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银建校的一些思考_第1页
关于真银建校的一些思考_第2页
关于真银建校的一些思考_第3页
关于真银建校的一些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真银建校的一些思考

随着银币价格在最近两年的大幅上涨,银币的假品也随着大量的推广而进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用真正的白银加工的“真正银器”,足以让观众感到困惑。为共同抵御假货,笔者在这里谈一些自己的辨伪体会,与大家交流。非银质银元容易鉴别,一般颜色发灰、发暗、发青,且声音尖高或沉闷,这里不加赘述,重点分析“真银假币”。“真银假币”的纹饰、声音可做到逼真,老旧包浆几可乱真,薄厚、大小、重量与真品几乎无异。但由于加工假银元的机械设备及加工工艺与真银元有巨大差异,再加上包浆做旧的缺陷,使其具有诸多死穴。只要我们下功夫从细处着眼,多对比、勤思考、勤总结,银元的真伪鉴定还是可以尽快掌握的。一从网络营销的内容上看,这从“多易”到“易”一眼真就是对银元基本特征如字口、颜色、包浆等掌握后产生的亲切感,好比见到熟人,而对生人会有一种陌生抵触感。这个感觉如何培养呢?只有一条路———多看真品,多总结。到卖真品的门市上看,到可靠的朋友处看,从正规的银元交易网站上看图片。看得多了,感觉自然就找到了。以袁像银币为例(以下所讲均以此为例),一眼真的感觉是:字口硬,雕刻感强;银色老熟,柔白润泽;包浆为常见色,如灰、褐、黄、深绿等;制作工艺精湛,文字图案清晰有度;突起处被磨平,如边圈、颧处、耳朵等;币面在流通中产生的细微刻画明显,像毛玻璃,这就是一眼真了(彩页8图1、2)。二眼银有了一眼真的感觉,下一步就要看银的成色。1.薄厚一致5g银币直径39、厚2.5mm左右,重26.5g左右,且薄厚一致。袁像银币是银∶铜按89∶11制作,此混合物的比重在10.2左右,体积完整,重量也不会错了。2.币面长期氧化,磨损,光多被散射老银元色泽润白柔和不刺眼。虽然银的光泽很强,对光的反射率为95%,但由于币面长期氧化和磨损,光多被散射,看上去不刺眼。假银元币面无此磨损,光泽反射极强、极亮,刺眼有“贼”光。打个比方,假银元币面如无划痕的新玻璃,老银元如毛玻璃。3.铜的音软设计真银元音色平和,清脆有转音,音长可达3秒。用一块银元敲击另一块银元的边缘,应听出悠扬钟声般的感觉和瓷的音质。在听到这种清脆悦耳声音之前还应在两银元刚一接触时感觉并听出一种如敲击在铅上的软的音色,否则银的含量就不够。须知纯银是啪嗒声,而纯铜声则尖高刺耳,银铜89∶11组合后理应既有软的声音又有清脆之音才对。假银元之音(只谈真银假币)尖高,主要是刚加工未能膨胀,内应力未释放的结果。也有的音长能达6—7秒。当然假银元尖高之声也可校正,办法是猛摔或用力将银元稍扭曲,因其不平,震动减少,自然频率就低,音就平了。所以,只听音是不能鉴定银元的。过去实行银本位金融政策时银不论形态,等重即等值,只要鉴定出银的成色就行了,现在则不一样,我们要鉴定的是文物银元,而不单是含银量。4.真银的吸翻检验真假银元,鉴定器有一定辅助作用。使用时需注意:凡吸不起的一定是假银元;真银元一定可以吸起来翻身。但能翻身的可不一定都是真银元,因为先期制造的真银假币不含铁,所以吸不起来,有鉴定器后造假者掺了一点铁,所以就能吸翻了。因此,鉴定器只能参考,不能完全靠它判断。三眼睛老老是指老包浆、老面儿、老边齿。1.酸或火色长丝包的市场老包浆是一层均匀、稀薄、稳定的氧化层加上色泽(黑、红、黄、绿等)丰富的油汗状的生物堆积物。真包浆在放大镜下是充满诗意的,是鲜活的,而假包浆的目的是把币面盖住,怕露真容,其色调(多为深色,黑灰为主)单一,浅薄,常伴有化学味道(油、烟、酸味等)。经过酸或火的作假银元,币面死寂,字及内齿处无油汗状堆积物,如有也极薄,无立体感。且经酸经火,被烧的像一片焦土,毫无生机,这一点和真包浆区别很明显。真包浆与币面结合十分紧密,不宜去除,假的用手一搓就掉。真包浆无论色泽还是分布一定很自然,其分布一般中心轻四周重,有自然过渡,且与文字及纹饰关系不大。如果有文字处有,无文字处无则值得怀疑。假包浆往往色泽不对,或分布不合理(彩页8图3、4)。