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8文言文阅读(解析版)1.【2021·河北省邯郸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伯牙鼓琴》中伯牙演奏的琴曲是《高山流水》,为此“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此以后,人们把________________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画“______”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真正了解自己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伯牙把琴摔碎,把琴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因为他认为这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从“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可以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4.体会到伯牙对锺子期的死很伤心,他对锺子期具有深厚的情谊。他们互相欣赏、情谊深厚。【解析】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文《伯牙鼓琴》讲述的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考查学生翻译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重点词“绝弦”指把琴摔碎,把琴弦扯断。“不复”指不再。“以为”指认为。“足”指值得。故句子意思是:伯牙把琴摔碎,把琴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因为他认为这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炼。通过阅读文言文,结合译文,从“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可以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中内容可知,伯牙与锺子期互相欣赏、情谊深厚。在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可以体会到伯牙对锺子期的死很伤心,他对锺子期具有深厚的情谊。据此整理作答。【点睛】参考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2.【2021·山西省长治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这篇古文的作者是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2.选择加点字的意思。(1)好书画。()
A.认为……好
B.喜欢
C.优良(2)处士笑而然之。()
A.认为……对
B.然而
C.然后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对错。(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这句话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2)文中画“
”的句子抓住了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表现了他的天真可爱。()(3)“笑而然之。”这里的笑是杜处士讥笑牧童年幼无知。()5.用“______”画出选文说明的道理。【答案】1.
宋
苏轼
2.B
A
3.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4.√
√×
5.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1)“好书画”的意思:喜欢书画。好:喜欢。故选B。(2)“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然:认为……对。故选A。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句子“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的意思: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作轴装饰起来,并经常随身携带。这句话体现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题目说法正确。(2)“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是对牧童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是对牧童的语言的描写。牧童看了这幅画,看出了这幅画违背了生活实际,所以会大笑还向杜处士指明这幅画的错误。画线句体现了牧童的天真可爱。题目说法正确。(3)杜处士是在牧童指出《斗牛图》的错误后“笑而然之”,杜处士的“笑”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题目说法错误。5.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阐明了绘画要讲求形似,寓含着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选文说明的道理: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点睛】参考译文:蜀中有一位姓杜的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作轴装饰起来,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3.【2021·甘肃省金昌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一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B.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C.耕当问/奴,织当问/婢2.由杜处士对戴嵩《牛》“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你会想到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你会想到这样的名言或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自己的话说说“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牧童“拊掌大笑”,处士则“笑而然之”,这两处“笑”一样吗?请简要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
2.爱不释手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
5.不一样,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画作违背生活实际,同时为指出错误而得意。处士则“笑而然之”则是在牧童指出错误之后,化解尴尬,表达对牧童的赞许。【解析】1.考查朗读停顿。“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是“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故停顿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2.考查成语。“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意思是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即为特别喜爱,可填爱不释手、情有独钟。3.考查俗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是“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比喻做事要去问有经验的人。例如:画当问僧,惑当问师。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或者形容好问的也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考查句子翻译。“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意思是: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5.考查内容理解。由原文: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可知牧童笑是因为画作违背客观实际,显得可笑。“处士笑而然之。”是在听闻牧童指出的错误之后,他的笑化解了尴尬,也包含了对其的赞扬。故不一样。【点睛】参考译文: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4.【2021·浙江省衢州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伯俞泣杖汉韩伯命,梁人。性至孝。母教素严。每有小过①,辄②杖之。伯俞跪受无怨。一日,复杖。伯俞大泣。母讶问曰:“往者杖汝常悦受之未尝或泣。今日杖汝,何独泣乎?”伯俞曰:“往者儿得罪③,笞④尝痛,知母康健。今母之力,不能使痛,知母力已衰,恐来日无多,是以悲泣耳。”注释:①小过:小错②辄:就③得罪:犯错④笞:挨打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往者杖汝常悦受之未尝或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母教素严。()
一日,复杖。()3.短文从那几个方面来说明伯俞“性至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往者杖汝/常悦受之/未尝或泣。
2.一向
又
