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狮子灯的传承与变迁变与不变他们心中的神明武汉市黄陂区茅店村元宵节狮子灯现象研究
庆祝元朝成立于中国的悠久历史。汉代以后,狮子在中国开始流行。唐代宫廷舞蹈非常流行。《古唐朝》中有狮子舞的记载,王维也因“黄狮子舞”而受到处罚。舞狮子和庆祝元夕在中国长期运行,已形成传统。“狮子灯”这种现象,在黄陂、孝感很多村落普遍存在,每年的元宵节,整个黄孝地区可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甚是壮观。“文革”时期,这项活动一度被禁止。20世纪80年代后,“狮子灯”又在村落兴起,且活动的场面越来越壮观。“狮子灯”现象还与敬神有关,村民们在仪式上形成一套程式,每年如一。若将此看成简单的民间风俗或民间信仰,我们可能自然联系到传统遗留,或是农业文化的继续。而现今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传统生产方式已被改变,知识结构也发生变化,可活动还在继续,场景也越来越宏大。意味着“传统的遗留”、“农业文化的继续”不足以解释,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需要去发现和探讨。笔者从小在黄陂茅店村成长,我们的调查也因此选择此村为样本。4茅店村有4个自然村,以前村村各自有“狮子灯”,囿于费用和1990年后的“禁令”,目前仅大童湾、上楼湾还在进行。附近很多不“玩灯”的村子的村民,都会聚集到这两个湾看灯。大童湾“狮子灯”的历史长、规模大,于是选定其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狮子灯”何时在茅店起源,已较难求证。同治《黄陂县志》对于元宵节描述只有“放灯,自十一日至元宵夜,箫、鼓、花灯连宵忘倦,或遇风雨,更于十五后补行之”。[1]而从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可见黄陂在清末时元宵节舞龙灯的盛况,“元宵节,一村落必有一村落之灯会……其龙灯或布绘,或彩绣,视村落之贫富焉。至邻村庄,每户必设香案,以龙首据案享受。随龙有四老者,衣冠立香案左右,察设香案之营业,祝以吉语,户户如之。然后鸣炮舞龙,炮不尽,舞不止……至二十日,送灯入庙,嬉事毕矣。”[2]321这里描述的场景在黄陂祁家湾街的张岗村还能见到。至于舞“狮子灯”,据大童湾村民童国章1介绍:“本村大约在1946年前后才形成风气,古代可能断断续续。1949年还舞过龙灯108节,直至1953年同时舞狮,后来以舞狮为主,伴有蚌蚌精、采莲船、高跷等。”对于为何兴起舞“狮子灯”?他也不是很清楚,只给了一个传奇式的说法,认为“狮子灯”源自唐薛仁贵一家遭劫,几乎满门遭殃。东征归来,不但无功,反而有罪,薛刚不服,组织部下及民众利用“舞狮闹灯”为名,大闹唐朝,准备造反———即所谓的“薛刚反唐”。后来,唐王朝不但没有加罪于薛刚,反说其有创意,渐形成风俗,每年元宵佳节,举国上下,皆闹花灯,以象征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再后,人们将此神化,顺延至今近千年。当然,传说不过是用来附会现今存在的解释,目的是给舞狮活动增加神圣色彩。但从传说中可以看到所崇尚的价值,即正义是被广泛赞许的。从历史资料和被采访者的回忆知,茅店村的“狮子灯”是将古有的立春仪式、元宵节龙灯等形式融合而成,其中如到各家各户“说彩”2、设置香案、“炮不尽、舞不止”等仪式都可在现今舞狮子的活动中得见,后文将详述。本文意在阐释“狮子灯”在现代农村仍旧兴盛的深层原因,所研社区的地理基础、经济基础、村民的职业、村民的信仰状况等,都可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整个农业社区的面貌,对于理解现象有必要。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茅店村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西北部,与孝感市交界。交通上,有一条仅3米宽的支线连接孝天(孝感至天河机场)公路,村民从茅店村至孝天路,步行须1小时余。若无代步交通工具,出行不甚便利。地形以丘陵居多,田地之间都有坡度与层级,不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的推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油菜、小麦等。茅店村有4个自然村,即大童湾、小童湾、上楼湾、下楼湾,共有13个小队(组),以童姓为主。据《童氏宗谱》记载,“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茅店童姓始祖渊明公由江西迁麻城,历黄冈而占籍黄陂西乡,肇基于下楼子西背小湾”。