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研究综述_第1页
《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研究综述_第2页
《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研究综述_第3页
《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研究综述_第4页
《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研究综述

中国古代战争频繁,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历代军事理论的书籍和历史都很有价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思想观念的解放,国学热的兴起,兵家文化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学者们研究的触角涉及兵家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军事思想是兵家文化的主体,研究成果尤为深入细腻,引人注目,本文拟对此作简要回顾和总结。一、《重要控制人》的战略思想对于兵家战略理论的总体把握,学术界普遍认为《孙子兵法》奠定了兵家战略理论的基础框架,后世兵家在战略理论方面有所发挥和延伸,然一直未突破《孙子兵法》的理论框架。1对于《孙子兵法》战略思想基本内涵的理解,学术界的说法很多。刘思起将孙子战略思想概括为“七胜”,即先胜、知胜、全胜、速胜、守胜、致胜、因胜。2傅尚逵将孙子的战略思想归纳为非危不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不战而屈人之兵四项原则。3吴如嵩认为《孙子兵法》的战略内涵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关于维护和保障国家利益的指导思想,一是关于战略决策和战略指挥的指导思想。具体而言,即以“无恃其不来”为指导的战备观,以“兵以利动”为指导的国家利益观,以“称胜”为指导的综合国力观,以“伐谋伐交”为指导的策略观。4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的研究,是学术界对兵家战略思想乃至整个兵学文化讨论最为集中的问题。(一)方面,首先应认识到战争本身的特性,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并对战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学者们研究的角度不一,得出的结论也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全胜”战略源于春秋时期兼并战争的实践经验和孙武对战争本质的认识。5其二,战争的发展,使孙子萌发了否定用战争取胜的思想,所以孙子“不战”思想首先得益于战争本身的发展。6其三,当时社会的某些思想文化价值观对孙子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诸如传统兵学、儒学、道家文化等。6其四,从春秋时代总的历史趋势来看,孙子“全胜”思想是诸侯争霸、列国兼并形势下的产物,同时又是当时和平与发展的转折时期的产物。4(二)施原则、伐交学者们的看法比较集中,普遍认为其指导思想是不通过直接交战而使敌人屈服。其实施原则是威加于敌,自保而全胜,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兵不钝而利可全等。7于汝波提出理解“全胜”的内涵,不仅要注意“全”的空间含义,也要注意它的时间内涵。“必以全争天下”,既是争取眼前的整体利益,又是立足不败的长远之虑。8(三)不战而屈人之兵一种意见认为,《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所谓的大战略,这种大战略可以称之为“全胜战略”。它其实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子》无疑是具有唯心主义杂质的,这是我们应当批判的糟粕。但是,虽然以不用任何代价就取得完全的胜利是空想的,但是尽可能以小的代价去夺取较大的胜利却是可能实现的。9另一种意见认为,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思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均具有重大价值,它是孙子战略理论中的精华之一,是战略理论发展史上的创造,也是孙子之所以不朽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学者持此见,然他们中间又有所分歧。施芝华10、王保存11等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思想是《孙子兵法》的精髓。根据有三:(1)“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是孙子战略思想的初衷和真谛。(2)“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是高于并指导军事战略的最完善的战略。(3)“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是“抑战”、“遏战”的一方良药。黄朴民12、于泽民13等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认为:首先,在《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并不居主导地位,“战胜策”才是《孙子》主体思想所在。其次,后人对《孙子》的继承和发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占主导地位,人们对《孙子》认识和推祟的重点,是放在孙子的“战胜策”上。第三,在中外古今战争史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价值并未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既不能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是《孙子兵法》的精髓,也不能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是《孙子》战略思想的初衷和真谛。他们认为,这种说法是脱离历史条件以及《孙子》思想体系本身而对孙子“全胜策”的任意拔高。进入90年代以后,学术界对兵家战略思想的研究日趋专深。如刘春志在《〈孙子〉的战略决策思想浅析》14一文中就孙子军事决策的层次划分、基本原则、运作程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论述。倪齐生、陈力《略论孙子的战略地理思想》14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探讨了孙子的战略地理思想。