3.自己方面;担心母亲方面。【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往者杖汝,常悦受之,未尝或泣。”意思:往日用杖打你,总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没有有时哭泣的现象。因此,断句为:往者杖汝/常悦受之/未尝或泣。2.本题主要考查解释字词。“母教素严。”句意为:母亲教育他,一向很严格。素:一向;“一日,复杖。”句意为:一天,又用手杖打他。复:再,又。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你能力。从自己方面:“每有小过,辄杖之。伯俞跪受无怨”可以看出伯俞的至孝;从母亲方面:“往者儿得罪,笞尝痛,知母康健。今母之力,不能使痛,知母力已衰,恐来日无多,是以悲泣耳”可以看出伯俞的至孝。【点睛】参考译文:汉代韩伯俞,梁州人,天性很孝顺,母亲教育他,一向很严格。每次有小的过错,就用手杖打他,伯俞跪着受杖没有什么怨恨。一天,又用手杖打他,伯俞大哭。母亲惊讶地问他:“往日用杖打你,总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没有有时哭泣的现象,今天用杖打你,为什么唯独今天哭泣?”伯俞说:“以往儿子犯了过失,挨打曾感到很疼痛,知道母亲很康健。今天母亲打的力量,不能让我疼痛,知道母亲体力已经衰退了,担心以后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悲伤哭泣啊!”5.【2021·江苏省徐州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牛苏轼[宋代]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尤所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杜处士“尤所爱”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用“——”画出牧童拊掌大笑原因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抓住牧童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表达苏轼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你同意这个观点吗?(A同意
B不同意),先用“√”标出你的观点,再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你的理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短文,我们认识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杜处士,一个_____________的牧童。【答案】1.
尤其珍爱
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2.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牧童看了看《斗牛图》,象突然发现新大陆似的,指着图画,皱着眉头说道:”这画上明明是一只正在打斗的牛,牛打斗的时候,力气会用在角上,尾巴应该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啊,怎么能翘起来呢?”说完,有疑惑不解地看着杜处士。
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同意理由是:这句话的意思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的确如此,记得有一次我组装一个玩具车,根据制作指南,怎么也装不好,后来在楼下修车工叔叔帮助下难题解决了。由此可见,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向有特长的人请教。
4.
热爱艺术,虚心接受别人意见
天真可爱【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以及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点理解字词的解释。“尤”的意思是尤其,特别的。所以“尤所爱”的意思是尤其珍爱。根据文段的内容“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可以得出是“尤所爱”的具体表现,即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2.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得出,牧童拊掌大笑原因的句子是“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详细,写出牧童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描写,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3.本题考查的都会死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是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可以得出这句话是表达了苏轼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点明自己的态度,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并且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这句话,可以围绕“问专业的人才能解决相应的事情”等方面来展开即可。4.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处士笑而然之”意思是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可以得出杜处士是一个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从“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可以得出杜处士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从“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意思是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可以看出牧童是一个天真可爱的人。【点睛】参考译文:蜀中有一位姓杜的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作轴装饰起来,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6.【2021·江苏省淮安市·期末真题】小古文阅读。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楚人以①晏子短②,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③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④更道,从大门入。【注释】①以:因为②短:长短,这里指人的身材矮小。③延:请。④傧者:指招待宾客的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晏子使楚______________
(2)傧者更道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晏子是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人。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用“”在文中画出。4.尝试用小古文形式的语言,写一两句话,赞美齐国的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出使
更改
2.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城。
3.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4.晏子,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为后人颂。【分析】译文: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1)“晏子使楚”意思是出使到楚国。“使”出使。(2)“傧者更道”意思是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更”更改。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翻译为“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城”,其中“延”意思是“请、迎接”。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注意题干要求是找出符合晏子“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语句。通过晏子的语言“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可以分析出晏子的性格。当面对楚人的刁难,晏子以“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进行反驳,告诉楚人,如果不让自己从大门进入,那么楚人就是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了。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口语交际。《晏子使楚》的晏子是个齐国的一个大夫,矮个子,相貌一般。但是却是一位机智灵活、巧言善变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可以围绕晏子的性格特点组织语言。7.【2021·湖南省怀化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一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B.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C.耕当问/奴,织当问/婢2.由杜处士对戴嵩《牛》“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你会想到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由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你会想到这样的名言或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请写出其中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牧童“拊掌大笑”,处士则“笑而然之”,这两处“笑”一样吗?请简要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
