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第17讲:宋词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17讲:宋词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17讲:宋词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17讲:宋词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17讲:宋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编宋代的诗词散文五、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作晏、欧的词,因一味因袭南唐,范围过窄,内容贫弱。柳永诸作,虽能协律歌唱,普遍风行,但时人多病其格调卑下。东坡继起,一洗前弊,以诗人豪放飘逸之笔,创作内容丰富的歌词,独成一格,词境始大。然时人又病其矫枉过正,不合音律,遂有“押韵之诗”、“要非本色”之讥。在北宋中后期的词坛,开始注重格律,倾心精炼,“语工而入律”,是他们的基本原则。从事这方面的词人,有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诸家,而以周邦彦为代表的,词风又一变。(一)晏几道1、生平晏几道(公元1030—约1106年),字叔原,为晏殊的幼子,号小山。其词风与形式,同南唐接近。他虽是富贵公子,并在十几岁时就受到宋仁宗的赏识。《古今词话》云:“庆历中开封府与棘寺(大理寺的别称)同时狱空。仁宗宫中宴集,宣晏几道作《鹧鸪天》以歌之。得旨受赏。”但是,由于他那种孤高自傲、天真狂放的性情,对于实际的人生缺少体验,不懂得营生处世的手段,因此只做过颍昌许田镇的小监官,后还因事下狱。到了晚年,弄到家人饥寒交迫,过着穷困落魄的生活。黄庭坚《小山词序》说他有四痴:“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可见他性格的耿介与天真。2、创作他的词从内容上来说不外男女的悲欢离合,并没有超越前人的题材范围;但由于他经历过一段由富贵到贫穷的生活,他对于那些聪明而不幸的歌女,像他在词里所描写的莲、鸿、蘋、云等,怀有同情,因此流露在这些词里的思想感情也比较深沉、真挚。又由于他生活在走向没落的官僚家族里,他的词就经常以感伤的笔调描写他过去的生活,因此在他的词里,一洗他父亲那种雍容的气息,形成极度凄楚哀怨的感伤情调,与李煜的词风很相近。晏几道的词:不但情真意切,而且感情的对象是明确的。(表达了对莲、鸿、萍、云四位歌女的低回婉转的赏爱和怀思。)多追忆、多梦境,每每立足当前,向往昔、未来或梦前、梦后延伸扩展。词彩比较华丽,意象比较密集,但处理得相当流动,绝无平板凝滞的毛病。句法多跌宕顿挫,这是他对小令的一大贡献。“工于言情”、“措辞婉妙”。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点评:这首词写一对情人久别后的重逢。上片是从男子方面着笔来写的,下片则是从女主人公的角度进行表现,抒情主人公即是作者自己,自叙其爱情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上片:上片先不叙重逢的惊喜,而是从词人的角度追忆当年初次会面时的情景。开始两句,写词人与那位女子相逢在一次华筵上,彼此一见倾心,互通情愫,真诚相爱通过劝饮、醉酒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男女双方的柔情蜜意。上片是从主人公的回忆中展现出来的,采用的是“化实为虚”的艺术表现手法。下片:下片从女方的角度叙来。换头三句,写别后相思。字面上虽然没有出现“相思”的字眼,但通过双方的梦寐,自然衬出了彼此间感情的真挚与深厚。这三句仍用虚写,回想过去,一夕相会,引出了无限的相思之情。结拍两句,写意外的相逢。艺术特色:这首词写的虽是男女恋情的传统题材,但在艺术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全词依时间顺序,写了情事的发展过程;初识——久别——重逢;从情感的变化看则是:欢乐——愁苦——欢乐。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波澜起伏,虚实照应,在短短的篇幅里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笔端又富于变化,语言自然工丽,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故被列为宋金十大曲之一,当时曾广为传唱。(二)秦观伤心人的伤心词:

