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培养_第1页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培养_第2页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培养_第3页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培养_第4页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的培养张莉娟45068384@所谓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情感态度的目标是:七级1.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主动参与有助于提供英语能力的2.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与表达3.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4.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5.在英语交流中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6.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7.能在交流中用英语简单介绍祖国文化;8.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八级1.能全面和正确地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2.有稳定和持久的英语学习动机;3.有学好英语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4.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能理解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6.有较强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请您思考与讨论:问题一:请问您认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重要还是英语知识的学习与英语技能的培养重要?问题二:请问您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三:请问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入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问题四:请问您的教学效果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教学的手段之一,对优化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应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的发展。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育中,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这种倾向在语言教学中表现为过分强调语言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教学的影响,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凡是符合人的需要或能满足人的某些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们积极的情感,包括兴趣、动机、自尊、自信、愉快或惊喜等心理状态。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

1.身体力行,以情感人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而他人的情感反过来也会影响本人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互动。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了自身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积极健康的情绪。在课堂上,只有教师先入情,才能让学生入情境。

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教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一束目光、一个表情、一个体态、一个暗示都会唤起学生“心”,就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心桥”

2.换位思考,以情换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它首先是指教师身体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蹲下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机体动作,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平等。这个“蹲”同时又包含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思考,要学会包容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在教学中教师要宽容学生的错误,摸清“病因”,科学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每位教师都希望学生成才,但大部分教师有时会因学生答不上问题而生气,甚至于批评、责备学生,这样会大大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不同程度地缺乏自信。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敢开口,造成“哑巴英语”的窘境。因此英国教师在纠错的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自信心的培养。

3.设情境,以情激情

在教学中,我们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励学生的情感。英语交际离不开情境,情境激起交际意图。创设情境有多种手段。如根据教学内容,上课前适当播发一段音乐,就能烘托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立刻进入了意境,充满了想象,启迪了思维。教师尽可能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如在上Satellites这一课时,在配以卫星绕着地球转的教具的同时,设计了以下问题:Whatdoyouwanttoknowaboutsatellites?以此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对以上问题学生给了我以下的回答:Iwanttoknowhowtheywerecarriedupintospace.Iwanttoknowwhat‘sinsatellites.Iwonderwhatsatellitesareusedfor.Iwanttoknowthehistoryofsatellitesintheworld.Iwonderhowourcountryisgettingalongwithsatellites.以上问题让四人小组讨论并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对于超出教材范围而一时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可让学生在课后找答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也为后面部分课文的理解打了埋伏。4.展认知,以知促情可设计预测性问题。预测指在阅读前让学生观察插图、看课文标题及课文出处、写作时间、开头与结尾,根据获得的休息预测课文内容,这容易造成“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很快将学生带入情景,以顺利进行课文教学。一般可设计以下问题:Whatisthetitle?Whatcanyouthinkthetextisabout?Whatdoyouexpectthewilltellus?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对课文的预测,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从而达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5.研究教材,挖掘情感

教师要研究教材,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并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包含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所谓显性情感因素,是指在教材中通过语言、图片等使人直接感受到情感因素。

6.增加体验,丰富情感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只有学生参与体验、实践,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在学习《TheMerchantsofVenice》时,笔者把教室布置的像法庭一样,由学生们去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学生表演得栩栩如生,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时,也让学生明辨是非和真善美。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包括朗读、朗读比赛、学唱英语歌曲、英语文艺表演、英语夏令营、英语游园晚会、大观园游戏和英语角等。上述活动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又可加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7.积极评价,升华情感

皮格马利翁效应及教学实际也证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信心能启动到较好的鼓励作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不足进行正确归因,使学生感到努力就有希望。答对了,应及时肯定: Good\Excellent\Interesting\I’mgladtohearthatetc.教师的表情话语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强化参与的信心。答错了,要使用建议性的、易接受的、委婉的表达:Wouldyouliketothinkitover?\Workharder,andI’msureyoucandobetternexttime.使学生重树信心。作业中积极的评语可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如Yourhandwritingiswonderful!\Youarecreative,butwhynotbemorecarefulnexttime?\Failureismotherofsuccess.Tryagainandagain,andyouwillcatchupwithothers.