2.爱不释手##情有独钟
入山问渔,入水问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4.观点:两处“笑”不一样。理由:①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画作违背了生活实际,觉得好笑;同时为自己指出了画中的错误感到得意,可见他的天真烂漫。②杜处士“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错误之后,他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还可以看出他能虚心接受不同意见。【解析】译文:
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句子停顿。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深刻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一句的意思是: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因此,此题A项句子停顿划分准确。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句子含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爱不释手,汉语成语,意思是喜欢得舍不得放手。出自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情有独钟,汉语成语,意思是是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谚语,意思是上山向樵夫问山路,渡河向渔夫问水情。指要向内行和知情人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于《论语·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诗词歌赋默写。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诗词歌赋相关方面的知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这五首诗写作者游览杭州西湖,描述作者乘船在湖中巡游时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第一首诗写坐船时所见,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第二首诗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表现在船上泛游的情趣;第三首诗以野生植物自况,隐含希望再受朝廷重用之意;第四首诗写越女的无忧无虑,对比自己的多愁失意。第五首诗反用古诗句意,体现了一种淡然与豁达之情。这组诗构思巧妙又不着痕迹,作者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句子含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知,文中两处“笑”不一样。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画作违背了生活实际,自己觉得很好笑;同时为自己指出了画中的错误感到得意;杜处士“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错误之后,他的“笑”既化解了尴尬的氛围,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扬。8.【2021·江西省上饶市·期末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鹬①蚌②相争蚌方出曝③,而鹬(yù)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甲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本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注释】①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②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③曝:晒。④箝:同“钳”,把东西夹住。1.“两者不肯相舍”中的“舍”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舍不得 B.舍弃 C.施舍 D.宿舍,即住的地方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鹬和蚌,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一起捉走了。B.鹬和蚌,谁也舍不得离开自己住的地方,于是渔夫就把他们一起捉走C.鹬和蚌,是好朋友,他们不愿意分开,渔夫就把他们一起带回家了。D.鹬和蚌,不愿意互相施舍,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一起带回家了。3.读一读文中表示鹬和蚌动作及语言的词句,完成填空。动作语言鹬
____________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箝其喙
____________
4.读句子,回答问题。①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联系上下文,你能把这个成语补充完整吗?鹬蚌相争,____________。②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2.A
3.
啄其肉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4.渔翁得利
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遇到事情如果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解析】1.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结合句子来理解,根据译文可知,“两者不肯相舍”的意思是:两个不肯互相放弃。舍:放弃,舍弃。故选:B。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结合参考译文可知,“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的意思是: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故选:A。3.本题考查筛选关键信息。结合“而鹬啄其肉”可知,鹬的动作是:啄其肉;结合“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可知,蚌的语言是: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4.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与内容主旨的理解。①联系全文和平时的积累可知,成语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②从短文来看,蚌和鹬双方相持不下,而使渔夫从中得利。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遇到事情如果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点睛】参考译文: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拿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拿不出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9.【2021·辽宁省大连市·期末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见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文中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文中对牧童进行描写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喜爱
却
2.杜处士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把画装起来。3.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生动形象写出牧童看见这幅画的表现,表现了牧童的天真、活泼,衬托出杜处士的谦虚【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解释字词。好书画:喜爱书画。好:喜爱。今乃掉尾而斗: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乃:却。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锦囊玉轴:用锦囊装起来,用玉做画轴。3.考查了对描写手法及作用的分析能力。从“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笑着说”“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可知,文中对牧进行描写的方法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牧童看见这幅画的表现,表现了牧童的率真,同时说明出杜处士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点睛】参考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10.【2021·江苏省宿迁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匡衡读书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②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①逮:到达。②大姓:大户人家。③文不识:一个人的名字。④与:帮助。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不求偿
偿:报酬 B.主人怪问衡
怪:感到奇怪C.资给以书
资:资金 D.家富多书
