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气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研究资源性资产超额收益、隐性价值及其收益分配实证研究
1油气企业的引发问题由于政府隐性补贴的存在,国家对采矿公司的获取和使用资源的成本相对较低,这可能反映在会计盈余的盈余份额和会计资产的隐性价值上。由于上述原因,一些学者对采掘类企业的报表利润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一些收益调整的思路和方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第69号财务会计准则(FAS69)中,要求油气企业在表外对油气资产(主要是储量)的公允价值进行披露。在历史成本原则的资源性资产计量模式下,形成了与公允价值变动相联系的巨量资源储量价值游离在表外的现实。以中石油(0857HK)2005年年报的数据为例,油气资产的历史成本为2942亿,但是按FAS69报告的储量价值则为13862亿。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油气储量的超额收益和资源性资产计量成为令人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标准化计量方法,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建议,都还处于讨论阶段,在此问题上尚无重大进展。然而,这一问题不澄清,无论对于资源税费制度改革、资源收益分配制度完善、资源会计准则制定,还是对于绿色GDP核算的深入进行,都会形成一大障碍。对于采掘类企业的超额收益率是否存在、其量为多大,学术界鲜有实证研究,而采掘类企业是否存在隐性的资源性资产价值也有待于探讨。对这些问题从实证上予以明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为采掘类企业收益和资源性资产的公允计量以及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资源收益分配制度和资源税费改革提供重要的证据与启示。2资源开发和资源产品采购Hicks认为,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开采所得并非应全部计为收入,其一部分的实质内容是自然资源的损耗,因此应将自然资源开采所得中的收入与折耗成本分离出来。ElSerafy进一步指出,如果递耗资产(即自然资源价值的账面成本)的所有者不想使其耗费超过收入,就必须留出所得的一部分,并以此部分金额的利息来预防未来递耗资产的枯竭。因此,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有限收益每年流量(如可以开采10年的开采收益年金)应该转化为真实的每年收益流量,即这两个流量的资本化价值应当相等。若二者存在差额,则应当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补偿价值。根据上述思想,ElSerafy给出了资源折耗成本与资源收入的分离模型,即XR=1−1(1+r)T+1XR=1-1(1+r)Τ+1或DR=1(1+r)T+1DR=1(1+r)Τ+1其中,X为资源开采收入,D为资源开采的折耗成本,R为资源开采所得,r为折现率,T为资源的可开采年限。Hartwick等肯定了ElSerafy的贡献,提出矿物资源存量经济折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Kimio等进一步从弱可持续性角度阐述了上述观点。他们都认为自然资源有其内在价值,资源性资产与经济性资产共同构成收入来源的基础。对于经济性固定资产,要提取折旧用于更新准备;对于资源性资产,也要提取折耗以进行经济补偿,这样才可使采掘类企业真实反映其收益能力和水平。联合国在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2003)中明确要求,一国在进行宏观资源核算时,要区分资源租金中的收入因素和耗减因素;进一步地,从一国的GDP中扣除资源耗减成本后,才会得到经资源耗减调整的GDP,再扣除环境成本才得到通常意义上的绿色GDP。美国会计界很早就注意到了资源性资产的不同确认和计量方法会影响采掘类企业的资产价值以及收入、费用的数值,并试图发展一种资源性资产收入和费用的公允计量模式。197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第253号解释意见(ASR253号),要求研究以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的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方法,并提出了全新的油气资产计量的储量认可法;1982年FASB发布第69号会计准则(FAS69),提出要对石油天然气储量价值及其变动进行综合计量,以作为补充信息的重要内容。美国SEC与FASB在油气会计上的努力,实际上是在探索如何解决油气开采企业油气资产、收入的公允计量和报告问题。2004年国际财务报告委员会(IA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6号(IFRS6)《矿产资源的勘探和评价》,虽然并不是一个规范矿产资源会计事项的完整准则,但表现了IASB在矿产资源的收入及其价值确认、计量上的努力探索。