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驿路干线的交通通信网络_第1页
西夏驿路干线的交通通信网络_第2页
西夏驿路干线的交通通信网络_第3页
西夏驿路干线的交通通信网络_第4页
西夏驿路干线的交通通信网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夏驿路干线的交通通信网络

由于信息的限制,关于夏泽川的传记很少。现根据新近公布的《西夏天盛律令》(以下简称《律令》),结合其他文献和文物考古资料,对西夏的驿路、驿馆、符牌和驿传制度等问题,作一粗略探讨。一、契丹前的前车之路关于西夏驿路,史书记载不详。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卷首载有两幅地图,其中之一为《西夏地形图》。据考证,此图由宋代官吏绘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即为西夏中晚期地形图。图中详绘有宋至夏,夏至契丹、西蕃、鞑靼境驿路以及各州、军间交通路线,有的地方沿路还绘有驿站、驿名,沿黄河两岸还注出数处渡口,是现存详细绘载西夏驿路交通的第一手材料。从《西夏地形图》看,西夏驿路干线是以京师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为中心向外辐射的。现分述如下。是宋与夏国间信使、国书所经由的官道。自兴庆府,经静州、永州,由吕渡过黄河,向东南至苦井,以下在白池、乌池间,分为两支:一支经盐州,从界首工井进入宋境,与宋环州、庆州相接;一支由洪州进入宋境延安府。该图在苦井注“夏贼犯边之路”,在界首工井注“国信驿路”,可见这条路既是西夏的军事要道,又是重要的信息通道。夏、宋时战时和,对峙近二百年,战时绝使封路,和时“朝聘之使,往来如家”。此路即是夏宋国书驿传的重要通道。从兴庆府出发,向东渡过黄河,途经马练驿、吃啰驿、启哆驿等12个驿站,横跨毛乌素沙地,进入契丹境内。夏曾称臣于辽,两国贡使、信使往来频繁,此路即是夏辽通信的重要干线。自兴庆府,沿黄河至河套北,途经怀州、定州,路分两支:一支向东北直至黑山威福军进入鞑靼界;一支向西北,经贺兰山、麦呵)磨、阿)磨娘、碧)山、麦块)娘至黑水镇燕军,进入鞑靼界。自兴庆府向西沿河西走廊经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出古玉门关进入高昌回鹘界。《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碑铭》载:“况武威当四衢地,车辙马迹,辐辏交会,日有千数。”可见这条路线还是十分繁忙的。自兴庆府,沿黄河北岸向西南,经鹘罗漫、阿罗磨娘、阿罗把岭、碧林口,过折河,至卓)城和南军进入西蕃界。除以上主要干线外,西夏境内还有许多联系州、郡、军的支线。由契丹路向南分出支线至左厢神勇军,然后向北至宋麟州、府州界。在灵州东境,从顺化渡以南经夏州、讹河石堡、石州祥ue3d7军、银州,沿无定河直至宋绥德州。在灵州西境,由袋袋岭向西分出两条路线:一经天丰仓、鸣沙县、割踏口、杀牛岭,至永寿保泰军;一经钱哥山、灵州界、打冷沟川、八猪岭,至轻)浪口,南下便可到萧关和天都山。这两条路也是西夏南下侵宋的常经之路。另外,地图中还标出3个渡口,都在京师兴庆府附近。一是郭家渡,在黄河北岸,是兴庆府到达南岸灵州的重要渡口;二是吕渡,三是顺化渡,在黄河南岸,都是兴庆府东渡黄河到达国信驿路和契丹驿路的重要口岸。驿馆、驿舍、驿站等是专为过往使节、差人休息和提供粮草的地方。驿站较之驿舍、驿馆简陋一些,都属于西夏驿传供给系统。西夏早在德明时期就在境内设置驿站。曾巩《隆平集》卷二十载:“至德明,攻陷甘州,掠西凉府,其地东西二十五驿,南北十驿。自河以东北,十有二驿而达契丹之境。”契丹驿路横跨沙漠,人烟稀少,到西夏中晚期,仍保留驿站旧制,《西夏地形图》中绘有到契丹界的驿名与路线、位置,首起马练驿,终于横水驿,恰好是12驿,与《隆平集》中记载的一致。至于腹地的东西25驿和南北10驿,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可能早已升为郡、县了,改驿站为驿舍,故地图中没有标注。