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_第1页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_第2页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_第3页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_第4页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申报书学校名称山东理工大学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修业年限四年专业负责人徐丙垠1978年3填报日期√2007√申报类别品牌□特色□山东省教育厅2006年2月填写说明一、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二、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三、每个专业只能在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中选择一种申报,在封面相应类别方框中画√。四、申报书用A4纸双面印制,在左侧装订。一、专业和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601修业年限四年所在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设置时间*1977年首次招生时间**1978.031982.0125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558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1779本校相近专业自动化无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徐丙垠性别男出生年月1961年9月学历研究生学位工学博士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博导现任职务(包括社会兼职)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山东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兼职)。山东省科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科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专业电气工程联系电话单位(0533)2782138住宅(0533)3179635手子信箱xuby@获省级及以上奖励情况时间获奖项目及奖励等级授奖单位2004.03基于小波变换的输电线路暂态行波分析和故障测距理论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自然科学类)北京市人民政府2002.09利用暂态电流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与系统,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1993.12市话电缆线路障碍智能测试仪,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1993.12电缆故障测距仪,国家发明四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9.01GPS同步时钟在电力系统中的推广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三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7.0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7.01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1996.03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1997.01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1997.08山东省十大杰出留学科技专家山东省科技厅2003.09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部、教育部等六部委*专业指由教育部、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或备案的普通本专科专业。**学生均指普通本专科学生,不包括研究生、成教生、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

二、师资队伍情况*专职教师人数31其中高级职称比例74.19%双师型教师数及比例4(12.9%)教师中老、中、青的比例为0:16:15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64.52%具有博士学位人数8具有硕士学位人数12高级职称教师中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比例100%教师近5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数量***28教师近5年编写出版的教材数量***7近5年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数量***3教师教学改革获奖情况(指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优秀教学成果等)获奖时间获奖项目名称及奖励等级2004年在线实时自动检测仪设计与实验,山东省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二等奖2004年《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教材,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年《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建设,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师不包括公共课、基础课教师。**老、中、青分别指55岁(含)以上、40~55岁、40岁(含)以下。***教学研究论文、编写的教材和承担的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分别见附件二、三、四。教师队伍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位所学专业任教课程备注1徐丙垠男46教授研究生博士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本科、硕士),电气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分析2张存山男42研究生博士工业自动化(本科),电机与电器(硕士、博士)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装置与控制3杜钦君男40教授研究生硕士电气技术(本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电力电子技术在读博士4谭博学男49教授本科学士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路、电机学5邹黎男49教授本科学士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机设计、电机智能控制6董传岱男51教授本科学士农业电气化电磁场、电路7宋吉江男44教授本科学士生产过程自动化电机学、电磁场8李素玲女47教授本科学士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测控技术、现代控制理论9房德君男48教授研究生硕士农业电气化(本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工程、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10陈平男38副教授研究生博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科、硕士),电气工程电气工程概论、微机继电保护11哈恒旭男35副教授研究生博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科、硕士),电气工程电气工程概论、电力系统分析12孙凯男37副教授研究生博士计算机及应用(本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博士)发电厂电气、配电自动化技术13边敦新男38副教授研究生博士电机电器及其控制DSP原理及应用、MATLAB及其应用14赵艳雷男31讲师研究生博士电气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15刘伟男36讲师研究生博士有色金属冶金,机械设计及理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信号分析与处理、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应用16唐诗男45副教授研究生硕士建材工业自动化,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嵌入式系统、现代电气检测技术17张新慧女36副教授研究生硕士电气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气专业英语在读博士18刘万强男43副教授本科学士工业自动化工业控制网与现场总线19姜志海男44副教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科、硕士)嵌入式系统、配电自动化技术20房华玲女54副教授本科学士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力工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1王富奎男53副教授本科学士无线电物理学电磁兼容技术、现场总线技术22于桂音男54副教授本科学士煤矿电气化自动化电气控制与PLC、发电厂电气部分23苗汇静女43副教授本科学士无线电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电磁兼容技术24王淑君女39副教授研究生硕士电子学与信息系统,无线电电子学嵌入式系统25张立红女41副教授本科学士计算数学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26何柏娜女28讲师研究生硕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高电压技术、智能电器在读博士27张厚升男31讲师研究生硕士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本科、硕士)工业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28林浩男34讲师研究生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信号分析与处理、DSP原理及应用29王艳萍女28讲师研究生硕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现代电气检测技术30王蕾女29助教研究生硕士电气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31黄桂春女28助教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科、硕士)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高电压技术*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请将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一并填写。