[3]历经600余年,童姓发展为4个自然村。(一)武汉“小工”的再主观公元2000年之前的茅店村,农业种植是其主要产业,农民实行两季耕作,间或以经济作物为辅。多半的经济作物是种植在旱地、沙地一类土地上。田主要种植水稻,冬春衔接之季,辅以油菜。此种农作,每年一亩田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副业上,农户养殖鸡、猪等牲畜,给自己提供蛋、肉等。养殖水牛一般不会出售,而是作为耕作的主要畜力。比较有经营头脑的农户,会种植蔬菜或开设手工艺(打豆腐、榨油、理发、缝纫、竹篾匠、木工)作坊,每天清晨到村集市上交易。32000年以后,武汉城区改造,大兴土木,兴修道路,建设住宅小区。村子里的“泥瓦匠”开始外出打工,渐渐形成小的建筑队、装修队,还产生了“包工头”。一些不会泥瓦匠技艺的“小工”———主要是负责泥瓦匠的配合工作,也跟随建筑队、装修队外出打工。随着武汉交通的完善,大量招商引资,工厂和服务业逐步兴起,女人们也开始外出打工,家庭收入逐步上升。笔者的一个叫童年和的邻居做建筑工作,外出7个月,收入约6万;妻子做餐饮服务,一年下来也有2万余;女儿在服装厂,一个月有1800元;儿子同样做餐饮服务,年收入也有2万余。一年下来,全家的收入在10万左右,较之前的种植,确实翻了几倍。当然,这是全家都外出打工的情形,一般的家庭只有男人和女人外出打工,孩子未成年的则继续读书。由于经济情况的好转,村民耕作的面积比以前少了,基本上是按照自家一年所需的粮食量耕作。不耕种的田便出租给一些种植大户,这些大户以种田为职业,买了插秧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承租村里的撂荒田。承租的价格比较低,一亩地一年100元。农户们没有因为价格低而不出租,反倒说:“荒了也是荒了,赚一百是一百。”其实很清楚,租金过低的原因是由于从耕地上得到的纯收入过低决定的。(二)从事职业、人数变化农耕已经不是村里人的主要职业,种田的都是不能外出打工的老人。我们以年龄、性别、从事的职业(含打工从事的职业)、人数等为指标,通过对大童湾村民的走访统计,发现村里人的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表中可以看出,现在村民的职业已经各式各样,不再是以前单一的农业种植。这种职业的变化,也给了年轻人对于农村不一样的认识———靠种田是收益不够的。传统的种田已经是老年人的“专利”,也是他们“退休”以后的依靠。(三)信仰佛教的人口学状况关于宗教信仰的情况,茅店村村主任张元林比较清楚,他拿出登记表以及工作中了解到的情况告诉我们:“整个茅店信仰宗教的超不过10户,大童湾信仰天主教的有3户,信仰佛教的有2户,这些信教的基本上是老年妇女。”我们在调查职业状况时,也对宗教信仰有过询问,基本上没有出入。以上是茅店村的基本情况,可以说它是21世纪初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社区,农业人口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伴随着打工流,在城市和农村间来回流动。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知识结构都在改变。常理而言,这种改变会影响或改变一些风俗,而对于“狮子灯”而言,却没有改变。二、玩灯的使用方法大年初一至初三,当地的村民主要是走亲戚拜年,或者接待来拜年的亲戚,并无其他事情。这些活动都在亲属范围内进行。初四,“大头人”请“马角”、“说彩人”、“小头人”喝“锁角酒”。“头人”是玩“狮子灯”的组织者,也是主要出资者。“大头人”是出资较多的组织者,小头人是出资相对较少的组织者;“马角”是舞狮者,当地舞狮的“马角”不是一般人都可充当,需先进行“试将”1,只有能够“僵(将)下来”的才是“马角”。“说彩人”是玩“狮子灯”过程中喊祝贺语的人,言明玩狮子的一些目的,表达全湾人的祝愿和希望。这些人都是狮子灯的必要组织者,他们在一起喝完“锁角酒”,才算把事情敲定。之所以称“锁角酒”,重点还是在舞狮子的“马角”上,大、小头人都会请老“马角”到席,并赠送礼品,以示恭敬。初六,湾子里面开始打锣、鼓闹灯,每天一到两次,每次时间不等,最少半小时,意在请“狮神”做准备,也让各家各户做好准备,出“灯钱”(香火钱)。闹灯时,敲打锣鼓有讲究,并非一顿乱打,而是有节奏和配合。村民称“打叫板”,主要是各种锣、钹、鼓配合,节奏感强。初八至初十,由头人向全湾收香火钱。出香火钱采取自愿,出的钱数也不等。香火钱都用于玩灯时候的开支,若费用不够,由头人负责。一般情况,头人都会出钱。钱的收取情况、用度情况,会在玩灯结束后用红榜张贴公布。初十至十二,组织者购买玩灯用的香、蜡、纸草、鞭炮、烟花等。这些物品用于敬神,主要是起灯、上庙、打围时使用。笔者幼时观灯,湾里基本不会使用烟花,且鞭炮很短促,“千字头”的鞭炮都是上庙时使用的长鞭炮。“过沟、坎”时基本上使用“二五头”。