朱小平等认为,资源产品的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应包含资源的耗费成本,由于会计上没有确认后一项成本,因此资源产品的收益必然偏高;郭复初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资源的总成本补偿理论,他们认为资源产品成本的公式可以表示为资源产品总成本=生产成本+资源耗减成本;许家林提出,考虑到资源企业的超额收益,应调整资源收益的分配,除了以资源税形式实现国家权益外,还可以考虑收取一次性买断费或资源补偿费。李国平等认为,由于资源行业没有扣除资源耗减成本,其收益(增加值)是不真实的,他们运用使用者成本法模型测度了1980年~2000年各年煤炭资源的耗减与补偿成本,以2000年为例,认为在2%折现率下,增加值中未扣除的成本达到13.8%,收益虚增。耿建新等认为,由于资源性资产价值大部分未计入采掘类企业中,因而该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盈余是一种混合盈余,尚未确认资源性资产的耗减成本,其收益是虚增的;他们进一步从企业层面展开了对资源耗减和补偿成本的计量研究工作,试图对资源企业的收益进行真实化或绿色化调整。以上学者的研究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一是采掘类企业具有超额收益能力,并主要来源于其所拥有的资源折耗成本的偏低;二是在采掘类企业中,资源性资产价值被低估。这两个问题都是基于理论分析得到的,尚没有(或很少)取得实证证据。本研究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拓展提出假设,并试图寻找实证证据为进行资源收益分配改革提供借鉴和有益的思路。3确认研究过程和结果3.1挖掘类企业的资源性资产本研究认为,在对企业的资源性资产进行核算时,其收入和成本的附着对象都是资源储量。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下,企业会计以取得和发现成本代替了资源储量的价值;而在公允价值(如储量折现价值)计量基础下,企业会计则以资源未来净收益(资源租金)的折现价值表现资源价值。这样,二者之间可能会形成较大的缺口,带来资源性资产价值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对于一个采掘类企业来说,资源性资产的取得、勘探成本资本化的金额(Cap.h)与按未来收益的折现而资本化(Cap.v)的金额相比有3种情况,即Cap.h>Cap.v、Cap.h<Cap.v和Cap.h=Cap.v。若Cap.h>Cap.v,说明此资源性资产在目前没有经济上的开采价值,这些资产不会进入企业;Cap.h=Cap.v是一种偶然情况;但当Cap.h<Cap.v时,采掘类企业会产生超额收益,而其资源成本仍按Cap.h计提(设为DC.h),会小于按Cap.v计提的金额(设为DC.v)。所以,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即采掘类企业不管采取哪种资本化方式都需要确认和计量资源成本,且一定有DC.h≤DC.v(1)根据Hicks和ElSerafy等人的理论阐述和(1)式可以推论,在采掘类企业,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计量偏小,进而其收益偏大,即CS.h≥CS.v(2)其中,CS.h为以成本计量的资源企业收益,CS.v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源企业收益,CS.h>CS.v。也就是说,采掘类企业在以历史成本作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模式下存在超额收益。因此,提出假设。假设1采掘类企业存在超社会平均收益率。目前,采掘类企业全部以历史成本作为资源性资产的计量基础,因而账面总资产中没有确认或没有全部确认资源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根据学术界对证券市场弱有效性的判断,如果企业的资源性资产具有隐含部分,那么储量发现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一种增量信息,市场应能捕捉到这一信息。从市场来看,理性投资者会把这种储量信息与储量的超额(资产)收益水平相联系,由于储量有正的净现金流量(NPV),因而投资者会调高对该股票的估价,表现为股票的市场超额回报率(CAR)。对于采掘类上市公司的储量或矿区权益的购买行为,在其购入时如果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那么这部分储量的预期NPV应当为0,市场不会对此做出反应。但当这些矿区权益从国家相关部门购入时,由于政府隐性补贴的存在,一般会对其NPV低估,所以市场会预期产生正的NPV,表现在股票市场上则为超额的股票回报率。另外,采掘类公司大多为国家控股,因此即使在两个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矿区权益购买行为,也会表现出一定正向的股票回报率特性。因此,提出假设。假设2采掘类企业增量储量信息的披露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假设1和假设2分别从企业层面和市场层面对资源性资产收益和价值特征进行了推测,证实这两个假设可以为进行资源收益分配改革提供有益启示,当然从市场角度证明资源性资产存在隐性价值是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要求企业公布储量信息的一种支持。3.2研究样本的设计为了对假设1进行检验,本研究选取2001年~2005年度全部29家采掘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中石油和中海油在此期间都在香港上市,故未包含在样本之中),样本的观察值为171个;为了进行超额收益率的测度计算,为研究样本设计了两组配对样本。