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者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肌电变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de358f52e52b92b52f143cd3f0f126/7bde358f52e52b92b52f143cd3f0f1261.gif)
![正常者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肌电变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de358f52e52b92b52f143cd3f0f126/7bde358f52e52b92b52f143cd3f0f1262.gif)
![正常者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肌电变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de358f52e52b92b52f143cd3f0f126/7bde358f52e52b92b52f143cd3f0f126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常者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肌电变化
1949年,摩尔首次用肌肉电仪进行了健康下颌肌肉电听活动后,肌肉电仪在牙科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肌肉电图直方的参数已成为有效的肌肉功能指标。随着科技进步,肌电活动的测量逐渐由过去的定性分析进入定量分析阶段,并广泛应用于正畸学以及唇腭裂修复等口腔颌面部整形手术中。2004年,我们采用美国BioEMGⅡ八道表面肌电仪记录正常牙合者双侧颞肌前后束、嚼肌和二腹肌前腹在姿势位及下颌各种功能运动时的肌电变化。1对象和方法1.1牙的组成和排列正常牙合者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1~28岁,平均23.45岁。牙牙合表现为:第一恒磨牙和尖牙均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均小于4mm,除第三恒磨牙外,牙列完整,牙齿排列基本整齐。面部左右对称,无偏侧咀嚼习惯,未接受过正畸治疗,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无颞下颌关节不适,发育良好,无感冒及过敏性鼻炎,无慢性鼻炎、扁桃体肥大及增殖腺肥大,无口呼吸等不良习惯。1.2皮肤多次控制系统肌电信号的采集采用型号272双极表面电极(KISTLER公司生产,瑞士),运用美国BioEMGⅡ八道表面肌电仪接受、放大、滤波、输出。参考电极连于额顶部。颞肌前束(temmporalanterior,TA)置于颧弓上与眶外缘平行,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occlusion,ICO)时用力紧咬肌肉收缩最明显处;颞肌后束(temmporalposterior,TP)置于外耳后上方顺耳郭弧线方向,ICO时紧咬肌肉收缩最明显处;嚼肌(massetmuscle,MM)置于下颌角与外眦联线上,ICO时紧咬肌肉收缩最明显处;二腹肌前腹(diagatricanterior,DA)置于颏下中线两旁,卷舌时肌肉收缩最明显处。实验步骤:用75%乙醇擦拭皮肤,将电极固定于检测的肌肉表面。嘱受试者端坐,两眼平视,精神放松,手置膝上,上下牙自然分开,安静休息5min,然后指导其熟练掌握并顺利完成下列动作,所有记录均在屏蔽室内进行,每次采样时间5~8s。①姿势位:自然放松端坐;②正中牙合位最大紧咬:从息止颌位开始,闭口于ICO至上下牙最大紧咬;③前伸运动:自ICO至下颌最大前伸;④后退运动:自ICO至下颌最大后退位;⑤左右侧方运动:自ICO向侧方运动。1.3肌电数据处理肌电图峰值电位采用美国BioEMGⅡ八道表面肌电仪的配套软件进行肌电信号的处理和分析,获得连续肌电峰值的平均值MCV(meancumulativevoltage)。以此作为分析评价指标,运用异方差t检验(studentttest)进行统计分析。2名肌肉肌电活动本研究经检验左右两侧同各肌肉间以及男女间同名肌肉的肌电活动均无显著性差异,故将相应值合并统计分析:①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表1,2);②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3促进下颌前伸及下颌侧方运动的肌电特征咀嚼肌的主要作用是在神经支配下通过收缩或舒张引导下颌运动,完成口颌系统的各项功能。