2如今“狮子”行进在路上,基本鞭炮不熄。生活富裕了,在鞭炮、烟花的使用上,较以前更为铺张。十二晚,一项重要的活动便是“试将”,请新“马角”。当晚,整个湾子的年轻人都聚集在湾里的一个开阔地带。准备“试将”的年轻人会提前沐浴,然后换上全红的舞狮子“制服”,这种衣服宽松、舒适、绵薄,利于汗水挥发。空旷地带设置香案,湾里最有威望的老“马角”先去烧头香,紧接着准备“试将”的年轻人逐一烧香。烧香后,老“马角”会给这些“试将”的新人绕点燃的“黄表”,这是一种画有“符”的黄纸,据说可祛除身上的“不洁之物”。然后,年轻人依次有序地跪在香案前,此刻,燃炮,锣鼓齐鸣,一顿乱打,只管急促和声响,声音非常刺耳。有些敲锣打鼓的人,将锣、鼓放置到“试将”者的耳边,不停的敲打。不久,就有“试将”者开始手脚颤抖,慢慢地全身颤抖,最后他起身,一个劲地要抓住某物,身体向后仰。此时,头人和老“马角”则令锣鼓停息,抱住新“僵下来”马角的双手和双脚,不让其颤抖。不刻,新“马角”就“醒”了,如常人一般。这样的“试将”无名额限制,所以时长时短,但一般一年至少要“僵下来”一位,以期望年年都能有新人产生。当地人说“僵下来”就是神将附体。笔者以为,“试将”应是一种巫觋巫术遗留,楚地历来重巫,张光直先生在《中国青铜时代》中对于巫觋沟通天地、鬼神的方法有描述,认为“酒与药物,除供祭祀之用外,还可用于巫觋作法时饮用,使之达到通神的癫狂状态”。[4]63当然,这里是用“噪音”来麻醉,可能是巫术沟通神灵的一种变种。十三,是“狮子灯”上庙的日子。上午八时许,头人将新扎好的“狮子”放到起灯处,也是一个开阔地带,一般可容纳全湾人。“狮子头”里面是竹、木结构,木头做“狮子头”的主框架,宽竹条则作为辅助的弯曲部位,如额头等。头的外面用锡箔纸贴,颜色以“金”“红”“绿”为主,额头上还贴着大大的“王”字,意是狮子乃兽中之王。“狮子”的鬣毛也是用竹篾编织,围绕头部有八块“鬣毛”,上面贴有“八仙过海”之八仙。连接头部的是“狮子衣”,是绸缎绣制,上面有龙凤,颜色以“红”“绿”为主。“马角”玩狮子时,只负责头部,左手拿主柄,右手握住“狮子下巴”的柄。舞狮时,右手上下移动就可让“狮子”的口一张一合。“狮子衣”后面有一“躬尾”(负责“狮子”的尾部)之人,有的湾子也用“僵下来”的马角,但童姓的各村“躬尾”者都不用“僵下来”,一般的年轻人就可。狮子放置在起灯处后,设毕香案,点香、蜡供奉。下午两时许,头人和老马角来烧香,将“狮子”眼睛上的红布拿去,再将狮子耳朵装上,这个过程叫“开光”。然后,全湾人逐一给“狮神”上香,还有人带有红绸,红绸上写有祈福语,内容多是期盼生子、病愈、发财之类。红绸都将绑在狮子的颈部,称“搭红”。待大家烧香完毕,将所有香客的鞭炮一起燃放。此时鞭炮轰鸣,浓烟四起。由于笔者生活的小童湾1990年后便没有玩灯,所以小童湾很多村民都到大童湾去“上香”敬狮神。此两湾本属于一宗族,解放前后还一起玩过龙灯,因而大童湾村民不会阻止“上香”。在“起灯”前,锣鼓队伍和灯笼队伍会围绕村子“打围”,以三次为限。之后,锣、鼓、灯笼、龙旗、凤旗就位,准备起灯。龙旗、凤旗代表着龙、凤也来参加仪式,且龙旗的旗杆最高,村里人说其代表着“神位”,其他任何悬挂之物都不能超过它的高度。这时,湾里玩灯的大头人请大家安静,他代表全湾向所有来看灯的村民以及外来村的村民讲明礼节及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和和气气,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话毕,上庙的“马角”开始绕“黄表”,然后锣、鼓、鞭炮齐鸣,片刻“马角”就“僵下来”了,头人和负责牵引狮子的人将“狮子头”递至他的手中,“躬尾”人也快速进入“狮子衣”尾部,“狮子”奔跑着绕场三周,再至鞭炮燃放处,不停地摇摆头部。待鞭炮燃尽,“说彩人”贺《起灯彩》,每喊完一句,锣、鼓敲打一下,且锣、鼓必须敲响。若不敲,“狮子”发现后,便会“发怒”,攻击不敲之人。此时,负责牵引之人会将“狮子”拉扯住,以免致人受伤。在“喊彩”的过程中,“狮子”头部随着“彩”的起停左右摇动,当头向左时,尾部之人则需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狮子”不能看到自己的尾部,若看到自己的尾部,则会攻击“躬尾”之人。《起灯彩》贺毕,“狮子”起身上庙,龙、凤旗走在最前面,紧接着是灯笼,再是锣、鼓。一般村子都有两套锣鼓,一套锣鼓跟随“狮子”左右,任务是不停的打“叫板”。另一套则无要求,只要敲打,跟随龙、凤旗行进就可。上庙的路上最为壮观,全湾男女老少皆出动,送“狮神”上庙。大童湾有161家,610人,但路上观看之人达几千。其他都是来自附近湾子的村民,还有一些从城里赶回观灯的亲朋。狮子在路上行进,遇见沟、坎,狮子都会停留,这时会有专人在沟、坎旁放鞭,等鞭炮燃尽,狮子才过“沟”。行进至大路开阔处,便有一群年轻人在狮子前面大喊“假的,假的……”,意思是“醒”的,不是“僵”的。此刻狮子会被“激怒”,一个劲地朝喊叫的年轻人扑去。