有关西夏驿舍的记载则在元昊时期。据《宋史·天竺传》载,西夏大庆元年(公元1036年),天竺僧人善能一行9人,到宋朝京师汴京贡献梵经、佛骨及铜牙菩萨像等,归途中路经西夏,“抵夏州,元昊留于驿舍,求贝叶梵经,不得,羁之,由是西域贡僧遂绝”。到西夏中晚期,西夏建立驿路网络,驿馆已较为发达。《西夏天盛律令》卷十一载:“他国使来,住于京师馆驿,依官买卖,未住诸人不许随意买卖。”卷十三载:“他国使来者,监军司、驿馆小监当指挥,人马口粮当于近便官谷物、钱物中分拨予之,好好侍奉。”从这两条律文可以看出,西夏上至京师,下至地方,均已设置驿馆,并专门配备“驿馆小监”进行管理。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西夏以兴庆府为中心,驿路干线纵横交错,遍布全国,沿路广设驿馆、驿站,星罗棋布,已经初步形成集交通、邮驿、供给于一体的交通通信网络。同时西夏为了保障驿路的畅通,非常重视驿路桥道的修治和管理。《西夏天盛律令·桥道门》规定,不许损坏驿路、桥道,“诸租地中原有官大道,不许断破、耕种、沿道放水等”;“沿诸渠干有大小各桥,不许诸人损之”;要经常注意桥道的修治,“各大道、大桥,有所修治时,当告转运司,遣人计量所需笨工多少,依官修治”,“小桥,转运司亦当于租户家主中及时遣监者,依私修治”;“诸大小桥不牢而不修,应建桥而不建,大小道断毁,又毁道为田,道内放水等时,渠水巡检、渠主当指挥,修治建设而正之”。二、夏文、信牌的出土符牌是驰驿的凭证。传世的西夏符牌计有20多面,但并不都与驿传通信有关,需加以区别。“敕燃马牌”,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枚,为圆形铜质合套式,合盖上镌西夏文“敕燃马牌”4字,牌直径15厘米,带窍18.2厘米。圆牌部分上下有符嵌,字外围有一个宽0.6厘米的圆圈,背底部有四连忍冬花纹饰。西安市文物管理处也藏有一枚,其形状、文字、花纹与历史博物馆所藏基本相同,只是牌的直径略小一点,为14.7厘米,文字笔画也略有差异。是西夏传递军令和紧急文书的信牌。“防守待命”牌,现传世有6枚,均为圆形,直径为5厘米左右。正反面皆有文字,正面是西夏文“防守待命”4字,背面为西夏人名。是西夏军营中守御者的信物标志,或是防守军人的名牌。“内宿待命”牌,传世有多枚,形制一般为长方铲形,长约5厘米,宽4厘米左右,上有穿,可悬佩,正面为西夏文“内宿待命”4字,背面为西夏人名或“番号”。还有形制较大者,铜质,长方形,长9.5厘米,宽6厘米,正背两面各有相同的西夏文6字,一为阳刻,一为阴刻,汉译为“宫门后寝待命”。“内宿待命”牌和“宫门后寝待命”牌都是西夏宫廷宿卫者所执符牌。除上述3种外,还有其他西夏符牌传世。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马蹄形铜牌,高7.6厘米,底边5.5厘米,一面无字,一面刻西夏文4字。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长方形铜牌,长7厘米,宽4.2厘米,一面刻西夏文“限置依”3字,一面刻西夏文“苏铁黑”3字;同馆还藏一圆形铜牌,直径8.8厘米,纽长2厘米、宽1.5埋米,一面有西夏文5字,有穿可佩带。对于这些符牌的性质和用途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上所述符牌中,与公文传递有关的是“敕燃马牌”,或曰信牌。西夏文辞书《文海》释“信牌”:“此者官语执者,诸人所信名显用,迅速紧急之燃马上用,故名信牌也。”西夏信牌从材质上可分为两种,一是金属制成,一是非金属制成。金属的主要是铜牌,传世符牌均为铜质。另外还有银牌,《宋史·夏国传》载元昊“发兵以银牌召部长面受约束”。《西夏天盛律令》规定:诸人“执鍮符而折之,曰我带银符语及所领符不带腰上而置家中等,一律徒三年”。律文中“鍮符”即铜质符牌,“银符”即银质符牌。非金属的符牌有木质和纸质等。