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_第1页
浅析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_第2页
浅析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_第3页
浅析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_第4页
浅析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据相关数据,二十世纪末我国将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进度加快,老年人人口出现了基数大、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加之独生子女、二胎政策的放开,失独老人增多等原因,随之而来的老龄化的养老、健康、就医体系诸多方面,都带来严峻的挑战。现如今在中国,养老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包括(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模式,但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无论从社会服务站的基础上还是设施建设,养老制度、专业化人员问题等方面,都存在这不足。所以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补充与完善,建立养老基金制度及监管,采取医养结合的方式进行养老,从而使得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指标有所提高。下面本人浅析家庭养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养老方式存在问题养老现状对策养老模式一、我国家庭养老的方式在我国目前的养老方式:一是机构养老,也就是集中养老,主要包括养老院、疗养院、福利院、老年康复中心等机构。主要的优势是居住环境良好,无障碍设计,集体生活,同时减轻了子女的负担,生活成本高,可以在养老机构打打麻将、一起学习,但是机构养老也存在的问题,要想去一家公办的养老院,除数量足外,住院的门槛严重阻碍了公办养老院机构发展。二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以家庭为主的传统的养老模式,在老百姓眼中,养儿防老,几代同堂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只要有儿女就要有所依靠、条件再好或是环境再好,还是希望在家养老,才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热闹。但是目前社会竞争激烈,子女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父母,家庭照料人力导致老年人家庭养老面临严峻的问题。三是居家养老,就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目前这种养老模式已经开始实施,而且反应的效果非常明显。它的模式是传统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相结合,扬长避短。首先成本比较低,节省资源,在社区内增设养老服务机构即可,其次生活成本费用也会降低,服务比计较灵活,可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据有关数据统计,在2015年,《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首次借鉴了上海的“9064”设想,居家养老将会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服务模式发展方向。二、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我国家庭养老基本现状包括的内容很多,诸如:我国的家庭养老尚未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2.1基础设施薄弱由于起步晚,经济落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相对落后,缺乏建立完善的养老设施的条件老年人需要的养老院、活动场所、包括居住、就餐、起居等在内的硬件设施存在老化、不全的现象,另外一个原因是财政投入少,社区养老资金匮乏,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大量增加,他们对于物质、文化、医疗等方面的需求种类也越来越多,老人进入养老院以后,收费是比较昂贵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养老预算的比例。2.2专业人员技能不高在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年龄偏大,基本是在40岁左右,大多数人员很少有专门受过专业培训的,责任心不强,在中国具有和发达国家相差无几的人口老龄化比例,但是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数目和素质却明显不足,根据相关统计,中国从事家庭养老相关产业人员数目相对不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也有所欠缺。首先我国的法律政策不健全、未建立筹资渠道,照护人员数量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养老问题。其次,一些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年护理人员,由于编制待遇等问题制约,不能进入养老服务系统,政府应为其护理人员进行上岗持证,使服务工作者的观念转变,技能有更高的提升,努力提供高品质化服务。2.3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居家养老的资金不足,主要来源政府部门的划拨,社会捐赠及企业自身的民间投资;服务行业发展缺乏后劲;没有有效的内部财务监督和管理,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实施不到位;服务标准不规范、行业自律性差、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子女对于老人的供养往往不能完全满足老人生活的需求。政策往往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全国各地的问题,缺乏全国范围的统筹计划,体系建设不够连续,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2.4老年人养老退休金举例说明,以老人的视角现在家庭养老对子女的资源转移问题;北京的退休老人为例:老人退休金为3000-3500元,一年暖气费1500元,电费80元,水费清洁费40元,煤气费40元,吃饭一个月1500元,服装600元,看病费用视身体情况而定500元至1000元不等,如果儿女有下岗的还要接济他们,如果有亲属婚丧嫁娶无保姆情况下花销在3200元,老人基本月末无结余。