三、本专业科研学术水平是否博士点否是否硕士点是是否国家或省级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山东省重点学科是否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否是否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基地是近5年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91近5年教师出版专著数*近5年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科技研究与开发项目情况(详见附件6)年份项目名称主持人下达或委托项目单位完成情况2004利用暂态行波的配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研究陈平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ZX26)在研2004铜缆气压检测系统宋吉江山东省教育厅(J04A56)完成2004YFZ-300型智能控制稳压整流式钕铁硼永磁发电机杜钦君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004ED740047在研2004电动汽车驱动技术研究张存山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在研2005稀土永磁发电装置智能控制稳压整流技术杜钦君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005EC000195在研2005微型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张存山山东省教育厅在研2006基于投影变换的输电线路快速保护新技术的研究哈恒旭在研近5年教师科研成果获省级及以上奖励情况(详见附件7)年份获奖人获奖项目名称获奖等级授奖部门2002张存山永磁恒压发电机系列的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奖励委员会2002徐丙垠利用暂态电流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与系统山东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奖励委员会2004徐丙垠基于小波变换的输电线路暂态行波分析和故障测距理论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市政府2003边敦新开关磁阻电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2006邹黎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与可控整流技术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务院2004杜钦君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技术与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的研究及产业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奖励委员会2004杜钦君高效率低能耗系列永磁恒压发电装置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教师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详见附件4。

四、近4年本专业学生参加科技研究与开发、社会实践和获奖情况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情况专著或论文名称作者年级*直流无刷电动机驱动系统的设计梁成林2002级4年级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的隐式梯形积分联立仿真方法的研究汪勤2002级4年级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电力变压器运行实时监测系统范志杰1999级4年级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参加科技研究与开发、社会实践等情况(详见附件9,10)姓名年级*时间项目名称项目性质**蒋广杰04级3年级2006.9交流电焊机节能控制器的研制教师项目田宗正04级3年级2006.9通用压力采集与控制系统的研制教师项目段九龙04级3年级2006.9具有12位精度的8路数据远程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教师项目袁起05级2年级2006.9暖气系统温度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教师项目获校级以上各类奖励情况(详见附件10,11)姓名年级*时间所获奖项及等级颁奖单位王颖05级1年级2006.5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路静04级2年级2006.5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王文静05级1年级2006.5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梁志平04级3年级2006.9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中国应用数学协会王钦冰04级3年级2006.9大学生数学建模山东赛区二等奖中国应用数学协会刘勇等6人03级4年级2006.9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组委会姜连向等3人03级4年级2006.9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组委会黄澜等6人03级4年级2006.9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组委会代伟等9人03级4年级2006.9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组委会

五、教学条件教材中使用近3年出版的教材比例100%使用原版教材授课的课程《Digitalsignal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Embeddedsystems》(《嵌入式系统》)《PowerSystemAnalysis》(《电力系统分析》)《PowerElectronics》(《电力电子学》)《MicroProcessor》(《单片机原理》)《LinearControlSystems》(《自动控制原理》)《Signal&Systems》(《信号与系统》)《Micro-ProcessorBasedProtectiveRelaying》(《微机继电保护原理》)课程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比例100%学校近5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专业建设经费898万元近5年本专业生均教学经费数量*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1625元5727元4048元7300元7000元生均实验仪器设备价值**7042元实验开出率100%本专业应开实验个数89实际开出实验个数89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单位有否协议承担的教学任务每次接受学生人数山东汇能电气有限公司有生产实习、毕业实习120淄博贝林电子有限公司有生产实习、毕业实习80有生产实习、毕业实习120山铝职教中心有生产实习、认识实习120淄博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有生产实习、认识实习80淄博电力公司有生产实习120潍坊电力公司有生产实习120东营电力公司有生产实习80*教学经费指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体育维护费。**实验仪器设备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

六、教学效果与社会评价近4届学生累计英语四级通过率94.8%近4届学生累计英语六级通过率71.2%专科近2届学生累计英语应用能力通过率无专科近4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类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或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情况(详见附件11)竞赛时间竞赛名称获奖等级2002年9月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一等奖9名,二等3名2003年9月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一等奖6名,二等4名2003年9月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名,二等3名2004年9月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一等奖3名,二等2名2005年9月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一等奖6名2006年5月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本专业近5年招生数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160110168120160近5年平均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100%近4年毕业生情况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本专业近4年学士学位获得率98.3%98.8%99.1%99.6%本专业近4年学生考研录取率15.4%10.5%17.9%27.8%本专业近4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7.7%98.2%97.5%95%

七、专业有关状况与人才需求分析1、历史沿革与成就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前身农业电气化专业始建于1976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改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1987年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的要求,又改为电气技术专业。1998年,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专业名称改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要求,强调了厚基础、宽口径、强弱电相结合,因此具有更宽的社会适应面,受到社会的欢迎。2002年,原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理工大学以来,本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实验条件等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也得到明显改善。目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向全国20多个省市招生,在校生规模达到558人。至今已有25届本科毕业生,为我国电力工业及相关行业培养毕业生达到1779人。2004年、2007年“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以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两个学科以较高的评价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高压电网暂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三个专业方向,正在建设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新方向。