙道化剧演出的客观效果又是如何呢?让我们首先来看看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主要观众是些什么人。离马致远去世不远的明初周宪王,在他的《新编吕洞宾花月神仙会》序中说道:予观紫阳真人悟真篇内有上阳上陈致虚注解,引用吕洞宾度张珍奴成仙证果事迹。予以为长生久视延年永寿之术,莫逾于神仙之道,制传奇一帙以为庆寿之词,抑扬歌颂于酒筵佳会之中,以佐尊欢,畅饮于宾主之怀,亦古人祝寿之义耳。”在《瑶池会人仙庆寿》序言中又说:“庆寿之间,于酒席中伶人多以神仙传奇为寿。”根据这些记载和其他材料,浦江清先生于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元人神仙道化剧本,都可用来祝寿的。”(《浦江清文绿·八仙考》)笔者同意这个看法,证诸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亦相吻合。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从内容看,都是针对着那些达官贵人而发的,叙述的是名利场的风波,描写的是社会上的黑暗,表达的是离间统治者之间,特别是汉族下层官员同元朝上层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思想,真可谓“有的放矢”。从形式看,故事情节简单,结构严平,未折都有一个群仙大欢聚的热闹场面。这样的剧本要吸引一般观众是很困难的,但正好适合祝寿宴会的需要。从语言看,大都凝炼典雅,一般观众难于欣赏,但恰好符合封建知识分子的口胃。有人责备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语言不通俗,恐怕是忽视了它的对象的原故。由此看来,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演出的场合主要是祝寿宴会,观众主要是达官贵人,是可以肯定的了。但是,元代初期甚至中期的元人贵族和官吏很少有人懂汉语,他们问审听案,都需要汉人做翻译,哪里还能欣赏马致远的典雅的神仙道化剧呢?所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推断,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基本观众,主要是元朝的下层汉族官员,这也是不用怀疑的了。既然如此,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在这些汉族官员的面前,会产生怎样的作用。我们知道,整个元朝一代都贯彻着错误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但自忽必烈整顿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也逐渐起用了不少汉族文人。有人根据《元典章·吏部·内外诸官员数》等资料作过统计,元代早中期官员,朝官有二千另八十九人,其中汉人,南人有一千一百五十一人,占百分之五十九点六。京官有五百另六人,其中汉人,南人有三百五十一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四。外任官有一万九千八百九十五人,其中汉人,南人有一万四千二百三十六人,占百分之七十一点五。以上是就有品位的官员的统计,如果包括没有品位的官员,元代早中期的官员总数大约是二万六千多人,其中汉人,南人有一万五千多人,要占百分之五十七点六(见朱绍侯主编《中国通史》和中国史稿编写组《中国史稿》)。可见元朝统治实际上主要是上层蒙古统治者和下层汉族统治者的联合专政。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说得好:“从政权的性质说,元皇朝并不是单一的蒙古族政权,而是以蒙古贵族为主的,为汉族地主阶级和其他民族上层所支持和合作的政权。如果离开了这种支持和合作,蒙古贵族是无法统治全国的。”在这样的历史政治背景下,在汉族大小官员的佳会中,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歌颂范蠡、张良、严子陵、陶渊明、陈希夷等具有文人骨气的名公,宣扬钟离权、吕洞宾等神仙自由自在的生活,揭露现实黑暗和人生痛苦,鼓动汉族官员脱离元王朝的统治集团,从内部瓦解着元王朝的统治,这不是在拆卸元政权的支柱又是什么呢?所以,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佳会作场,无疑在政治上起到了积极策反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政权问题,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不管马致远主观上自觉不自觉,他的神仙道化剧客观上是为推翻元王朝的统治,公开的而又是隐晦的制造了革命进步的舆论。其政治意义,当然不能低估。有人说:“马致远的《三醉岳阳楼》《邯郸梁梦》《三度任风子》……这些作品的主题都是说:‘现实是黑暗的,人生是痛·苦的,要消除人生的痛苦,就只有象神仙一样超然于现实之外。’这种虚无幻灭的消极思想的宣扬,引导人们逃避现实斗争,巩固了封建的制度。”这个说法就是忽略了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试想一下,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引导那些汉族官员、失节文人超然于剥削阶级的生活之外,不做元朝统治者的帮凶奴才,这有什么不好呢?这到底是逃避现实,还是反抗现实?是巩固了封建剥削制度,抑是破坏了封建剥削度?答案不是很清楚的吗?马致远为统治阶级的祝寿宴会写神仙道化剧,居然不按照祝寿的要求歌功颂德,反而借助神仙道化的故事离心离德,这实际上是以文艺为武器,在一条特殊的战线,进行的一场特殊的战斗。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估价。还应该看到,利用杂剧进行政治活动,寓政治于艺术,隐谏事于说唱,这本来就是宋代杂剧的传统。吴自牧的《梦梁录》已有记载:杂剧“大抵全以故事,务在滑稽唱念,应对通遍。此本是鉴戒,又陷于谏净……若欲驾前承应,亦无责罚。一时取圣颜笑。凡有谏净,或谏官陈事,上不从,则此辈妆做故事,隐其情而谏之,于上颜亦无怒也。”(卷二十,《妓乐》)可见,马致远在官府的祝寿公筵之上,利用神仙道化剧的形式,妆做故事,隐情而谏,也是杂剧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但是,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是不是也在勾栏演出,供一般的群众观赏呢?这当然也不排除。姑不论瓦舍勾栏亦“士庶放荡不羁之所”。即使全是平民,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演出,也不会引导人们逃避现实斗争。因为全真教在元代早期、中期,十四世纪初叶孙德或掌教以前,马致远还在世时,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反元的革命性质。这个时期的人民群众,不论是参加、支持或信仰全真教,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马致远神仙道化剧,即使是在一般的群众场合公开演出,也只可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为神仙道化剧的演出,可以使人们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