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3学年普陀区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1页
上海2023学年普陀区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2页
上海2023学年普陀区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3页
上海2023学年普陀区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4页
上海2023学年普陀区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023.11)(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文言文(27分)1.

默写与运用①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②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③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④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⑤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侧面描写月光空灵清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②.

老骥伏枥

③.

云生结海楼

④.

清荣峻茂

⑤.

水中藻、荇交横

⑥.

盖竹柏影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萋、鹦鹉、骥、峻、藻、荇。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

“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暖树”指__________。3.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颔联对仗工整,画面有声有色,随机用两种动物,来描绘湖中的美景。B.

颈联描绘了游人被花儿飞溅的花粉迷了双眼,马蹄由浅绿的嫩草遮没。C.

尾联的“不足”一词从自身感受出发,表达了诗人对所见景象的怀念。D.

全诗以行踪为序,从“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清晰而有条理。【答案】2.

向阳的树

3.D【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意思是:几只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向向阳的枝头,跳跃唱歌;其中“暖树”的意思是:向阳的树。【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有误,“来描绘湖中的美景”错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湖边景色而不是湖中美景,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B.有误,“游人被花儿飞溅的花粉迷了双眼”错误。“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真正迷了“游人”双眼的是开的繁多而绚烂的鲜花。颈联两句,写出了春天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特点,表现出诗人的喜爱之情;C.有误,“表达了诗人对所见景象的怀念”错误。这首诗写的是钱塘湖春天美景。尾联意思是: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不足”是不够的意思,这写出了钱塘湖春景的美丽,让“我”流连忘返,表现了诗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而不是怀念;故选D。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子瞻迁①于齐安②,庐于江上。江之南武昌诸山,涧谷深密。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③载酒,乘渔舟,乱流④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⑤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注释】①迁:贬谪,降职。②齐安:即黄州。③杖策:拄杖。④乱流:横渡江河。⑤幅巾:不着冠,以幅巾束首,多为布衣庶人戴用。4.

【甲】文作者是________,【乙】文的“子瞻”是宋朝的________(人名)。5.

解释句中的加点词。(1)实是欲界之仙都(2)意适忘反6.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

下列对【乙】文画线句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所以子瞻就是在这里感到快乐啊。B.

此处就是子瞻认为有乐趣的地方。C.

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D.

这就是子瞻认为这里有乐趣的地方。8.

【甲】文描绘“山川之美”,文末画线句含蓄表达作者_______的情感。【乙】文写“子瞻”作为“迁客”,虽“庐于江上”却“有乐于是”,他不仅有欣赏武昌自然风光之“乐”,还有________之“乐”;这些“乐”写出子瞻________的人生态度。【答案】4

①.

陶弘景

②.

苏轼

5.

(1)实在,确实,真正地(2)同“返”,返回

6.

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7.C

8.①.

对康乐公的钦慕;为自己能与康乐公比肩而自得、愉悦;为世俗之人不解山水之乐感到惋惜

②.

和同道中人尽兴游玩:无愧于心、不用背负重大责任的轻松自在。

③.