新修订的教学计划,总学时由2900学时削减为2500学时,新教学计划更注重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原有课程进行了整合,对课程内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的变动,重新制定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特点,学院一方面狠抓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针对尖子学生强化基础理论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从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学科的发展情况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专业的两个特色方向。本专业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以及厂矿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100余项,获近5年来,获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50多篇次;已编著出版教材7部;另有3门教材正在编写,其中2门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获山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成果奖3项,1门教材在被评为省级试点课程并在2005年通过山东省验收;2006年,“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门教材获得山东省高校基础课程建设专项资助;在历届全国(山东省)电子设计大奖赛中,本专业学生均获得多项一等奖和二等奖。本专业自建立以来,致力于培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以及电机与电器等方面的工程管理、设计、开发、设备运行维护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共培养出1779名毕业生,他们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总就业率达到100%,很多毕业生在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科研领域也深受欢迎。2、目前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专业优势本专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省级重点学科)以及电机与电器等专业(学科)方向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一些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基于行波原理的电力线路在线故障测距技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电力系统新型暂态保护原理与技术、利用暂态信息的小电流接地选线新原理与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在电工与电子领域最权威学术期刊IEEETransactionsonPowerDelivery、IEEE协会举办的高档次国际会议,以及国际供电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被三大检索文章30多篇。设有省级电力系统暂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分布式发电控制与并网技术、电弧炉的节能与控制技术、永磁无刷电机的控制与传动技术、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等方面在国内有明显优势。在国际上与英国Queens大学合作首先研制出开关磁阻风力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获得中英联合资助项目120万元,并建立起了山东省第一个风力发电实验室,展开了以分布式发电为核心的分布式发电控制与并网技术的研究工作。与时风集团合作的电弧炉节能与控制装置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与科汇公司合作开发的电力系统谐波分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电机与电器稀土永磁发电机的直流稳压技术在农用机械车辆中获得广泛应用,是永磁发电机控制领域的重大突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多亿元,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成功开发出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大功率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SRD),可使电动机平均节电率达20%以上,极大地降低了用电量。目前该产品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节能型产品。办学特色(1)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本专业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重点培养本科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加强本科生基础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学生科技发明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技术大赛,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了普通本科生导师制以及优秀本科生的博士助理制,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2)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工程素质我专业有一批优秀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了解先进设备的机理和功能及使用情况,增进对世界先进技术的了解;在校内实习基地可完全动手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及调试,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拓宽培养口径,优化课程体系结合新世纪经济高速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参考国内一流大学的培养模式,全面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强电、弱电两方面进一步拓宽了培养口径。在课程设置上,对部分相近课程进行了整合,增加了电气工程学科导论课程以及一些必要的学科限选课程,加强了嵌入式系统、电气控制与PLC、电子线路设计、电工电子工艺实训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随着本专业教学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本科生培养质量日益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高度评价,拓宽了就业渠道,使毕业生具备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深受社会的欢迎。在历届全国(山东省)电子设计大奖赛中,本专业学生获得多项一等奖和二等奖。3、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描述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继电保护、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是一个强、弱电结合的宽口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工程、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以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和技能。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如下:(1)素质结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文化素质: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基础;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2)能力结构获取知识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应用知识能力:系统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并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3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发展趋势。(3)知识结构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大学英语、电路、电磁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电气工程概论、电气控制与PLC等。高年级设置若干专业方向的课程组。4、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调研与论证以及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发展前景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包括铁路供电系统)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学生就业去向主要包括电力生产及运行部门、电力咨询部门、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科研部门以及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等。我国电力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我国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就是“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互连”的十二字方针。在“十一五电力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战略方针。目前,我国750kV超高压输电系统已经在西北电网投入运行,1000kV特高压输电项目正处于技术储备阶段。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实现配电网(包括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自动化,其核心作用就是提高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铁路运输不断向高速度和高密度方向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路网的规模将迅速扩大,建设新线1.7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辅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万公里。