顺便说一下锈,真的生坑银元往往布满绿锈,其锈呈墨绿色,该锈从银元内生出,很结实,俗称有根,用指甲抠不动。而用酸蚀伪造的假锈很疏松,有些呈粉状,色鲜发翠,用指甲一刮就掉。生坑绿锈是真银元的身份证明,但从品相上讲,锈也不宜太重,以罐装的生坑薄锈为上品(彩页8图5、6)。2.真银表土的特性老面儿是指银元地张、文字、纹饰及边圈老。银元面上的磨损痕迹较重,伤痕遍布全身。用放大镜看,磕碰痕迹星星点点,密密麻麻,刻划细痕密如蛛网。划痕大多较短,一般1—3mm,无方向性。这些痕迹将银元严实覆盖,像老人面部皱纹般有沧桑感。袁像银元的磨损应注意看五个特殊部位,这五个特殊部位是水平的,是在流通中被磨平的:一是外圈,二是颧骨,三是耳,四是字面,五是部分突起穗粒。这些地方如呈弧形属于一眼假(未流通的原光币除外),现在也有造假者把这些磨痕直接做于磨具上,假币一做出来就带有磨平状,用放大镜看磨平面上划痕稀疏。真银元边圈磨平后与边齿的交接处成90度而不是弧形,用手摸又不割手。假币常把交接处做得太过,成了弧形。真品的交接处应该是一种有棱角的光滑而不是完全无棱角的大弧光滑面。银元上的字是雕刻的,由雕刻师在钢模上刻成,故字字刚劲有力,字口很硬,再经120—200吨液压机械压出,字的笔画外沿直立如刀切,大头九年尤为明显。真银元的图案清晰度很高,图案立体感强。人物头发胡须能分清。上眼皮是双的,眼珠有神,鼻翼凸出有立体感,面部凹凸感强。假的则不然,其文字笔画雕刻味差,缺乏神韵。其它细节也不到位,如胡须不清,面部较平,凹凸感差。再谈一下内齿。内齿防伪很重要,真银元内齿根部十分干净利索,假的有斜坡状的感觉。真银元往往有油汗状物堆积于此。真银元内齿很正,指向元心。假的由于震动位移(压力不够所致)的原因,使内齿出现歪斜,不指圆心,内齿一般压得浅薄。内齿中及外口处是检验机铸纹的好地方。做银元的银饼在高压之下,银饼是从中心向外延展,所以出现由中心向周边放射状的条纹即机铸纹,这是真币的一个重要特征。假币由于压力不足,所以一般见不到机铸纹。有些银元(袁像小头、北洋龙等)还有珠圈。珠圈是圆柱型的点状体,袁像小头珠子是142粒,圆环状分布,十分规矩清楚。假的常两珠或多珠相连,珠圈的防伪作用就在于此。3.齿的制作和鉴定鉴定银元边齿是重中之重。边齿在当初制造银元时就是防伪关键,假银元可以把面做得很好,但边齿始终不过关,这是我们鉴定的重要依据。首先,真银元边齿要与面垂直,大致均匀,深浅一致,压得要深,一般呈梯形,不能有锉痕。边齿宽窄精度过高则假,因为当时工艺水平达不到。现在的真银假币由现代机械精密制作,边齿宽窄精度极高,想做的差点都不好办到,这是工艺使然。其次,银元经过长期流通,边齿被磨得光滑圆润且有许多磕碰痕迹,每个齿都有很多自然磕碰。交接面与边齿的交接处磕碰痕迹也很明显,但光滑不割手,不能有加工的直斜坡或锉痕,否则必假。三是真银元经过高压处理,边齿密度很大,齿壁坚挺,高倍镜下强光亮点集中,凹齿内有雕刻痕迹(凹齿内一道或多道直线状刻痕)。假币齿上散光一片,齿壁无力,凹齿内无雕刻痕迹。高倍镜下假币凸齿上往往有絮状突起,凹齿内有金属碎屑,边齿不是太浅就是有错齿,凸齿边如刀裁一般的锋利或带毛刺,这是工艺粗及没有流通的结果。真银元凸齿上也有雕刻痕,只是流通中磨没了,如鉴定原光币,这是一个依据。而假币为了掩盖其边齿的毛病,往往用脏东西全部填满凹齿,看后令人作呕,极不舒服(彩页8图7、8)。银元的边齿有多种,如鹰洋齿、“T”形齿、宣三齿、橄榄齿、直齿、齿中齿等,不同品种往往配不同边齿,有相对固定的搭配。实践中应慎重鉴别。“真银假币”的特征我总结了8点:一是边齿浅,不呈梯形,多为直齿,齿宽精度极高。二是声音尖高。也有的经过校音达到低沉,但较长。三是没有流通痕迹或作了但太少不自然。四是币面上无机铸纹。五是凹齿内无雕刻痕。六是重量一般达标,但直径常稍大,约大0.5mm,也常稍厚。七是无包浆的亮度高,有包浆全包,深暗色为多。八是压力小,清晰度不够,细节不到位,致使银元人物面部平,凹凸感差,内齿软,根部不净,字口也软等。四发微瑕疵之处,不可轻率地以假论处要熟悉各种版别特征。银元版别一般人不精通,专业人员也有疏忽的时候,收藏时更应仔细区别。我们在有一定的收藏经验后会发现,真银元存在小毛病是在所难免的,如美玉之微瑕,遇到时不可轻率地以假论处。如边圈弱打、地张上有流银点(流银点决不能在字与地张的交界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