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认识周长【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3【课程标准描述】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学习目标】1.在指一指地图一周和指实物图一周的情境中,通过个别学生板前操作和集体指一指的活动,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一周。2.在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各种平面图形一周长度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借助适当的工具,正确地测量出各图形一周的长度并能正确地说出周长的概念。3.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组与组之间的辩论以及对比活动,经历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重点】正确说出周长的含义。【学习难点】区分一周和周长的不同,探索周长测量以及计算方法。【评价活动方案】1.创设指物体表面的一周的学习环节,通过选取个别学生板前指和集体指的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指出物体的一周,以评价目标1。2.创设求三角形、长方形周长的学习环节,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对比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地得出周长,以评价目标2。3.创设求头围、腰围的学习环节,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多角度解决问题,以评价目标3。4.创设拓展应用环节,通过交流研究,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并会用知识解决问题,以评价目标2和3。【学习过程】一、理解封闭图形和一周的含义(评价目标1)1.认识“一周”。出示中国地图,地图,并组织学生指出地图中的一周。(学生操作)小结:从一个点出发沿着它的边,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这就是一周。(板书:一周)2.指出实物图表面的一周。(课件显示树叶、钟表、三角尺、课本)学生板前操作。3.再次理解“一周”。学生边说边指一指数学书、课桌桌面的一周。提问:同学们,我们指了这么多一周,那什么是一周呢?强调:从一个点出发沿着它的边,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这就是一周。4.理解封闭图形。出示3个封闭图形和3个不封闭的图形,组织学生对比两组图形并说出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什么是封闭图形。小结:像这样,能从一点出发绕一圈还能回到这点的图形称之为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像上面的三个图形,他们都是封闭图形,所以他们都有一周。二、初步认识周长(评价目标2)1.出示周长的概念,揭示课题,并进行概念强调。(板书:周长、一周的长度)2.出示小三角形、小长方形和大圆形卡片,组织学生对比这三个图形并说出哪个一周的长度长一些。三、探索周长测量的方法感知周长的含义(评价目标2、3)(一)直接测量1.出示大小接近的长方形和三角形卡片,抛出问题:哪一个图形的周长更长一些,有什么办法解决?用什么工具测量?2.小组合作,量一量、算一算。3.学生操作后汇报交流做法:用直尺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把各边的长度相加。小结1:若想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求三角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三条边长度的总和。小结2:若想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四条边长度的总和。4.追问: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五角星的周长怎么求?5.小结:不管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周长就是求图形一周中所有边长度的总和。(二)间接测量1.出示大圆片卡片,抛出问题:你还能用直尺测量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2.有什么办法解决吗?学生思考后汇报。明确:借助绳子或软尺把弯的边转化成直的边,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观看测量圆周长的视频。3.感知身体上的周长仔细观察:身体的哪些部位有周长。(请两名学生站前面)提问:假设这两个小朋友想买一条裤子,需要测量什么?怎么测?(演示腰围的测量)抛出问题:如果每个组的组长想买帽子?要测什么?小组合作测量组长的头围。小结:无论用什么方法测量,咱们求的都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四、深入理解周长(评价目标4)1.出示带格子的两个图形,提出问题:下面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对比交流,明确: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用平移的方法。对比两幅图,学生交流发现。交流后小结:周长相同时,形状不一定相同。2.出示带格子的另2个图形,提出问题:下面图形的周长一样吗?对比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结:求周长时要注意,一周的长度是周长。五、拓展出示懒羊羊、美羊羊比赛的跑道。提出问题:游戏公平吗?(评价目标4)讨论后,选学生代表发言,并组织全班学生指一指跑步路线,发现一样长。(课件验证)小结:虽然两个图形的形状不等,但周长相等。六、回顾反思,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总结:这节课经历了猜想--验证---下结论的过程,学会了测量周长的方法,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接触到其他的图形,去学习其他关于周长的知识。学情分析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2中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题号正确率分析1.计算90.1%对于计算周长掌握较好,有个别学生操作能力不行,导致测量出错。2.选择90.1%部分学生对周长的含义理解不透彻,无法利用转化的思想进行解题。3.选择79.5%对于不规则图形,部分学生存在想当然的心理,没有仔细看清甲乙两图周长之间的关系,导致判断失误。改进措施:1.有意识地增加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在练习中,多让学生说出周长的含义,并进行讲解展示;3.遇到有关联的图形或增加面积干扰的图形,多通过对比、辨析来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同时注意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例3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物去量一量它的周长,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周长。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评测练习1.测量并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以厘米为单位)(1)(2)2.图形()的周长与其他两个不相等。ABC3.如右图,甲、乙两部分的周长相比,()A.一样长B.甲长C.乙长课后反思“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但是学生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这个图形的整体的印象上,也就是只能感受到这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对于周长的概念还所知不多。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长”这一概念呢?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周长的意义,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本节课我感知的核心素养落脚点有以下2个方面:1.在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图形周长的认识过程,理解周长的意义,形成关于图形周长的空间表象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在拓展应用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平移的方法比较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归纳总结出面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本节课我感知的数学德育渗透点有以下3个方面:1.在周长的认识过程中,经历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操作活动,得出结论——图形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行事缜密的思维品质;2.在利用所学的周长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尝试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形成独立的个人见解和看法,养成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3.在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通过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用于探索的精神。本节课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一、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就为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课的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从指的一周这一情境引入,生动有趣。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面寻找身体中的周长,也都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这里体现了数学回归到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练习中深化概念。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师生共同得出周长的概念之后,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一系列基本练习,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对知识进行内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于是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图形的周长、头围的长度,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并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在想办法测量圆的周长这一小环节还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缺少教学评价。当学生回答后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或者是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时,不能够抓住机会及时地引导学生,并进行评价,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二是本节课我感觉最遗憾的还是小组合作,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通过这次讲课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活力的,而这种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而恰恰这点就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所以,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活动中掌握测量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同时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我感知的核心素养落脚点有以下2个方面:1.在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图形周长的认识过程,理解周长的意义,形成关于图形周长的空间表象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在拓展应用环节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