就这样,狮子和年轻人在路上进行追赶式的互动,有时狮子能够扑倒叫喊的年轻人,舞狮子的人举起狮子头就“盖”下去,被攻击之人无处可躲便会抱头,但他们被“挖”(当地人称呼这种被攻击的说法)之后并不会沮丧或生气,还会笑脸相迎说“今年会有好运气”。当然,黄陂玩狮子的村子很多,这种追赶互动的方式并不多见。如茅店村北部的平安村、廖岗村就无此习俗。上庙的地方是一片麦地,并没有庙。据说庙在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给拆掉了,但这并未影响上庙。村民在庙的旧址搭了两张桌子,桌上摆放香、蜡烛,还有燃着的檀香,设置“香案”,所谓“祭神如神在”。“狮子”站在离香案大约20米处就不动了,据说它所站之处是当年的庙门。这时,大头人点燃“黄表”,先绕“庙门”上方,再绕“庙门”左右,然后跪在狮子前面磕头,礼毕起身,紧接着香案旁边负责放炮者点燃鞭炮,狮子快速进“庙”,在香案前绕堂三周。鞭炮燃尽后,“说彩人”开始贺《上庙彩》,锣、鼓也是喊完一句敲打一次。大童湾的“狮子灯”要上三个庙,上完“龙王庙”后,会游行至“一景庙”。两个庙都是几个湾子共同祭祀的,所以在上庙时间上,之前由“抓阄”决定,这个时间也就决定了湾子的起灯时间。有些湾子是上午上庙,如小胡湾、徐家寨,于是他们都是上午起灯。大童湾的第三个庙是湾里面的土地庙,上完后都会到下午六时,然后游行队伍行进到起灯处“系灯”,锣、鼓停止,将“马角”弄“醒”。至此,上庙圆满结束。十三晚的活动是“打小围”,玩各家各户。“打小围”即是围着湾子转一圈,“打围”完后,“狮子”到每家每户的堂屋,称“玩堂屋”。头人先进门恭贺,灯笼随后而至。熄火灯笼不得进屋,以免主人说不吉利。举灯笼者进堂屋后,两旁依次而立,表八面来风。锣、鼓进门或者在门外均可,但贺彩时必须敲响。“狮子”进门前,主人必须在自家的神龛上燃好蜡烛、香,然后燃黄表,沿门框而绕,再是主人跪拜“狮神”,磕头示敬,随后放鞭炮迎“狮神”进门。狮子跟随鞭炮进门,绕堂三周,抢鞭炮。说彩人开始给主家贺彩,“彩”的内容均为吉祥语、祝愿语、期望语等。有时因人而贺,主人满意高兴时还会给红包、香烟等赠品。一般家庭贺一彩,但有些家庭要求贺两彩、三彩。加彩一般都会给赠品。“玩堂屋”的过程中,有些家“狮子”是不进门的,这些便是“孝子堂”(当年或前一年有老人去世的家庭)。“狮神”不进堂屋,主人只在堂屋门前摆设香案,以迎接“狮神”。孝子堂很好辨认,都贴白色对联。十四的白天没有活动,晚上的过程同十三晚———打小围,玩堂屋。正月十五晚是元宵,整个“狮子灯”的活动将推向顶峰。首先是打大围,即围绕本湾地界打围,包含所有的种植面积。这时,除灯笼外,每家都需出一支火把,跟随“狮子打围”。大童湾户数多,耕种的田地面积较广,游行的队伍行进在田野中,远远望去,像一条长长的“火龙”,不时还燃放烟火,场景十分壮观。约两小时后,“狮子”才回到湾里,继续玩剩下的一些家庭的堂屋,直到所有户的堂屋玩毕为止。到此,活动还未完,紧接着是十五晚上的重头戏———化灯。化灯是送“狮神”归天的仪式。玩毕全部家庭后,将“狮子”引向每年化灯处所,狮子先绕场一周,准备化灯。先是“绣蜡”,开阔地插满不同形式蜡烛,此时“狮子”面对点燃的蜡烛,用狮子嘴百般地“游戏”蜡烛,直到每一只蜡烛燃尽。好像“狮子”在吃燃烧的“蜡烛”,意思是“狮神”在享受“烟火”祭祀。绣蜡后,再将“狮子”引至设有香案的地方,化灯开始,“说彩人”喊《送灯彩》,内容同《上庙彩》相似,只是贺送之别。《送灯彩》贺后,场地中间点燃一堆火,头人示意锣、鼓停息,大家安静。然后将“马角”弄“醒”。随即,取下狮子头身后的“狮子衣”。全部人分成两列,立于火堆左右,将狮子头在火堆上扔来扔去,直到火堆熄灭为止,象征送狮神归天,舞狮完完美美。最后,由来年头人接住狮子头,整个仪式结束。看完灯的人并不会马上散去,湾里面还准备了“化灯酒”,此酒席一般由大、小头人请客,外来观灯之亲朋均可入席。畅饮后,元宵节也就过去了。十六上午,头人聚会算账,清理玩灯用具、器材。公布收付账目,制定来年玩灯事项,并将这些情况张榜于村中的开阔处。三、部分户“彩”如要直观了解“狮子灯”的目的和功能,各种“彩”的内容应是基本可识的材料。于是我们收集了《起灯彩》、《上庙彩》、《化灯彩》,还有部分户的“彩”。为增加普遍性,我们还走访了双墩村的陈李湾、朱店村大湖湾与方杨湾、平安村的大张湾等村的“说彩人”,对比以上自然村的《起灯彩》、《上庙彩》,以及部分家庭的“彩”,发现差别不大,仅在《上庙彩》中因庙不同,里面供奉的神有异,敬神的贺语而有别,“彩”内容背后反映的期望和祝愿是没有差别的。(一)观灯彩的使用《起灯彩》可谓是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彩”从盘古开天地说起,经“天皇鸣知音,地皇尝药辨死生;人皇为帝王,朝纲安黎民;父为人之伦,长次有分明。”再经夏商周春秋,至秦汉“始皇吞并六大国,抵御敌寇修长城”“刘邦举旗兴汉室”,再至唐宋元明清。基本上把历史上有过功绩的帝王、圣人都囊括,同时对一些有名的昏君作批判。当然,中间很多的历史都经过演义与附会。