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理科)_第1页
宋明理学(理科)_第2页
宋明理学(理科)_第3页
宋明理学(理科)_第4页
宋明理学(理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钱穆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特别是释)却风靡数百年。儒家传统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自南朝到韩愈,儒学反佛多从社会效用、现实利害立论,进行外在的批判,真能入室操戈,吸收改造释道哲理,进行内在批判的,则要等到宋明理学了。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第4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

知识·梳理对宋明理学的认识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理学家们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的具象地位,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二、理学是什么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新儒学,即程朱理学。理学又称道学,指宋及之后,以儒学为主、融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陆九渊王阳明程颐朱熹程颢南宋人(北宋人,兄弟俩)南宋人明朝人程朱理学代表人物陆王心学代表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心学集大成者代表人物: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明理学之:程朱理学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如何评价?理学的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除了对世界的认识外,还包括对社会的要求,即遵守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道德;还包括对人自身修养的要求。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这个“天理”究竟是自然之理还是道德之理?朱熹有时讲的是自然之理,有时讲的是道德之理,但他所强调的是后者,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天理”,其特征是无形、无体、无法触摸,它并不依赖于任何事物而独立存在,无始无终,永恒不灭,弥漫宇宙,无所不在。“天理”是唯一最高的存在,自然之理只是它的一种表现。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四“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

以理言,人欲自胜不过天理。以事言,则须事事去人欲,存天理,非一蹴而就,一下即成。

朱熹在许多地方解释说,所谓“灭人欲”并不是不要有物质欲望,而是不要过分地贪求物质享受;并不是不要感情,就人类来说,人性是根,感情是芽,感情是人性的一种表现,不能没有,但不要让感情泛滥,不要纵情,对感情用道德来约束,使其与道德统一。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怎么才能通达“理”?

欲致知,须要格物。物不必谓事物然后谓之物也,自一身之中至万物之理,但理会得多,相次自然豁然有觉处。

——程颐所谓格物,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其最终的目的在于融会贯通而明“理”,而并非是对客观规律和真理的探索。①“理”是世界的本原;③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②“存天理,灭人欲”;小结: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宋明理学之: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发展: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依据的教科书;

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固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学术思想影响海外。宋明理学之:程朱理学

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1、.陆九渊的生平:宋明理学之: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2、王阳明的生平: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宋明理学之: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王守仁(阳明)是十五、十六世纪的人。可是在二十世纪的学术界上(尤其在海峡两边),他仍然会引起“爱”与“僧”的感情,仍然有“谈虎色变”作用。——秦家懿《王阳明》陆王心学陆九渊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②求“理”的方法-----内心反省反对“格物致知”

王守仁(阳明心学)

(明代)②

思想核心:“致良知”③“知行合一”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依据教材归纳陆王心学的主张宋明理学之: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材料四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材料五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材料六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理”?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致良知,知行合一。──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阳明的思路是“圆型”的:他本着“人心”的自发自决力,而发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等解释;又在“良知本体”论上,为他的道德论奠基。事实上,他的起点与终点,是同一个“心”。换句话说,他由“心”的一个层次(“人心”)达到另一层次(“道心”)。——秦家懿《王阳明》基础积累二派别思想主张解读备注程朱理学“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格物致知”方法论道德观陆王心学宇宙观“发明本心”“致良知”方法论唐宋儒学家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构建起理学的世界观;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格:探究;致:求得。释义--探究事物原理,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最终目的是明理)(实践真知--后天认知;发展变化中)个人修养的准则?天理:三纲五常;消极--扼杀了人们的正当自然欲求,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积极--(群众利益)重义轻利……承认“理”是世界的本原,但心即理,故心是世界本源。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将“理”主观化。强调一切知识和真理都在我“心”中,悟得本心即可“知理”,反对实践活动,轻视书本知识。封建伦理道德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良知。克服私欲即可回复良知。“理”为何物——走进“理”的天地“存天理,灭人欲”“心即理也”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内容相同:★“纲常伦纪,即为天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天理”(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人心”(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1)佛、道传播,儒学危机《三教图》(清·丁云鹏)(3)儒学体系的更新。(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理”由何来——追问“理”的由来小结: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积极: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①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