本研究所有数据来源于巨灵数据库、巨潮资讯网和中国证监会网站,采用的统计软件为STATA_8。(1)研究样本选取按照以下原则选取配对样本。①生产经营性质相似。采掘业在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中属于第二产业,因而在配对样本选择时主要在第二产业的上市公司中选取。考虑到房地产业同样使用土地这种非再生自然资源,因此使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的样本。此外,着眼于行业的相似性,还考虑了交通业、仓储业和邮电通讯业等。②规模相近。上市公司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收益能力和持续性,在规模上以期末总资产作为参照指标进行配对样本的选择。③上市公司所在地相近。地域差别是上市公司(尤其是资源类公司)收益率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选择配对样本时尽量选择同一省份;若同一省份无可供选择样本,则选择同一大区(如华北、西北等)或同一板块(如东部、中部、西部)。④上市年份相近。上市公司IPO具有政府主导特征,不同时期发行的股票,其发行制度、选择标准均不同,公司质地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选择配对样本一般以同年IPO企业优先,其次选择提前一年或推后一年的样本。以上述标准为基础,对每个采掘类公司各按1:1的比例确定出2个配对样本,组成了2个配对样本组。第1组在满足上述条件①和②的同时,优先满足条件④;第2组在满足条件①和②的同时,优先满足条件③。这样,第一组配对样本尽量都处于同一发行年度,第二组则尽量都处于同一省份。(2)收益差异选取两组配对样本的目的是寻找采掘类上市公司与配对上市公司的收益差异。选取5个收益指标,即总资产收益率(ROA)、营业性资产收益率(ROOA)、净资产收益率(ROE)、主营业务利润率(ROMO)和销售利润率(ROS)。计算每一收益指标的差异并进行收益非零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和表2。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无论是上市年度优先还是公司所在地优先,采掘类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都明显高于配对公司,总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性资产收益率都高出4个百分点左右,而且其均值的差值基本上都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和W检验。从配对样本分析看,采掘类企业的收益率明显偏高,可以认为本研究的推论在目前资本市场中是正确的,而上述情况的出现也是在目前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资源价值、资源收益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3.3基于对平等样本的超额收入率的测量为了从量上揭示采掘类企业与其他行业的收益差别,对采掘类企业的超额收益率进行精确测度,以采掘类上市公司和配对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1)主客体回归模型对于第一组配对样本,以同一年发行上市作为优先选择条件。考虑到上市公司收益能力的地域影响因素,以哑变量地域因素(分别为东部、中部或西部)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模型1ROAit=α1001+α1111Resouce+α1221Place1+α1331Place2+u1itit1模型2ROOAit=α2002+α2112Resouce+α2222Place1+α2332Place2+u2itit2模型3ROEit=α3003+α3113Resouce+α3223Place1+α3333Place2+u3itit3模型4ROMOit=α4004+α4114Resouce+α4224Place1+α4334Place2+u4itit4模型5ROSit=α5005+α5115Resouce+α5225Place1+α5335Place2+u5itit5其中,Resouce为哑变量,样本为采掘类上市公司时Resouce=1,否则Resouce=0。Placem为公司所在区位的哑变量,公司位于东部时,Place1=1,Place2=0;公司处于中部时,Place1=0,Place2=1;公司位于西部时,Place1=0,Place2=0。αk00k为回归模型的截距;αkjjk为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ukititk为回归模型的残差;k=1,2,3,4,5;j=1,2,3。对于第二组配对样本,本研究则以相同地域为优先选择条件,以哑变量上市年度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模型6ROAit=α6006+α6116Resouce+α6226Place1+α6336Place2+α6446Year+u6itit6模型7ROOAit=α7007+α7117Resouce+α7227Place1+α7337Place2+α7447Year+u7itit7模型8ROEit=α8008+α8118Resouce+α8228Place1+α8338Place2+α8448Year+u8itit8模型9ROMOit=α9009+α9119Resouce+α9229Place1+α9339Place2+α9449Year+u9itit9模型10ROSit=α100010+α101110Resouce+α102210Place1+α103310Place2+α104410Year+u10itit10其中,Year为上市公司的上市年度虚拟变量,当采掘类上市公司与其配对公司在同一年上市时Year=1,否则Year=0;αk00k为模型的截距,αkjjk为模型的回归系数,ukititk为模型的残差,k=6,7,8,9,10;j=1,2,3,4。