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1页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2页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3页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4页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重点: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难点: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知识点击

邓小平被《时代》周刊评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1978.12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1.徘徊的原因(1)十年动乱积累了大量问题(2)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3)经济上急于求成2.前进的表现(1)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徘徊中前进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背景补充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北京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思想

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政治

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组织路线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开始了历史性转变;(2)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3)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4)是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光辉标志。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材料1“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呢?因为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农村,如果不解决这百分之八十人口的生活问题,社会就不会安定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材料2“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邓小平文选》第3卷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首先,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中国当时有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与否首先要看农村是否稳定;其次,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而城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生产,所担风险较大;再次,在党中央确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干到户,成为改革的先驱,中央就是在综合他们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并加以肯定和推广的。(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

中国农业集体化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什么?人民公社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抉择

——21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形式。2.概念理解安徽凤阳严银昌(立下第一份军令状的队长)一家1978年房屋

现在住屋(1)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社会面貌;(2)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3.历史意义革改地土社公民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合作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知识归纳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基本任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内容:国营企业改变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进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作用:国有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到1988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4015亿元,国民收入11770亿元,平均年增长9.9%,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世界第八位。

结合材料思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又具有怎样的经济意义呢?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1978.12(1)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任何国家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绝不能割裂国际间的联系,而只能积极地利用这种关系为本国的发展服务。1.国际方面:中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有哪些?背景补充

2.国内方面:(1)经过“十年动乱”的破坏,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2)粉碎“四人帮”后,广大人民对多年的阶级斗争已深恶痛绝,人心思治。(3)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过程:(1)对外开放的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厦门深圳珠海海南汕头1981年的深南中路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对外开放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浦东(1)特点:人才、技术、知识密集型(2)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意义:具有窗口、辐射、示范、带动作用(3)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桥梁和窗口、出口创汇的基地。开放区的目的是: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吸收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推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概念理解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从此沉寂的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10年间,浦东累计投入固定资产3105亿元,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区面貌的巨变。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已初步形成。浦东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域。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的决策小岗村的自发行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国企改革经济特区的设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1.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B2.《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B.“反贪污、反浪费”“改革开放”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