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世界元模型的货币竞争力分析_第1页
基于世界元模型的货币竞争力分析_第2页
基于世界元模型的货币竞争力分析_第3页
基于世界元模型的货币竞争力分析_第4页
基于世界元模型的货币竞争力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世界元模型的货币竞争力分析

为了找到一种独特且可取代人民币作为人民币的货币的“篮子”,以寻找适合亚洲货币联盟的货币“篮子”的不同“货币模式”和“欧元模式”的“路径”,笔者在2001年初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货币模型,由全球所有可转换货币组成。这反映了未来世界货币一体化的理想设计,因此可以称之为“世界原始”模型。(1)E(t)=W(t)·K(t)+ΣW(i,t)·K(i,t),其中,i=0,1,2……n;W(t)、W(0,t)分别是美元和人民币在t时刻的竞争力权重;K(t)=1,K(0,t)=人民币初始汇率/人民币t时刻的汇率,K(i,t)=第i种货币的初始汇率/第i种货币t时刻的汇率。所有汇率均是指对美元的汇率,例如人民币的起始汇率为8.3510元/美元(1995年)。(1)式是一个动态模型,它可以描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后,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的一个“影子货币”——“世界元”的汇率变化过程。需要强调的是,(1)式中的W(i,t)表示第i种货币在t时刻的竞争力,是一种货币竞争力,它不等于该国(地区)的综合实力,也不等于该国(地区)的经济实力。这种货币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该货币在境外作为计价、结算、储备和交易的能力,例如该货币在全球的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和国际外汇市场交易中所占比重。这就是说,或者因为进出口贸易中以本币计价、结算的比重过低,或者因为本币的可兑换程度过低,该国(地区)货币的竞争力权重就会小于该国GDP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或者小于该国进出口贸易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重,反之也一样。例如,日本的GDP大约是德国的GDP2倍多,然而日元,马克在1998年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的比重之比为20.2%:30.1%=2:3。因此,日元不可能象马克在组建欧元过程中那样,在亚洲货币一体化中单独发挥令导货币和核心货币的功能,这就是人民币应当承担这一个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货币是瑞士法郎,瑞士的GDP为2473.62亿美元,小于澳大利亚的3685.71亿美元,更小于加拿大的6771.7亿美元,但是2001年瑞士法郎在国际外汇市场交易总额中占6.1%,大于加拿大元的4.5%和澳大利亚的4.2%。这是因为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和特别保密的银行法满足了外部的特殊需求,从而大大提升了瑞士法郎的货币竞争力。另一个也值得关注的货币是港币,其货币竞争力也明显大于墨西哥、巴西、印度、韩国等国家的货币竞争力。这是因为香港高度自由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背靠祖国大陆的地缘政治经济条件,满足了各种国际资本通过香港进入中国大市场的外部需求。②③因此,要大幅提升人民币的竞争力,从而在亚洲货币一体化中发挥令导货币和核心货币作用,不仅“人民币基本可兑换大体应在21世纪头10年里完成”(景学成,2004),要鼓励在进出口贸易中以人民币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提升在进出口信贷中人民币的比重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设计、策划中,必须充分考虑并满足亚洲货币一体化所必然带来的特殊需求——作为“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的“亚元”的载体货币——一个充分国际化的人民币。也就是说,让“买入人民币就是买入未来的亚元”成为亚洲各国共同的理念和共同行动。(2)由于W(t)+ΣW(i,t)=1,所以W(t)=1-ΣW(i,t),将其代入(1)式,经过整理后可以得到。(3)E(t)=1+ΣW(i,t)·[K(i,t)-1](3)式表示,若第i种货币的K(i,t)恒等于1,即第i种货币是盯住美元单一货币的固定汇率制,那么第i种货币的竞争力权重就将归于美元的竞争力权重,不仅增强了美元在当前的“金融霸权”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而且也增强了美元在未来“世界元”中的权重。从这一点出发,1997年开始的东亚金融危机迫使东亚国家盼盼退出了盯住美元单一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势必削弱了美元在未来的竞争力和战略地位,这大概是美国政府当初万万意想不到的,这就叫历史的辩证法!同时这也启示我们,使我们更加感到人民币和港币应当尽早摆脱美元的单一汇率制,只有这样才能开拓人民币国际化的广阔空间,从而在今后中国金融进一步的开放中,确保中国的金融安全。更一般地说,(3)式的理论意义是,全球所有的可兑换货币可以按照其对美元汇率的变化率进行统计学上的动态聚类分析,将K(i,t)趋近的并成一类,那么这些K(i,t)趋近的货币就可以组成一个“最佳货币区”,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全球所有可兑换货币划分成若干个“最佳货币区”了。也就是说,当t—→+∞时,K(i,t)首先是渐近收敛于若干个“吸引子”,这就是当前的多“吸引子”阶段,在这个阶段已经形成和将要形成多个货币联盟和货币区域,这个阶段可能要延续到本世纪末。然后,这些若干个“吸引子”又会再渐近收敛于共同的,也是唯一的大“吸引子”——“世界元”。