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B.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20cm

C.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2.关于运动和能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灰尘飞舞属于微观运动 B.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

C.从远处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运动 D.行驶中的汽车具有能量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船和水 B.地面和船 C.山和船 D.船和岸4.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

B.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C.读数时视线倾斜会产生误差

D.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5.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发电机工作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电风扇工作主要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6.月球上的航天员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其原因是月球上(

)A.只能传递超声波 B.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

C.声音传播速度快 D.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7.我国技术人员在研发高铁时,要进行风洞测试,即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让风高速迎面吹来,模拟高铁列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形,在风洞测试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B.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D.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8.如图所示是测量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一定越大

D.速度与运动路程无关,与运动时间也无关10.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甲与丙 B.甲与乙 C.丙与丁 D.乙与丙11.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图甲所示实验,敲击音叉,听到声音,看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

B.图乙所示实验,敲击蒙在杯口的薄膜,看到蜡烛火焰发生摇晃

C.图丙所示实验,墙内外的两个人利用“土电话”实现秘密通话

D.图丁所示实验,抽出瓶内空气,听到的瓶中的电铃声逐渐变小12.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13.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李白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舟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

C.钟表指针的匀速转动的运动不能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公路上速度为5m/s14.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15.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出发,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A.2~4s内,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2s末,a、b两小车相遇

C.第5s末,a、b两车相距15m

D.若两车一起向南运动,在第16.一张纸的厚度约80______(填合适的单位)。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6.51厘米,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17.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到的数据分别是5.76cm,5.75cm,5.75cm,5.46cm,仔细观察发现,记录的四组数据的尾数不同,这属于测量中的______(填“误差”或“错误”),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18.如图1,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如图2,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19.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飞船升空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宇航员是______的;若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20.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1:2,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______;若速度不变,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21.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钟______产生的,钟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人耳中的。22.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小球在做______直线运动,从C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3.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

24.小枫在国庆期间环三岔湖骑行观光,他前半程骑行的平均速度是6m/s,后半程骑行的平均速度是4m/s。小枫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如果小枫全程的前一半时间骑行的平均速度是625.“国庆”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前往成都丹景山观景台。小明家门口公路旁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

(1)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用时20min,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是否违反交通规则?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一家从标志牌到达观景台最快需要多少时间?26.2023年7月28日晚08:00,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举行。家住重庆的小阳同学计划和家人一起乘坐高速动车前往成都观看大运全开幕式。G8502次动车由重庆北站开往成都东站,全程319km。请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G8502次动车由重庆北站到达成都东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中途列车以180km/h站名进站时间发车时间里程/重庆北起点09:110璧山09:3709:3944大足南09:5409:5696简阳南10:3610:39266成都东10:59终点31927.体育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篮球训练。小林同学发现篮球落地后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时,反弹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林与同学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球的反弹高度与地面材料有关;

猜想2: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型号有关;

猜想3:球的反弹高度与球下落高度有关;

同学们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质地板上进行了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小组中,一起完成下列问题。实验序号篮球型号下落高度/地面材料反弹高度/1#6120木质802#7120木质803#7水泥904#7150水泥110(1)为了验证猜想1,小林进行了表中序号为2、3的两组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

(2)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3)分析四次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和______有关,与______无关。

(5)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28.小玉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用如装置实验时,小车从A由静止释放,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A到C所用时间tAC=3s,则BC间平均速度vBC=______m/s。

(3)本实验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应使用较______的斜面。(填“陡”或“缓”)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填“小”或“大”)29.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A.40km/h B.1.5km/min 30.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A.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C.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D.无法确定

31.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32.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下列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等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甲、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33.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C.从第3s开始,vA>vB,第5s时A、B相遇3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每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

两个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运动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

(1)甲球做______直线运动,乙球做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光源每隔0.02s闪亮一次,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的过程中,甲球所用时间为______s,甲球所用时间______乙球所用时间,甲球的平均速度______乙球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5.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身的宽度大约2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的刹车过程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并停住。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5cm=1.65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在108km/h=108×2.【答案】A

【解析】解:A、灰尘飞舞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微观的分子运动,故A错误;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B正确;

C、从远处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行驶中的汽车具有动能,故D正确。

故选:A。

(1)微观运动就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分子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运动都不是分子的运动,是固体小颗粒或小液珠的运动;

(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3)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本题是综合性的题目,考查原子的结构,分子动理论和能量,但难度不大。3.【答案】D

【解析】解: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山是运动的;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故选:D。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必须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

