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现代女权主义视角看海明威女性人物研究_第1页
从后现代女权主义视角看海明威女性人物研究_第2页
从后现代女权主义视角看海明威女性人物研究_第3页
从后现代女权主义视角看海明威女性人物研究_第4页
从后现代女权主义视角看海明威女性人物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后现代女权主义视角看海明威女性人物研究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繁荣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尤其是女性,开始关注明代作品中的女性。正如苏珊·比格尔所说,“女权主义对海明威研究的影响,如同越南战争的影响一样,是直接的和惊人的”。1一些女权主义者指出,海明威对女性抱有敌意,他要不就忽略女性,要不就把女性表现为魔女或天使。而另一些女权主义者却通过探讨海明威的双性感受力来阐述他对女性的同情。海明威女性人物研究中存在的这些分歧是导致人们不断探索这一领域的原因。理解海明威女性人物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意识到,海明威在小说中描写妇女的不同社会性别角色,揭露社会性别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目的是在探究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适当角色和地位以及两性间的相适性关系。因此阅读海明威的作品有助于我们思考现代文化和社会中存在的性属和性别问题,尤其是了解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在研究海明威这位重要的作家,特别是涉及他对男女间的性别关系建构的主张时,我们不能忽视海明威的双性视角,即海明威能超越自己的性别身份,把女性成分纳入自己的意识之中,从女性视角去观察事物、感受事物和揭示事物。要不然,我们就会堕入一种盲目地接受他作品中所反映的陈规俗套的陷阱之中,或者承认从前那种分析海明威作品中妇女的简单片面、善恶对立的二分法。海明威的双性视角几乎体现在他的每一个创作时期,我们可从4个方面来总结概述。首先,海明威是一个能使自己与女性人物等同起来的作者。在他的早期短篇小说,诸如《密执安河上》、《雨中的猫》、《白象似的群山》、以及《乞里马扎罗的雪》中,海明威严肃地反映妇女在父权社会中所处的困境和劣势地位。他能像女性那样去观察和感受事物,始终站在那些受到冷漠无情和自以为是的男主角排挤和伤害的女子一边。他的女性人物常被刻画成具有个体意识、个人情感和自主行为的自我。她们具有自我明确的批判意识,能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个人反应,因此她们的愿望、痛苦、沮丧、幻灭、愤怒以及她们的反抗和挑战的叛逆行为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海明威早期对妇女的刻画不仅说明他对女性的苦难和情感很敏感,而且显示作者有意识地抛弃常规刻板的模式,努力客观独到地去表现妇女。在表现两性不和谐的故事中,海明威责备的是男性的自我中心与傲慢,因为他们把妇女和她们的身体仅当作其欲望的附加物,并认为女性的需要和她们的养育激情微不足道。这些早期作品表明海明威能充分意识到,传统的社会性别等级制度偏袒男性,把女性摆在两性二元对立的负极上,因而不合理。海明威对妇女的同情不仅表现在他对受委屈的妇女的刻画之中,而且也表现在他对有过错的妇女的描写之中。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弗兰西斯·麦康伯短暂幸福的生活》中的女主角玛戈。故事中玛戈·麦康伯尽管淫荡轻浮,伤风败俗,但却被描写成一个非常聪明、有抱负的女子。她陷入追求时尚的婚姻困境中,成为其阶级和美貌的牺牲品。海明威对女性所抱的深切同情还体现在他对不合情理的传统性别模式的揭露之中。在小说里,他竭力表现妇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不仅仅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而主要的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决定的:人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中形成的;生理状况不是妇女命运的主宰;男人和女人的性别角色将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海明威在小说中注意表现女性意识,例如,在《雨中的猫》里,那位年轻妻子渴望干一件英勇的事情;在《伊甸园》中,凯瑟琳·伯恩能敏感到社会和文化对女性发展的阻碍,因而追求在社会、经济和艺术生活中的自我创造和主观感受。