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_第1页
行政管理-论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_第2页
行政管理-论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_第3页
行政管理-论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_第4页
行政管理-论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摘要城市公共产品是居民生产生活赖以生存的基础。做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工作,是促进城市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市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为例,分析了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成因、重要性和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本研究,我们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做出贡献。关键词:城市;公共产品;供给

目录摘要 0引言 1一、相关概述 1(一)城市公共产品解析 1(二)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基本原则 11.因地制宜 12.与时俱进 23.公平公正 24.民主科学 35.循序渐进 3(三)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重要性 31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有利于居民增收,刺激居民消费, 32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43缩小区域差距,统筹区域发展 44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有利于开拓城市市场 4二、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4(一)主体选择单一 4(二)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来源不足 5(三)城市软件设施供给水平与经济发展要求不适应 5三、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形成原因 6(一)“城乡二元制”供给体制不合理是根本原因 6(二)国家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是直接原因 6(三)单一制的供给体制是客观原因 6(四)“自上而下”供给模式是间接原因 7(五)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是主要原因 7四、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对策 7(一)建立健全有效保障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财政体制 7(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保障 7(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8(四)鼓励和扶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8结论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1引言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是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安排。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不合理、效率低下。特别是在取消农业税后,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瓶颈。现阶段,中国学术界对于相关问题展开了详细探讨,主要集中在城市公共物品的理论、变化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方面。一、相关概述(一)城市公共产品解析城市公共物品是在城市这样一个特定的空间中对公共物品的特殊定义。具体来说,它是一个城市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产品,具有一般公共物品的特点,并由所有公民(但不是唯一的)享有。也可分为城市纯公共品和城市准公共品。所谓城市纯公共产品主要是包括当前的行政管理制度、科教文卫事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城市准公共产品主要包括社会教育、水电气的供应、娱乐设施等。当前,城市公共物品可以说是遍布在城市的方方面面,对于城市生活质量的作用不可小觑。根据不同的标准,城市公共产品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性质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城市纯公共产品主要是包含政府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农业发展方针、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城市准公共产品包括城市职业教育、城市水利灌溉系统、中低产。现场改造、城市医疗、城市道路建设、农村电网建设。根据公共物品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公共物品可分为城市生产性公共物品和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公共物品。按照城市公共物品的效益范围,可以分为国家城市公共物品和地方城市公共物品,前者是国家水土保持、大型水利设施、国防等,后者是城市道路、学校、卫生院等。(二)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理资源、人文环境和传统文化各不相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反映在即使在同一地区,城市公共产品供应的显著区域差异。根据马克思的经典理论,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无论上层建筑还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最终都必须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的城市,必须因地制宜,从地方生产力出发,根据财政资源规模和当地情况,不盲目照搬一个地区或西方国家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寻求市场准入。适合当地城市的公共财产,最能反映社区居民的需求。产品融资和生产方式是保证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与居民需求相适应的最有效、最优化的安排。2.与时俱进由于其外部性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更加有效,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应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度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技术因素都只能在制度设计的框架内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一定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居民的收入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供需的大致平衡,减少一些多余的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切实可行、多变的公共物品供给配套制度安排,可以保证城市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建立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长效机制。3.公平公正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的属性,即人人享有平等的公共物品享有权。然而,长期以来,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和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差距是由城市发展政策倾向和公共产品制度安排的缺陷造成的。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是“三农”问题的主要问题。公平与正义因此成为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焦点。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城市公共产品能否公平、公正地提供。居民贫困和城乡差距主要是由于过去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过去农业的发展孕育了工业,但现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工业养农的时期。