本题在判断的时候应先找出行为动词“迎”和“行”的主体山和船,然后选择与行为主体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4.【答案】D

【解析】解:

A、当刻度尺零刻度线磨损时,不一定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开始量,故A错误;

B、要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不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好,故B错误;

C、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会产生错误,不是误差,故C错误;

D、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1)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零刻度线要对准物体的起始端,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准确程度的决定因素,以及让学生知道实验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5.【答案】B

【解析】解:

A、给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

B、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发电机工作时是用来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不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扇叶的机械能,只有少部分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必定有一种能量减少,另一种能量增加;分析能量转化时,就看什么能量减少了,什么能量增加,总是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

能量转化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归纳。例如燃料燃烧都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植物体中蕴含的能量可统称为化学能等。6.【答案】B

【解析】解:航天员在月球上,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面对面交谈,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

故选:B。

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目。7.【答案】B

【解析】解:

A、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让风高速迎面吹来,高铁列车模型与风洞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让风高速迎面吹来,高铁列车模型与风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故B正确;

C、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让风高速迎面吹来,风与风洞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风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高铁列车模型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B。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8.【答案】C

【解析】解:A、此方法虽然能确定硬币的直径,但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与硬币最下端对齐.此方法错误;

B、此方法不能保证刻度尺测量的就是硬币的直径.此方法错误;

C、借助两块直角三角板卡住硬币,且一端对齐,能测出直径.此方法正确;

D、此方法不能保证刻度尺测量的就是硬币的直径.此方法错误.

故选C.

对于部分形状规则的物体,某些长度端点位置模糊,或不易确定,如圆柱体、乒乓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需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卡测法”.

解决解题的关键是应用转换法--曲中求直,将不易直接测量的直径转化到刻度尺上.9.【答案】D

【解析】解:AC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它的数值等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选项A、C错误,选项D正确;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故选: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

本题考查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属于基础题。10.【答案】D

【解析】解:甲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s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乙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v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不变,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

丙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象是过原点的射线,表示s与t成正比,速度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

丁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象是过原点的射线,表示v与t成正比,即物体处于加速直线运动。

由上分析可知: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乙和丙。

故选D.11.【答案】A

【解析】解:A、图甲所示实验,敲击音叉,听到声音,看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

B、图乙所示实验,敲击蒙在杯口的薄膜,看到蜡烛火焰发生摇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丙所示实验,墙内外的两个人利用“土电话”实现秘密通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丁所示实验,抽出瓶内空气,听到的瓶中的电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液体和气体的好。

(4)抽出瓶内空气,听到的瓶中的电铃声逐渐变小,因为空气越来越稀薄。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2.【答案】C

【解析】【分析】

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即物体的路程和发生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确定路程与总时间即可求解。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求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严格按定义式求解。

【解答】

AB.根据v=st,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故AB错误;

CD.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

总路程为s=100m

总时间为t=10s,

则平均速度为:v13.【答案】B

【解析】解:A.“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舟相对重山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轻舟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正确;

B.虽然物体运动的时间短,但物体的运动路程不知道,所以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C.钟表指针在转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因为5m/s=18km/h,所以公路上速度为5m/s的自行车与速度为18km/h的跑步者运动一样快,故D正确。

故选:B。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14.【答案】D

【解析】小王速度是10m/s=36km/h。小李速度V=St=0.616015.【答案】C

【解析】解:A、在s-t图像上,a车在2~4s内的图像是一条横线,横线表示静止,故A错误;

B、图甲可以看出,第2s末a车所处的位置为20米处;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s=vt=5m/s×2s=10m,又因为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出发,所以第2s末,a、b两小车没有相遇,故B错误;

C、图甲中4~6s的速度v=60m-20m6s-4s=20m/s,第5s末a车所处的位置s=20m+20m/s×(5s-4s)=40米;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s=vt=5m/s×5s=25m,又因为a、16.【答案】μm

1mm【解析】解:一张纸的厚度约80μm;

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6.51厘米,它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故答案为:μm;1mm。

(1)一张纸的厚度约80μm;

17.【答案】错误

5.75

【解析】解: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5.46cm这个数据与其他几个的准确值不同,相差太大,应该是错误数据;

物体的长度为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L=5.76cm+5.75cm+5.75cm3=5.75cm18.【答案】1.90

99.8

【解析】解:(1)由图1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端与3.00cm对齐,右端与4.9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90cm-3.00cm=1.90cm;