有的来自小说《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如刘备与曹操、杨广花园戏妹等事;有的来自传统故事和评书,如薛刚反唐。但对于历史的伟人和昏君都是有评判的,这种评判可能有很多的局限性,如史实的真实性。然而真实性村民不是很关心,他们在意故事所传达的人伦价值与“三纲五常”。贺完历史与伟人后,回到观灯的村民,也是敬“狮神”的目的。通过这种仪式和“说彩人”的表达,传递到“狮神”那里。祈福中涉及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观灯者,以及他们对于中国人传统的福、禄、寿期盼。“先贺老者来看灯,越活越健越精神;鹤发童颜皆高寿,寿比彭祖八百春;…再贺中年当家者,发富发贵发门庭;…三贺风华正茂哥和姐,前辈精神继承人;…四贺求学青少年,为了明天勤发奋;十年寒窗冻硬功,春暖花开中举人;…五贺五方财神爷,保佑五谷来丰登;六贺六畜又兴旺,猪马牛羊绕山林;七贺七子大团圆,七个仙姑下凡尘;八贺八面财源广,乡邻都成发财人;九贺九九皆长寿,人人都成老寿星;十贺十全又十美,一年更比一年行。”《起灯彩》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历史,一是现实。关于历史,虽有一些是附会,但并不影响其作为经验理性的功能。故事经过改编,然而故事的旨意是围绕着传统伦常观念来演义的。传统伦常本是一种经过长期沉淀的集体意识,谁违反了它,就违反了集体道德,也会被排斥在集体之外。“说彩”是在将传统的伦常进行复述,告诫乡邻什么是什么是非,有了是非伦常之后,再回到现实中的家庭生活。关于现实,仍然是在延续传统的家庭愿望,期盼老者长寿、事业者发达、读书者入仕、家庭和睦团圆。这些都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中国人心中的“家庭幸福标准”,而这些标准也围绕着传统伦常,老者长寿是“孝”的表达,事业者发达、家庭和睦团圆才能“父子亲,夫妇顺”,而读书入仕才能真正做到懂“礼”,践行“仁义礼智信”。一个家庭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是幸福,让所有人称道。这种“历史的集体意识”是“家庭现实幸福”的基本法则,它作为参照标准衡量着人们的行为,而家庭目标则指导着每个家庭成员的行动。(二)彩的内容与民众的幸福观念《上庙彩》围绕着各路神仙祝贺,这些神仙以道教的为主,也有佛教的如来、文殊、观音等。但民众基本上分不清他们的所属,只知道都是神仙,有超自然的神力,能够“保苍生,佑黎民”。此“彩”是民国时期的老本子,后只作了字词句的简单修改。从“彩”的内容可知,庙中涉及的神明有“玉皇大帝君”“西天佛世僧”,“东岳云帝君”,“南海观世音”,“善财童子拜观音”“财神赵公明”“招财童子”“进宝郎君”“牛皇大帝”“袁陀护法”“三仙娘娘”“十殿阎王君”“都天土地神”“雷神,电母”“风神,雨神”“药王菩萨孙思邈”“文殊菩萨”“神龙伏羲”等。这些神明都有各自的神力,对于民众而言能够起到不同的愿望需求。而民众的这些愿望,仍旧是传统幸福观念的体现。“彩”的功能是希望这些家庭愿望能够得到神力的庇佑。(三)家庭目标到历史经验,到法律方面的差别家庭的“彩”多半是根据家庭的情况和需要所作,有时候家里的主人会嘱咐“说彩人”自家的一些情况,有何需要等。“说彩人”便将这些需求写进“彩”中,对于种田的期望五谷丰登,经商的祈求发富,求学的则祝贺高中等,希望“狮神”能够带给他们家庭幸福的运气。“彩”与传统的家庭幸福观念差别不大,不过是针对个体家庭而更加具体。总体而言,各种“彩”是“狮子灯”目的和功能的直观表现,然而这种表现并非无序,恰恰相反,它是沉淀了许久的集体意识表达。从家庭目标到历史经验,再到神明祈求,是一个整体的集体意识。历史中的经验理性反映着传统的伦常观念,它是一种还存在着的集体道德,是家庭成员的行动标准。而神明祈求是民众精神世界的存在,同样展现了集体道德,只不过是将这种集体道德烘托到更高远,让个体的遵从感更加的强烈。这种家庭目标是“一种关于外在的和物质世界的表现”,而传统观念与神明则是“另一种关于观念的世界的表现”,“我们以为后者有一种凌驾于前者之上的道德优越性”。[5]353也就是说,神明祈求、传统观念与家庭目标是两个层面,但这两个层面是统一的,这种统一表现在集体意识中,约束着家庭乃至个体,使其在一个社会中有序的运行。四、仪式与民间信仰在叙述“狮子灯”程式和诠释“说彩”后,仍需对这些仪式的符号意义与象征内涵进行探讨。仪式只不过是观念表面和物质层次的传达,真正有价值的是其中隐含的象征意义和人们的内心状态。当然,对于仪式中的“上香”“敬神”等形式,与其他的民间信仰研究中所表明的内涵并无太大区别,在此不作赘述。笔者重点将放在仪式的器具、“狮子”的行为以及村民的行为上。(一)二次重大数据器具方面,主要有锣、鼓等打击乐器,其中锣须有8面,大锣4面,中锣与小锣各2面,它们意味着八面威风;再是灯笼12只,代表岁星的十二次;还有龙旗、凤旗,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凤是南方楚国的图腾,这些在很多活动中都可见。