若要有保姆则需要增加1500元,这就是说子女必须增加1000元-2000元不等的供养金额。综合来看,现在老人往往选择拼保姆的方式雇佣钟点工,可以节约一半的金钱,这也可以为子女大概节省500-800元不等的金钱,正是这些父母对于子女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而解决这部分内容中国政府需要所以老年人增加收入500元–800元,直接支出超出1000亿。“4-2-1”使得子女对于老人金钱的供养往往力不从心,和老人关于金钱方面的供养往往供需紧张,根据代际关系的资源转移,我们发现往往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支持,就是对子女的支持。2.5老年人心理问题老年人的心理,它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射,据心理学家分析,老年人心理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性格孤僻、依赖性强、胆小懦弱等问题,都是老年群体中自身及社会家庭所需要共同承担的问题,需要社会及家庭成员的特别关注。老年人的孤独感,冷情是老年人常常感受的情绪,特别是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这种情绪越强烈。表示希望社区都提供或改善医疗护理、娱乐设施等服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多数老年人能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期待。2.6老年人看病问题根据相关调查,接近90%的离退休职工患有慢性病,有的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病,或者是综合性的3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居多。一组调查问卷中,问及在生活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大部分选择看病难的选项,生病时需要没有有人能送往医院,在病床上照顾的比较多。在大部分老龄人中视力不好,听力不好,理解能力较差,没有子女的陪护去医院就诊,可能会耽误疾病的的诊断和治疗。老年人看病得不到帮助,而社区只能定期的身体检查,完全不能解决平时复查和疾病的治疗问题,子女工作比较忙,无法长时间的照顾老人,而在主观上,几乎大多数老人的想法也很简单,首先替子女着想,自己生病会连累子女,小病就吃点药,大病自己能够解决就自行解决。三、家庭养老采取的对策中国正在趋向于人口老龄化,迎接老龄化问题的挑战要综合考虑,从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进行着手点,不仅仅依靠政府解决,统筹、促进、协调各种力量,还需要政府、企业资源引入社会的综合实力,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阶段问题。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全面策划,及早部署:3.1增设养老服务设施及专业人员培训为了加快养老服务的发展,以社区为重点,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就要加快服务机构与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养老机构,增设新床位,加大养护型养老床位建设力度,建设不同级别的示范性、综合性养老机构,完善功能配套的要求,使活动场所利于老年人活动,体现方便实用原则。同时提供一定的康复辅助设施,帮助老年人进行康复。养老建设不仅要提供家务劳动、老人照料、护理、医疗保健等,还要有社区新办食堂、娱乐设施、防疫站、法律咨询服务站、以及各种符合老年人的设施等等。让所在社区养老的老年人足不出户,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服务。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设养老护理培训课程,让参训人员掌握养老护理概念、技术、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获得建立一支稳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养老服务人员队伍。促进养老服务的水平,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组织开展面向老龄化社会的教育活动,向社会宣传老年人健康教育保健常识,包括保健、护理、紧急状况下应急措施,做到对疾病要有简单的保健护理。3.2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及监管市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累积养老基金拥有很多优势,一方面,他可以帮助正在走向老龄化的中国维持充足的存款率,和良好的投资与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能让劳动者分享经济改革成功的成果,并且加深中国的资本市场。养老金的收入与支出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的数量急剧增加,部分养老参保单位未能及时参保,个人账户实际上起不到积累作用,出现了养老金多缴多得,激励不明显,也出现“倒挂”的现象等,成为养老金中断的主要原因。各省份收支存在不平衡,存入的资金甚至不能满足当期的支付,所以2016年人社部发布,不仅要确保养老保险发放及时,完善并激励个人账户。还要制定一些制度和措施,实现养老全覆盖,增强国人养老保险金的意识。据专家统计,养老保险基金在2028年将会出现首次赤字现象。这些数据反映出要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是在必行,强化养老保险费的征收:第一,应该按照现有的法律、行政以及群众监督等方面的手段来保证养老保险金及时地征缴。对其养老保险基金,政府还可以委托社会机构进行合理化管理。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稳步推进基本养老基金的监管运营,多举措增强养老基金的支持。第二,完善保险的司法体系,对拖欠养老保险费、冒领养老金等违法行为,应该进行严格依法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3.3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体系”。政府鼓励全民医保,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老年人有未就诊,小病拖、大病抗的现象普遍,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保险需求,就要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不致因为疾病导致老年人和家庭经济危机。