(2)由图2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9.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9.8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39.819.【答案】运动

静止

【解析】解:在飞船升空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宇航员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宇航员是运动的;

若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与飞船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宇航员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要使学生明确,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就有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20.【答案】3:2

2:3

【解析】解:甲乙路程之比s甲:s乙=3:4,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1:2,根据v=st可得:

v甲:v乙=s甲t甲:s乙t乙=s甲t乙s乙t甲=3×24×1=3:2;

根据v=s21.【答案】振动

空气

【解析】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钟声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是声现象重要的知识点,但难度不大,容易解答。22.【答案】变速

0.175

【解析】解:

(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它的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从C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sCF=12.50cm-2.00cm=10.50cm=0.1050m,

图中每两点间小球运动的时间为0.2s,则小球从C点运动到F点所用的总时间tCF=3×0.2s=0.6s,

小球从C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vCF=s23.【答案】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解析】解:兔子和乌龟是同时、同地点出发的,某一时刻观众看到兔子跑在前面说明相同的时间兔子运动的路程长,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的;

裁判员是记录时间的,记录兔子和乌龟运动相同路程的时间,是通过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的。

故答案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此题考查的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24.【答案】4.8

5

【解析】解:(1)设全程的路程是s,根据v=st可得,运动员前半程所用时间:t1=s1v1=12sv1=s2v1;

运动员后半程所用时间:t2=s2v2=12sv2=s2v2,

物体全程时间25.【答案】解:(1)由标志牌可知,此处到观景台的路程s=18km,此段路速度最快为v最快=60km/h。

用时t=20min=13h,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st=18km13h=54km/h<60km【解析】(1)通过标志牌可得路程和限速数据,还知道通过这段路的时间,可求此时车的平均速度,然后与此路段最大限速比较即可;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速度为60km/h,已知路程,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时间。。26.【答案】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G8502次动车由重庆北站到达成都东站的时间t=10:59-9:11=14860h,

G8502次动车由重庆北站到达成都东站的平均速度v=st=319km14860h=177.2km/h;

(2)v【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G8502次动车由重庆北站到达成都东站的时间和路程,根据速度公式计算G8502次动车由重庆北站到达成都东站的平均速度;

(2)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总距离等于隧道的长度与列车的长度之差,根据s=27.【答案】120

1、2

地面材料及篮球型号

篮球的型号

控制变量法

【解析】解:(1)为验证猜想1:球的反弹高度与地面材料有关,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下落高度和球的型号一定而地面材料不同,分析2和3可知,下落高度应都为120cm;

(2)要验证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应控制变量法控制下落高度和地面材料一定而球的型号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符合要求的实验序号为1、2;

(3)分析1和2得出篮球反弹高度和球的型号无关,分析2和3得出篮球反弹高度和地面材料有关,分析3和4得出篮球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有关,综合分析可知: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地面材料和下落的高度有关,与篮球的型号无关;

(4)实验采用的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120;(2)1、2;(3)地面材料及篮球型号;篮球的型号;(4)控制变量法。

(1)为验证猜想1:球的反弹高度与地面材料有关,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下落高度和球的型号一定而地面材料不同;

(2)要验证猜想2,即篮球反弹高度和球的型号的关系,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下落高度和地面材料一定而球的型号不同;

(3)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1和2得出篮球反弹高度和球的型号的关系,分析2和3得出篮球反弹高度和地面材料的关系,分析3和4得出篮球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

(4)在本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本题考查了探究篮球反弹高度实验的实验数据分析,28.【答案】v=st

0.4

小【解析】解:(1)用刻度尺测量小车下滑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下滑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由此可知实验的原理是v=st;

(2)由题意知,B到C所用时间为:tBC=tAC-tAB=3s-2s=1s,

由图知BC间距离:sBC=40.0cm,

小车BC间平均速度为:vBC=sBCtBC=40.0cm1s=40.0cm/s=0.4m/s;

(3)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应缓一些,滑下时所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测量时间;

(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5)实验中小车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随着时间的增加,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远,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应选C。29.【答案】A

【解析】解:已知汽车行驶的时间t=30min=0.5h,行驶的路程s=20km;

由v=st可得: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v=st=20km30.【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km/h,

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

则甲船的实际速度v甲实=v甲船-v水=30km/h-5km/h=25km/h,乙船的实际速度v乙实=v乙船+v水=30km/h+31.【答案】B

【解析】解:

A、海面是被研究的物体,“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面之间距离不断减小,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海底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底之间距离不断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