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3篇教案及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611a11c8e3866b8544f6e835234f3f/30611a11c8e3866b8544f6e835234f3f1.gif)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3篇教案及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611a11c8e3866b8544f6e835234f3f/30611a11c8e3866b8544f6e835234f3f2.gif)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3篇教案及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611a11c8e3866b8544f6e835234f3f/30611a11c8e3866b8544f6e835234f3f3.gif)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3篇教案及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611a11c8e3866b8544f6e835234f3f/30611a11c8e3866b8544f6e835234f3f4.gif)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3篇教案及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0611a11c8e3866b8544f6e835234f3f/30611a11c8e3866b8544f6e835234f3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3篇教案及反思人教版八班级语文《芦花荡》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当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班级语文《芦花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人教版八班级语文《芦花荡》教案1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积累“尖利、能耐、闲适、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把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了解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颜色。
力量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会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颜色,把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德育目标
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行,我们有理由信任:勇敢的中国人民是不行战胜的。
●教学重点
1.通过体会这个故事的传奇颜色,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颜色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教学方法
以同学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颜色。在熟识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预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支配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颜色,并探究传奇颜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你们肯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日我们要叙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奇异的老人。(板书文题)
设计(二)
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建,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许多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查找英雄的脚印 ,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二、、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斗、解放战斗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斗、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画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亮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剧烈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白洋淀美丽风光,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同学听读,感受课文内容。
老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辨明字音:
提防(dīfɑnɡ)竹篙(ɡāo)苇塘(wěi)疟子(yào)
寒噤(jìn)叫卖 (yāohe)一梭机枪(suō)蹿(cuān)
仄歪(zè)趴(pā)扒(bā)飒(sà)
转弯抹角(mò)
辨析词义: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仄歪(倾斜、歪斜)
张皇失措(慌惊慌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2.同学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老师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
明确:一个干瘦的、眼睛特殊光明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许多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活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联络才得以维系。
同学在老师的示范下接着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续说下文。
四、美点大追寻
引导同学对作品进行一次美点大追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觉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美。
1.老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读这篇小说的感受,要求同学用“我喜爱,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话。
同学各抒己见,畅谈阅读的感受。
可能消逝的答案有:
“我喜爱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它具有浓浓的传奇颜色。”
“我喜爱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因为他孤身一人戏弄并战胜十几个鬼子,本领奇异。”
“我喜爱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俊女子,因为她们小小年纪便投身革命,大菱受伤后表现得特殊坚韧,是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我喜爱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因为它富于诗情画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美丽的自然环境,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
“我喜爱小说把严酷的战斗与温顺的水乡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因为它具有一种摇曳的美。”
……
2.老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
五、老师引导同学深层体会故事情节的传奇颜色
1.要求同学就“这个故事的传奇颜色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绽开争论。
2.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沟通。
明确: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许多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未能得逞。
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3.深层探究
提问: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颜色的?
同学思索,争论。
明确:(1)用剧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颜色。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特殊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闲适得意,特殊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分与联络的通畅。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颜色。
(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颜色,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宣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后来叙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已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老人的行动,也不写其用意,就在剥莲蓬、绕小船中,奇异地痛击鬼子。让人读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颜色。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履行争论 与练习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同学赏析小说的人物美、景物美,把握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段,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充分体会故事情节的传奇颜色,感觉《芦花荡》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身处磁场,我们好像身不由己。今日,我们连续品读《芦花荡》,赏析小说的人物、景物。
二、赏读小说中的人物
1.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绽开争论,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沟通。