所以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有效降低不公平问题的产生,维护健康的综合素质意识,改变人们不文明的生活习惯,降低健康的危险因素,改善生活状况。3.4打造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方式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目前我国是“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患病率高,养老床位紧张,对医疗服务依赖性更强。在中国,部分省多家医院已经开始办养老病房、养老机构等。试行推出了医养结合模式,如医养结合中“医”是基础,主要对老年人进行诊断+治疗,包括全科医疗、老年病、慢性病的管理。“养”是核心,主要对老年人进行预防+康复,包括体检、检测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方案,及时了解、改善身体状况。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老年人群对医护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是多样化、持续性的医疗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的服务,提供多种模式。政府的支持,使得老人对养老的观念也不断改变,使得医养结合的模式得到更好的发展,从逐步提高社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数量,打造智能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为失能,半失能、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等提供资金和服务保障,到推动医疗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对老年人重点人群中签订家庭医生制度,可为老人提供综合、连续、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体系。能够有效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从而使老年人更好的体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3.5实行弹性退休制度据了解在德国,年满63岁的男性,就已实施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可以选择退休,还是继续工作。到了2000年,在瑞典、意大利等国家,退休的年龄制也在提高至65岁。而在我国退休工龄普遍偏低,合适的弹性退休制度,可以有利于养老金的积累,有利于减缓老龄化保险金的支付压力,有效缓解政府支付养老金的财务危机。因此,我们建议弹性退休机制,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完善家庭养老的体制。五、总结:对于中国来讲,城乡居家养老的建立,是对我国老人生活保障的体现,中国古代孝道文化的传承,老人需要子女的照顾、关心、老人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生,社会也应该对老人的晚年提供有效的福利保障,但是我国面临的现状,依然还是严重和紧迫的,居家养老、医养结合能有效节约社会资源,减轻社会机构养老的压力,而且投资少、成本低、收费少,服务广,是有发展的养老模式,我们国家的发展逐步提速,政府投入,家庭保障,社会服务,相信会建立健全的老年医疗健康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邱维鹏、李和伟、傅文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分析.《现代交际》,2017.[2]胡亚宁.天津市南开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与对策建议[D].天津大学,2007.[3]李琎龙.太原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4]王青.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社会的影响及其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2015.[5]袁玉芳.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其对策[D].技术与市场,2010.[6]马扬.青岛市民营“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7]苗雨.黑龙江省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8]李晨.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筹集问题及对策研究.《江西大学》,2016.[9]阚菲.老龄社会呼唤居家养老模式.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10]袁永红.家庭养老伦理思考.湖南师范大学,2005.[11]易国峰.孝道文化新理念的构建—从法制角度审视.江西社会科学,2008.[12]张存款、储亚萍,《江苏科技信息》.[13张兆源.《山西财经大学》.[14]李晓芳、郭敬浅《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1)27-31[15]尤美峰.我国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体制制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16]高闯.抚顺市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D].抚顺市统计局,2016.[17]林探宇.浅谈人口老龄化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D].科技信息,2013.[18]张晓峰王文棣《中国农学通报》,2015[19]尹吉东曹立前.新常态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探究[D].枣庄学院学报,2015.[20]万美霞夏宗明.江苏省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9.[21]姜淅彤.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6[22]魏亚晨.我国家庭养老社会支持服务体系研究.《河南师范大学》,2016[23]青连斌.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3);75-83[24]刘洋.江西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17[25]佘瑞芳.我国医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