海明威还对女性的才能和杰出的品质表示赞赏;在《事情的结局》里,我们目睹了玛乔里钓鱼和划船的本领;在《有还是没有》中,我们被玛丽·摩根在得知亲爱的丈夫死去的噩耗时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所感动;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皮拉尔的勇敢、坚定和对人性的敏锐洞察力以及作为游击队领导所表现出的卓越才能都令我们折服。事实上,海明威对女性意识、女性智慧和女性才能的强调,说明他积极响应美国妇女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充分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彻底发挥自己的才能而要求男女平等、要求摆脱家庭和性别束缚的呼声。另外,海明威还通过描写女性留男式发型和穿异性服装来暗喻他对社会性别的不定性和可变性的认识。海明威小说中反复出现类似的女性迷恋男式发型和男式服装的活动:《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布莱特·阿什利留着“像男孩一样往后梳的头发”,2并且头上总戴着一顶男式贝雷帽;《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巴克利对弗雷德里克说:她想等小凯瑟琳出生后就把头发剪得短短的;《有还是没有》中的玛丽·摩根在染过的金色短发上带着一顶男式毡帽;《雨中的猫》里那位美国妻子的头发剪得就像男孩子那么短;在《伊甸园》中,随着凯瑟琳·伯恩的社会性别身份的不断越界,她的皮肤晒得越来越黑,她的头发也剪得越来越短,而且她的衣服也越来越男式化。以上这些女性人物在小说中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双性气质。在这种意义上,海明威似乎是把女性剪短发、穿男女混装作为否定社会性别成规和跨越男女性别气质的一种象征。3此外,妇女留短发和穿异性服装不仅反映了妇女不断上升的性别地位和社会权利,而且也反映在20世纪20年代里由于敢作敢为的女权主义者对社会准则的叛逆日趋显著,人们对妇女的态度也不再仅仅受生育支配的影响。其次,海明威的双性视角表现在他能否定一些传统的男子汉概念的价值。在《伊甸园》中,大卫父亲的“男子汉准则”和狩猎屠杀仪式被表现得完全令人不快,而大卫的艺术家职业却被给予高度的赞赏,因为艺术家具有把男性的果断和信心与女性的直觉和敏感结合起来的双性品质。在尼克·亚当斯的一些故事里,人物对话反复流露出极度的男子汉观念和性别歧视态度,但尼克·亚当斯在对话中的沉默和近乎沉默却暗示他(和海明威)的异议。例如,在故事《三天的打击》里,当两个年轻人喝得醉意熏熏时,比尔祝贺尼克逃避了可能与玛乔里结合的婚姻,接着又阐述他的年轻单身汉的哲学:“男人一旦结婚就彻底完了……他什么也再得不到了。什么也得不到。一点也得不到。他完蛋了。你见过那些结婚的朋友。”4但是对于比尔自信的主张,尼克的反应却是什么也没说。“尼克没说什么”5这个短语在故事中不止出现一次。显然,尼克并不赞同他朋友那摆脱异性纠缠的男子汉独立准则。想到可能与玛乔里重归于好,尼克不但没感到厌恶,反而感到宽慰。故事里对话中的意义不是由说出来的东西,而是由那暗示着对陈述出来的偏见表示否定的沉默决定的。这一技巧不仅仅用于尼克·亚当斯的故事里,它是海明威早期艺术生涯中反复采用的技法。作者的意图是间接地主张而不是直接地阐述男性的敏感、忍耐和丰富情感,而这些品质并不属于粗陋的性别分化制度中的男子气概。海明威赞同把女性品质融入男子汉气概之中的主张证明,他能敏锐地认识到,把男子气概与不动感情等同起来的文化准则本身是不妥的。对男性情感中的女性成分的肯定在《老人与海》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小说中,海明威强调老人圣地亚哥经受磨难的耐力和他对男孩马诺林的深切关怀。除了老人与男孩之间亲人般的密切关系之外,海明威把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和睦关系引伸到人与自然,或人与宇宙的关系。在这种意义上,海明威的双性视角能使他超越具体和历史,达到抽象和哲理的高度。第三,海明威有时无意识地按照其写作的冰山原理来运用双性视角或女性视角。也就是说,海明威的双性视角有时是不明确的,甚至作家本人也未必会意识到它。但如果读者足够敏感,或许能发觉淹没在水下的冰山那一部分。我们知道,有一个时期,海明威在一些故事集中连续表现男性人物,例如,他的第二本故事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中刻画了许多男主人公,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挫折面前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世界,他们仿佛是没有女人的男人。海明威当时也许是迫于习俗的压力,他在给这本故事集的书名作注时陈述道,由于“训练、纪律、死亡、或其他原因”,女性的感化影响在故事中不存在。西里尔·康诺利显然是受到海明威的影响,1927年在《新州男士》杂志评论这本故事集时宣称,此标题意在“敲响卓显出该书特色的极度男子气概的音符”。6诚然,在故事《五万元》、《没有被斗败的人》和《杀人者》中,海明威的职业选手们确实表现出勇气,但每个故事中,职业作风都受到腐败和欺骗的损害。