男女相思恩怨尔汝之情。羁旅之苦,身世之悲。“词人之词”:他是凭一种极为纤细敏锐的心灵上感受取胜的。语工而入律。1、生平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人。少有文名,《宋史·文苑传》说他“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苏轼、王安石都很欣赏他的文学才华。元祐初,因苏轼的推荐,除太学博士,后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章惇等当权,排斥元祐党人,先后贬杭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处。及徽宗立,放还,至藤州而卒。有《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2、创作秦观出自苏门,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无咎)之一。他的词作虽说受着苏轼的影响,但他却有自己的特色和成就。如“怎得花香深处,作个蜂儿抱”(《迎春乐》)和“丁香笑吐娇无限。软语声低,道我何曾惯”(《何传》)这些句子,得之于柳永,且很庸俗。再如《品令》、《满园花》中的使用俗语,以及词中的好铺叙,也都与柳词相近。在他的《浣溪沙》、《忆仙姿》、《点绛唇》、《阮郎归》诸词里,可以看出南唐的境界;在《好事近》、《踏莎行》、《江城子》、《千秋岁》诸词里,可以看出苏词的风格;再如他的《望海潮》、《梦扬州》诸首,音和句炼,以工丽见称,又与周邦彦相近。秦观的词,是博观约取,自成一家。秦观的词,是善于用艺术形象的语言,表达深细的感情,笔力细致,而又音律和美,颇有情韵兼胜之妙。其词风清丽婉约,格调凄惋。

秦观词作中好的作品很多,如《鹊桥仙》咏牛郎、织女故事,能不落俗套,在大量前人作品的基础上,翻写出新意,“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虽在境界上比不上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它却以其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警策之语,道出了爱情的真谛,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再如其《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二句语极凄厉。用一“闭”字道尽了谪居的孤寂,重以杜鹃啼鸣加以渲染,遂成“千古伤心人语”了。据《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冷斋夜话》谓少游作此词,东坡读之,“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三)贺铸内容方面既表现英雄豪气,又表现儿女柔情。深得楚《骚》遗韵。注意锻炼字面。1、生平贺铸(1052—1125),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生长卫州(今河南汲且)。他是孝惠后的族孙,又娶宗室赵克彰之女。但他赋性耿介,尚气使酒,喜论世事。有钱时挥金如土,扶贫济困,很有义侠的风度。同时他又痛恨权贵,不善谄媚,始终得不到好官。先后通判泗州,倅太平州,总是悒悒不得志。晚年退居州一带,自号庆湖遗老,生活困难,贫困几不能自给。2、创作《宋史》说他“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陆游也说他状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俗谓之“贺鬼头”。他的生活和性情有些近似晏几道,他的情调也接近晏;加以他早年曾做过武官,性情中有一种狂放的气概,故词中也时有苏轼的气象。由于有这样独特的生活经历,故在他的词中,一面反映出渴望建功立业的消极情绪,呈现出人生观的矛盾。他的词从整体风格上看,在秾丽中寓清刚之气。张耒《东山集序》说:“盛丽如游金(金日磾))、张(张安世)之堂,娇冶如揽嫱、施之袪(qū袖口),幽洁如屈(原)、宋(宋玉),悲壮如苏(苏武)、李(李陵)。《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末三句点评:首先,它们是用具体而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求的难以捉摸的细致感情,使这种感情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它的感染。其次,这些比喻都不沿袭前人,即富于创造性。其三,本词连设三喻,且三个比譬,又都不是单纯的事物如山或水,而是复合的景色。草是烟雾中的草,而且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的烟草。絮是在空中飞动的絮,而且是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花絮。雨是梅子黄时下个不停的、如雾如烟的雨。这都是它们跨越前人同类句子的地方。(四)周邦彦1、生平周邦彦(公元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他是继苏轼而震耀词坛的一位艺术大师。他少负才名,北游汴都,在太学里学习了四五年。23岁献《汴都赋》受到神宗称赏,由诸生擢为太学正,“声名一日震耀海内”(楼钥《攻媿集·清真先生文集叙》)。可是由于“壮年气锐”,“不能俯仰取容”,以致在州县任上浮沉了30多年,直到政和六年(1116)才当上秘书少监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的官职。但又因为不愿去写歌颂祥瑞的乐府谀词,而招恼了宋徽宗,被再度外放。宣和三年病死于扬州旅次。有《清真集》,后陈元龙为之注释,更名《片玉词》。刘肃叙云:“犹获昆山之片珍,琢其质而彰其文,岂不快夫人之心目也。因命之曰《片玉集》。”2、创作周邦彦的词清蔚圆融、典雅工丽,而又格律精严,在那眼花潦乱的词坛上,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标准,成为词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其词与柳词一样皆喜用长调,长于铺叙,好写艳情,精于音律。在格调上,柳较自由,而周较严整;在语言上,柳重通俗,而周重典雅。《片玉词》的思想内容:艳情:“余谓词莫先于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字。”