豁达、洒脱、乐观、坦然。【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结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可知,文章出自《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子瞻”是苏轼的字。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实:实在,确实,真正地。(2)句意为:玩得非常开心,都忘记了回家。反:同“返”,返回。【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与(欣赏)”“其(这种)”等。【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所以:……的原因。句意: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理解。一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与其奇者”意为: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言外之意是: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同时,又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以及作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此外,还表达了对美景无人欣赏的惋惜。二、三空。依据【乙】文中“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可知,和同道中人尽兴游玩:结合“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可知,表现了苏轼安然自适,乐观豁达,适意为悦的心情,这说明子瞻之乐是自得之乐,是无愧于心、不用背负重大责任的轻松自在。【点睛】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子瞻被贬到齐安(今湖北黄冈)后,他的家就住在江边。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连绵起伏,山谷非常幽深。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驾着渔舟,到江南去。山中有几个人,待客热情,都爱好游玩,听说子瞻到来,急忙裹着头巾,笑着出来迎接他,然后一起去游玩,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很疲惫了,他们扫去落叶,席地而坐,大家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得非常开心,都忘记了回家,常常在山上夜宿。我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其实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的。有谁知道得失是什么呢?只要心中无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二、现代文(2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成人礼①成人礼是在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世界各国都有各式各样成人礼。中国古代汉族的成人礼指冠礼和笄[jī]礼,分别是为汉族男子和女子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举行的重要仪式。②“不学礼,无以立。”周游列国时,孔子常带弟子们在宽阔场地演习礼仪,《仪礼·士冠礼》记载了繁复的冠礼程序;另一部礼仪文献《礼记》,阐明了冠礼的文化内涵:“冠者,礼之始也。”隋唐时期,冠礼一度衰落。宋明时期,司马光等士大夫避免当时佛教文化对大众的强烈冲击,倡导恢复冠礼,弘扬儒家文化传统,冠礼的衰退状况明显改善。清代,士大夫阶层的冠礼几乎消亡,只有民间保留“过十二岁”“圆锁”等具有成年礼意义的习俗。两千多年来,冠礼经历跌宕起伏,但至今仍未消亡。③成人是有年龄限制的。人在不同年龄段能力不同,学习的东西不同:6岁学习数目和四方之名;8岁学习礼让、廉耻;9岁学习朔望和六十甲子;10岁离开家庭,向老师学习文字和侍奉长者的礼仪;13岁开始学习音乐,诵读《诗经》;15岁为“成童”,练习名为“象”的舞蹈,学习射箭和御车。这样到20岁,才能成为________的人,逐步独立走向社会。④“冠礼”的举行,是步入“成年人”行列的标志。士族的男孩二十岁时,父亲邀请有名望之人在家庙为孩子加冠行礼。“三加冠”是冠礼的核心仪式。首加整块染黑、代表治人资格的缁[zī]布冠,希望加冠者抛弃幼稚,牢记祖辈创业的艰辛,开始拥有治人的权力。次加用白色鹿皮缝制的皮弁[biàn](古人身着该服装打猎或战斗),与朝服配套,代表武力、军事,表示从此要承担保家卫国的责任与义务。最后加最隆重的红褐色爵弁(“爵”通“雀”),是“宗庙之冠”,只有在参与诸侯的祭祀等重要场合才能佩戴。⑤加冠后要命字。古人出生时由父亲取名;行冠礼时,由正宾取一个表字,表示对父亲所起之名的敬重。《礼记·冠义》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在古代社会交往中,名与字使用场合不同:长辈对晚辈或是尊者对卑者,才能直呼其名;平辈之间、晚辈对长辈,要称字表示尊敬。加冠者还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接受教导,学习美善之道,增长才德和学识。⑥古代成人礼作为华夏民族的嘉礼,具有浓厚的教化功能。希望加冠者以“礼义”约束自身,按不同身份行礼做事,承担不同社会角色。虽然现在不再举行传统冠礼,但它赋予青年“成人之道”的价值认知,仍有重要意义。青年只有懂得“成人之道”,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助力社会良性运行。9.

第②段加点词“跌宕起伏”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10.

依据第③段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11.

根据文章第④-⑤段内容,梳理举行冠礼的程序。12.

下列选项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成人礼”,成人礼即“冠礼”。B.

“三加冠”冠服颜色材质的不同,表明士族对权势地位的追求。C.

传统冠礼在今天的意义在于其隐含的“成人之道”的价值认知。D.

冠礼经历两千多年的跌宕起伏,其消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答案】9.

冠礼经历繁荣、衰落、恢复或改善的发展过程。

10.

具备一定文化基础和能力素养。

11.