到2010年,全国铁路连接里程将达9万公里,辅线电气化率将达95%以上。保证铁路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是保障列车运行安全正点的基本条件。未来一段时期内,电力工业本身以及作为电力服务重要对象——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因而本专业毕业生具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据统计,2003年本专业的人才供需比为1:2.23,2004年为1:1.9,2005年增加为1:3.1。由于电力行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将会进一步的增加。从2004年本专业的就业统计来看,大约有30%左右进入电力部门,35%左右进入大型厂矿企业的供电部门,20%左右从事电力自动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单位,10%左右进入科研部门。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及最新科学技术在电力行业的不断应用,电力行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解决电力人才的补给,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需要迅速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加大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目前的教育体制,电力行业解决整体素质问题必须与高校等机构进行协调,扩大面向电力行业的培养规模,扩建适合电力行业的专业和系所。据有关统计,按人均工作35年计算,要保持目前电力行业140万员工的规模,不考虑增容量增加人员问题,每年电力行业人员需求量就在4万人以上。以上形势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前几届毕业生分配情况来看,毕业生人数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行业需求,同时毕业生的质量还需要更进一步提高。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电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充实优秀专业人才,作为该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本专业的建设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只要在教学理论、方法和内容上不断研究、创新、改革,跟上社会和行业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步伐,就能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专业人才。八、专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和措施1、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实验室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3-5年的努力,把本专业建成改革思路清晰,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的国内一流品牌专业。(1)加强专业基础建设和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等方面做出成绩,使3门专业课列入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在此基础上,争取至少1门专业课列入教育部重点建设课程。(2)完成2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3)以纵向科研带动横向科研及学术水平的提高,以科研及学术水平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再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4)抓好“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省级重点学科以及“山东省高压电网暂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争取“十一五”期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5)抓好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900万项目建设,2007年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建设好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室。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1)建设一支水平高、能协作、有影响,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2)按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建成省内一流的专业实验室、稳固的实习基地,图书资料更加丰富。(3)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兼顾、基础与创新并重的教育教学体系。(4)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课程超市”建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有层次、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5)做好2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使教材建设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6)继续实施“博士助理”和本科生导师制,抓好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挑战杯等各项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动手能力。(7)重视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后的适应性和发展后劲,继续做好征求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学生培养目标和方案。2、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效果与进一步修改调整的打算及理由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及效果1998年,按照教育部提出的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材的要求,我校电气技术专业调整为现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提出了新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要求。组建山东理工大学后,从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了完全学分制的培养方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学生更宽大的“自我设计、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2002年,学院制定了在电气信息大类下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了院级平台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2004年,学院对教学环节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遵循了强化基础、注重能力、按宽口径培养的改革原则。近年来,学校加大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特别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做了大量研究和改革。为此,我们更好地梳理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确立了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贯穿了强化基础、注重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按宽口径培养的指导思想。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得到顺利实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打通和强化基础使同学具备可继续深造攻硕、攻博的理论基础,注重专业能力和按宽口径培养,也使毕业生能够在电力部门、部队、国民经济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实际工作。进一步修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打算及理由现有人才培养方案采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相结合的培养思路,整体培养效果良好,毕业生大多在电力、厂矿企业等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社会评价较好。但在科研开发等领域以及高层次的管理和技术方面,还稍有欠缺,这离我校的培养思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人才培养方案还需在以下方面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和工程训练环节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保证知识、能力、素质相互协调。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需要在基础理论以及开发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主要通过加强教师的理论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建立专业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电力自动化实验室、电机控制实验室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农业电气化专业)始建于1976年,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两个硕士点,并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省级重点学科,为学生进行学习、深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3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讲师6人,助教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4.19%;从学历情况看,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2人,硕士学位获得者中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4.52%。