——刘熙载《艺概·词概》“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王国维《人间词话》羁愁:既写常人能感的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又寄寓着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低回掩抑。与腐朽没落的北宋帝国的大背景相同,被指为“亡国哀音”。“博大精工”的艺术成就:善于融化前人诗句

《乐府指迷》引吴文英语:“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

“模写物态,曲尽其妙”观察细致,选择讲究。善于炼字,妥贴工稳。精于声律,有清浊抑扬之美善于创调。工于持律:词律精致,严分四声。“拗怒之中,自饶和婉。”善于铺叙,结构曲折细密:今昔的回环和彼此的往复构成一种叙写的立体结构,从而使感情显得浓厚绵密,绸缪婉转,呈现出一种粘腻的风格。3、周词的特点其一、形式。词的形式由晚唐、五代至宋初,小令独盛,慢词至柳、苏而盛。但当日的慢词,在音律字句方面,尚未达到完整严格的阶段。因此在《乐章集》中同调之词,字句长短常有不同。这种情形到了秦、贺,渐趋谨严。周邦彦出,由于精通音律,和掌握音乐机关的权位与便利,再加上帝王的奖励,从事审音定调的工作,而达到律度严整的阶段。张炎《词源》说:“迄于崇宁(宋徽宗年号),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沦落以后,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调之声稍传。而美成诸人又复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这是周邦彦对于词的音律上的重大贡献。故而后世填词皆以周邦彦作为规范。沈义父《乐府指迷》说:“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其二、艺术表现周词的表现法,不注重意象,而倾力于语言的镕铸。他没有柳永的白描,也没有苏词的豪放,他一笔一笔地勾勒,一字一字地刻划,一句一句地锤炼,形成他那种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成为宫廷词人的典型。他喜欢用事,增加作品的典雅气,喜欢融化前人的诗句,增加字句的工整美。由于他读书博,学力高,用事能圆转自如,改用古句亦能翻陈出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櫽(yin)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其三、内容词的内容的开拓,至苏轼始大。我们读《东坡乐府》,知道他的词,是无事不写,无情不咏的。在这方面,周邦彦就贫弱得多,他的词除了一部分写情爱以外,有许多是写景咏物之作,如《悲秋》、《晚景》、《春景》、《咏月》、《咏梅》、《咏柳》、《咏雪》等。由这些题目,便可想见其内容。同时也说明了宫廷词人生活的狭窄,只能把艺术技巧寄托到咏物方面去,而开咏物一派。这些作品内容一般比较贫弱,只能表现一点艺术技巧。然因其律度严整,字句工丽,适于词人的摸拟学习,所以这一类作品,尤为后来追求形式者所爱好。4、周邦彦的地位周邦彦以宫廷词人的地位,审音协律,注重工雅,好用典故,成为格律词人的创始人与建立者。到了南宋的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张炎、周密诸人,都是继承周的道路,尽雕琢刻画之能事,向形式方面追求,造成格律词派大盛的局面。王国维《人间词话》:“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晚唐、五代词重直接的感发,南宋词则又加之以思索安排,周邦彦是此间风气转变的关键人物。《六丑·蔷薇谢后作》: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更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敧(qi)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点评:这篇作品内容不过是惜花惜春,极平常的感情,却被周邦彦铺展成为140字的一首慢词。写得浑厚典雅,玉润珠圆,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五、李清照李清照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她重视音律,精炼字句,其词富于真实的感情,在风格上,她接近李煜与晏几道。(一)生平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官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读书很多。她生长在这种学术空气浓厚的家庭里,对她后来的文学上的成就,自然有很大的帮助。她18岁嫁给一个叫赵明诚的太学生。他们结婚后,把整个的生活建筑在艺术的基础上,生活是很幸福的,除了诗、词唱和以外,便是收集和研究古代的金石文物。靖康之变改变了一切。金人的兵火,毁灭了他们的美满家庭生活和艺术空气,接踵而来的是国破、家亡、夫死等一系的打击,晚年,在贫困悲苦的环境中,东飘西泊,终于在江南的旅居中寂寞地死去。由此看来,她的生活可分为生活美满的前期和国破家亡后流浪悲苦的后期。(二)创作李清照个人生活境遇的变化,在其他作中得到鲜明的反映,早年的欢乐、中年的黯淡,晚年的哀苦,是她生活上的实景,同时也就是她创作的道路,她的作品同她的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漱玉词》中,既有充满着欢乐时的笑容,也有悲苦时的眼泪。前期的作品,是热情、明快而又活泼天真;后期是缠绵凄苦,而流于低沉的伤感。李清照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历程:以建炎元年(1127)为界前期:(1)闺阁生活(2)感伤离别后期:内容集中于对往事的追念、对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风格由前期的清纯优雅的灵秀之美,变为苦调凄凉。(三)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纯粹词人的意境高超的境界:取象贵淡雅,描写贵简约,用字贵清新。“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点绛唇》二首: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如梦令》二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簾人,却道“海裳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元伊世珍《瑯環记》:“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也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后李翁以女妻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第三章辛弃疾与南宋词人