文化意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新课标对高中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要求:七级1.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2.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或传说;

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

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转播媒体的情况;

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

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

8.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

9.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八级1.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例如:有些词汇或表达方法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2.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发现隐含在语言中的对他国文化的态度(例如:文化崇拜或文化歧视);

3.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人民及其文化传统有比较客观和公平的认识;

4.了解英语国家最突出的文化特色;

5.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重要(历史)文化现象的渊源;

6.初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在日常生活和人们价值观中的体现。1.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文化教育

课堂教学是英语文化教学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对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教师要随时随地进行解说,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2.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文化视野

阅读活动是学生跨文化学习的重要途径。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该民族生活态度、精神风貌、价值追求的综合体现。它是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是某个时代社会的缩影。通过它,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语言知识,而且可以了解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世相百态,从而加深对该国文化的认识。在平时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英语报刊和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原著或根据原著改编的简写读物。他们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从不同的读物中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在选材方面,所选材料在题材、难度等方面要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所选材料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利于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知识。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内涵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英语文化的思维模式。3.设计英语活动,体验异国文化

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专题文化活动,如竞选涉外小导游、办英语小报、自编自演英语课本剧等。通过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异国的历史文化、物产民俗、自然风光等,实实在在地体验异国文化。笔者在教授?Festivals#这一课前,要求两个班的学生分小组完成学习任务:让我介绍世界上最的节日。(Letmeintroducethemostfestival.)这个半开放的命题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他们自由组合,分工搜集资料,有的上网查询下载,阅读报刊资料;有的跑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纷纷寻找心目中的节日之最。汇报课上,大家积极展示成果。小组长以语篇形式介绍了世界各地各具特色的节日,例如:Letmeintroducethemostinterestingfestival——AprilFools’Day;LetmeintroducethemosttraditionalDay——SpringFestival;Letmeintroducethemostcolourful

festival——Easter

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精神,又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增进了对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

4.运用多媒体技术,感受文化氛围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多媒体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还积极利用其他电教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光盘及网络等。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笔者收集、选择了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电影、录像、光盘。学生在观看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情景中,加深了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了解教师应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语言。如在教授?Superman#这一课时,笔者从网络下载了电影?Superman#的片段和国外媒体对主演ChristopherReeve的访谈视频,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Reeve那种与病魔顽强斗争、乐观向上、永不言弃的超人精神。

Individualismvs.Collectivism

“I”Culturevs.“We”Culture

TheoreticalBasis:TheCapital“I”TheAddress总之,英语教学中应当切实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同时给学生一双看世界的眼睛,使他们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制度的国家的人们和谐共处,学会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从而真正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书籍推荐:《中学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手册》作者:陈鸽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08-01第1版2008-09-01第1次印刷Teachers’InterculturalKnowledgeⅠ.CulturesofEnglish-speakingCountries(英语国家文化)Ⅱ.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学)

——Culturalpatterns(文化价值形态)

——Verbalcommunication(语言交际)

——Non-verbalcommunication(非语言交际)Ⅰ.

CulturesofEnglish-speakingCountries

(英语国家文化)

1.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2.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3.世界上主要的节假日和庆祝方式。4.中外文化异同。5.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推荐书籍与网站:阅读书目:(1)《边品英国文化边学英文——不可不知的95个英国文化和800个英文单词》,肖冉等编著,水利水电出版社。

(2)《一本书读懂美国文化》,张洁等编译,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处。(3)《不可不知的300个西方文化经典》,崔喜哲等编著,水利水电出版社。(4)《流利英语不可不知的3000个背景常识

》丛书,江涛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