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上课_第1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上课_第2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上课_第3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上课_第4页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上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浮宫中学杨秋红史料链接: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1)“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分别是什么意思?(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别黑白而定一尊”: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创立:2、特点:3、弊端:4、发展:秦始皇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带有独断性、随意性①君国关系: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成为一个人的政治。②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以维护皇权、服务皇帝为基本原则好了歌(不好了)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只手遮天难见了;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地方难管忠奸难辨官吏难选腐败难治皇帝的烦恼

君权与相权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地方制度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君权与相权

1、秦朝(汉初):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承秦制,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实质上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君权与相权

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梳理出汉、唐、宋、元统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秦朝?

2、汉朝?

3、唐朝?

4、宋朝?

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

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

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君权和相权■姓名离任原因任职时间窦婴免职1年2月许昌免职3年8月田蚡去世3年9月薛泽免职7年6月公孙弘去世2年4月李蔡畏罪自杀3年严青翟畏罪自杀2年10月赵周下狱死2年7月石庆去世8年3月公孙贺下狱死12年2月刘屈髦下狱腰斩2年2田千秋昭帝时死2年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二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此外,武帝还大胆启用出身寒微的士人做官:比如从奴隶群众提拔了卫青做大将军等。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君权与相权

1、秦朝(汉初):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承秦制,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实质上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

2、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参议要政;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

中朝外朝相权一分为二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君权与相权

1、秦朝(汉初):在中央设立丞相;

2、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参议要政;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3、唐朝:三省六部制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执行机构中书省

制令决策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政事堂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A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君权与相权

1、秦朝(汉初):在中央设立丞相;

2、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参议要政;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3、唐朝:三省六部制

4、宋朝:二府三司制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

枢密院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三司宋朝:二府三司制(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加重社会负担。参知政事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君权与相权

1、秦朝(汉初):在中央设立丞相;

2、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参议要政;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3、唐朝:三省六部制

4、宋朝:二府三司制5、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

相权权大

相权一分为二

相权一分为三

相权进一步分散

相权废除演变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1、演变: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2、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好了歌(不好了)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只手遮天难见了;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忠奸难辨官吏难选腐败难治皇帝的烦恼

君权与相权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秦朝:中央:地方:西汉: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监御史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台明初至清末:东汉到元朝(宋有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提点刑狱司)都察院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积极:监察体制的逐渐健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腐败、贪脏枉法,滥用职权等,)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局限:1、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代表皇帝不代表社会)2、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好了歌(不好了)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只手遮天难见了;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忠奸难辨官吏难选腐败难治皇帝的烦恼

君权与相权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作用: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选官制度(了解一下)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一)先秦:“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二)汉:“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察举制(汉武帝)a.察举各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

b.征辟征召才能之士(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分为九等。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根据。(四)隋唐至明清:科举制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以呈文为去留”,自隋产生后,为历代所沿用,直到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历史档案皇帝的烦恼之

选官取才选官制度隋唐先秦魏晋汉朝西周世卿世禄:血缘科举取士:才能九品中正:门第军功授爵:军功察举征辟:孝廉特点: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1、容易任人唯亲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问题解析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积极作用:(1)改变了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扩大官吏来源。(2)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提高行政效率。(3)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4)促进了文学的繁荣。(5)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相对公平公正。消极作用:(1)考试内容束缚思想,导致士人长期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2)为皇权服务。(3)过分注重不切实际的学问,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3、科举制:考试选官(1)实质:(2)积极性:(3)局限性: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②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③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④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⑤追求公平公正。①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②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实行时间先秦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依据世袭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特点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的机会(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至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品中正制。(以官举士,权操于上)考试选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中下层知识分子提供参政机会。■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好了歌(不好了)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只手遮天难见了;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地方难管忠奸难辨官吏难选腐败难治皇帝的烦恼

君权与相权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地方制度■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1、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区划(1)秦代:郡、县(2)汉代:州、郡、县(3)唐代:道、州、县(4)宋代:路、州、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2、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1)行省的设置:①全国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②中书省直辖“腹里”:山西、河北、北京、山东

③宣政院辖区: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④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2)明清沿用行省制度:

①明代:省、府、县

②清代:省、道、府、县2、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3)行省受中央节制:①民政——中书省

②军政——枢密院

③觐见制

④监察制

⑤互迁制(4)行省设置的影响:①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③但是中央严密控制地方,使地方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朝代地方行政机构秦朝郡、县二级制汉初郡、县二级制汉中后期州、郡、县三级制唐道、州、县三级制

宋路、州、县三级制元省、路、府、州、县明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清省、道、府、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演变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皇权确立后不断加强,君主主宰国家的一切大权。相权被不断分割,且权利日益削弱,对皇权的威胁也日趋减弱。(2)历代王朝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君主专制的演进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元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