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_第1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_第2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_第3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_第4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填写名句:(1)“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_______。”

“笔落惊风雨,________________,(杜甫)百炼为字,千炼成句【作者】唐:皮日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者】唐:卢延让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作者】唐:贾岛

诗歌语言鉴赏1.炼字

2.诗眼

3.炼句

4.语言特色

高考古诗语言考点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能否换成其他字,为什么?炼字一、析教材诗歌

问题: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句中的“催”字用词巧妙,意蕴丰厚,试加以赏析。(3分)

解析:分析“催”字的用法要从其前后文分析,要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还要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

“催”从修辞手法上来说,是拟人,“兰舟”“催发”显得委婉。“催”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则更加表现了“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催”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步骤一)作者用“兰舟”来催他们出发,(1分)(步骤二)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两人依依不舍的心情。(1分)(步骤三)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修辞、声韵、活用)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3)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步骤

炼字,即用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炼意。从词性来看,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兼有副词和数量词。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1、鉴赏思路(1)炼动词

诗歌是意象组合而成,而名词性的意象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通常就是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而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shuāng小船。②海幢:zhuàng即海幢寺。

问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答案】

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2)炼形容词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为生动形象的展现社会生活图景画面,让人们对声音、色彩、氛围、情境等有深刻的印象,自然少不了对形容词进行锤炼。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的目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问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

妙用。【答案】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注意】锤炼形容词,特别注意三种类型:

(1)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即叠音词的运用。(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3)表颜色的形容词。(3)炼数词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的使用即为传神之笔。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便称郑谷为“一字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4)炼副词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对情感的表达起着强化作用,获得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luán,圆)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2)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

(2)“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与妻儿分离,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研高考试题[例1]

(2012·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抽样一:“软”字写出了夕阳柔和温暖的感受;“涌”字形象地描绘出东山如银涛涌出的景象。

抽样二:“软”“涌”两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壮美景象。评分说明:分别答出“软”“涌”二字的修辞及表达效果,各2分。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点得失

炼字型的试题,既要结合诗句分析内容,又要关注表达技巧。请同学们从这个角度分析抽样一的答案是否存在问题?

(1)抽样一答案只炼意境,无关表达。该生只关注了两字所营造的意境之美,没有关注两字本身的表达技巧之美。(2)炼字题一般先解释该字的含义,然后将该字放在句子中,从内容与技巧两个角度加以分析。“软”字以触觉写视觉,“涌”字运用了比拟手法,该答案忽视了两字的技巧,造成严重失分。

分点作答,有意境,得2分;没有关注修辞,扣2分;该答案得2分。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点得失

有些同学鉴赏古诗词,组织答案不够条理,层次不明,进而出现语言混乱现象。请同学们从这个角度分析抽样二的答案是否有这方面的问题?

(1)该同学答案将“软”“涌”两字合在一起,层次不清,笼而统之,没有分别作答,造成语言混乱现象。(2)是的,“软”是形容词,写的是感觉内容;“涌”是动词,注重描绘其状貌。两字角度不同,合在一起,确实混乱。炼字一定要从词义、词性、用法等方面多加推敲。答案笼统,不够具体,扣3分;该答案得1分。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点得失

教师总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考生作答“炼字”类试题,首先要理解“字”的本义,不仅要关注表情达意之美,还要关注表达效果之美;另外将该字放在原句中,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描述,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阅读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课堂演练【答案】

(步骤1)“空”在文中说“徒劳”的意思。

(步骤2)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步骤3)“空”字表达了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之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题组一炼字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是回望的意思。(1分)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2分)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1分)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卧”是躺着的意思。(1分)一个“卧”字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2分)“卧”字使用极妙,它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意境更加耐人寻味。(1分)诗眼是什么“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品评词语,巧抓“诗眼”。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首诗,写作者送别韦参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对诗中“秋”的理解,关系到整首诗的把握和鉴赏。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诗眼是什么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眼”是“咽”和“冷”二字。“咽”字写出流泉经过高峻的山石发出幽咽之声;“冷”字表现深山中树木葱郁,连照到松树上的阳光仿佛也带有寒意。这两句诗创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意境,与诗人远离世俗、追求清净的思想感情相谐和。总结诗眼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整首诗某一句传神的动词富有情韵形容词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提问方式: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提问变体:1、有人认为此诗的“诗眼”是某字或某词,你同意吗?为什么?2、某词是全诗(或某句)的关键,为什么?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诗眼类题型诗(词)眼一、析教材诗歌

问题:有人评论说,“悲”是杜甫《登高》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分)

解析:本诗共有八句。第一联写远景及高处的景色,用环境衬“悲”;第二联写近景及低处的景色,也是用环境衬悲;第三联写自身的状况,本身就含“悲”;第四联用“苦恨”等正面写悲。答案:同意。“悲”字是点睛之笔,四联分别写眼前景象的悲凉,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悲慨,流落他乡的悲苦,国破家亡的悲愁。(3分)(步骤一)四联均暗含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悲痛心情。(1分)(步骤二)可见“悲”是全诗的关键。“诗眼型”题目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词)的基本含义;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第三步,考虑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以及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晴景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将其后两句改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你认为王安石把“飞来”改成“纷纷”改得好吗?课堂演练【答案】改得好。

