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江楼)初中地理新课改的反思与展望_第1页
(邓江楼)初中地理新课改的反思与展望_第2页
(邓江楼)初中地理新课改的反思与展望_第3页
(邓江楼)初中地理新课改的反思与展望_第4页
(邓江楼)初中地理新课改的反思与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新课改的反思与展望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科学系邓江楼2012年8月12日

内容结构初中地理新课改的反思;初中地理新课改的展望初中地理新课改的反思一、素质教育呼唤新课改二、初中地理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三、新课改对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要求四、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五、关于教学评价的思考一、素质教育呼唤新课改(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二)地理课堂与素质教育;相对于其他各学科,地理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好的课堂。(三)新课改与素质教育;新课改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关于“素质教育”素质,素养与品质。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知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内化。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民素质水准,培养开拓、创新型的人才。二、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一)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不能充分利用教材来让学生获得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新课改后的教材中基础知识似乎更简单了,其实教学难度增大了。(关于教材)尤其条件比较简陋的农村中学,以及非地理专业出身的地理授课者更吃力。二、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二)活动形同虚设,没有让学生“动”起来新课改注重“活”和“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仍然是老师“讲”而不是学生“做”活动;活动流于形式,时间不够,只照顾了少数学生;课堂“活”起来了,却“乱”了,“散”了;

过分注重形式,一讲“合作”就是“小组讨论”二、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三)教育理念没有改变,仍然只注重教授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还是注重应试教育理念的改变是贯彻新课改的根本三、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观念素质(教育理念);专业素质;传统课—教教材—教书本知识;新课改—用教材教—教书育人,以“育人”为中心观念素质(新课改的理念)(一)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三)设置综合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四)强调生活经验(五)学习方式的变革(六)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

(一)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以知识为本位向以发展为本位转移强调过程;强调发展1、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1)学习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任务取向与自我取向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仍然能够主动学习、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授人以渔)(2)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尊重学生加强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具有价值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了解世界的精彩,激发他们改变生存状态的欲望2、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1)学习态度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绩负责(2)人生态度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生活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3、价值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1)人文关怀出身、职业、种族、贫富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人文精神与知识不同知识是外在的东西,可以转化为技能(谋生赚钱的手段)人文是一种素养(有人说“地理是一种素养”)存在“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2)能够接受和尊重他人

与自己的不同各种歧视(种族等)势利、优越感(3)文化的多元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4)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两型社会(二)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

不断变革的世界科学知识增长、更新迅速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三)设置综合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1、学科领域的综合化:单门学科:向经验与生活回归;(有用的知识)不同学科:追求彼此关联;新设综合学科: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设置综合学科的目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课程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地理课程本身具有最强的综合性

(四)新课程强调生活经验

教育绝不仅仅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如何让学生今天生活得幸福、愉快,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了解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并试图让他们更好地生存和生活,体验到存在的意义和幸福。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

(五)学习方式的变革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接受学习: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1、发现学习模式学生的发现行为有四大优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于培养内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能有利于知识的保持2、接受学习学习存在两个维度:一是意义和机械二是接受和发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对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重建和改组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教师运用发现学习时应考虑:(1)发现不一定是有意义的。人们发现的东西,有时并不一定能理解它。(2)一切知识未必都需要自我发现。(3)发现学习并非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六)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1)评价功能转变:由选拔或鉴定变为改进或形成,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而不在于证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应该秋后算帐

(2)评价范畴扩大:从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等。

(3)在评价方法和技术上:不单纯是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4)评价主体的变化: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专业素质(新课改与教师成长)(一)要求教师提升专业地位(二)要求教师更新工作方式与技能(三)正确定位教师的功能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提升专业地位

职业,是一个人社会地位最重要的体现提高教师地位之路: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1、教师可以成为研究者(1)教师是最理想的观察者因为教师本来就置身于教学中,对于教学活动,他不是一个局外人,他可以是掌握观察的方法、了解观察的意图而又不改变原来课堂教学情境的最佳人选。

(2)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思考、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3)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等待别的专家、学者去研究与制定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法,而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和主体,不是教育改革的对象和别人成果的消费者。2、教师从事研究的意义不仅改变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教学相长)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3、教师做研究的方法(1)培养敏感性

(2)研究的程序搜集资料分析及解释资料呈现和撰写研究报告

(3)研究的方式实地研究,从经验中学习(二)教师新的工作方式与技能1、合作

与教师的合作

与家长的合作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

(1)与教师的合作1)传统课程下教师的孤独:与学生的隔离(让学生敬而远之)与同事的隔离(文人相轻)2)教师合作是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要求:课程的综合化课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3)教师合作的好处:心理支持;产生新的想法;给学生以示范;凝聚力量;激发动机;支持变革

心理支持――能有人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

产生新想法――同事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

示范作用――当我们对学生说合作有益时,也在身体力行我们所倡导的理念。

凝聚力量――作为一个集体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大的成绩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激发动机――与同事合作可以鼓励我们试验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支持变革――单独实施革新时,往往不会发生革新的变化,当教师集体参与时,教育改革才能成功。(2)与家长的合作I与家长合作的必要性:

1)教师有责任解释新的观念,有责任解释教育工作的行动意图,以便学生在一个新的氛围中学习时,家长不至于感到糊涂和生疏

2)有义务向社区的成年人说明将要进行的变革,以便家长能带着理解、支持以及对新课程的敬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3)必须与学生的家长和代理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向他们说明教育是一项学校与家庭的共同事业,家长在其中也应发挥积极作用。

II与家长合作的方式:

现代通讯新形式的家长会

(3)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

教师要勇于阐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思想。需要新的评价标准的支持。有人批评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大的劣根性就是不合作、窝里斗(如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现代社会,离开团队、不合作已经寸步难行了。