近五年来,该专业全体教师在学院的带领下,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多媒体教学等工作中,全专业所教课程95%实现电子教案,由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改论文28篇;学术论文91篇,其中三大检索机构收录52篇;本专业开设的工程制图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电路和自动控制原理获得校级精品课程;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2名教师获得校优秀教学奖,本专业教师获得学校教学质量奖12人次,还有多名青年教师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三等奖;多名教师获得学校优秀教案一、二等奖。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专业师资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支“创新、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以学术队伍为基础,对主干课程配置更为合理的教师队伍。(1)所有教师都能承担2~3门不同课程的主讲任务。(2)培养1~2名省级优秀教师,2~3名校级教学名师,5~6名校级青年教学能手。(3)在保证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100%的前提下,使60岁以下教授100%参与指导本科生创新实践环节和“导师制”的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措施(1)注重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合理配置,有计划安排下一步引进工作,重点考虑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两个学科的人才的引进。(2)在中青年教师中遴选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明确目标和任务,重点培养,使其掌握本学科发展和前沿动态信息,随时把握专业改革方向。(3)以在职进修为主、结合脱产进修,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科研院所、电力企业与工程单位合作,安排教师进修、短训,参与科研与工程项目,提高教师的学位层次知识水平、应用能力,不断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能力。(4)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与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以此作为现有专职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5)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参加与本专业发展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和访问交流。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加强国际合作研究。4、专项经费投入情况与计划(包括过去4年内和未来3年内拟专项投入经费的年份、建设项目和经费数额)(1)过去4年内专项经费投入情况2003年,投资55万元,建立“电力传动实验室”以及“PLC实验室”。2004年,投资133万元,建立“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扩建“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005年,投入180万元,充实了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完善了“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2006年,学校采取实验教学研究立项的方式,投入127万元,用于自制“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实验装置”,建立“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室”和“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2)未来三年计划2007年,依靠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的部分投资200万元,完善“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配电自动化实验室”以及“电机控制实验室”。2008年,计划增加投资60万元,完善“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室”。2009年,计划增加投资80万元,完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实验室”。

5、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经广泛调研兄弟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现状,结合学校和我院教学工作特点,遵循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立足本专业教学过程特点,重新审视了教学内容。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以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注意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和配合,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进行了课程的重组和整合。减少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程门数和内容重复,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强调启发式教学,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并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有限的课程来覆盖日益增长的知识面,逐步取得了一定数量的教学成果,并建成了一批教学水平高,教改效果优秀的课程。目前,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大学英语、电路、电磁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电气工程概论、电气控制与PLC等。高年级设置3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组。其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2005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制图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电路(2006年)、自动控制原理(2005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总体目标: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整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具体目标:1.强化面向科技前沿和工程实际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框架的建立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2.5年内,电力电子技术争取评为国级精品课程,电气控制与PLC、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电力系统分析争取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设计多样化、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建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三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超市”。4.按照省级重点的标准建设专业实验室,使之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教学实习基地2个,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措施(1)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处理好人文精神培养与科学精神培养、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大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与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对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各类课程之间要有合适的比例。(2)充分考虑本科教育的基础性。本科教育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和阶段性,要拓宽基础课程的教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不例外。基础课程既包括自然科学基础,又包括人文科学基础,既包括本学科专业基础,又包括大学科专业基础。基础课程要体现“厚基础,重实践”的精神,进行整体优化,合理配置,循序渐进。(3)满足专业人才多样化要求。在专业方向上,瞄准目前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等专业方向,并尽量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各方向的专业基础培养。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集中优势力量培养一部分掌握学科前沿知识的专业研究型人才,同时,注重应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专业特色,培养一批在专业领域中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电气工程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4)强化培养与训练工程技能和应用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性决定了本教育不仅要重视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更要强调专业教育中工程思想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教学,重视强弱电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6、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等)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教材建设的现状本专业非常重视教材建设,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院专门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学术教学带头人及有长期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共同探讨、研究,推选出一套优秀的、与课程衔接紧密的、并具时代性、科学性、多样性、综合性的好教材。