(1)举行“三加冠”仪式。(2)正宾命(表)字。(3)拜见国君、大夫,接受教导。

12.C【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跌宕起伏”的意思是: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结合第②段“周游列国时,孔子常带弟子们在宽阔场地演习礼仪,《仪礼·士冠礼》记载了繁复的冠礼程序;另一部礼仪文献《礼记》,阐明了冠礼的文化内涵:‘冠者,礼之始也。’隋唐时期,冠礼一度衰落。宋明时期,司马光等士大夫避免当时佛教文化对大众的强烈冲击,倡导恢复冠礼,弘扬儒家文化传统,冠礼的衰退状况明显改善。清代,士大夫阶层的冠礼几乎消亡,只有民间保留‘过十二岁’‘圆锁’等具有成年礼意义的习俗。两千多年来,冠礼经历跌宕起伏,但至今仍未消亡”可知,此处“跌宕起伏”指冠礼经历繁荣、衰落、恢复或改善的发展过程。【10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结合第③段“成人是有年龄限制。人在不同年龄段能力不同,学习的东西不同:6岁学习数目和四方之名;8岁学习礼让、廉耻;9岁学习朔望和六十甲子;10岁离开家庭,向老师学习文字和侍奉长者的礼仪;13岁开始学习音乐,诵读《诗经》;15岁为‘成童’,练习名为‘象’的舞蹈,学习射箭和御车”可知,学习的“数目”“朔望”“《诗经》”等是文化知识,“射箭”“御车”是能力素养,所以横线可以填:具备文化知识和能力素养。【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④段“‘冠礼’的举行,是步入‘成年人’行列的标志。士族的男孩二十岁时,父亲邀请有名望之人在家庙为孩子加冠行礼。‘三加冠’是冠礼的核心仪式”可知,先举行“三加冠”仪式;结合第⑤段“加冠后要命字。古人出生时由父亲取名;行冠礼时,由正宾取一个表字,表示对父亲所起之名的敬重”可知,需要正宾命(表)字;第⑤段“加冠者还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接受教导,学习美善之道,增长才德和学识”可知,还需拜见国君、大夫,接受教导。【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结合第①段“成人礼是在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世界各国都有各式各样成人礼。中国古代汉族的成人礼指冠礼和笄[jī]礼,分别是为汉族男子和女子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举行的重要仪式”可知,成人礼有很多形式,冠礼只是其中一种,选项表述错误;B.结合第④段“‘三加冠’是冠礼的核心仪式。首加整块染黑、代表治人资格的缁[zī]布冠,希望加冠者抛弃幼稚,牢记祖辈创业的艰辛,开始拥有治人的权力。次加用白色鹿皮缝制的皮弁[biàn](古人身着该服装打猎或战斗),与朝服配套,代表武力、军事,表示从此要承担保家卫国的责任与义务。最后加最隆重的红褐色爵弁,是‘宗庙之冠’,只有在参与诸侯的祭祀等重要场合才能佩戴”可知,“三加冠”冠服颜色材质的不同,并不代表士族对权势地位的追求,选项表述错误;D.结合第②段“两千多年来,冠礼经历跌宕起伏,但至今仍未消亡”可知,“其消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有误,选项表述错误;故选C。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童年是一块松脂琥珀①回老家收拾房子,翻出掉漆的铁皮盒。儿子的玩具很多,却好奇地翻动他没见过的旧玩意儿:斑驳的铜质游戏币、发黄的明星贴画、扭上发条还能弹跳的铁皮青蛙,塞在钱夹里的大头贴……所有旧物都镌刻着光阴的故事。②“妈妈,这是什么?”儿子胖乎乎的小手举着一块松脂琥珀。整个琥珀,晶莹剔透,中间夹着一片绿油油的四叶草。二十多年前的回忆漫卷袭来。③那会儿,我还在上小学。不知何时,班里盛行“四叶草幸运论”,同学们坚信:谁找到四叶草,谁就最幸运。④下课铃一响,浩浩荡荡的队伍就来到操场绿化带,成群结队地趴在地上,各霸着一处草丛,撩起一根根草仔细寻找,屏气凝神,眼睛都不眨,生怕错过宝藏。那模样儿,比写作业认真百倍。胆小的女生看到虫子不再惊慌失措,对幸运的渴望战胜生理的恐惧。一声惊呼响起,好奇的小伙伴们一跃而起,跑去看热闹:有同学抓到威风凛凛的大甲虫,正设法让它拼命煽动翅膀成为自己的“小风扇”;有同学寻到小小圆圆的“紫葡萄”,直接将这野生浆果丢进嘴里享受酸中带甜的美妙滋味;有同学________,________……几个小脑袋凑到一起,发出艳羡的赞叹。⑤上课铃响,我们又轻叹一声,起身拍拍衣服上的泥土,火急火燎地朝教室跑去。老师正等在教室门口,眼神里似乎并没有太多责怪。⑥后来一次放学路上,我蹦蹦跳跳,弹珠不小心落在草丛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居然看到一片四叶草!我是最幸运的女孩!小心翼翼地捧着弥足珍贵的四叶草,回家后却开始难过:没根的四叶草注定要凋零,我的好运是否会随叶落渐渐散去?我悲从中来,寝食难安。⑦爸爸不忍见我失魂落魄,找来空火柴盒,在底下铺上蜡纸,掏出一块松香,松香在火苗灼烧下渐渐融化成液体,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香。爸爸把松香倒进火柴盒,薄薄地铺了一层,小心翼翼地把那片四叶草安放其中,又加一层松香,将其烧熔。等松香慢慢冷却,撕掉火柴盒和蜡纸,我便有了永不凋零的四叶草。⑧我将四叶草的故事讲给儿子听。他忽闪着大眼睛问:“妈妈,四叶草真的给你带来好运了吗?”⑨我笑着点点头:“是的,妈妈很幸运!”当年爸爸原本可以告诉我,幸运与否跟四叶草没有关系。可他制作松脂琥珀,给我编织美丽的童话,让我感觉好运随时会来。⑩儿子崇拜英雄,我们常给他讲《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故事,也认真陪他玩耍。他挥舞青龙偃月刀,我笑说:“小关公来啦!”他用金箍棒打外公扮演的怪兽,外公做出痛苦的表情,应声倒下……⑪待他长大后回忆童年,心境是否跟我一样?我和儿子拥有不同的童年“珍宝”,但我们都是最幸运的人。13.