同学明确: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为“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很真实,很可爱。“丰满”表现在小说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种立体美;“真实”表现在作为一个大英雄,小说不仅写其智勇双全,而且写其过于自信、自尊,写他自责、歉疚;“可爱”表现在“老头子”对待两个女孩的态度上。
2.引导同学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
要求同学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同学读课文,画出相关语段。
明确: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
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殊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殊光明。”
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所有保险。”“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未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领。情愿看,明天来看吧!”……
心理描写:“他没法说明: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履行?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宠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戏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老师点拨:这些片断从多方面呈现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有爱国抗日的热忱,有老当益壮的气概;他有爱憎分明的剧烈感情,他爱乡土、同胞,他恨敌人;他过于自信自尊,他有士气,有胆略,只身制服敌人。
老师补充:除了对老英雄的正面刻画外,也有侧面描写,如“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歌声、香味让我们想像到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功劳。再如“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奇异。又如写二菱对老英雄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
3.引导同学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真实美。
(1)提问: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同学明确:①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许诺所有靠他,所有保险;②通过敌人封锁线,老人就像一个没事人,显得闲适得意;③送两个女孩进苇塘,他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大菱受伤,的确过于自信;他觉得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又有些过于自尊。④老头子宣誓要讨回血债,这场极其精彩的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自信的。
(2)认真揣摩文中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履行任务而沮丧、内疚、自责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真实、可爱。
同学齐读相关语段,在想像中感受老人的简单心理。
第三课时
三、赏读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好处
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同学从文中画出并摘抄,认真体会写景的妙处。
明确:(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观看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特殊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乘凉去了。
(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绽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同学齐读写景语段,绽开想像,感受那浓浓的诗情画意。
2.老师引导同学分析写景的作用。
(1)老师示范分析第(1)、第(8)句。
明确:“敌人”“炮楼”点明白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耀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么美丽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白天一片死寂,连水鸟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鲜亮的爱憎情感。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斗环境里坚韧生存的姿势烘托了出来,布满了意志和力气。这段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加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第(8)句是老人致敌人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造成或产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醉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之中,那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非常美丽。这段景物描写有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决非可有可无。
(2)同学品尝其他写景句,分析其作用。可从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等角度入手。
四、课堂小结
孙犁的《芦花荡》写得特殊美丽,那故事情节的传奇颜色,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体现。特殊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让我们赞美不已。从他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行制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五、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绽开想像,把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老师点拨: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美,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惭愧、歉疚等心理来写。
选三位同学口头回答,其余同学点评。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孙犁的《荷花淀》,感受作品的诗意美。
●板书设计
情节传奇颜色
芦花荡——美人物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诗情画意
教学后记:同学对“老头子”的诱敌杀敌理解得透彻;但对布满诗情画意的战斗描写的理解要引导。
人教版八班级语文《芦花荡》教案2
【教材解读】
《芦花荡》选自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班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课文都与战斗这一主题相联,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斗的威力和非正义战斗的罪恶。本课就是一篇发生在抗日战斗年月里的故事,在布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穿梭着一位极富传奇颜色的老头子,正是因为有了他,敌人对苇塘里部队的封锁不起丝毫作用。孙犁用他清爽流畅的笔墨勾画出了他自信、自尊、爱憎分明的鲜亮性格。
【学情分析】
八班级的同学对于中国抗日战斗历史有肯定的了解,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就能结合历史学问,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很吸引人,而且富有肯定的传奇颜色,同学极为感爱好,再加上本篇小说的三要素很突出,对于同学把握小说这种文体很关于心。所以同学学习这篇小说比较轻松。
【设计理念】
此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了三个特点:
1、力量的培育:
这篇讲读课文,我所设计的这一课时的目的在于熬炼同学概括、复述故事的力量。
2、强化速读法的运用:
故事比较长,让同学选取自己最感爱好的情节进行精读、详读。
3、强化学科链接:
让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美术学问,画一画感爱好的情节或老头子的人物素描。
4、强化合作探究精神:
让同学自己发觉问题并和同学们一起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熟悉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行战胜的,培育同学爱国主义情感;
3、了解小说的特征;
4、能动手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素描。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人物鲜亮的共性;
2、把握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预备】
1、老师:
预备关于抗日战斗时期的故事;多媒体关心教学。
2、同学:
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孙犁的关于资料文件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大屏幕播放《小兵张嘎》影片中,他跳进一片长满芦苇的河塘中的片断。
同学们,当你看到上面这幅熟识的画面时,你是否想起了你所熟识的抗日英雄呢?其实,在抗日战斗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斗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英勇和才智,狠很地教训了敌人。今日,我们来学习闻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课前热身
1、同学大声朗读课文,自己清诞生疏的字词,并弄懂它。
2、让同学结合课前预习,走近。
(可让几位同学上讲台写出自己已经弄懂了的字词或说出关于的介绍。)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斗,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许多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活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联络。他爱憎分明,对同胞、对抗日队伍布满深情,对侵略者布满仇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包含了一种剧烈的责任心,还有苇塘里的歌声,这所有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行制服的!