拳击手布伦南是自身堕落;斗牛士卡尔西亚是被斗牛业玩世不恭的赢利主义所毁灭;而安德烈森却注定要死,因为他被控制拳击比赛的黑帮出卖。在这些故事中,没有一个斗士的男子气概不被复杂的动机或自身的情绪所削弱,也没有一件事情会像人类复杂处境中的话题“坚强”那样简单。实际上,这些故事暗示,男性世界如果缺少女性的特殊原则,如关爱、养育和本能的情感,就会充满恐怖、残酷和欺诈。等到海明威写《胜者一无所获》的故事集时,他的丰富经验使他更注重双性视角,但它仍然时隐时现。海明威的故事中不但没有忽视妇女,反而还让读者意识到不在场的妻子们。就如同尼克·亚当斯的许多故事中不在场的母亲对儿子产生了极大影响那样,在《没有女人的男人》和《胜者一无所获》的故事中,不在场或几乎未露面的妻子们对丈夫的影响是巨大的。布赖恩·哈丁就觉察到海明威故事中所隐含的这种含糊不清但又确切无误的东西:“这些故事非但不是歌颂生活中没有女人的男人的完全独立,而是暗示生活没有女人的同情和支持是痛苦的。”7最后,海明威的双性视角表现在他能尖锐地洞察到消除性别差异和颠倒性别角色的不可行性。如上所言,海明威能充分认识男尊女卑的不合理和社会性别陈规的不恰当,因此主张改进社会性别结构。然而,他并不赞同社会完全取消社会性别。海明威的这种复杂思想表现在他对强悍、乐于进取的女性的矛盾心理和对温柔贤淑、聪明能干的妇女的赞赏态度中。我们也许可从两方面来推断其理由。一方面,作为一个思想复杂而深邃的作家,海明威早已经看到社会中存在着两性间的社会性别差异。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男女之间的差异是我们需面对的现实。再者,虽然社会性别主要不是由性别决定的,但社会性别直接与性别有关,即是说,在性别和社会性别之间有一种辨证关系:它们相互产生。如果性别不会消失,性别或社会性别差异就会永远存在。而且更重要的是,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智方面都有其优点,因此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消除两性差异。另一方面,作为当时文化斗争和社会性别冲突的积极参与者,海明威提倡妇女解放,支持妇女要求在政治经济上与男人平等的主张,并敬慕聪明、进步、自立的妇女。但与此同时,他又对女权主义运动中的一些过激言行表示怀疑,尤其是当他看到一些妇女努力用男性的价值标准和男人的行为准则来严格衡量自己,并竭力闯入男人的领域去与男人竞争,而不探究这种竞争的价值何在时。海明威似乎对妇女不考虑一些性别方面的差异而一味追求男女平等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对于他来说,仅仅为了追求平等,似乎是在假设女人想同男人一样,或者男人更值得效仿。这事实上就是肯定男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男性所代表的一切在价值上高于女性所代表的一切。再者,行为方式和男人一样,享受与男人同等的权利,这似乎是可以接受的逻辑,但实际上是抹杀、掩盖了传统社会性别和劳动分工对妇女的要求。在不改变社会性别分工的情况下,在女性仍然承担着生儿育女的重任时,要求妇女同男人一样在社会中运作去取得和男人同等的报酬、权利及地位,这显然是极大的不公平。这就是为什么在海明威时代一些有抱负的妇女为了独立自由,为了把自己的全部创造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不得不放弃婚姻,牺牲家庭生活的原因。然而,这些以扮演男性角色而感到自我快慰的女性必须认识到,正是由于女性角色的存在,由于妇女被征服和女性角色被否定,她们才去充当男性角色。可是,一旦妇女否定自己的性别角色,她们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模仿或珍爱男性所尊重的东西,这实际上是加强了父权社会的价值观。而且,如果妇女忽视女性自身的美德,如养育激情、温柔体贴、情感真挚和忍耐包容,她们就会变得野心勃勃、骄横跋扈、享乐消遣、道德沦丧、放荡不羁。这最终不仅会给女性自身而且也会给男性带来危害,因为这会使两性间的紧张冲突变得更为激烈,其结果不是男女性别身份的丧失,就是社会性别身份的颠倒。20世纪20年代一些行为不受传统拘束的少女就是放弃女性角色的明显例子。因此,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中塑造布莱特·阿什利时,表达了他对妇女在追求(尤其是在性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和男女平等中丧失女性品德和女性身份的焦虑。布莱特行为无拘无束,穿着打扮男性化,自称为“小伙子”,不愿意留长发。她虽然迷人,具有同情心,却不能感情专一,对她周围的男性滥施魅力,导致男性间的冲突和斗殴。这就是为什么她的破坏性力量在小说结尾时最终受到钳制的原因。另一方面,海明威在小说中暗示,性解放是压抑的负作用所导致的一种堕落,它实际上加剧了对妇女的束缚。在探索社会性别危机中,海明威还采用雌雄同体的主题。他通过表现性别“卵生”、雌雄同体的性爱和性变态来表达他对消除性别差异和颠倒社会性别角色的担忧。可以说,海明威在小说中反复以不同形式描写两性间雌雄同体的结合。当男女人物在性爱中难以区分地融合一体时,就能得到性欲和情感的满足。