然而,将龙旗放置最高处,代表神位,也说明龙在所有图腾崇拜中的崇高性。器具中最重要的就是“狮子”,它由“狮子头”和“狮子衣”组成,前文已描述“狮子”的样式,但与笔者在黄陂其他村见到的“狮子”是不同的,这并不影响它被崇拜的象征性,而且“狮子”已不仅是其自身,还有龙凤、八仙也附着在上,将所有的崇拜汇集一身,提高它的神圣性。(二)“浪子”的神圣性“狮子”的行为由“马角”代其完成,但“马角”在舞“狮子”时并非随意,他的行为都有固定的程式。在上庙与玩家庭堂屋时,都是待黄表绕门以后进门,绕堂三周,这种行为意即它在用自己的“神力”祛除屋中的“晦气”,将一年的“不好”统统扫出。然后,它静静地听“说彩人”念叨,聆听村民的希望。若是有人在这个过程中打错锣鼓,将会受到它的“惩罚”(狮子将攻击他)。在“狮子”行进中,遇到沟、坎都会停顿,是因为一些“不祥之物”会藏匿其间,挡住它的去路,鸣炮示警,将其“祛除”。还有,“狮子”对于一些冒犯神明的行为都会予以“警示”和“惩罚”,它不让村民喊“假的、假的”,也不让村民站在“香案”的正前方,对于超过“神位”的人,则会跳跃“示警”。如此都表明它的神圣性,人们应该遵守,不应该违反规定。“打围”也是“狮子”的一个重要仪式,每次开始时,“狮子”都会围绕湾子“打围”,十五晚,要将湾里所有的耕种面积都包围进去。看起来是在表现“狮子”的庇佑范围,更深一层也是在宣示湾子的权利范围。每年十五晚,大童湾和上楼湾“打围”时,都会派人到临界站立,以免各自湾的“狮子”走错路发生冲突。另外,“狮子”是人扮演的,它的某些“人”的行为会被允许和赞扬。笔者的祖父是茅店村最早玩“僵”狮子的人,在宗族的辈分也较高,大童湾的“僵”狮子受教于他。所以,每当上庙时,若是“狮子”遇见他,都会当场跪地磕头。有人会不理解,“狮子”不是“神”吗,为何向人磕头?“马角”后来的解释是:“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教导之恩,只有在玩‘狮子’的时候感谢才是最合时的。”(三)“浪子灯”仪式与日常生活村民的行为除了“上香”“敬神”外,最主要表现在“狮子”玩每家的堂屋时,家里一般会准备大量的烟花、爆竹,有的家庭为了让场面更壮观,会放置5至10个的“大礼花”,待“狮子”来到时点燃。这是需要经济支撑的,可村民认为“只有狮子在家里玩得越红火,来年才能运气好,红红火火。”我们看到,一般富裕的家庭场面都比较大,此种情况可说是现实生活在“狮子灯”中的一种侧面反映。然而,我们不能说其是在“炫耀”富裕,他们的想法是自己在“敬神”上投入越多,回报则越多。总体而言,无论是器具、“狮子”的行为、村民的行为,还是上文中描述的“说彩”,都是“狮子灯”中的一些仪式。这些仪式有其自身的符号意义和象征。深入思考,可以看到它与日常生活的同源性。日常生活由工具和物品、习惯、语言组成,“工具在我们的物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习惯控制着我们的态度和社会姿态,而语言主要是思维的媒介。”日常生活实在是最基础性的,为其他实在提供质料。神鬼世界被经验而成为一种实在依赖于日常生活世界被客体化的同一媒介,只不过取用的是它们的象征意义。[6]132在“狮子灯”仪式中,器具、行为、“说彩”成为进入神鬼信仰意义域的启程工具,借助它们的象征意义,另一种实在被构建起来。而这种被构建的实在与日常生活并非不发生联系,它们时时沟通,互相需要。我们在“狮子灯”的器具中可见代表历法的“灯笼”,希望天时寻常,秩序井然。还能看到图腾崇拜的位阶和融合,与传统社会中的权力上下关系发生对应。在“狮子”的行为中,可以看到“打围”暗示着湾子的权利范围,还能看到“马角”的人伦情怀,对于师者的尊敬。而村民的行为则更反映日常生活,家庭富裕对于“敬神”的投入则较多,希望这种多投入能够带来高回报。一个社会中,可能存在着无数种实在秩序,而每一种秩序都有着与其他秩序相分离的存在风格。日常生活世界、科学世界、艺术世界、宗教世界、游戏世界等等,都是不同的有限意义域,都有其特殊的认知风格。日常生活世界这一有限意义域被看作最高实在,它包括所有可以通过单纯视觉图示觉察到的自然客体事实和事件。[7]283-309“狮子灯”仪式本质上属于民间信仰范畴,按照上述理论,神明信仰世界与村民日常生活世界是两种实在,但这两种实在是相关联的,它们都源自一个社区的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产生两种不同层次的实在,一种是日常生活的实在,一种是神明信仰的实在。五、对现代“浪子灯”的观点的关注若想了解村民为何继续“狮子灯”这一习俗,还需要去关注现在人们对于“狮子灯”的看法,以及他们与“狮子灯”产生的联系。为此,我们选取了五种类型的群体做访谈研究。(一)童大涛、童建斌:组织“浪子灯”大童湾“狮子灯”的组织者最近几年发生了变化,以30至40岁的中青年村民为主,以前的老者都只做仪式上的指导,避免因为仪式错误而亵渎神明。