富:富有2.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_的人。【答案】1.C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凿壁借光
勤学苦读【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语境的含义和内容进行分析,本题中字词解释有误的是C项,“资给以书”以:介词,把。倒装句:以书资给之。资给:资助、送给;以:将,把。就是以书资给。意思:把书借给他。2.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断句。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意思是匡衡于是到他的家做雇工,又不要报酬。所以断句应该是: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来分析,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借光”,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读的人。【点睛】参考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11.【2021·湖南省怀化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选自《世说新语·德行》1.仔细阅读本文,请给本文取个标题在“”处。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俱乘船避难
俱:_______
(2)幸尚宽
幸:_______3.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名言警句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2.一起
幸而、恰巧
3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给文章取标题要具有概括性,语言简洁又能概括出文章内容。从整篇文章来看,写了华歆、王朗两个人在乘船避难过程中对待想要搭乘他们船的人的不同态度。结合文章内容可以写出标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这类题要结合句子意思进行理解。(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可翻译为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所以“俱”可以翻译为“一同、一起。”(2)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可翻译为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幸”可以翻译为“好在、幸而、恰巧。”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文言文中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这句话可以得知: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所以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用原文中的话就是“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结合全文内容,本文主旨是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应该言而有信,坚持到最后。文中具体指的是既然允许别人搭载了船,就不应该在危急的时刻扔下别人。【点睛】原文翻译: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12.【2021·河南省洛阳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结合原文内容,补充语句,写在横线上。2.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尽头
B.高大
C.弹
D.不久
E.断绝
F.丰富(1)伯牙鼓琴()
(2)巍巍乎若太山()(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4)破琴绝弦()3.伯牙是传说中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琴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答案】1.汤汤乎若流水
2.C
B
D
E
3.高山流水【分析】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1.考查文言文默写。出自文言文《伯牙鼓琴》,原文为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2.考查字词解释。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楚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1)伯牙鼓琴的意思是伯牙弹琴,鼓:弹奏。(2)巍巍乎若太山意思是就像那巍峨的泰山,巍巍:高。(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少选:一会儿,不久。(4)破琴绝弦意思是摔琴断弦,绝:断绝。3.考查词语。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13.【2021·湖南省株洲市·期末真题】课文精品回放。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请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好——()
然之——()2.请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1)锦囊玉轴,常以自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小古文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喜欢、爱好
认为他说得对2.用锦囊装起来,用玉做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是错的!3.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解析】1.本题考查翻译词语。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在具体的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好书画”的意思是喜好书画。故“好”的意思是喜欢、爱好。“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是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故“然之”的意思是认为他说得对。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重点字词: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装饰卷轴。囊,袋子,此处指画套。常以自随:《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无此句。自随,随身携带。句意:用锦囊装起来,用玉做画轴,经常随身带着。(2)重点字词:掉尾:摇尾。掉,摇。谬矣:错了。谬,错误,差错。句意: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是错的!3.本题考查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围绕“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等角度回答均可。【点睛】参考译文: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14.【2021·湖北省咸宁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约不可失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③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④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文侯: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③一:当初。④罢:取消。1.给词语“期猎、是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多选)A.时期B.约定时日 C.这D.就是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是日/饮酒乐/天雨 B.是日/饮酒/乐天雨 C.是日饮酒/乐/天雨3.关于这个小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以下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约定相会的日期,如果不能如约,应该在事前通知对方,免得人家苦等,这是守信。B.认真对待双方约定,是对别人的尊重。这是我们传统的美德。C.对待下属人员,如果失约,关系不大,我们可以不当一回事。D.从期猎这事看出,魏文侯有受人尊重的为人之道,这是魏国从此变得强大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答案】1.BC
2.A