兵家战术思想或军事技术思想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内容。他们认为无具体的战术技巧,再精妙完美的战略、谋略思想都无法付诸实施。兵家战术技巧种类繁多,灵活多样,就其总体操作而言,基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虚实相间,(2)奇正相生,(3)因敌制胜,(4)致人而不致于人,(5)藏形造势,(6)用间。学者们还认为,对兵家有些战术思想,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战术原则,应当从战略的角度加以考察。譬如“奇正相生”,刘传益认为,对这一思想不仅要从战术上研究,而且还应从战略上理解,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孙子本意,才能制定出出奇制胜的战略。15二、谋略学与国策重智尚谋是兵家文化的一个主要特点。兵家谋略思想受到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邵汉明主编的《中国文化精神》所概括出的兵家文化四个基本精神之一即为谋略意识。16李兴斌在关于何为《孙子兵法》精髓的探讨中,力排众议提出:与避实击虚说、战争哲学说、不战而胜说、致人而不致于人说相比较,《孙子兵法》之伐谋思想更应该是其精髓所在。17并在另一篇文章中进一步指出:《孙子兵法》构建了中国古代谋略学的基本框架,使中国谋略学大致形成自己的体系,从而使之成为我国古代军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18考察学术界关于古代军事谋略思想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学者们谈兵家谋略必谈兵家诡道。(一)兵权白砂糖之谋—诡道的内涵和性质史美珩将诡道的内涵归结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兵家在用兵问题上故弄玄虚,诡称神道。这方面的内容随着历史的前进、科学的发达,必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二是指兵家在用兵之中的权谲诡诈之谋,“多方以误之”、“误人而不误于人”。19张连城认为诡道就其性质而言,它是兵家权谋的合理内核,只要有战争就会有诡道,诡道必将与战争伴随始终,这是由战争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规定性决定的。他同时还指出,诡诈与诡道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只是后者的初级阶段。如果前者只属于行为学的话,那后者则属于哲理思辨方面的探讨,是上升到规律的认识。而这正是中国古代兵家对于世界军事学的巨大贡献。20(二)中国古代兵书对所论兵之“所说”学者们认为,在战争中行使诡道思想相传始于黄帝轩辕氏,史籍中最早有明确记载使用诡诈计谋的是吕尚,《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中对诡道讲的最明确的书。此后《孙膑兵法》也有较集中论述,其它兵家乃至诸子之论兵之作也有分散论述,汉魏以后有了创新和发展。总之,中国古代兵家对于兵之“诡道”,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不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2019(三)对“仁”为本的渔家文化研究一些学者认为,兵家文化不仅重视“诡道”,同时也讲仁。于汝波谈到:《孙子兵法》是讲仁的,这里所说的仁,主要是指其进步的民本思想和人道主义。这个仁不在其表,而在其里。这一思想渗入并制约着它的战争观、谋略思想、治军原则等,是构建其军事理论的指导思想之一。8《中国文化精神》也论及:我们通过对兵家文化的全面考察可以看出,“仁”在兵家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以“仁”为本在兵家文化中的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以“仁”为本,以诈为用,把“仁”与“诈”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符合兵家文化的基本精神。16应该说,学者们以上看法是客观、全面的。认为兵家文化只诈不仁的观点自古有之,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兵书在历史上的命运多舛,很大程度是因为多数的人只看到“兵者诡道也”,而完全漠视兵家文化中“仁”的因素。学者们同时强调,对于“仁”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要给予正确评价,不能估计过高。而且兵家之“仁”与儒家之“仁”有所不同。于汝波认为其目的相背、内容和地位各异,对仁、诈关系看法不同。8《中国文化精神》以为其主体旨趣不同,实现途径不同。16两者之论,各有千秋。三、军事后勤与国家经济、军事后勤的发展现状,表面兵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经济思想。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他们的军事经济也即国家经济,军事后勤也即国家后勤,军事后勤与国家经济紧密相联。所以兵学界对古代军事经济和军事后勤思想的考察往往是交叉进行的。(一)军事指导原则学者们认为,兵家对军事经济实力的重视程度决不亚于他们对战争谋略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军事经济实力原则是兵家在军事活动中的指导原则。他们对军事经济实力的权衡、筹措、积累、保护贯穿于战略决策、战术部署、战役决战的始终。16房立中等人进一步阐述说:在《孙子兵法》中,军事经济问题是“庙算”的基本内容,军事经济实力是作战的物质基础,军事经济条件是造成“形”和“势”的首要前提,军事经济环境是选用地形的必要条件,军事经济设施是“军争”的主要目标。21(二)战争期各个环节唐武文等人认为孙子把丰富系统的军事后勤思想融会于整个军事理论中,将后勤问题贯穿于军事思想的全部过程,在不同层次的军事理论中,强调不同侧面不同重点的后勤思想,把后勤问题置于战争的各个环节之中,与战略、战术原则相配合加以研究,这是孙子军事后勤思想的特色。22至于孙子军事后勤思想的主要内容,郝洪儒在《〈孙子兵法〉是军事后勤学形成的典型代表》一文中进行了详细梳理,他指出《孙子兵法》关于军事后勤思想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1)阐明了后勤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阐明了“后方供应”与“取之于敌”相结合的补偿原则。(3)强调了军队后方安全及补给问题。(4)论述了后勤业务保障的主要问题。(5)论述了对后勤组织编制的看法。(6)从战略角度提及国君和将领如何组织指挥运用后勤。23(三)围绕四个方面的论述因粮于敌是兵家重要的军事后勤思想,许多学者专门撰文予以阐述,其中尤以李斌等人的《因粮于敌是孙子重要后勤思想》24一文阐述最为系统、深入。