辛弃疾像一、时代的变乱与文学靖康之乱(1127年),是宋代政治上惊天动地的大变动,给与文学很大的影响。金兵攻陷汴京,徽、钦二宗被掳,打破了北宋100多年来承平一统的局面,都市的富丽与繁荣都在战火中毁灭了。金人兵马的纵横践踏,汉人的被杀被辱,国土的丧失,人民的流离,处处都显示着国破家亡的苦痛。这一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空前高涨,反映了文学创作中,便是慷慨悲歌的爱国热情,取代了酣歌醉舞与柔靡香艳的情调。那些刚强的志士、愤世的词人,面对国势危急,奸臣当权,人民苦痛,山河破碎,无不感到悲痛与愤恨,并将他们的感情表现于词中,以唤醒和鼓舞世人,反抗昏庸无能的统治者的妥协求和的政策。他们无暇顾及严格的音律,也无暇讲求字句的雕琢,只是真情的流露,自然的抒写,慷慨激昂,动人心魄。这些作品并不注意音乐性能,呈现着与诗歌散文融合的趋势。这一种趋势,加强了苏轼填词的精神,开拓并发展了苏词的道路。此派词人,有岳飞、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陆游、陈亮、刘过诸人,而以辛弃疾为代表。另外还有一些人,处在那样危难的时代,心中虽有忧愤之气、爱国之情,由于权奸的压迫,既无力改变现实,又不愿投降事仇,终于走入遁世养生的道路,寄情山水,保全个人的纯真。因为这一派人的态度比较消极,所以他们后期的作品,染上了放达闲适的色彩。此派的作者有朱敦儒,向子湮、苏庠诸人,而以朱敦儒为代表。二、辛弃疾(一)生平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曾自谓人生在世当以力田为先,故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生性豪爽,尚气节,有燕赵义侠之风。他生时北方已沦陷于金人,目睹了国破家亡的苦境,幼时即抱有报国的志愿。后因金兵侵宋失败,金主死,中原志士,多乘机起兵。耿京亦发难于山东,他遂投耿京,为掌书记,是他一生事业的开始。23岁时,曾于万人军中取叛将张安国首级,后归南宋,历官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东安抚使,行政治军,俱有声誉。他文武全双,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透的了解,颇有大政治家的风范。一生四个时期:第一期(1140-1161)南渡前;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为官时期;第三期(1182-1202)闲居带湖、瓢泉时期,第四期(1203-1207)晚年再起、参与北伐时期。(二)创作由于他一生生活经历丰富,加以学问丰富,才力过人,故在他的《稼轩词》600余首词中,无论内容、形式及风格,几乎无所不包。他用长调写激昂慷慨的胸怀,用小令写温柔美感的情绪。他有时也写山水之乐,有时也写缠绵之情,但都雅洁高远,绝少鄙俗淫靡之态。苏轼作词的精神,至他更加提高和发展了。他把苏轼在词中解放与开拓的境界,再推进一步,进一步加以解放与开拓。(三)辛词的特色1、内容的极大丰富其词内容广泛,真正的“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在他的笔下,无论吊古伤时,谈禅说理,谈政治,写山水,讲军事,发牢骚,无所不写,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无论什么思想,什么感情,什么题材,都可以在词中自由地表现出来。2、基调的鲜明突出辛弃疾的整个生命的重心,就是他念兹在兹的恢复中原的意志。辛词是“英雄之词”,但所抒发的多是英雄矢志失意的悲慨。陈廷焯《云韶集》:

“东坡词极名士之雅,稼轩词极英雄之气,千古并称,而稼轩更胜。”3、豪放词风的最高境界其词的意境雄奇阔大,充实、巩固并极大地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王士禛《花草拾蒙》: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刚健的意象:多表现雄姿英发、悲歌慷慨的英雄形象;众多的军事意象;自然景物飞动排宕,生气凛然。

强烈的感情徐釚(qiú)

《词苑丛说》:“辛稼轩当弱宋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观其与陈同父抵掌谈论,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于词。”

4、词的散文化(形式的解放)前人作词,诗词的界限极严。东坡词偶有诗化的倾向,即受到当代人士的指责,有“词诗”之讥。到了辛弃疾,他不仅打破了诗词的界限,并且达到了诗词散文合流的境界。由于他读书广博,故能将《诗经》、《楚辞》、《庄子》、《论语》和古诗中的语句,一齐融化在他的词中,且用韵绝不限制,不讲雕琢,随意抒写,形成一种散文化的歌词,后人讥其“掉书袋”。如《水龙吟》“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疏饮水,何为是栖栖者?”就是用《论语》中孔子赞扬颜回的话。又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用《三国志》注引《吴历》。由于他运用这些典故及诗词旧语时能圆转自如,故丝毫不见生搬硬套的痕迹。他还喜欢用通俗的民间语言,如“快斟呵!裁诗未稳,得酒良佳。”(《玉蝴蝶》)用的是民间口语,浑然天成,别有风味。5、风格的多样化主体风格与多样化风格的并存。“潜气内转,摧刚为柔”;奔放的有如天风急雨;豪迈的有如大海高山;明媚清新的有如春花秋月;自然闲谈的有如野鹤闲云。造成原因:时代环境与个人不幸遭际;辛弃疾有勇武雄伟的气魄,又有缠绵细致的感情,再加以过人的才力与深厚的文学修养;他用字造句,能独出心裁,不用那些陈套俗语,所以他的风格,既能雄放,又能清新。(四)辛词在文学史的地位及影响辛词发展了苏东坡的豪放词派,并把它推向新的阶段,无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突破。《稼轩词》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矛盾冲突,把它变成了进行斗争的武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超过了其他词人,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一样,辛词也有它的局限:他爱用典故,固然在扩大词的容量和表现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有时不免有堆砌和掉书袋之弊;他注重作品的内容,不拘泥于字声格律,主流是好的,但有的作品有失律、失韵,过分散文化的毛病。现存辛词六百余首,是两宋词人中最为多产的,800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称颂,影响十分深远。与他同时的陈亮、刘过,稍后有刘克庄、元好问、刘辰翁、文天祥乃至清代许多词家都深受其影响。王鹏运在《校勘稼轩词后题句》云:“晓风残月可人怜,婀娜新词竞管弦。何似三郎催翔鼓,夙酲余秽一时捐。”高度评价了他截断众流、转变风气的巨大贡献。《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起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创作背景与主旨:这首词是作于孝宗乾道四—六年(1168—1170)通判建康府时写的。当时他南下已有七八年了。由于南宋王朝主和派长期当政,压制抗战力量,因此他一直遭受压抑。这首词正是抒写他壮志未酬、国事日非而抑郁悲愤的心情。点评:上片借景物抒发他怀念中原、报国无路的悲愤。下片则转入借历史人物抒发他抑郁的情怀和失意的悲愤。连用《晋书·张翰传》、《三国志·陈登传》(张翰因贪恋家乡风味而弃官还乡,许汜不顾家国而求田问舍)和桓温“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喟叹。结句更表现出作者沉重的悲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是一个胸怀大志而沉沦下僚的英雄人物,面临着国事艰危,不免热泪盈眶,深感英雄报国无门的慨叹。这慨叹是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给读者的印象更多的是激动而不是伤感。《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点评:这首“壮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从结构上看,构思奇特,富有创造性。