3.C【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文侯与虞人期猎。意思: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期:约定时日。是日饮酒乐天雨。意思: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是:这。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学生可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是日饮酒乐天雨。意思: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是日”是一个词语,“饮酒乐”是一个词语,“天雨”是一个词语。所以正确的断句是:是日/饮酒乐/天雨。3.本题考查主旨概括。做人要讲究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快乐或事情就违背承诺。约定相会的日期,如果不能如约,应该在事前通知对方,免得人家苦等,这是守信,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有人以为这些是小事,尤其是对待下属人员,失约似乎不当一回事。魏文侯因为刮起大风,不能与虞人践约所定的打猎日期,即使左右劝阻,仍坚持赶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猎活动。认真对待双方约定,这是我们传统的美德。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敬重,从期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他的为人之道了。“对待下属人员,如果失约,关系不大,我们可以不当一回事。”不正确,对待下属,我们也要做到言而有信,如果不能如约,应该在事前通知对方,免得人家苦等,这是守信。【点睛】参考译文: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魏国从此变得强大。15.【2021·河南省开封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补充句子。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
(2)善哉乎鼓琴_____(3)伯牙破琴绝弦_____
(4)终身不复鼓琴_____3.根据《伯牙鼓琴》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用“________”比喻真正了解自己的人难以寻觅或乐曲高妙。4.伯牙和锺子期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千百年来,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友情的诗词名句。下列和友情无关的诗词名句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答案】1.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
2.
志趣
好
断
再
3.
知音
高山流水
4.C【解析】1.本题考查把文章内容补充完整。选自课文《伯牙鼓琴》,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①“方鼓琴而志在太山”的意思是: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魏巍的泰山。志:志趣。②“善哉乎鼓琴”的意思是:你弹的太好了。善:好。③“伯牙破琴绝弦”的意思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琴弦。绝:断。④“终身不复鼓琴”的意思是:终身不再弹琴。复:再。3.本题考查了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结合文中“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可知,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锺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伯牙琴技高超,锺子期能真正懂得琴声表现出的情怀,锺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这就是“知音”;后世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4.本题考查诗词的积累与理解。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意思: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是关于友情的诗。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是关于友情的诗。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是写景的诗。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是关于友情的诗。【点睛】参考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锺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魏巍的泰山,锺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魏巍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彭湃的江河,锺子期赞道:“好啊,这琴声宛若奔腾不息的江河!”无论伯牙想什么,锺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锺子期去世后,伯牙以为世上再也没有比锺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琴弦,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16.【2021·河南省安阳市·期末真题】阅读理解。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本文作者是宋代的______(人名),他是_______派的代表人物。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好书画:______(2)今乃掉尾而斗:______(3)谬矣:______(4)处士笑而然之:______3.“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这句对牧童运用了______描写,把牧童______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4.“处士笑而然之”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他的笑中读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作者讲的这个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苏轼
豪放
2.喜欢;喜爱。
却。
错误。
认为他说得对。
3.动作
天真烂漫、童言无忌
4.原因是牧童说得对。杜处士对牧童的欣赏与肯定以及他谦逊的品格。5.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中,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要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不要小看任何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分析】译文: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1.此题考查学生作家作品的识记。《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阐明了绘画要讲求形似,寓含着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解释理解。好书画:喜爱画画。好,爱好,喜爱的意思。今乃掉尾而斗,意思是: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掉,摇。谬矣:错了。谬,错的意思。处士笑而然之: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然之,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3.此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掌握。我们常见的人物描写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这一句是对孩子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童言无忌的孩童形象。4.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结合“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可知,处士笑而然之的原因是:牧童说得对。杜处士对牧童的欣赏与肯定以及他谦逊的品格。5.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感悟能力。通过阅读可知,戴嵩虽是个大画家,可是画的“斗牛图”不符合实际,而牧童天天和牛在一起,看出了画中的错误,这个故事说明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即实践出真知。17.【2021·河北省承德市·期末真题】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2.翻译这句话的意思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知音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心志、情志。
形容极短的时间。
2.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
4.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意思是: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因此“志”在这里的意思是心志、情志。(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因此“少选”在这里的意思是形容极短的时间。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绝:断绝。复:再,又。弦:琴弦。结合文言文翻译技巧:对、换、留、删、补、调组织语言。3.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与运用。高山流水: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锺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锺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4.本题考查了对文言文的理解。《伯牙鼓弦》讲述的是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锺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锺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锺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锺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点睛】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18.【2021·山东省菏泽市·期末真题】古文阅读。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②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④,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⑤以书,遂成大学⑥。注释