(步骤1)“纷纷”是叠用的形容词,“多而杂乱”之意。

(步骤2)描述出了蜂蝶纷纷飞过墙去的状态,而“飞来”只写出了蝴蝶飞过来又飞过去的情况,而不能描述出飞的状态。

(步骤3)只有“纷纷”这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这雨过天晴后的美景。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案:

(步骤1)“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

(步骤2)白发映衬着衰老的容颜让人触目惊心,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

(步骤3)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1分)。[例2]

(2002·全国高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评论这首诗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4分)

解析:诗眼就是一首诗最为关键的词语,而一个词的关键性主要体现在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这首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眼前之景,三、四句写的是故园情。而连接两者的正是“折柳”二字,它自然就是全诗的关键。三、研高考试题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抽样一:“折柳”意为“留恋”,不愿离去;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与“折柳”相对应,因此“折柳”最为关键。

抽样二:“折柳”的“柳”与“留”谐音,表示留恋之意。这是作者送别时的动作,诗人与朋友是边听曲边离别的,所以“折柳”最为关键。评分说明:答出寓意得2分,答出原因得2分。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点得失

分析诗眼及其作用,既要注意内容,也要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从这两个角度分析抽样一答案存在哪方面问题?(1)抽样一答案片面分析,不及全诗。该生只答出了“留恋”之情,没有从全诗的角度进行分析,因而失分。(2)是的!除了以上问题,该生没有注意对诗歌结构特点的分析。该答案若联系第一联内容进行分析,会更好。寓意理解正确,2分;分析和最后一句关系,1分;没有联系第一联,扣1分;该答案得3分。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点得失有些同学不能够准确理解意象的内涵,导致分析有误,再加上分析不具体、不到位,丢分现象就很严重。请同学们从这些角度分析抽样二的答案理解是否准确?分析是否到位?(1)该答案理解有错误。第一联是听曲,“折柳”为“折柳曲”,听的是“折柳曲”不是去“折柳”的动作。

(2)除此之外,该答案分析也不到位。由听曲到思乡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到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折柳”寓意理解有误,扣1分;分析不到位,扣1分;该答案得2分。教师总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考生作答“诗(词)眼”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诗(词)眼的字词;其次要结合句子甚至全诗进行分析;最后注意其在营造意境、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阅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完成诗后练习。

题三闾大夫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问:“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字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参考答案:本诗诗眼是“怨”。从结构上看,“怨”紧承上句,既写出了江水的长流不尽,也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又领起后两句,既让眼前的秋风与枫叶景中含情,又让人联想起屈原笔下的秋风与枫叶,让人体会到屈原诗中浓重的“怨情”。从诗歌形象上看,一“怨”字让屈原不被理解、遭谗见谪的哀怨形象立于我们眼前。题组二诗(词)眼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凉”。(1分)“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1分)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2分)(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鹧鸪天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注]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仲宣,就是王粲,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登楼赋》。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你认为“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恨”,(1分)把梧桐人格化,(1分)使它有了意志和力量,这恨是梧桐的也是诗人的。(2分)三、炼句类题型

提问方式:某个句子描绘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提问变体:某两个句子相比,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解题分析:这类题一般要涉及到诗歌内容,解题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语句和注释,其次要对每一句话进行分析。5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词的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句写得精妙,请简要赏析。

①化静为动。用一个“皱”字来形容水的波纹,把静态的春水写活了。②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动着思妇之心,使她内心泛起了思念的涟漪。总结炼句题型解题思路:1、释句义,2、明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3、析作用例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4分)答: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往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借景抒怀(或借景抒情),表达思乡之情[赏析]诗的前两句写景:云雾散开,可见到远处的汉阳城,但这孤独的航船,还要走一天的路程。商贾们惯于在江湖上行走,知道现在江上风平浪静;作者半夜里听到船夫讲话,明白江上要涨潮了。诗的三、四句写眼前所见所闻,细致曲折,历来为人称赞。诗的后四句抒情:双鬓本已愁白,又逢三湘凄凉的秋色,故乡在万里之外,我的一片归心只能对月浩叹。旧时的田园家业已随着战乱毁灭,我哪里受得了江上传来的阵阵鼓声啊!前人评此诗为“有情景,有声调,气势亦足”。

1、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3)试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鉴赏诗歌语言风格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

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缠绵

哀怨、笔调婉约(1)答题术语3、常用术语

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入木三分、炼字精巧、庄谐俱见、深沉隽永、准确精练、简洁生动、辞藻华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准确传神、绘声绘色、词藻优美、平字见奇、色彩丰富(2)评价术语析教材诗歌

问题:试概括李清照《声声慢》这首词的语言风格,并作简要分析。(3分)

解析:这首词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将个人感情与自然环境的描写融为一体,写“晚来风”“雁伤心”“黄花堆积”“梧桐”“细雨”,都是为了抒发自己亡国丧夫后的悲痛心情。在此基础上总结语言风格即为沉郁悲怆。

答案:风格特征:沉郁悲怆。(1分)(步骤一)这首词把个人的感情与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写自然的凄凉,给人以沉郁悲怆之感。(1分)(步骤二)表现了作者在亡国丧夫后的无比郁闷的心情。(1分)(步骤三)答题步骤:

(1)明特色: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