其他参数的含义与第一组样本的回归模型相同。(2)模型6:adjs1模型1~模型10的回归结果见表3和表4。从回归结果看,除模型5和模型8没有通过总体显著性水平的F检验外,其他模型从总体上看,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模型1、模型2、模型7和模型9的Adj_R2都超过了10%,模型6的Adj_R2也接近10%;对于回归截距和测试变量系数,也大都(除模型5中的测试变量外)在5%的水平上显著。因此,模型(除模型5和模型8外)回归结果可以用于解释经济现实。从统计结果看,无论是同时上市还是在同一区域,采掘类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都是偏高的,总资产收益率要比其他行业高出3.7和4.2个百分点,营业性资产收益率高出4.1和4.8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高出2.6和3.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高出6.5和10.8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高出1.1和7.3个百分点。至此,本研究提出的假设1得到了充分的证明。3.4资源价值研究中nv影响的分析本研究使用CAR分析验证假设2。(1)证券其他信息的是否需要检测CAR(cumulativeabnormalreturn)分析即事件分析,是研究某一特定事项(公告)所引起的股票市场反应以分析该事项(公告)的信息含量的一种方法。CAR为累计超额回报率,在会计学领域CAR研究成为市场性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在CAR研究中存在一个基本假定,即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达到了弱式有效,并得到了一定的经验支持。因此在进行CAR研究时,本研究也假定股票市场已经达到弱式有效。CAR分析法被较多地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的会计研究中。Doran等运用CAR分析法,对储量认可会计与历史成本信息的相关性进行探讨,重点检验RRA会计是否在历史成本赢利信息的基础上有增量信息内容,其结论是储量价值基础的报告具有增量信息;Alciatore运用CAR分析法检验美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超额回报率的影响因素,其研究结果是,储量发现、地下资源的购买都会导致显著的正向效应,即这两个因素会产生超额回报率。事件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股票的正常回报率和超额回报率(AR),根据对正常回报率确定的不同标准,可以有3种超额回报率的确定方法,即均值调整的超额报酬率、风险调整的超额回报率和市场调整的超额回报率。Werner等的研究表明,上述这3种方法得出的实证结果很相近,而采用市场调整超额回报率的方法可以避免贝塔估计的不稳定性。本研究使用市场调整的超额回报率方法计算AR和CAR,市场组合的平均回报分别使用股票所在交易所所有股票加权后的实际回报率,沪市公司使用上证指数的实际回报率,深市公司使用深圳综指的实际回报率,香港上市的公司使用恒生指数的实际回报率。在确定事件的基础上,需要计算事件日前后一定时期内股票i的累计超额回报率,记为CARi(t1-t2),即CARi(t1−t2)=∑t=t1t2ARitCARi(t1-t2)=∑t=t1t2ARit,即股票i在(t1-t2)期间的每日平均超额回报率为ACARi。ACARi(t1−t2)=∑t=t1t2ARitt2−t1+1ACARi(t1-t2)=∑t=t1t2ARitt2-t1+1在CAR时窗选择上,本研究选择短时窗,并避免选择在年报公布前后发生的事件,以消除或尽量避免其他非相关事项的影响。根据上述原则,选择以下4个时间窗口,即(-5,-1)、(1,5)、(1,10)、(-5,10)(以事件公告日为第0日,若事件发生日为该股票的交易日,则事件发生日为第1日)。检验研究样本股票在事件窗口内累计超额回报率的非零性可以检验股票超额回报的存在性。(2)事件4和事件10经过对所有资源类上市公司1998年~2005年关于储量公告(包括上市公司的正式公告和非正式公告)的大范围搜索,共发现10个相关储量信息公告的储量发现和储量购买事件(见表5),具体事件描述限于篇幅略。事件1、事件8和事件9是采掘类公司从国家有关部门购入矿区权益,预计会产生超额回报;事件2为收购资源性公司,由于公司状况未明朗,预计超额回报不确定;事件3为新储量发现公告,预计会产生超额回报;事件4和事件5都明确了收购对象,即油田或储量权益,预计会产生超额回报;事件6收购的是天然气项目,并非纯粹资源储量,是否产生超额回报尚不能确定;事件7为跨国收购公告,此事件由于没有报告是否增加储量信息,且其交易一般为公允价值,是否产生超额回报尚不明朗;事件9为收购油气公司,并且为一项关联交易,预计会产生市场超额回报;事件10为收购石油公司,投资者考虑到被收购方的经营和风险未明确,估计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超额回报。