多“吸引子”阶段至少又可细分为前后2个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1970—1999年)“国际汇率自然有一个波动幅度先是逐步扩大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国际汇率制度是一个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为主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时期”。例如,美元兑日元汇率从1970年到1995年的25年中,经过1970—1973年,1975—1978年,1982—1988年和1990—1995年4次下跌贬值后,累计贬值幅度竟已经达到73.9%,并创下历史低点94日元/美元(年值)。接着,在1995—1998年强烈反弹,升值竟创下历史新高39.2%。与之相对应的,在1970—1999年的“前十年,中十年和后十年的统计中”,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货币比例由4.3%上升至9.1%以及27.0%;而采用固定汇率制度的货币“比例却由84.8%下跌至68.4%以及46.6%(郎咸平,2003)。而第二个时期(1999—2029年),国际汇率“接着是一个波动幅度逐渐稳定下来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国际汇率制度是区间浮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主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时期”④。因此,美元本次下跌贬值不会再次触及94日元/美元(年值),也不会去触及1.3072美元/欧元(1995年值)。与之相对应的,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货币数在1999年达到峰值51个(27.6%)之后,一路下滑,在2001年底和2003年4月底分别跌至40个(21.6%)和36个(19.3%);而采用固定汇率制度的货币数却止住了下跌趋势,其比例始终稳定在48%的水平上。至于采用广义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货币比例,不仅继续保持增长,而且再次超过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货币比例(详见表1)。可以预见,今后采用固定汇率制度的货币比例(第1、2、3类)仍将最大,采用广义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货币比例(第4、5、6、7类)其次,而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货币比例则还将一路下滑——这正是“美元化”、“欧元化”和未来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根据欧元的经验,欧元的发起国货币一开始就盯住以马克为核心货币的欧洲货币单位ECU,并在跟随ECU浮动的过程中,它们的K(i,t)渐近一致,终于收敛至欧元,从而使它们的货币竞争力权重可以合并在一起,大大增强了它们共同抵抗美元的实力。所以,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充要条件是需要一个具有“吸引”其他亚洲货币的K(i,t)向其逼近的中心货币,它既要是一个“篮子”货币,以保证它的“公共性”,又要是一个实体货币,以保证货币交易的可结算性。这就是说,如果人民币能够尽早实施盯住“世界元”的战略,不仅可以摆脱原先盯住美元单一汇率制的缺陷,而且可以在尚未建立的亚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之前,就开始成为亚洲货币的“吸引子”了。若令E(0)=1美元/世界元,即“世界元的初始汇率是与美元平价的,再令K(O,t)=E(t),即人民币盯住“世界元”,实现固定汇率制,那末(3)式就变成(4)E(t)=1+W(0,t)·[E(t)-1]+ΣW(i,t)·[K(i,t)-1],i=1,2,3……n(4)式经过整理化简,就可以得到(5)E(t)=1+ΣW(i,t)·[K(i,t)-1]/[1-W(0,t)]=1+ΣA(i,t)·[K(i,t)-1]其中,A(i,t)=W(i,t)/[1-W(0,t)],令A(t)=W(t)/[1-W(0,t)],则有A(t)+ΣA(i,t)=[W(t)+ΣW(i,t)]/[1-W(0,t)]=[W(t)+ΣW(i,t)]/[W(t)+ΣW(i,t)]=1所以,当人民向盯住“世界元”后,人民币汇率就与“世界元”汇率同步变化了,只要计算出“世界元”汇率的变化率,就得到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率了,而“世界元”汇率的变化率只取决于除美元之外的,其他未盯住“世界元”各个货币的竞争力权重和汇率的变化率。当然以上仅仅是理论分析,实际运作必须作一些简化。由于2001年全球外汇市场中,交易量最大的9个国际货币为美元90.4,欧元37.6,日元22.7,英镑13.2,瑞士法郎6.1,加元4.5,澳元4.2,瑞士克朗2.6,港币2.3,合计为183.6,即91.8%比重,其中3大国际货币就占了75.35%。考虑到以上9个国际货币正在形成美元区、欧元区和亚元区的趋势,又考虑到特别提款权SDR由于组成货币过多(1974年7月曾达到16种货币)美元比重过低(1991年1月只有40%),从而无法继续发展的教训,所以只取3大国际货币构建“亚元3”,美元:欧元:日元=90.4:37.6:22.7=60:25:15。(6)“亚元3”模型(只有3个独立浮动货币)。亚元E(t)=1+β(日,t)·[K(日,t)-1]+β(欧,t)·[K(欧,t)-1]其中,β(日,0)=15%,β(欧,0)=25%,逐年动态态调整可以得t时刻之竞争力权重。《日本经济新闻》2003年3月13日的“统一亚洲经济新构想”一文中提出:我们认为,一开始时,三种主要货币的构成比为美元6,日元2,欧元2比较合适。作者为日本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长行天丰雄。因此,“亚元”可由:W·(80%人民币+8%日元+12%美元)+(1-W)·(20%欧元+20%日元+60%美元)构成,W则由谈判而定。