它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过片不变,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片写法。这种创造性的突破,是由内容决定的,它显示出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三、辛派词人在这个乱离的时代里,对国破家亡的危难,想加以挽救,对求和误国的权奸,加以反抗,以积极勇敢的人生态度,参加实际的政治斗争,而在词中发出激昂慷慨的呼声来的,是那一群有爱国思想的词人。他们或遭身死之祸,或遇贬谪之悲,如岳飞之死,赵鼎之贬嶺南,胡铨之谪吉阳等,都是因爱国、要求北伐收复沦陷的大好河山,忤逆主和派而遭祸的。因而他们的爱国词正是在这种内有国贼、外有强敌、壮志难伸的情况下迸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故无不古劲苍凉,雄浑悲壮。如岳飞《满江红》的情辞慷慨,悲壮激昂;张元幹两首《贺新郎》的慷慨悲凉,风格沉郁;张孝祥《六州歌头》的苍凉悲壮,淋漓痛快,等等。在这些词人中,辛弃疾是最有代表性的,他的人格、事业和作品,都能成为这一派爱国词人的领袖,因而一般又把南宋的爱国词人称为辛派词人。四、姜夔、吴文英及格律词派南渡后过了十几年混乱危难的局面,到了绍兴1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方得到闽、广一带的财富,社会经济渐趋繁荣,人民生活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在那种偏安的状态下,朝廷上下,渐渐忘了靖康的国耻,又开始酣歌醉舞的生活。据《武林旧事》、《都城纪胜》记载,杭州当日的繁荣,宫廷的酣宴,士大夫的欢狂,都远胜于北宋时代的汴京。周密《武林旧事序》:“乾道淳熙间(宋孝宗年号),三朝授受,两宫奉亲,古昔所无,一时声名文物之盛,号小元祐(宋哲宗年号)。”当时大部分词人,又回到歌儿舞女的怀抱,重度其雕章琢句、审音协律的生活,文及翁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贺新凉》),既是当时朝野上下淫侈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词坛状况的如实描绘。(一)姜夔1、生平姜夔(约公元1155—约1221年),字尧章,江西鄱阳人,后寓居吴兴之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爱其胜景,自号白石道人。他一生没有做过官,是封建社会那种高人名士的典型。姜夔《三高祠》:“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他精通音律,熟谙古乐,善书法,诗文俱佳,而尤以词著名。他有潇洒不羁的性格和清高雅洁的人品,终生虽过着近于隐逸的生活,却又不是一个真正的隐士。一生游遍了湘、鄂、赣、皖、江、浙一带的好山水,对他的作品有一定的影响。他曾说:“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过垂虹诗》)正是他平时艺术生活的真实写照。陈郁《藏一话腴》:“白石道人姜尧章,气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史翰墨之藏,汗牛充栋。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

纵观姜夔的一生:他虽没有功名官位,但当时的名人如范成大、杨万里、萧德藻、辛弃疾、叶适、楼鑰诸人,都与之交游唱和,而激赏他的作品;他虽出入权贵之门,但那只因同他们的嗜好相同的关系,并非趋炎附势的食客。

在当时的文坛上,他的声誉极高,杨诚斋(万里)称他为诗坛的先锋,并且赞誉他的诗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他的词尤为人们所称道:“白石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黄升《花庵词选》)从这些评语中可以见出其词当时为人们推崇的地步。有《白石道人歌曲》。2、创作姜夔的词,在艺术技巧上虽与周邦彦有些不同,但在倾向和表现方法上,是继承和发展了周邦彦词的道路的。在《清真词》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色与弊病,如过于讲求协律创调、琢句炼字、用典咏物种种方面,到了姜夔都进一步地表现了出来。姜夔词的思想感情:对国事的感慨;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摹抒发个人情怀,表现高洁的襟怀;对合肥情事的追念: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鹧鸪天》)“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江梅引》)姜夔词的艺术特色:音韵谐婉。往往配有韵味绝佳的小序。清刚醇雅的语言特色。遗貌取神、避实就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