史载,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陕西宣抚使韩降遣将出麟府,“破贼马户川,斩馘数千,获绣旗、木符、领卢印”。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ue24e延经略使吕惠卿言:“自六月以后五十日间,第一至第七将前后十四次俘斩甚重,并获副军大小首领、副钤辖及得夏国起兵木契、铜记、旗鼓。”《律令》卷十三曰:“诸人执符出使处,不许藏符于怀中,致符面上纸揉皱折叠。倘若违律藏符于怀中,又揉皱面上纸等,有官罚马一,庶人十三杖。”从这条律文来看,似乎西夏还使用过纸符牌。另《律令》数处提到的“头字”、“捕骑头字”,也是具有凭证性质的纸质驿券。符牌是重要的凭证。因此,西夏非常重视对符牌的管理。朝廷的符牌,均藏于宫中,并派人看护,闲杂人员不得打问和靠近藏符重地,“待命任职人等,不许自专引无职人入于内宫、官家住处、待命者当值、信牌箭置处、局分前内侍住宿处等,不许问示”。授予地方的符牌,登记注册之后,则一般由地方最高长官保管,“诸监军司所属印、符牌、兵符等当记之,当置监军司大人中之官大者处”。地边和畿内诸司签发符牌时,则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非官事不发,《律令》卷十三规定:“诸人非以官事,因私擅自令执符者,派者当绞杀,执符者及行头字者、司吏等判断比派执符罪当减二等。”“令执捕坐骑头字,有因私使之时,因私使者及行捕坐骑头字者之局分所使人等,与因私擅自遣执符之高低罪情相同。”二是非急事不发,《西夏天盛律令·执符铁箭显贵言等失门》规定,凡报告敌情,点集兵马,引伴使人,地边畿内有事奏告,唐徕、汉延等大渠水涨,催促草工、笨工,传递圣旨等,“除依法派执符以外,事大小有急者,当遣神策使军、强坐骑”。如果在不应派执符的情况下派时,大人、边检校、习判、承旨、城主、通判、城守等一律徒5年,“局分都案、案头、司吏当比之减一等”。三、邮政系统公文驿传的基本要求,一是迅速,二是安全。西夏为了确保文书传递的迅速、安全,制定了一系列制度。1.按还牧使人的规定规定占用骑经济和西夏同时代的宋朝将马分为十五等,大致前十三等充战骑,末二等“低弱不被甲”,则供应厢军或作递铺铺马,说明宋朝的信使坐骑实行的是供给制。而西夏则不同,其实行的是坐骑征用制。《西夏天盛律令·执符铁箭显贵言等失门》规定,公差人马所需粮草禄食均由官府统一划拨,沿途“不许于家主摊派食粮、马草等”。但是,为保证文书尤其是机要文书和时限性文书及时送达,信使所乘坐骑则实行沿途征用制度。所有被征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诸人与执符使人相遇“殴打,不予骑乘等时,当绞杀”,“不予骑乘而逃,及予之骑乘而打之,及未打而不予骑乘等,一律徒十二年”。传递一般文书的信使与传递紧急文书的信使相遇而需要捕骑时,也必须予之坐骑,“若不予执符坐骑而争斗”要治罪。当然,信使征用坐骑时也必须遵循以下规定。不得差用“官马”即不能征用军用马匹,只能骑诸家民所属私畜及官之牧场畜等有方便可骑乘者。如果确实没有私畜和牧场畜,或者有但不堪骑乘,则允许捕骑“官马”。倘若违律,“附近有堪骑之他畜不用而无理用官马时,徒二年”。和西夏同时代的辽则不然,契丹带牌天使乘以驿马,“驿马阙,取它马代”。不能超捕执行公务的使人一般都持有官府签发的“捕骑头字”——征用坐骑的驿券,上面明确规定捕骑的数量。如果信使擅自多带随从或超捕骑者,“已捕多少勿论总数,当以一日捕一畜计之,一人一日引徒一年,二日徒二年,三日徒三年……九日徒十二年,十日无期徒刑,自十一日以上一律绞”。用完还畜使人使用坐骑虽然是无偿的,但是用完后必须归还畜主人。如果途中畜因患病羸弱而死时,近则须将“畜尸”归还主人,远则可把皮肉“依当地现卖法当卖之,卖价当还畜主人”。如果是故意杀畜,当偿畜。2.急文书传递为保证文书的迅速传递,无论是紧急文书还是一般文书,西夏均有时限性要求,不过在时限的宽严程度和逾期处罚的力度上有很大差异。西夏紧急文书可分为两种,一为火急件,一为急件。“因来至边地敌寇不安定之地,我方发兵马,又十恶中判逃以上三种情等,执符火急要言”是为火急文书。