目前,共设置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48门,其中必修课12门,选修课(含方向限选课)36门。使用近3年出版教材100%。使用原版外文教材8门,占使用教材的16.7%。教学设施建设的现状(1)实验装备建设几年来,本专业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投入500余万元进行实验室和实验环境的建设,目前建有单片机原理实验室、DSP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室和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和研究室配套建立了实验室的网络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等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网络化。它们承担了大部分本科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保证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达到80%以上和实验开出率100%,在本专业本科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实习、实训基地本专业与淄博科汇电气公司等8家企业联合建立了一批技术先进,规范化程度较高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并接触到当前电气工程领域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思想,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全面分析问题、培养团队精神等各方面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3)图书资源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学校图书馆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为中心,大力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为目标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截至到目前,学校图书馆建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和国际联机文献查新检索系统。在数字化资源方面,图书馆现拥有超星数字图书、万方、维普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本专业非常重视图书资料的积累与管理,用于购置图书的经费逐年提高,建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及时采购与本专业学科紧密相关的最新科技图书,作为学校图书馆的有益补充。现有专业相关图书资料9800余册,电子图书馆若干,各种专业学术期刊杂志270余种,能够满足师生教学科研日益增长的需要。教材及教学设施建设的目标、思路与措施(1)教材体系建设进一步规划、完善教材体系。在今后的教材遴选过程中继续全部使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提高原版教材的使用率,2007年内将出版本专业教师主编的3门教材。在教学体系改革的同时,注意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积累众多的科研成果,并注重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的素材。(2)教学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建立实训平台,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使得学生的实践训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同时引入企业的工程和研究项目到校内实习基地,使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进而达到企业、学校共同获得效益的目的。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结合产学研进行实习环境建设,通过与相关企业进行实质性联合,加速已有的和正在进行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速度。利用好已与我们进行合作的包括淄博科汇电气公司、淄博市电力公司等企业的研发环境,建设优秀的实习与实践基地,并继续开辟新的联合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的合作与交流,更主动地向图书馆提供电气工程学科的最新图书及文献信息以供选择,同时加强学院专业资料室建设作为图书馆图书期刊的补充,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7、教学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教学管理的现状我校人才培养机制由2002年以前的学年制改为按文理两大类不分专业招生的完全学分制模式,按照校院系三级管理,建立了学分制、双学位制、主辅修制等7项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的具体现状如下:(1)各类教学文件齐全规范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实习大纲、毕业设计大纲、教学日历、考试试卷、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毕业设计系列规范文件、实习及毕业设计总结等。(2)各个教学环节都有相应的教学规章制度约束包括讲课、备课、批改作业、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考试等。如毕业设计教学规范:对毕业设计的题目和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都有严格要求、毕业设计进程则要求有开题、中期检查、最后答辩等。形成一种严格的规范。(3)严格教学监督机制对各个教学环节都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如:教学督导组的教师定期听全部任课教师的课并评出成绩,和学生评出的成绩一起和岗位津贴挂钩。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4)建立教学小组和课程负责人制度根据教学模块方向,建立了三个教学小组,教学法研究、教学任务分配等工作在小组内进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其课程的教材选用、内容的更新、考试出题、统一阅卷等工作。保证了课程进行的规范。(5)社会需求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相关制度为了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建立了社会反馈调查环节,每年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更新培养方法、思想及理念。(6)形成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学科的发展方向,组织编写、修订本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对专业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提供指导,研究、分析专业的发展方向,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科研等提供指导性意见。(7)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现有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电子工艺实训中心等基础实验室面向社会开放,电气信息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开放。教学管理的目标(1)探索和发展与教学型大学相适应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通过改革赋予本科教育教学以更多的研究性特征,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2)组织教师在国内、国际工程教育期刊上撰写、发表教研论文8~10篇。教学管理的思路与措施(1)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安排,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制定出课程教学规范及实验教学规范并严格执行,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有效的统一教学要求,从制度上保证教学质量。要求课程组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规范及实验教学规范,认真组织编写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总结、试卷及试卷分析报告等教学文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无违纪现象,无教学事故发生。(2)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健全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与闭环的教学管理体系,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保证教学质量。主要包括年轻教师上岗前培训、教学工作规范、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质量检查、教师教学效果评定及其奖惩机制等。并将教学工作量、质量与聘岗挂钩,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3)完善的教学管理队伍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学院成立了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目前,有教学管理人员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1人,硕士5人。主要担负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并积极参与到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中。今后要继续优化队伍结构,增强队伍的服务意识,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起更大的推动作用。(4)加强教学档案及学生学习档案管理教学档案作为反映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信息资源。学院将指派专人分管教学档案工作,并设兼职档案员,具体负责组织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移交工作。从而保证教学工作中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及完备性。主要包括综合性教学文件材料;学籍管理材料;学生奖惩材料;教学计划、方案、大纲;教学改革方案、总结;教材方面的材料;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方面的材料;课堂教学材料;优秀的、典型的毕业论文;系(室)的教学总结、教师教学经验总结等。8、项目建设的进程与时间安排整个项目的建设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1月-2008年6月),按照学校和学院教学工作要点,以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为目标,完成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制定本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目录。