若W=21.7%,则“亚元”将由17.36%的人民币,17.396%的日元,15.66%的欧元和49.584%的美元构成。这样,在“亚元”中人民币与日元比重基本一致,从而巧妙地破解了日本先入为主排除我人民币的企图。只要人民币实行盯住“亚元3”作爬行区间浮动(广义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并公示“篮子”货币比重(美元60%,欧元25%,日元15%),则“进”可与日本联手构造“亚元”吸引子“退”也可单独构造“亚元3”吸引子,真可谓“进退自如”,这就是笔者始终坚持“亚元3”方案最重要的理由——人民币有了充分的主动权。为了验证人民币盯住“亚元3”的可行性,须要作一次模拟推演。在推演中如何确定基准期(t=0)是一个关键,若以经常项目差额最小为目标,应以1995年(16.18亿美元)为基准,若以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差额之和最小为目标,则又应以1998年(293.24-63.21=230.03亿美元)或1999年(156.67+76.42亿美元=233.09亿美元)为基期。考虑到我国更应注重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并且1998年和1999年出口实行退税保持至今,即宏观经济环境比较接近,所以笔者分别以1998年和1999年为基期作模拟推演。为了作一比较,笔者在表2中还列入了2001年封进和钟甫宁两位先生⑤,以及2003年黄薇女士⑥不同方法推演的结果。由于1998年出现资本的净流出63.21亿美元,是1993年以来唯一的“异常”数据,不具有代表性,所以似乎以1999年为基期更为合理,这一点从表2也可以看出来:以1998年为基期,2003年11月人民币低估了4.1%;而从1999年为基期,则2003年11月人民币只低估了3.0%。若考虑到人民币退出盯住美元单一汇率制的初期(2004—2008年),美元比重还应当更大一些,则可采用2000年底国际储备中,美元:欧元:日元=79.1:14.7:6.2,这样一来人民币在2003年11月的基准汇率应该为8.1244元/美元和8.1374元/美元(基期1999年),即人民币分别只低估了1.84%和1.69%。因此,尽管美元兑欧元的谷值将会出现在2004年,只要采用美元:欧元:日元为79.1%:14.7%:6.2%的一揽子货币,以1999年为基期,加上带托宾外汇交易税功能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区保驾护航,就一定可以把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升值)控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当然,如果人民币退出盯住美元单一汇率制的时间又能选择在美联储升息,或欧洲央行可能的降息之后,就更好了。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担心,一旦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后,人民币汇率必定“涨仃板”,再也不下来了怎么样?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出现“涨仃板”是可能的,但不下来却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1)从基本面上来看,2005年美元兑欧元的汇率将进入上升期,从而会抵消2005年美元兑日元汇率可能的最后一跌。而美联储的升息行动甚至升息预期,对美元汇率的止跌回稳,都会有巨大影响。(2)从技术面上看,在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实施带托宾外汇交易税功能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同时,仍应当强调人民币的中心汇率保持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央行的重要目标,即只有当人民币的交易汇率连续落在绿灯区时,才会启动人民币中心汇率的250日滑动平均的调整,这样就彻底破解国际投机资本可以逼迫人民币汇率连续、快速地升值的预期,从而打开人民币汇率的“涨仃板”。孙书仙,焦百强俩位学者认为⑦,“东亚美元本位(或以美元作为外部锚建立东亚汇率联动机制)的……内在缺陷对其可持续性提出了质疑”。它不能使东亚摆脱美元——日元大幅波动和投机冲击的困境。而“东亚的贸易结构中,美国和欧盟都占到相当的比重;外资和外债结构中,美元和欧元结算的比重依然很大,若东亚贸然采取钉住区内货币篮子制,将会给东亚各经济体带来极大的汇率风险”。因此他们认为,东亚未来建立类似欧洲汇率机制(ERM)的“区域内钉住汇率制”的可能性也不大。最后他们提议,“目前东亚各经济体(除日本外)应平衡退出传统的钉住美元制,实行共同钉住货币篮(由美元、欧元和日元组成)制度。随着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协调和东亚货币合作基金的建立,逐渐把东亚区内货币(如人民币、韩圆等)加入货币篮”,……“使货币篮具有ACU的性质”。这就是孙书仙,焦百强先生提出来的,有别于外部名义锚和内部名义锚的“混合驻锚”方案。因为该方案中未确定货币篮子中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权重,也未明确建立亚元的“路线图”(时间表),所以笔者特补充如下: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东亚各国可保持各自原有的汇率制度,但应承诺在2008—2010年,改为盯住美元、欧元和日元构成的货币篮子,为了照顾到各国汇率制度的差异,货币篮子中的美元权重为60%—80%,欧元和日元权重不大于25%即可。此阶段还应在区域内双边货币互换安排的基础上建立东亚货币基金EAMF。第二个阶段建立统一的货币篮子。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国家作为发起国,协商建立共同的统一的货币篮子;其美元权重为60%,欧元权重为20%—25%,日元权重为15%—20%。各发起国应承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