①逮:达到。②大姓:大户人家。③文不识:邑人的名字。④怪:认为……是奇怪的。⑤资给:自助。⑥大学:大学问家。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主要讲了匡衡的两件事,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3.“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用学过的一句名言或成语来形容就是:_____________。【答案】1.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
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时机。2.匡衡勤学,凿壁偷光
主人资助,遂成大学
3.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分析】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1.考查句子的翻译。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学:好学。不逮:烛光照不到。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2)愿:希望。遍:全部。之:代指书。翻译: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可知第一件事讲的是匡衡勤奋好学,凿壁偷光读书,结合“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可知第二件事说的是主人资助匡衡读书,最后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3.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意思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结合后文“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可知不要报酬的目的是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19.【2021·辽宁省大连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1)今乃掉尾而斗:____________
(2)有一牧童见之: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竟
见到
2.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整句话的语境进行分析,本句话中“今乃掉尾而斗”意思是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所以“乃”的意思是竟。本句话中“有一牧童见之”意思是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所以“见”的意思是看见。2.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本题中“然之”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点睛】参考译文: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20.【2021·湖北省宣恩县·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节选,完成练习。《伯牙鼓琴》节选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用“/”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停顿符号。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少()选
汤()汤3.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伯牙鼓琴》选自《__________》。由于这个传说,后来人们用“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答案】1.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2.shǎo
shāng
16.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3.吕氏春秋
高山流水【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朗读停顿。首先理解整句话的含义,根据句子的含义进行断句。这句话的含义是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所以断句应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2.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能力。少选:shǎoxuǎn,汉语词语,意思是一会儿;不多久。
汤汤:[shāngshāng],指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句中重点词有:善,好。鼓,弹奏。句意为: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4.本题考查对课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文中的“知音”是伯牙把子期视为知音。由于这个传说,人们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点睛】参考译文: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21.【2021·河北省沧州市·期末真题】阅读选文,回答问题。伯牙鼓琴(节选)方鼓琴而,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按课文内容填空。2.语段用“//”分成了两层,两层的关系是(
)A.并列 B.转折 C.因果 D.递进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请写出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志在太山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
2.A
3.伯牙摔破琴拉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课文《伯牙鼓琴》,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层写了伯牙鼓琴志在太山,第二层写了伯牙鼓琴志在流水,两层都是写伯牙鼓琴心里想的事物,存在并列关系。故选A。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伯牙摔破琴拉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点睛】参考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22.【2021·广东省梅州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入,不可入;横执入,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邯郸淳《笑林》)【注释】①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
②俄:不久
③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④中截:从中间截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执长竿入城门者()
截竿入城()2.“何不以据中截而入?”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觉得“老父”的办法好吗?如果你是那个“执长竿”的人,你会怎样“入城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拿;握
截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二手商铺买卖合同协议书
- 个人间借款合同样本:版
- 个人股权抵押合同范例
- 三方合同:学生就业定向合作
- 专属应届毕业生:个人租赁合同范本
- 中学教务主任聘任合同样本
- 单项木工承包合同
- 中外采购与供应合同范本
- 专业水处理设备维护合同细则
- 三人合伙经营合同范本
- 中医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
- GMP-基础知识培训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同音字归类
- 高二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 文学类作品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浙江绍兴)(含解析)
- SB/T 10624-2011洗染业服务经营规范
- 第五章硅酸盐分析
- 外科学总论-第十四章肿瘤
- 网络反诈知识竞赛参考题库100题(含答案)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四章感觉系统对运动控制的作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