我们从凯瑟琳·巴克利和弗雷德里克·亨利、玛丽亚和罗伯特·乔丹、雷纳塔和坎特韦儿之间的爱情中能找到这种浪漫结合的事例。然而,这种雌雄同体的结合有可能导致男女身份的丧失,因此有时是不可取的。例如,《伊甸园》中雌雄同体的描述意味着否定性别差异,抹杀个体身份,因此导致性别身份丧失的雌雄同体必须与浪漫的性爱结合的主题区别开来。在《伊甸园》中,凯瑟琳·伯恩主动消除她与丈夫大卫之间的社会性别差异,颠倒他们之间的性别角色。但是凯瑟琳寻求的雌雄同体——她对男女社会性别平等的追求——并没有导致一种新的和改善的社会性别状况,她反而在摈弃传统社会性别差异时,向大卫的男性权利和他的艺术家才能进行了破坏性的挑战。所以,小说中社会性别差异的模糊最终不是同健康,而是同疯狂联系起来——凯瑟琳最后烧毁大卫的小说手稿,变得精神失常,离家出走。她的位置由一个更加温顺的姑娘取代,她不像凯瑟琳那样嫉妒大卫的工作和想做男孩。小说虽然主要叙述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颠倒时所发生的一切,但小说最终还是让大卫重新回到传统的异性婚姻关系中,这说明作者担忧男女性别和性属关系的颠倒会使男性力量和权利受到女性威胁,结果重蹈变相的性别主义——女性至上。海明威在小说中揭露性别意识形态中这些矛盾的观点和心态,为的是要引荐一种两性互补、和睦共处的理想。海明威主张两性间的相适性关系主要表现在他竭力创造一种作为男性互补伴侣的理想妇女。海明威的理想妇女得到充分发展时,既保持着令人仰慕的传统女性的品质,如温柔多情、贤淑善良、无私忘我,同时又具有坚毅勇敢、聪明能干、独立自主的现代新女性的特性。她们在与男性的交际中渴望用爱和奉献来与男人敦睦相处,而不会给男人带来恐惧和“阉割”的威胁,也不会与男性形成冲突。她们是男人的精神伴侣和良师益友,而不是某些评论家所贬称的“驯服的性羔羊”、“专供玩赏的姑娘”或“完美的情妇”。海明威通过塑造这些理想妇女,把女性从过去的客体转变为主体,使他们充满活力,赋予她们以发言权,让她们发挥女性的主观能动性。像凯赛琳·巴克利(《永别了,武器》)、玛丽·摩根(《有还是没有》)、玛丽亚(《丧钟为谁而鸣》)和雷纳塔(《过河入林》)这样的理想妇女都比男主人公在情感上更丰富、更现实,在爱情上更成熟。她们在帮助男主人公寻求本体、完善自我的过程中起着催化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她们也完善了自己。她们用爱引导男人步入相互信赖的真实感情中,使他们懂得用相互关怀而不是孤立独处的方式去对待事物,她们正像卡洛尔·吉利根研究中的当代妇女那样,“用一种自我与他者相互依存的表示去取代男性那种趋于独处的偏见”。8海明威的理想妇女既非魔女也非天使,她们有血有肉,真实可信,但同时又寄托着作家两性间融洽共存的理想。海明威强调人类两性间亲密交往的关系,为的是建立一种基于相互谅解、相互信赖、相互支持和相互仰慕的男女互补关系。这种两性互补的观念不仅是向传统的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者之界线,而且也向现代女权运动中表现出的取消和颠覆俗定的社会性别模式的趋势提出了质疑。换言之,海明威肯定性别差异,但又主张两性间的平等合作,并提倡改进社会性别模式,以平等与和谐取代欺压与对抗。海明威在理想妇女的刻画中所体现的社会性别观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当代女权主义的社会性别观是一致的。人们一般认为,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是强烈要求男女平等的“女权主义”阶段;第二是女权主义者以性别差异为名否定男性象征次序的“女性特征”阶段;第三是强调男女之间文化话语互补关系和强调妇女自身的“女性”成分的“妇女”阶段。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是以“两性平等”的理论为基础,经历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这一阶段往往表现为妇女竭力打破性别隔离,突破性别禁区,闯入男人的领域,用男人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自己,同男人一样在社会领域里运作。但是这种解放有可能导致同化,即妇女接受男性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否定女性的特殊能力和价值,最终使自己男性化。这种平等主义伦理的目的也许不能改变、反而会加剧当时两性间不平等的状况。有关这一问题,海明威通过刻画像凯瑟琳·伯恩这样的现代女性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1968年以后,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阶段出现了,女权主义者们放弃了以前性别同化的主张(女人同男人一样),宣扬“性别的差异和独特性”(女人与男人不同)。用主张性别差异的理论家的观点来说,妇女实质上比男人好,而且她们所拥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