文章围绕“四叶草琥珀”展开回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⑦段主要情节。(1)同学们寻找四叶草想成为最幸运的人,但没有找到。(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④段的“宝藏”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表现四叶草在孩子们眼里非常珍贵。B.

第⑤段的“似乎”暗含我们担心老师责怪,可见她对学生的要求一定很严格。C.

第⑧段的“好运”是指突然或意外遇到的好事,隐含着他对妈妈好运的祝福。D.

第⑨段的“幸运”是“我”答非所问,因为“我”认为自己童年真的很幸运。15.

仿照第④段画线句补写一个句子,表现孩子们寻找四叶草过程中的意外收获。16.

请结合加点词语,谈谈你对文章第⑪段画线句的理解。【答案】13.

①.

“我”无意间找到四叶草,但怕运气会随没根的四叶草散去而难过。

②.

爸爸不忍心见“我”失落颓唐,用松香制作永不凋零的四叶草琥珀。

14.D

15.

示例:找到杨桃般三面都是三角形的红红灯笼花,准备将里面的种子晒干后做成手链。

16.

对“我”而言,爸爸制作四叶草琥珀是“我”的童年“珍宝”,让童年的“我”相信好运会来。对儿子而言,青龙偃月刀、金箍棒是他的童年“珍宝”,外公和妈妈耐心陪伴玩耍,满足他对英雄的崇拜。爸爸保护“我”童年时纯真的心灵;“我”也和爸爸一起呵护儿子纯真的心灵。结尾句流露出“我”为拥有这样的“幸运”而感动和满足。【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第一空,结合第⑥段“‘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居然看到一片四叶草!我是最幸运的女孩!小心翼翼地捧着弥足珍贵的四叶草,回家后却开始难过:没根的四叶草注定要凋零,我的好运是否会随叶落渐渐散去?我悲从中来,寝食难安”概括可得:“我”无意间找到四叶草,但怕运气会随没根的四叶草散去而难过。第二空,结合第⑦段“爸爸不忍见我失魂落魄,找来空火柴盒,在底下铺上蜡纸,掏出一块松香,松香在火苗灼烧下渐渐融化成液体,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香。爸爸把松香倒进火柴盒,薄薄地铺了一层,小心翼翼地把那片四叶草安放其中,又加一层松香,将其烧熔。等松香慢慢冷却,撕掉火柴盒和蜡纸,我便有了永不凋零的四叶草”概括可得:爸爸不忍心见“我”失落颓唐,用松香制作永不凋零的四叶草琥珀。【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A.第④段的“宝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B.“似乎”一词表明老师对我们的宽容和慈爱;C.“好运”一词表明儿子对四叶草是否能带来好运的好奇;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格式为:有同学抓/寻到……,……。表现孩子们寻找四叶草过程中的意外收获。示例:有同学捡到手掌般大的红色枫叶,要将它们带回夹在书中做树叶画。【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理解。结合第⑦段“爸爸不忍见我失魂落魄,找来空火柴盒,在底下铺上蜡纸,掏出一块松香,松香在火苗灼烧下渐渐融化成液体,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香。爸爸把松香倒进火柴盒,薄薄地铺了一层,小心翼翼地把那片四叶草安放其中,又加一层松香,将其烧熔。等松香慢慢冷却,撕掉火柴盒和蜡纸,我便有了永不凋零的四叶草”、⑩段“儿子崇拜英雄,我们常给他讲《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故事,也认真陪他玩耍。他挥舞青龙偃月刀,我笑说:“小关公来啦!”他用金箍棒打外公扮演的怪兽,外公做出痛苦的表情,应声倒下”等内容可知,对于“我”来说,童年父亲用松香制作永不凋零的四叶草琥珀是自己的“珍宝”,儿子的青龙偃月刀、金箍棒以及家人的关爱是他的童年“珍宝”,不同时代、不同阶段对于“珍宝”的理解和内涵不同,但不变的是家人之间的关爱。结尾句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满足和感恩。三、综合运用(6分)学校拟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德育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7.