开展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等涉及创新性内容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修订和完善各门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第二阶段(2008年7月-2009年6月),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修订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优化组合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配置。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管理,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教学实践与探索,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水平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第三阶段(2009年7月-2010年6月),大力改善教学质量监督保障系统和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研究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模式,建立功能完善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践平台。吸收优秀学生和特长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组织学生大规模参加各项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第四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2月),总结、评估、验收。九、学校意见学校审核、推荐意见(包括列入学校品牌或特色专业重点建设的时间、经费投入保证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开设历史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学分制改革以来,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在大学生电子竞赛、“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成为我校独具特色的优势专业之一,2006年确定为我校品牌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得到持续不断的提高,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在电气及相关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该专业教师在认真分析和研究本专业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剖析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的目标,以及相应的建设思路和措施。山东理工大学将品牌专业建设工作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的核心工作,制定了“启动校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制度和经费两方面保证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学校审核,同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申报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并保证项目建设经费的投入。(学校公章)年月日附件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近5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序号时间论文名称作者发表期刊12002/12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董传岱《电气与电子教学学报》22004/07/20电子技术阶梯式实验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董传岱《电气电子学报》第26卷2004年第5期32004/09/01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董传岱《电工电子教学学报》专辑42004/09/20TTS技术及其在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王艳萍《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总37期3期52004/09/20改进的线性定常SISO系统稳定条件分析方法胡健《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第2期62004/09/20基于Web技术的教学管理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徐丙垠《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卷1期72004/10/15EDA技术及其应用董传岱《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第3期82005/02/20电路基本定律的分析研究刘万强《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第1期92005/03/20DTS技术及其应用宋吉江《中国当代教育》2005年第5期(总第7期)102005/03/20基于Windows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边敦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年第24卷第11期112005/07/20浅谈高校现行考试方法与改革宋吉江《中国当代教育》2005第12期122005/09/20网络远程教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房华玲《职业技术教育》26卷8期132005/10/10实验教学改革初探闫章修《中外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总第44期142005/10/20实用电路综合实验的研究与应用于桂音《中国教育教学杂志》18卷总119期152005/11/20论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更新卢彦峰《当代学术论坛》5期162005/12/31一道试题引发的教育反思王富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专辑172005/12/31基于Web的三维课件设计林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4期182005/12/31基于X3D的交互式三维课件设计林浩《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4B期192005/12/31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及其应用林浩《当代教育科学(原名:山东教育科研)》2005年24期202006/03/20基于Web服务的自主学习林浩《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1卷1期212006/04/20基于Web服务的学习对象发现及其优化林浩《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27卷2期222005/12/31开环零极点对消情况下利用根轨迹判定系统稳定性胡健《山东理工大学学报》19卷6期232006/06/20一种新型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王雅静《山东冶金》27卷5期242004/02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独具特色的学分制教学改革王淑君《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52004/11高等学校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王淑君《中华科技学报》262003/12合并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王淑君《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72003/12健全教学监控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王淑君《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82005/11基于Windows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边敦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附件2:近5年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序号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谭博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92计算方法张立红石油大学出版社2004.123VisualFoxPro6.0基础教程张立红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124电机与控制刘万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5VisualFoxPro6.0自学与实验指导教程张立红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56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姜志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77VisualFoxPro6.0实用基础教程张立红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6

附件3: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序号项目名称作者立项级别实施情况获奖情况1《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教材及配套CAI课件谭博学省部级完成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建设李素玲省部级完成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在线实时自动检测仪设计与实验房德君省部级完成山东省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二等奖