2、教学评价专业性的评价是基于教育专业知识的。对教学情境做出专业判断而不是普通的判断。不是人们生活经验的一般判断。教学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程度尤其是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上。

学习是痛苦的,优秀教师就是能让学生以较少的痛苦获得同样的学习效果的老师;应试教育就是让学生承受更多的痛苦来获得稍微好一点的学习效果。

(1)评价学生的领域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学科学业发展(2)评价学生的方法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任务情境)发展契约评价同伴互助评价(三)教师的功能定位传统上“传道授业解惑”以知识合法传播者与解释者去传授教学内容;以道德仲裁者去判定学生品德的优劣;以社会选拔者去认定学生成就的大小;教师是“蜡烛”、“春蚕”、“园丁”与“工程师”。新课程下教师的功能定位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激励者、服务者(教育是一种服务)教师也不应是“蜡烛”、“春蚕”、“园丁”与“工程师”。老师的劳动不只是一种付出和奉献,老师的劳动过程是与学生共同成长与发展,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共同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过程。1、了解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知道教学目标;发展个人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适当的鼓励与成功的经验;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维持师生、同伴之间的关系;发挥潜能并有机会施展个人的抱负。2、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地体现民主。新课程弘扬的学生观

应该将学生当成有血有肉,有人格尊严,有独立个性和生命价值的人。

“中国的教育是不把学生弄成残废就决不罢休的教育”。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是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学生不是因为无知而求学,而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学习。他们应有自由表现其个性,发挥个人特长的权利。学生具有同老师完全平等的地位。做民主化教师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畅所欲言;做民主化教师

不滥用职权、以个人的好恶制约学生的看法,更不会强制学生接受和服从;做民主化教师

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友好、融洽;做民主化教师

在民主化的课堂里,学生勇于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享受被尊重、被肯定,有价值感;与民主化相对的是专制

(1)一致化:在作业指导方面强求学生的解答跟其心目中的标准答案一致,不允许有分歧的看法,即使是有创造性的见解也不接纳。与民主化相对的是专制(2)形式化:注意表面的形式,执意强制实行;即使学生阳奉阴违也不在意。与民主化相对的是专制(3)专制化:要求高度集中,自以为是,偏执武断,喜欢发号施令、指使别人;不喜欢别人意见太多,不容学生质疑;有一种求全倾向,要求别人有十全十美的表现,对他人的缺点很难容忍。与民主化相对的是专制(4)保守化:墨守成规,在教学方法上因循守旧、不愿意进行新的尝试,甚至对于新事物有一种抗拒的倾向。与民主化相对的是专制(5)两极化:对事物的评价采取简单的二分法,非好即坏,界线分明,对学生总是以“好学生与坏学生”进行划分与评价,对学生的过错难以谅解。3、欣赏每一个学生

不以学业成败论英雄;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4、关注教育平等通过深入地分析课堂教学环境,我们发现:

(1)学生的学习机会并不均等

(2)

教师总是将难度不同的知识分配给学生(讨论因材施教)

(3)对待成绩好或差的学生的错误回答反应方式不同

(4)对学生的期望不同智力、性别外貌、家庭背景等

(5)按成绩分班,学校以及教师以不同的心态对待不同的班级公平地分配爱、温暖、物质给每一位学生

5、成为反思型教师(1)何为反思(reflection)?

反思是透过对对方行为的观察及自我行为的反省,所做的自我评价。(2)反思的意义促进个人专业的成长通过评价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改进以达到更高的层次。勤于反思并利用洞察力不断改进教学的老师可以成为经验丰富、值得信赖的学科带头人。反思是个人持续发展的关键,反思促进了变化和提高。目标的达成给教师带来的成就感、自豪感,会转化为教师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大动力,增强了教师的自我价值感。(3)反思型教师的特征了解自己和学生的感受拥有专业知识专业领域及教学法知识;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他们在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因学习情境不同的差异有顽强的意志来执行他们选定的目标(4)怎样成为反思型的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及自我行为的反省,不时地做自我评价;

回顾过去,总结学年中成功的事件,以及不顺利的事件;

设定目标,确立新学年最想做的事;利用专业期刊、研讨会以及工作研习、思考自己的教学事务。四、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宣传的教育公平与真正的教育公平相差甚远;发达的民主社会的教育公平五、关于教学评价的思考定量→定性;一维→多维(综合);选拔、鉴定→形成、改进初中地理新课改的展望一、新课改需要教育大环境的改变来支撑二、新课改需要教学评价的改进来推进三、新课改需要教育理念的转变来完善一、教育大环境的改变政府的支持,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积极作为;班额的小班化,教育公平的推进;地理课程学制设置的连续化(九年级)教师培训的常态化;(教师在培训中的收获)二、教学评价的改进对老师、对学生不惟成绩论英雄不惟结果,更重视过程;不急功近利,更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三、教育理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全人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的诠释:教育是使人学会生活,增强生存的本领;全人教育(whole-personeducation)的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学问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宗教求“圣”、身体求“健”、生活求“富”;高素质人才的涵义:高尚的品德、高超的技能、高雅的风度;1.课程的内容选取——不适合中学阶段四季成因的推导——

时区的图形判读和计算—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后续学习用处不大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具体的空间分布——太简单自然带——不足太难太复杂2.课程的年级设置——初、高中一、二年级

板块构造置于世界地理前列气候类型置于世界地理前列中国地理缺乏气候类型高中地理缺少板块和气候成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置于初中前列自然地理用到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内容尚不完备3.统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内容设置

义务教育1-6年级的科学、社会课程:地球的形状、大小、昼夜更替与自转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平面图上的方向、比例尺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天气预报常见符号世界主要人种、语言的分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和分布中国的海陆位置、面积,人口及其分布中国民族分布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