2007年,财政收入448.88亿元,可养活工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居民也有权要求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因此,城市公共物品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到全国不同地区的差异,使居民尽可能公平地享有相同的公共物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民主科学公共物品的供应是一个涉及数亿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问题。只有广泛参与、充分讨论,最后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党的代表大会等法治框架内表决,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个过程之中,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一定要符合科学的发展条例,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公共物品的正常供给,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居民提供满足生活所需的原料,另一方面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也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只有这样,它才能符合民主的原则和程序。公正原则和科学决策原则能够赢得居民的衷心支持,保证城市公用事业的顺利发展。5.循序渐进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居民收入差距决定了不同城市的消费需求差异。在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城市社会生产力,协调城乡发展,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有必要从整体上考虑公平和效率问题。他表达了当地居民对公共物品的实际需求,并在固定财政支出下兼顾公平和效率,以提高支出效率。分步安排城市公共物品,是指对公共物品进行优先排序,逐步保证居民急需的公共物品能够及时提供,不需要提供公共物品,保持公共物品之间的协调匹配,避免浪费公共资源,使公共资金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和落后地区。倾斜,实施区域公共物品配送政策。只有在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提供城市公共产品,不能一事无成,最终协调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市。(三)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重要性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状况是衡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对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居民的小康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市具有重要意义。1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有利于居民增收,刺激居民消费,在过去的城市长远发展战略中,城市公共产品是由居民自己出资的,这主要表现为公共产品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居民负担增加。现阶段,政府履行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减轻居民的负担,增加城市资源用于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居民生产经营条件,提高居民收入和整体素质。城市经济的性质和效益,及时提供城市道路、水电、水利设施和基础教育。2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据调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主要是基本公共物品的短缺。在广大城市中,道路、水、学校、医疗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政府能够有效地调整城乡不平衡,化解城乡矛盾,促进城乡一体化,真正改变城市的落后状态,协调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发展。他实现了居民的小康生活。3缩小区域差距,统筹区域发展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这主要是由于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差异较大。[2]中西部城市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大部分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东部地区仍然急需改善基本公共物品的生产条件。所以,对于东部地区公务物品的供给给予重点关注是当前首先要解决问题之一,当前随着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升,东部地区公共产品的消费能力和范围也将不断拓展,加强对于东部地区公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才能实现区域平衡发展。4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有利于开拓城市市场目前,我国国内需求不足,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主要是由于城市市场的疲软。许多居民负担得起的工业产品由于缺乏相关的城市公共产品而无法购买,从而抑制了城市工业市场的扩张。此外,城市自来水、电网改造、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滞后,制约了洗衣机、空调、音像制品、城市家电计算机、电视的消费。同时,许多城市家庭消费品是由城市公共产品短缺引起的。因此,及时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可以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主义新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一)主体选择单一通常而言,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之中,市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整个资源的配置方面可以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功能对于一些基础设施方面却无法进行合理的管控,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无法通过市场的运行机制实现对于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市场的失灵,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公共产品的供应才能保证市场的健康运行和有效发展。所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成为政府部门当前实现资源优化的主要任务。一般来说,要先提供基础设施产品,然后才能提供别的公共物品。具体来说,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是安全需要(警察和消防)、社会需要(公园、公墓)、个人需要(图书馆、活动中心、游泳池)、成就需要(高尔夫球场)以及自我实现需要(博物馆、歌剧院)。但是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门过于追求一些公园、图书馆等建设,对于一些基础设施的关注度远远不足,比如水电气的供应等,这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将会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障碍。只有在第一层次的公共物品的提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础上。才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以上层次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二)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来源不足从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来源上看,目前主要依靠的是城市地方税收。但是由于城市的事权、财权无法充分挂钩,使得资金来源相对短缺。除此之外,城市政府部门对于土地的随意转让或者租赁的方式导致土地的大幅度流转,这对于城市土地的合理管制和规划等方面也是具有一定的阻碍效果。