学校微信公众号准备推送活动的新闻报道,请你从以下各项中选出正确的语序,完成这则新闻(

)①为达成这一目的,各年级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②这些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有助于建设校园诚信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诚实守信的时代新人。③近日,我校各年级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德育系列活动。④包括召开主题班会、开设诚信讲座、试行无人监考等。⑤该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弘扬“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诚信”的优良品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③①④②⑤

D.

③⑤④②①18.

下列故事,不宜放在“诚信”主题讲座中宣讲的一则是(

)A.

商鞅立木

B.

陈太丘与友期行C.

曾子烹彘

D.

伯牙鼓琴19.

活动结束后,作为校报记者,你将采访一位同学。请你写出两个与主题活动有关的采访问题(要求角度不同)。【答案】17.B

18.D

19.

示例:你最喜欢本次活动的哪个项目,为什么?(针对本次活动内容)诚信对于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重要意义?(针对诚信对于个体或他人的意义)你认为诚信具有怎样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针对诚信的内涵意义)【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排序。通读语段可知这则新闻主要报道学校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德育活动,③句“近日,我校各年级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德育系列活动”总写学校开展活动,属于导语,应排第一位;⑤句“该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弘扬“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诚信”的优良品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写活动的目的,应排第二位;①句“为达成这一目的,各年级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写为此目的,展开活动,应排第三位;④句“包括召开主题班会、开设诚信讲座、试行无人监考等”紧承①句,介绍活动内容,应排第四位;②句“这些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有助于建设校园诚信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诚实守信的时代新人”写活动的意义,应排第五位;因此排序为你:③⑤①④②。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商鞅立木: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后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与诚信有关。B.陈太丘与友期行: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与诚信有关。C.曾子烹彘: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妻子刚从集市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这个故事说明了要有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不可欺骗别人。与诚信有关。D.伯牙鼓琴: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这个格式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与诚信无关。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采访设计。围绕“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写出两个与主题活动有关的采访问题即可。注意两个问题的角度要有不同。示例:1、你觉得本次活动对你和同学们有何意义?(角度:本次活动的目的)2、你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有何意见(或看法)?(角度:针对本次活动内容)四、作文(40分)20.

作文人与人、人与万物的相遇、相处,往往会经历从陌生到熟悉、从质疑到理解,从外在的粗浅印象到领悟人或事物的内在之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有误会、摩擦甚至冲突,但在某一时刻,你终于懂得他(她/它)存在、陪伴的意义与价值。请你用文字讲述你和他(她/它)的故事,以“终于懂得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答案】例文:终于懂得了你考试成功时,总有你及时泼凉水;考试失利时,总有你及时训斥。你是严父,对我严厉到吹毛求疵,每每听到你冷漠的活语,我的心中默默下起了小雨,悲伤的雨洒落心田。直到那天,我终于读懂了你。当我兴奋地捧着成绩拿给父亲看,收到的只有冷讽热嘲,“这么简单的题才考这些分,是不是又马虎了”当我颇为骄傲地将我精心准备的演进讲给他所时,他便又说“停顿不当,发音不准,这样的水平怎么去演进。”我的满腔热血被他一次次无情地浇灭。窗外下起浙浙沥沥的小雨,雨势渐大,发狠似的砸向地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