首先,作者提出对于因粮于敌,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字义上去理解,而应当从产生这种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包含的深刻内容上去理解。其次,因粮于敌作为一条原则或一种思想,本身还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第三,作为战略家的孙子,当他所提出的因粮于敌的后勤思想付诸实施的时候,就已成为一种战略——既是后勤战略,又是军事战略。(四)“称胜”的含义“称”与今天的军事经济术语相对照,相当于综合国力的概念。兵法有云:“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学者们认为“称胜”有两个层面的含义:(1)综合国力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2)军队的发展必须与综合国力有限度地协调发展。16笔者以为,称胜理论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军事经济思想,也是我国古代军事战争观的一个具体折射,即重战而不好战,备战不穷兵黩武,凡战有备而来。四、强化组织管理兵家军事管理思想十分丰富,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学术界对此的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决策管理“决策”一词首先出现于管理学科之中,狭义是根据预定的目标做出行动的决定,广义是包括实施重大行动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杨坚康指出,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孙子用一个“计”字全部涵盖了。具体表现为孙子以安国全军为决策的立足点,以合利而动作为决策的出发点,以以全争胜为决策的目标,以知己知彼为决策的依据,以因变制宜为决策的原则,可以说现代决策管理之原理和程序,都反映在《孙子·计篇》。25(二)组织管理现代管理学强调组织管理的目的性和层级性,组织结构的作用在于提高效率、沟通关系、稳定情绪、统一行动几个方面。朱延年认为,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严密组织莫过于军队,现代管理学所强调的组织的目的性、层级性和作用在《孙子》一书中均有阐述,具体表现为军事行动中的目的统一原则,层级幅度原则,指挥统一原则,立章取法原则,精兵简政原则等。26(三)人事管理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古代军队的人事管理思想集中表现为治军思想,学者们对此展开了不同角度和侧面的研究。徐建从内容上总结了中国古代治军理论,将之归结为以下几项带有规律性的原则和方法,一是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二是选任良将,荐才纳贤。三是信赏明罚,严明军纪。四是教诫为先,严格训练。五是爱兵恤卒,理兵励气。六是将为楷模,严于律己。七是改革创新,精良装备。27赵海军则从发展史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治军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他指出中国古代治军理论奠基于孙子,形成于吴子,而完备于明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治军理论体系是由吴子来完成的。吴子的治军思想体现了先秦治军理论的最高水平,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国以后,治军思想虽仍有些发展,但作为理论体系而言,都没有突破吴子建立的模式,这一情况直到明代才出现了根本的改观。明代在治军理论尤其是练兵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不但表现为内容的突破,更表现为体系的完善。28此外,闫勤民还谈到,可以将《孙子·用间》篇看作是孙子的管理信息学。29厉平提出,《孙子兵法》“与众相得”一语高度概括了感情管理的中心内容,可以简称之为“相得论”。以“相得论”为主要内容的感情管理思想,阐明了严爱相济的观点,把感情亲近的“软管理”同禁令刑罚的“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30五、军事伦理学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本位的整体价值取向,使得我国古代的军事伦理思想非常丰富。然而学术界专门从事军事伦理思想研究的人并不多,就现有研究成果来看,除李妙根《西汉军事伦理思想四题》31、朱少华《〈武经总要〉的军事伦理思想》32等少数几篇文章外,就以王联斌教授的研究成果最多,他所撰写的系列论文,如《论孙子军事伦理思想》、《〈司马法〉的军事伦理思想》、《〈尉缭子〉的军事伦理思想》(与人合撰)、《孙膑的军事伦理思想》、《〈六韬〉的军事伦理思想》、《诸葛亮的军事伦理思想》、《唐代兵书及其军事伦理思想》、《宋代兵书及其军事伦理思想》、《明代兵书及其军事伦理思想》33等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军事伦理思想史。尤其是他的近作《中华武德史》,系孙璞方主编的《中华武德宝典》的首卷,学术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谓之“填补了中国的伦理史、军事史上的一项空白”,“在中国伦理史或道德文明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卓著的力作。”34在该书中作者首先对武德的内涵作了明确界定,武德,即是用武、从武之性,它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1)是武德实践;(2)是武德思想,亦称军事伦理思想。其次作者阐明了武德的结构体系,将之概括为一个核心和六大规范。再次,作者清理了我国武德文化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轨迹。最后作者概括了武德文化的基本特征。六、关于气调战略基于中西方战争传统的根本差异,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古代兵家非常重视在战争中使用攻心战术,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军事心理战术思想。刘向阳对孙子的军事心理思想体现在战争指导方面的观点进行了集中阐述,他认为主要有四点:(1)注重战争准备中的心理战。(2)注意控制战争中将帅的情感因素。(3)注重庙算中的心理观察。(4)主张心理致胜,“不战而屈人之兵”。35温金权、于汝波对孙子心理战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全面揭示:(1)“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心理战的战略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