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供应和城市整体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不相匹配。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一些基础的公共物品已经不再满足人们的基础需求。马路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结合权威调查资料显示,在全国范围之内,有大部分城市都存在早高峰和晚高峰的现象,由于拥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人民币以上,另外,我国目前有300多个城市存在水污染严重、自来水供应不足的问题。由上可知,我国城市的硬件设施供给与城市经济的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突出。(三)城市软件设施供给水平与经济发展要求不适应城市公共品不仅仅是硬件设施,也包括城市文化、教育、科研、制度建设、法制结构、政府间协调的服务等软件设施。这也意味着,城市公共品既包括有形城市公共品,也包括无形城市公共品。城市有形公共品容易出“政绩”,以致当前我国不少城市注重城市有形公共品的供给,面对无形公共品的供给重视程度不够。例如:当前不少城市的商贩在城市任意摆设摊点,侵占道路,致使交通阻塞和城市环境不雅。而为了疏通交通和美好城市形象,城管随意驱赶街道商贩,激发社会矛盾。作为无形城市公共物品的政策、法规、管理等不仅要健全和完善,而且要力求公平。医疗卫生行业作为我国公共物品的重点之一,长年以来,我国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虽然随着医疗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提升,我国的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但是相关医疗资源依旧非常匮乏,这导致我国医疗问题的弊端日益凸显,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的城市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严重。三、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形成原因(一)“城乡二元制”供给体制不合理是根本原因多年来,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长期实施了“以工代农”和“以城助城”的发展战略。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在城市投入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公共资源配置具有明显的产业偏好和城市偏好。城市公共物品基本上由公共财政提供,城市公共物品基本上由系统外提供,主要由城市基层政府提供,费用主要由居民承担。尽管各级财政都有一定的安排,但城市公共产品的总供给水平和相对水平都很低。(二)国家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是直接原因按照公共产品层次理论,义务教育、医疗服务等国家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政府按照效率原则负责满足地方需求。然而,在现实之中,因为城市公共产品之间存在一些利益问题,政府和市场将会同时参与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部门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责任方面并不是非常明确,这从而导致城市共物品供给方面存在严重不协调,这就导致城市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突发。由上级政府提供给下级政府,下级政府“转移”给地方政府和居民。在人民的头上。同时,改革减轻了居民的负担,加大了乡镇政府的压力。上级转移支付不能解决基层财政困难。乡镇政府很难承担起城市公共产品的职能。(三)单一制的供给体制是客观原因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在当地区开展一些科教文卫方面的工作,促进地区发展,保证生态平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处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规范民事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法律规定,城市公共物品的供应由乡政府承担。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和渠道相对单一,城市公共产品服务难以提供。(四)“自上而下”供给模式是间接原因“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本身是武断的、强制性的。对于一些乡政府的领导而言,他们过于注重面子,经常在一些并不是非常必要的公共物品方面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在短时间之内彰显他们为地区所做出的成绩,但是这种工程在后期的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对于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也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五)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是主要原因制度第一是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缺乏相应的系统设计。比如,我国的农业法规里面对于农业方面具体投入的比重和金额方面没有一定确定的数据,对于预算之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也没有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没有规范的管理和健全的农业财政支持体系。金融转移支付缺乏规范性、透明度和合法性。“自上而下”的供应决策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四、解决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对策(一)建立健全有效保障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财政体制消除城乡二元供应体系是当前的首要和核心问题。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使其向城市倾斜。第一,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由预算外支出向预算外支出转变。加大各级政府的供给责任,切实减轻乡镇政府和居民的负担。二是需要建立科学化的农业扶持制度,保证中央地区所下拨的农业发展款项用于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对于一些特定的资金在具体的支付环节之中进行适当的转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专项资金的投入,搭建科学化的服务机构和移动机构,实现金融系统的不断完善。第四,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系,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保障政府承担着为城市提供公共物品的重要职能,应该由“领导”向“引导”和“管理”转变为“服务”,其中更重要的职能是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市的战略目标要求下,明确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市场化产品,调整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城市公共物品主要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一些基础的服务设施、农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城市环境保护的方针、对于河流流域方面的管理。必须由政府提供;准城市公共产品,即城市义务教育、城市公共卫生、城市社会保障和城市道路。建设、城市文化馆、农村电网建设、城市中低产田改造可由政府补贴、政府和私人混合提供。只有明确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政府才能理解它应该负责什么。最后,根据政府设立的职能,重新界定机构、组织和人员。制度变迁导致了制度的精简和人员的减少,从而提高了政府的效率。(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是考虑在农业法的基础上制定一部关于城市和农业投资,包括城市公共产品供应的特别法。二是对《预算法》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明确城市公共物品支出的状况和比例,即公共财政支出在预算支出中的比重。三对于一些金融支付服务进行特定规划,完善基础的支付功能,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调整相关资金的投入,促进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建立城市公共物品供给领导责任制。