附件4:近5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一览表序号年份作者论文名称发表期刊名称收录12003哈恒旭ANovelFaultLocationAlgorithmforEHVTransmissionLinesIEEETrans.onPowerDeliverySCI/EI22003申晋FractalcharacterofdynamiclightscatteringofparticlesPart.Part.Syst.CharactSCI32002申晋Improvingmethodsofestimatingauto-correlationfunctioninPCStechniqueSPIEISTP42003申晋InfluenceofsomeopticalcomponentsondynamiclightscatteringexperimentsMCGM'2003ISTP52003徐丙垠NewDevelopmentinEarthFaultProtectionofNon-solidlyEarthedNetwork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IREDISTP62003徐丙垠PracticalExperienceswithTransientsBasedEarthFaultandMonitoringinNon-solidlyEarthedNetworksTheAsianConferenceonPowerSystemProtectionISTP72002哈恒旭TheBasicTheoryofBoundaryProtectionforEHVTransmissionLinesIEEE/P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werSystemTechnology2002ISTP82002哈恒旭StudyonIdentificationofFaultandLighteningStrokesinBoundaryprotectionforEHVTransmissionLinesIEEE/P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werSystemTechnology2002ISTP92002哈恒旭Anovelprincipleofsingle-endedfaultlocationtechniqueforEHVtransmissionlinesIEEE/P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werSystemTechnology2002ISTP102002哈恒旭Anovelapproachtofaulted-phaseselectionusingcurrenttravelingwavesandwaveletanalysisIEEE/P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werSystemTechnology2002ISTP112004哈恒旭NovelAlgorithmofVariable-windowFourierTransformbasedHigh-speedDistanceRelayforEHVTransmissionLinesIEEE/P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werSystemTechnology2004EI122004哈恒旭StudyonReactanceRelaysforSinglephasetoearthfaultonEHVTransmissionlinesIEEE/P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werSystemTechnology2004EI132005哈恒旭ANovelPhaseletbasedfastdistancerelay2005IEEE/PEST&DConferenceEI142005哈恒旭BoundaryProtection,ANewConceptforExtraHighVoltageTransmissionLines---PartI:SpectrumAnalysisofFaultInducedTransients2005IEEE/PEST&DConferenceEI152005哈恒旭BoundaryProtection,ANewConceptforExtraHighVoltageTransmissionLines---PartII:DiscriminativeCriterionsandSimulations2005IEEE/PEST&DConferenceEI162005张存山ModelingofPermanentMagnetBrushlessDCMotorThe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MIISTP172005张存山ANovelDesignfortheFlywheelEnergyStorageSystemThe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MIISTP182005张存山TheSinusoidalAir-GapMagneticFieldDesignofAxialFlux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MotorsThe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lectricalMachinesAndSystemsISTP192006哈恒旭AccurateFaultLocationPrincipleByMeansOfProjectionOperatorforDistributedParameterTransmissionLinesIEEE/P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werSystemTechnology2006EI202006陈平ATravelingWaveBasedFaultLocatingSystemforHVDCTransmissionLineIEEE/P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werSystemTechnology2006EI212006张新慧SimulationAnalysisofZeroModalTransientCharacteristicsofSingle-Phase-to-EarthFaul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IREDEI222006张新慧FaultyFeederSelectionSimulationBasedonTransientZero-SequenceCurrentinNon-Solidlypowersystem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IREDEI232006申晋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minitypemeasurementsystemfortemperatrueandhumidityofgreenhouseProceedingsofISTAI’2006EI242006申晋MeasurementsofbimodaldistributionofultrafineparticleswithPCStechniqueProceedingsofMCGMEI252006宋吉江DesignofcontrollerforswitchedreluctancemotorISTAI2006262006宋吉江TemperatureControllerofHeatingFurnaceofCrudeOilbasedonfuzzycontrolandexpertsystemISTAI2006272006/09/26李素玲StudyontransmissioncharacteristicsofHooke'sjointdriveshaftundertheformingconditionofvariable-rollgape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ECHANICALTRANSMISSIONS282007赵艳雷SelectiveHarmonicEliminationPWMBasedonWalshTransformandItsApplicationinDynamicVoltageRestorerProceedingsofthe2007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ircuits,Systems,SignalandTelecommunicationsEI292007赵艳雷ANovelSelectiveHarmonicEliminationPulse-widthModulationTechniquefortheInverterinDynamicVoltageRestorerWSEASTransactiononCircuitsandSystemsEI302007哈恒旭ANovelPrincipleofTransientAnalysisBasedonOrthogonalProjectionOperatorforEHVTransmissionLin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PAP312007陈平ApplicationsofmoderntravelingwavebasedfaultlocationtechniquesforHVDCTransmissionlin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PAP322002哈恒旭小波变换数字算法及其在高压线路保护中的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EI332002哈恒旭基于改进的势能界面判据实时预测电力系统稳定性中国电机工程学报EI342003徐丙垠基于小波分析的电缆故障测距电力系统自动化EI352003徐丙垠基于暂态零序电流比较的小电流接地选线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EI362003徐丙垠铁路自闭/贯通线路保护监控一体化装置电力系统自动化EI372003徐丙垠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方向保护原理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EI382003哈恒旭一种新的输电线路单端故障测距算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EI392003陈平现代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及其运行经验电力系统自动化EI402003陈平现代行波故障测距系统的研制电力系统自动化EI412004徐丙垠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EI422004徐丙垠基于Hilbert变换的非正弦电路无功及瞬时无功功率定义电力系统自动化EI432004徐丙垠基于波形分析的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测新方法电力系统自动化EI442004徐丙垠利用暂态特征的新型小电流接地故障监测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EI452004哈恒旭超高压线路暂态保护中雷电干扰与短路故障的识别电力系统自动化EI462004陈平利用故障线路分闸暂态行波的故障测距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EI472004张存山永磁无刷电机的电磁设计参数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EI482005徐丙垠配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初探电力系统自动化EI492005哈恒旭基于小矢量的输电线路距离保护新算法电力系统自动化EI502005张存山考虑IGBT特性的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电工技术学报EI512005陈平不受TV和TA传变特性影响的同杆双回线故障定位方法电力系统自动化EI522006徐丙垠铁路10kV自闭/贯通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EI532006徐丙垠配电混合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中国电机工程学报EI542006徐丙垠利用配电变压器获取行波信号电力系统自动化EI552006徐丙垠铁路10kV自闭/贯通线路故障行波特征分析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I562006赵艳雷25kV高精度直流负高压源设计高电压技术EI572007哈恒旭基于正交投影变换的输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