这些年轻人目前都是湾里的“掌盘人”,是湾里大小事的主事者,平日负责湾里的公共事务,如修路、发放农田种植补贴、将湾里的荒田向外承租、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等。2013年的狮子灯是村民童大涛、童建斌发起的,他们联系大、小头人以及马角,然后到各家各户收“香钱”,负责狮子灯的组织工作。童大涛平日住在镇上,做点小生意,并不经常回村,只是有事时回村。问及他为何组织“狮子灯”?他的回答是:“这是祖传的一些风俗,过年不玩灯冇得么意思,湾里冷冷清清的,不‘火炮’,玩个灯热热闹闹,湾里人还加强了走动,比较好。还有烧烧香,拜拜神,运气也好些。”他的意思很清楚,玩“狮子灯”的原因有四:一是遵从祖俗;二是图个热闹;三是加强湾里人的联系;四是祈求好运。(二)工人主义与现代文化“马角”一直是这样仪式中最神秘的“人物”,很多人也是因为看到“马角”的表现而觉得此项活动有“几分”神性色彩。当然,一般的“马角”是不会透露他自己的感受的。笔者与大童湾玩狮子上庙的“马角”童建林熟悉,他是武汉的一所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市里开公司经营计算机方面的生意,且在武汉安了家。应该说他无论在教育上,还是生活上,接受了现代文化,对于这项活动以及民间信仰的认识比一般村民更深刻。问及他“僵下来”是什么感觉时,回答是:“跟醉酒差不多,但是比喝酒清醒、兴奋。”而为何每年回来玩“狮子灯”?他微笑着说:“乡里乡亲,大家请我,我能不回吗?‘穿灯’(马角玩狮子灯的称法)也可以敬神避晦,长长运气。”从童建林的讲法中,看得出他并没有认为玩狮子是一种“迷信”,只是觉得这是村里人的活动,因为乡亲情分和避晦长运,每年都愿意参加。(三)“温度”:玩灯的习惯与习惯每年村里到了腊月中旬,就开始有打工者回村,他们与留守在家的老父母、子女团年,沟通这一年的打工收获或者不快。初一到初六左右,走亲戚,拜访亲朋。初六以后,便与村里其他打工回来的聊天、打麻将,交流感情。而到正月十三玩“狮子灯”时,全湾的人基本上都聚集在一起,大家出来看灯,还家长里短的互相问侯一年的状况,“是赚了,还是赔了?”“你家小的结婚没有?”“老人都还好?”整个场景堪称一次交流会。我们在问到对于“玩灯”的看法时,说法很多,但并没有太大差别。“这是我们这里的风俗,虽然有点丑,但是热闹,玩个热闹灯,出门都顺。”“年年都如此,不玩还是有点‘欠’(想)的。”“月半大如年,就是要玩灯撒,我过年都冇回,玩灯还是要回来的。”“祖宗、菩萨都要供稳,信则有,不信则无,玩灯烧个香,出门大吉大利!”当然,也有不同看法的,他们会说:“年年一个样,冇得么意思,但是也冇得别的么事能玩,大家都这么做,也就算了。”可见,村民对于“狮子灯”还是遵从的,这种遵从首先来自于对固有习惯的遵守,它已经刻画到了村民的心中。然后,“狮子灯”是村民的一项集体活动,能够给与村民社交的机会。还有,“狮子灯”与敬神联系到一起,大家祈求能有好的运气。(四)大童湾“狮神”小童湾现在是不玩“狮子灯”的,原因是经费和参与人员有限。全湾只有32户,计划生育以后,湾里年轻人少了很多,难以满足整个活动的经费和人数要求。但由于与大童湾属同一宗族,湾间距离仅有500米左右,平日来往较密切。起灯前,很多小童湾的村民会到大童湾去敬“狮神”。村民张均民是小童湾的首富,在武汉市做房地产生意,每年都想组织小童湾的“狮子灯”,但苦于人员不齐,一直没有成型。因此,他每年都去大童湾“上香”。问及他为何如此?他的回答是“湾里湾间,乡里乡亲,还不是会保佑的,图个热闹、吉利。”童炎照以前是小童湾的“马角”,今年正月十三清早,他就拿着红绸让笔者的父亲帮其书写“搭红”祈福语,准备下午去大童湾“上香”“搭红”。后来才知道,他的胞弟得了很严重的肝病,医院已无法医治,他想通过这种方式祈求“天帮一下,地帮一下,多活一天是一天”。(五)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另外一批看灯人是值得关注的,他们解放后就进城做了工人,现在已经退休,湾里已经没有他们的房子,但是他们的弟兄、堂兄弟等还在湾里,他们就携家带口回来看灯。他们在人群中不断地与湾里人打招呼、拉家常,脸上带着“久别重逢”喜悦的笑容。通过对上述五类人的观察和描述,可以发现他们与“狮子灯”的联系有些许不同,这种不同是他们各自心理需求不一而产生的,因人而异才算正常。但我们更能发现的是趋同性,尽管他们不知道为何有这样的习俗,可都采取肯定的方式遵从习俗;都期盼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得到交流与沟通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这种遵从习俗,期盼交流,是在同一个社区生活的人们所共有的状态。人们有同样的成长环境,日常生活与家庭生活的轨迹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异,各项基本权利也一样,如此也就加强了他们的趋同性。