尽管市场中的企业和其他部门都在积极加入到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行列之中,但是对于一些非政府部门而言,城市公共产品的供应应该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来为政府的财政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然而,政府的财政支持仍然是必要的,因为许多城市在公共产品供应方面需要大量的投资,这可能超过非政府供应商的融资能力。因此,健全的公共财政体系可以为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首先,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行政权。税制改革后,财政权力逐渐向中央和省级转移,但事权却逐步向下转移,致使县、乡等基层政府无法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因此,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行政权,使财权和行政权相匹配,保证各级政府的财力,实现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二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城镇的转移支付,提高城市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创造条件。三是加大对城市的财政投入,将农业财政支出纳入国家财政支出,并予以充分重视,使农业财政支出稳步增长,为城市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持。(四)鼓励和扶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为了实现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除了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外,鼓励和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非营利组织是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组织基础,但我国城市非营利组织发展严重滞后。目前,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与居民生产、生活有关的公共物品还不够,居民缺乏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医疗、文化娱乐、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由于我国政府观念和制度的局限,我国现有的非营利组织往往被视为政府的附属机构,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其活动和日常运作受到政府的控制,严重制约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性组织的优势,严重影响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因此,首先,政府应更新城市社会管理理念,为城市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职能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和运行空间。政府应充分尊重非营利组织的地位,鼓励其积极参与城市公共物品的供应,真正参与城市公共物品的供应,发挥其主导作用。第二,政府应加大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力度。在制度和政策上,政府应取消对非营利性组织自治发展的限制,确立非营利性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缩小行政干预和职能辐射的范围,加大对非营利性组织的监督力度。政策导向、筹资、授权和业务活动方面的行动计划。加强支持,提高信誉和动员能力。三是改革和完善现行非营利性组织登记管理制度,为非营利性组织提供财政支持和法律支持,创造有利于非营利性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为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非营利组织。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使是省级政府也可能无法承担城市公共产品日益增长的供求关系。此时,要突出中央政府的责任。国家有责任和义务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之下,适当增加相应的投资,提升财政款项在整个公共物品之中的比重,这对于解决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存在的财务问题,为城市建议提供一些基础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方面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随着提升,这就要求国家对于民生方面的工作必须要给予重点关注。城市公共物品是一个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也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城市公共物品在供给方面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和居民的幸福指数。所以,对于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问题给予重点方面,实现各种基础设施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是具有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的。在本文之中主要是结合当前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方面的内容展开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策略。这样城市整体的发展水平将会比之前有一定的突破和提升,这对于居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可否认,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在人们生活之中的作用还是非常作用的,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要对于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实现居民个人、社会、政府的共同协调,最大成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当前城市发展所存在的一些资源紧张的问题,使得城市公共品供给能够不断满足市民的需要,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由于文章的篇幅有限,部分研究仍然欠缺深入,但是希望能够为国内城市公共品供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1]钟裕民.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与实现机制[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11):48-53.[2]曲延春.居民满意度、需求偏好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侧改革——基于山东省546份调查问卷的分析[J].东岳论丛,2017,38(11):109-117.[3]严宏,田红宇,祝志勇.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城市经济,2017(02):25-31.[4]曲延春.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城市公共产品供给[J].行政论坛,2017,24(03):114-118.[5]李燕凌.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模式选择与绩效提升——基于5省93个样本村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6(11):81-95.[6]李燕凌,王健,彭媛媛.双层多方博弈视角下城市公共产品多元合作机制研究——基于5省93个样本村调查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06):45-55+2.[7]李燕凌.县乡政府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政策演变及其效果——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回顾[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11):43-50+110-111.[8]王彦平.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J].理论探讨,2015(06):162-165.[9]杨志安,邱国庆.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碎片化与协同治理——以辽宁省为例[J].长白学刊,2016(01):62-70.[10]冷哲,黄佳民,仲昭朋.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区域差异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