传递火急文书,误自一时至三时八杖,四时至六时十杖,七时至十时十三杖,自十一时以上以误全日论,误一日徒一年,二日徒三年,三日徒五年,四日徒十年,五日以上一律当绞杀。“十恶中,判逃以上三种事以下,及地边、畿内事有所告奏,又安排发笨工,催促种种物,依法派执符”是为急文书。传递急件延误者,自一日至三日徒三个月,四日至七日徒六个月,八日至十日徒一年,十一日至三十九日徒二至十二年,四十日以上一律无期徒刑。西夏一般文书可分两类:定期文书和不定期文书。定期文书包括每年京畿3月1日、中地4月1日、边境6月1日上交的军籍册;10月1日全国性的对官马(军马)、坚甲、杂物、武器季校的报告;11月1日各郡县上交转运司的上计;三年一番各郡县核查土地变动情况的“地册板簿”等。不定期文书则包括需要上级审核的司法文书,以及诸司往来的普通文书等。西夏对一般文书的传递也有时限性的要求。《西夏天盛律令·物离库门》记载了全国各地到京师兴庆府的一般公文送达期限:沙州、瓜州两州到京师40天;肃州、黑水二司到京师30天;西院、)庞岭、官黑山、北院、卓)、南院、年斜、石州八司到达京师20天;北地中、东院、西寿、韦州、南地中、鸣沙、五原郡七司一律到京师15天;大都督府、灵武郡、保静县、临河县、怀远县、定远县六司到达京师10天。如果不按上述时限送达,逾期者,“自一日至五日不治罪;自六日至十日,有官罚钱五缗,庶人十杖;十日以上至十五日,有官罚马一,庶人十三杖;自十六日至二十日徒三个月,自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徒六个月,自二十六日至一个月徒一年,一个月以上一律当获二年徒刑”。3.《律令》规定合符是西夏为保证兴兵文书传递安全而采取的一项措施。通常兵符都分左右两半,一半授予军事首领,一半藏之朝廷,任何一方要调动兵马都要合符。朝廷下发兵谕文,必须到地方去合符。《律令》卷十三规定:“诸监军司所属印、符牌、兵符等当记之,当置监军司大人中之官大者处。送发兵谕文时当于本司局分大人刺史等众面前开而合符。”如果大小、长短、字号相合,则发兵。若“取显合中,同体以外稍有不合者,依军法何行,彼符有若干不合,变处当由刺史、监军同官共为手记而行,京师局分人派发致误者徒一年。监军司见符不合,懈怠而不告,亦徒一年”。地方要发兵,必须奏报京师去合符。《律令》卷十三还规定,边疆敌人不安定,界内有叛逃者,应立即急速发兵,“求取兵符,奏报京师而来显合”。如果符不合,但需要发兵是真话,刺史、监军司则应当先发兵,至于符为什么不合,“来者当枷而问之”。4.夏,以信节为目的,主要有罪人罪按性质,西夏文书大致可分为机要文书、司法文书、会计文书和其他文书等几类。《律令》卷十二《失藏典门》规定,以上文书“行之未毕及已毕”,盗隐、损毁、亡失等都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写秘事及牒诏书,兴兵文字,恩敕等”是机要文书。秘事中写有谋逆、族人议逃、用计谋追捕叛逃者及其同党等,“欲受贿而盗隐、损毁文字者与犯罪者同。其中无心失误而失之时,推问中有碍则当绞杀,无碍则徒六年。若推问已毕,典已置库中而盗隐损之者,徒三年,失之则徒二年”;“盗隐、损毁、亡失所记文字秘事中”,有关敌国官员、首领和部族归降,两国之间的牒敕、誓文,接壤邻国分我土地,四方接壤诸侯归附我朝等,“于所谋事有碍无碍,轻重如何,视其时节语义,奏报实行”;传递朝廷所颁恩诏,信使不得懈怠,若期限内不到,要承罪,“若恩诏已至所属司内,依恩施行已毕,藏置局分人处,有名亡失时,徒一年”;传递边中兴兵文字者,“局分人失之及他人盗之等,当绞杀。失、盗军品文字者,一律徒三年”。在审判诉讼中“诸司为种种文字”是司法文书。司法文书“行之未毕”诸人盗、隐、损、失时,释放罪犯者,处以和罪犯相同的罪,未释放罪犯,则比罪犯减一等;“行之已毕”已藏置中而盗、损时,徒三年,如果无心失误而失者,徒一年。“官畜、谷、钱、物、武器、杂物种种权正分领之状文、升册等”是会计文书。亡失会计文书,以有无相同钞本加以区分并根据文书中登记钱物数量的多少来定罪。有相同钞本存放之罪法:自一缗至二十缗十三杖,二十缗至四十缗徒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