习俗在这个时候就是这一社区的基本道德,违反则受到大家的谴责。交流是趋同性的自我评价,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反射出自己和他人同样的存在,自我的人格才能展现。还有渴望好运,它是日常生活和神明信仰的链接,在集体的意识下,每个人约束着自己的日常行为,同时将一些不能规范、不能确定的行为导向神明。六、生活在第二时间的“执法”和“法律”,让家庭生活成为“作为生活”的主要方式现在我们再回到文首的问题,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传统生产方式、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可这一现象还在继续,场景也越来越宏大。“传统的遗留”“农业文化的继续”不足以解释,透过“狮子灯”的仪式和程序,我们可将“狮子灯”这一现象看成是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它有组织、定期的举行、程序化、有群体性,还有集体参与的约束力。传统的农耕时代,农民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围绕着田地耕作,每个家庭是一个生产单位,劳作之后,家家户户串门走访,交流互动,打发时间。时逢年末节气,走亲访友,说说家长里短,沟通着生活中的快与不快。一来让家庭生活圈和社区生活圈时时发生互动;二来可以消磨生活中的压力。诚然,他们也有走出农村的愿望,于是要求子弟发奋苦读,学而优则仕,或者学一门技术,当工人,吃“皇粮”。可这种愿望并不是真的想走出去,因为他们也不知城里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就比农村好,只是想子弟能够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对得起神龛上供奉的祖宗。于是乎,每年过年,家里人围桌而坐,开始结算这一年的成与不成。如果好,便会说“今年运气不错,全家也都努力了,得亏祖宗保佑”;如果不好,便又会说“今年不行,我们都下功夫了,可还是差一点,运气不好,祖宗没有供稳啊!”真的是祖宗决定运气吗?他们也不知道,只是到了过年便烧香拜祖,念叨着“列祖列宗回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教A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医疗健康产业融资担保合同范文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承包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美甲培训学校校企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货物买卖合同标的商品的规格和质量要求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合作社股权收益权互换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机械设备买卖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木制家具组装清包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充电桩充电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合同4篇
- 《电力用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组远程充放电技术规范》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形象分析
- 信息化运维服务信息化运维方案
- 汽车修理厂员工守则
- 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
- 个人代卖协议
- 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式样
- 10.《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李强
-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综合训练100题含答案
- 1神经外科分级护理制度
- 场馆恶劣天气处置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