事件所产生的CAR预期结果见表5。(3)收购储量car的评估根据上述的事件日,本研究分别确定每一事件的4个时间窗口,并计算其AR和CAR。具体计算、检验的过程和结果如下。在预期会产生超额回报的事件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收购储量,一类为发现储量;在收购储量类别中,又可进一步分为收购矿区权益和收购公司。各事件的CAR值在不同时窗下的结果见表5。从表5中(1,5)、(1,10)时窗的CAR计算结果看,仅有事件3与预期相反,其他的CAR值都落入了预期的范围之中,这说明储量信息具有一定的增量信息作用。剔除事件预期超额回报率不明确的事件2、事件6和事件7,对CAR(1,5)、CAR(1,10)进行均值非零的T检验和W检验,发现在5%(单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上,CAR(1,10)>0是显著的。(4)储量购买时会产生社会上市公司的数据根据假设2,从国家购入矿区权益应当存在超额收益,实证结果支持了这一假设。另外,如果事件为明确的储量收购或矿区权益收益,都产生预期的增量市场效应。对于储量发现,实证结果出现了与预期相反的结论,即事件3表现出了负的CAR特征。但是,这并不说明储量发现数据没有增量信息含量,此储量发现信息并不属于上市公司本身,能否转化为上市公司的储量、储量的经济可采程度等情况未知,而且这一信息并非以上市公司公告的形式公布,信息传递和获取受到一定的限制(CAR(-5,-1)约为4.2%,说明经网站公布的消息已提前泄漏,市场已调整了其预期),因此事件3的CAR值为负值也在情理之中。上述实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储量购买会产生正的超额回报率,假设2基本上得到了证实。具体说,①从上市公司的数据看,储量信息具有增量信息的内容,采掘类企业在储量增加时一般会产生超额回报率;②本部分的结论进一步从股票的市场回报上为资源企业超额收益的存在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同时由于储量的NPV非零特征,一个自然的结论是资源企业存在隐含的资源性资产价值。4结论和结论4.1社会平均覆盖率根据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从配对样本的均值差检验和线性回归结果看,采掘类企业的收益率超出其他非采掘类企业,说明采掘类企业有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的倾向。本研究结论支持前人对采掘类企业收益率偏高或折耗成本计提不足等的理论分析,其原因可归结为ElSerafy提出的资源性资产资源租金与资源收益混同的理论。(2)从配对样本回归看,本研究得出了采掘类企业超额收益率的数值,总资产收益率要高出其他行业约4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约高出7个百分点。(3)通过股票市场分析,证实了资源性资产隐含价值的假设,说明由于采掘类企业资产计量缺陷,资源性资产的会计确认不足。4.2资源收益分配制度从上述结论中可以得到对采掘类企业资源性资产收益分配的有益启示,并对完善资源性资产的收益分配制度和税费制度具有积极意义。根据ElSerafy理论,采掘类企业的总收益由3部分组成,即经济性资产的收益、资源性资产的耗减成本和资源性资产的真实收益,后两部分之和又称为资源性资产的混合租金。根据相关会计规范和公司法规,企业收益要进行适当的分配。因而,只有在分清采掘类企业收益的来源、性质、数量的基础上,才能讨论如何分配形成的收益。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既能促进采掘类企业对所得收益的合理使用,又能合理地维护国有资本的权益。本研究认为,要创新资源收益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4年度店铺货架租赁与销售分成合同
- 2024年度房屋买卖合同标的、房屋位置、房屋面积及房屋价格详细规定
- 衣帽架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影视版权转让合同:标的为电视剧版权交易
- 天线用滤波器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详细内容
- 2024年度物流行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合作合同
- 2024年度教育设备采购与技术支持合同
- GB/T 24242.4-2020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第4部分:特殊用途盘条
- GB 6675.3-2014玩具安全第3部分:易燃性能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
- 墨菲定律(参考课件)
- ZFWG200变速箱及系列驱动桥结构原理及性能介绍讲义课件
-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基础知识课件
- 水泥助磨剂简介课件
- 四年级上册英语试题-Unit 4 School单元测试 Join in外研 剑桥英语(含答案)
- 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基础知识课件
- 中国传统绘画之《千里江山图》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 染色体病总结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