肌肉的协调作用使下颌运动流畅自如,故行正颌外科手术时一定要保护或修复咀嚼肌群,以免影响术后颌面部的协调和美观。咀嚼肌的肌电活动水平,能如实反映其功能状况。笔者发现,在下颌各种运动中咀嚼肌诸肌均有参与,起主导或调节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在姿势位时TP活动比较明显,起主要作用。这是由于姿势位时,TP不仅要对抗下颌骨重力产生的旋转,还要对抗MM和翼外肌上头等肌肉轻微收缩所产生的使下颌骨向前移动的力量,这已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本研究显示,姿势位时TA,TP,MM,DA均有微小的肌电活动,说明下颌骨的稳定不仅由升颌肌群来决定,降颌肌DA也有拮抗升颌肌的作用,对牙周组织有重要的保护功能。焦国良等研究发现姿势位时DA>MM(P<0.01),也证实DA参与姿势位的维持,因此姿势位是升降肌群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的生物平衡。正中牙合位最大紧咬是反映咀嚼肌潜能和功能状态的良好指标,其肌电活动变化可反映肌肉及牙牙合状况。本研究在正中牙合位最大紧咬时,TA,TP,MM均有强烈的肌电活动,可达到最高峰。这说明牙尖交错时参与收缩运动的肌纤维单位数量增多,收缩力增大;上下颌接触紧密,咬牙合接触数目增多。有研究表明肌电活动的高低与牙合接触面积的大小正相关:牙合接触数目越多,后牙区接触越广泛,升颌肌的肌电活动越强。另有研究结果显示,正中牙合位最大紧咬时嚼肌的平均肌电活动大于颞肌,与本实验结果相同;TA,TP无明显差异与本实验TA>TP(P<0.01)不同。这可能是由于实验对象,设备不同,以及不同测试者正中牙合位最大紧咬的咬牙合力的差异。由于颞肌中不仅含有慢反应纤维,还有大量的快反应纤维,故在咬牙合力较低时,颞肌的反应速度快,肌电活动较嚼肌高;当咬牙合力继续增加时,嚼肌肌电活动逐渐增高,主要表现为嚼肌的肌电活动。下颌前伸运动中伴随着小开口运动,有学者研究显示,MM收缩,下颌向前上移位,同时DA收缩可协调MM引起的颌骨向上移位,参与完成开口运动。故DA和MM为前伸下颌的主要肌肉,与本实验结果相符。Belser等在研究中未涉及DA,认为下颌前伸主要表现为MM的肌电活动,TA和TP肌电活动较小,起调节作用,支持本实验的结果。一般认为,牙尖交错位至后退接触位的运动,是升颌肌TP与降颌肌DA平衡作用的结果。咬牙合具有锁结作用,若上下牙齿始终保持接触,下颌不能后退;若下颌后退运动脱离上下牙接触时,下颌下降,DA收缩,协助下颌完成后退运动。本实验结果支持上述观点。本实验在下颌侧方运动时,同侧TA,TP和对侧MM由于下颌骨位置改变受到牵拉,肌电活动较大,在侧方运动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周彦恒等在对比研究安氏Ⅲ类错牙合和成人正常牙合下颌边缘运动的肌电变化时,成人正常牙合下颌侧方运动的肌电活动与本实验结果相同。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肌电活动显示咀嚼肌的协调性和可调性差。国外学者在研究唇腭裂患者的肌电活动时发现:TA,TP,MM在姿势位时具有高活性,下颌运动不协调,不对称指数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租赁与咨询顾问服务合同
- 成本控制与降低运营成本指南
- 装卸承包合同协议年
- 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指南
- 2023年宝安区积分入学规则
- 精装修公寓装修合同
- 货物运输代理合同书
- 医疗器械与药品研发技术作业指导书
- (高清版)DB2105∕T 001-2022 地理标志产品 连山关刺五加
- 2025年荆门道路客货运输从业资格证b2考试题库
- 2012年安徽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文档
- 《游戏界面设计专题实践》课件-知识点5:图标绘制准备与绘制步骤
- 自动扶梯安装过程记录
- MOOC 材料科学基础-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智慧供热管理系统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 帕金森病的言语康复治疗
- 中国城市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调研分析报告
- 上海星巴克员工手册
- 猫狗创业计划书
- 复产复工试题含答案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