2、双边互动:
互动1:同学阅读本文后,说出应把握哪些要素。(即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互动2:同学速读课文,理清情节,全班沟通。(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三个情节:概述老英雄形象;护送两女孩到苇塘;第二天痛打日本兵。
互动3:请同学复述最喜爱的情节,师生共同点评。
互动4:说一说老英雄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师生共同评议。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⑴爱国抗日的热忱、老当益壮的气概上;⑵具有爱憎分明的剧烈感情上;⑶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⑷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
互动5:你喜爱这个老头子吗?用自己的手来素描老头子的形象,也可以素描文中所喜爱的情节。
3、学习小结: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亮、倔强的共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呈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白中国人民是不行战胜的。用了剧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颜色。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自信,业绩突出。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显得特殊了不起,富有传奇颜色。这种写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可应用。
四、延长作业
在我们四周有没有像老头子那样富有传奇颜色的人?把你了解到的故事告知你的同学和老师。
【教后记】
讲完本节课后,感觉到同学对于这样的人物具有极大的爱好,带着浓浓的爱好来学习,课堂氛围很乐观,爱国热忱高涨,民族精神得到了张扬!作业的履行比较精彩,同学们了解到的本地富有传奇颜色的人物的故事也有丰富,例如闻一多、李时珍、陈细怪同学的素描也很不错。(附同学素描作品一张。)
人教版八班级语文《芦花荡》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2、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3、把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老英雄的爱与恨,智与勇。
2、熟悉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行战胜的,培育同学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疑点:
战斗是残酷的,为什么写得如此具有诗情画意?
教学媒体:
投影仪
课时支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小说的特征和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这里芦芽竞出,满淀碧翠;这里蒲绿荷红,岸柳如烟;这里芦花飞絮,稻谷飘香;这里坚冰似玉,坦荡无垠,这里就是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但六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千里白洋淀,演绎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芦花荡》的故事就发生在美丽的白洋淀里。
二、课前预习
1.走近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孙梨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苇塘(wěi)寒噤(jìn)疟子(yào)舀水(yo)提防(dī)
3.说明下列词语。
A寒噤:因寒冷而哆嗦。B仄歪:倾斜,歪斜。C张皇失措:慌惊慌张
D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方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主要刻画了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有爱国抗日的热忱和老当益壮的气概,他像青壮年人一样布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自由出没苇塘。他爱憎分明,对同胞对抗日队伍布满深情,对侵略者布满刻骨仇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正包含了一种特殊剧烈的责任心,他用竹蒿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表现了他的智勇双全。
从苇塘的歌声中还可以想见抗日依据地人民的乐观豪迈和昂扬斗志。这所有都能使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行制服的。
2.本文的文体是什么?阅读时要把握哪些要素?
小说。阅读时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3.梳理情节的具体进展层次。
护送(开端)→受伤(进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二)合作探究
1.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请速读课文,理解情节,全班沟通。
全文可分为三个片断:概述老英雄形象;护送两个女孩到苇塘里去;第二天老英雄痛打日本兵。
2.本文的仆人公是谁?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仆人公:老头子
刻画手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3.老英雄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表现出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4.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他的这种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所有保险。”
(2)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
作用:“过于”有特殊和过分双重意思。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说明他既特殊自信自尊,又过分自信自尊。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5.这篇小说是怎样用剧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颜色的?
一方面写敌人的监视封锁特殊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特殊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特殊自信,他在芦花荡里来去自由,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使自己富有传奇颜色。
6.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人民是不行制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四、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鲜亮,很有点传奇颜色,如文章开头部分先写环境的险恶,再写老头子的业绩,结尾部分先把老头子的决心写成难以置信的“大话”,再写他特殊制胜的英雄行为,富有传奇的情趣。
2.方法归纳
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可以通过理清情节来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和进展。
五、布置作业
1.链接生活
在你四周,有没有像“老头子”那样富有传奇颜色的人?选择其中的一位作一次采访,把他或她的传奇生活告知你的同学和老师。
2.课后练习1、2。
六、板书设计
芦花荡
孙犁
小说三要素
人物老头子过于自尊自信(刻画手法)
情节护送(开端)→受伤(进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环境景物描写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3、能有层次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人物。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熟悉了老英雄“老头子”。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刻画人物有什么关系。
二、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闲适(yōu)寒噤(jìn)疟子(yào)仄歪(zè)阴惨(cn)
3.选词填空。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A(A、钻B、窜),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人们的眼再B(A、锐利B、尖利)一些,就可以观看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三、合作探究
1.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洪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心情,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 450亿广告投放框架合同正式签署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劳动合同法改革探讨
- 个体户全职员工标准劳动合同合同范本
- 个人小型店面租赁合同样本
- 个体药店并购转让合同及附件
- 产业合作投资合同
- 交通事故赔偿合同范本大全
- 个人家政服务劳务合同
- 丧葬礼仪服务合同模板
- 班级管理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课件(共28张ppt)
-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试题一及答案
- 简易劳务合同电子版
- 明代文学绪论
- 通用税务自查情况说明报告(7篇)
- 体育赛事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
- 分析化学(高职)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晚熟的人(莫言诺奖后首部作品)
- m拱顶储罐设计计算书
- 2023外贸业务协调期中试卷
- 新人教鄂教版(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