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先秦时期的赏罚激励
“当水热的时候,人会流动,”。从古到今,赏罚都是治军的重要方面,是加强管理的要着。赏罚是部队管理中对军人实行激励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相互对立统一。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军队赏罚的集大成时期。先秦时期的军队赏罚思想极为丰富,将其视为强兵之要,存亡之机。通过奖赏,可以进一步肯定英勇奋战的积极行为;通过惩罚,给人们规定了行为的准则,可以否定和制止贪生怕死的消极行为。两者结合,巧妙运用,可激励斗志,激发责任感、自豪感,有利于提高战斗力和内聚力。一、兵制与纪律并重“治之以法”。历史上的军法或治军的法规、条令,即治军之法。“治之以法”的目的是制定严明的法规制度,以规范军队的行动。《尉缭子·制谈》指出:“凡兵,必先定制”,意思是,军队必须首先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制度可以使人产生行动的动力。孙膑继承了孙武重视军队“法令”、“曲制”的思想,强调“其勇在于制”,说明军队要能成为士气旺盛的集体,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制和纪律的约束。其他兵家对此也有很多论述,例如尉缭子说:“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金鼓所指,则百人尽斗;乱行于阵,则千人尽斗,覆军杀将,则万人齐刃;天下莫能当其战矣。”意思是,制度确定好了,士卒就不会混乱;士卒不混乱,法制就会严明。这样命令一旦发出,如果百人全力战斗,就会攻陷敌阵;如果千人全力战斗,就会消灭敌军,擒杀敌将;如果万人全力战斗,天下就没人能阻挡其进攻了。说明将士的勇猛关键在于战前有一个制度,这样能够在战中齐聚人心。为了让将士能在战场上遵守军法,服从指挥,必须在平时就申军法,习军令,使全军熟悉军法军令,养成良好习惯。在战前明申赏罚,先秦兵家常用的办法就是在出兵之前三日,将军法军令公布于军营门口,并由负责宣讲军法、监督执法的“军正”官向全体将士讲解。可见战前明申赏罚,就能在关键时刻令行禁止,达到以治为胜的目的。二、“凡死其职,杀一人而万人。”“杀之贵大,赏之贵小”,意思是刑罚能达到上层、位高权重之人,奖赏能通于下层。“罚贵大,赏贵小”的主张受到先秦兵家的普遍重视。在《六韬》中,武王与太公有一段对话,也体现了这一思想。武王问太公曰:“将何以为威?何以为明,何以为禁止而令行?”太公曰:“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意思是,主将以杀地位高的人来树立威信,以奖赏地位低的人来体现明察,以严明赏罚来作到令行禁止。因此,杀一人能使全军震惊的,就杀他,赏一人能使万人欢喜的就赏他。尉缭子论述这一思想最为鲜明,他说:“凡诛者所以明武也,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杀一人而万人喜者,杀之。杀之贵大,赏之贵小,当杀而虽贵重必杀之,是刑上究也。赏及牛童马圉者,是赏下流也。夫能刑上究赏下流,此将之武也,故人主重将。”意思是,杀戮,是用来整肃军威的,杀一人能使全军震动的就杀掉他,杀一人能使万人高兴的,就杀掉他。需要杀人时,应该以地位高的人做典型,实行奖赏时应该以地位低的人做榜样,应该杀的虽然官高势大,也一定要杀,这就是“刑上究”的原则;奖赏及于下属的牛童马倌,就是“赏下流”的原则,能够做到这样,这是将帅威武严肃的表现。赏罚要抓住有影响的事,对于惩罚,要敢于惩罚那些主要人物、首要分子;对于奖赏,即便下层的普通士卒,也要不遗俗卑,奖励有功的人。以此来表明军法、军令的威严,使军法军纪转化为遵纪守法之心,借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三、党组织的政策示范作用先秦兵家提出“赏不逾时,罚不迁列”,强调赏罚的即刻性。激励的及时,就是一个“快”字,奖赏不能错过时机,惩罚不能等到士兵离开队伍后再去执行。如田穰苴杀庄贾例,齐景公急忙派使者持节都没赶上,真正做到了即刻性和坚决性。又如商鞅变法,为了使新法执行取信于民,立木桩于城南,宣称有人搬到城北就赏50金,有人这样做了,就立刻兑现50金的赏赐,使人们心中产生了赏信罚必的效果。此举的示范效应,使得商鞅的各项政策都能较快执行,从而为秦国奠定了雄厚的国力基础。司马穰苴指出:“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意思是,奖赏不要拖延时日,为的是使士卒迅速得到做好事的利益,惩罚要立刻执行,为的是使民众迅速看到做坏事的恶果。如果士兵有功没有得到赏或者有过错的没有得到及时处罚,都有可能造成军心涣散。赏罚的时机要及时,这是实施正确激励的一条重要原则。激励是为了诱导人们共同的喜好和厌恶趋向,促进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前进。及时性必须和准确联系在一起,不能单纯地机械地理解为当时就奖赏、当时就惩罚,赏罚及时的前提是准确,如果实行了错误的奖赏,越快带来的负面作用愈大。四、这是一次“假共享”,则认为,这是因果报应不文化而来的赏罚不应分贵贱,应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管子·重令》指出:“故禁不胜于亲贵,罚不行于便辞,法禁不诛于严重,而害于疏远,庆赏不施于卑贱,而求令之必行,不可得也。”意思是,禁令不能制服亲近和尊贵的人,刑罚不能施于宠幸的人,法令不能处罚犯严重罪行的人,反而伤害了于自己关系疏远的无辜的人,奖赏不授予地位低下的人,这样还想法令得到贯彻,是不可能的。先秦兵家强调实施奖赏要公平正直,不能按身份的贵与贱去衡量,要做到不偏不私。赏罚要获取人心,达到激励士卒斗志的作用,就必须去掉私念,一心为公,做到奖赏公平。否则就会人心不服,使奖赏失去应有的效能。赏罚不应分亲疏远近,不应分恩仇。《六韬·文韬·盈虚》中指出:“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意思是,对自己厌恶的人,有功也同样给与奖赏;对自己喜爱的人,有了罪过同样进行惩罚。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奖赏不避仇敌”而得管仲,可谓历史上著名的一例。管仲在得到齐桓公的赏赐重用后,尽力辅佐齐桓公治国,开创了齐国的富国强兵局面。先秦兵家关于赏罚公正的论述和实践证明,赏不避仇,方能取信于全体;罚不避亲,才可立法之威严。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作用,并形成人心稳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同时又会树立起行赏的威信。五、有利于劝善抑恶、巩固军队恩威并施的思想,孙子有明确的表述:“合之以文,齐之以武。”即要用怀柔宽仁的手段使士兵思想统一,用军纪军法的手段使军队整齐一致。孙子说:“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意思是,当下属人员对指挥者并不拥戴和信赖时,如果指挥者过多地施用惩罚,就会更加疏离上下关系,难以协同完成工作。因此,指挥者要树立威信,就要慎用或者少用惩罚。赏罚结合,有利于劝善抑恶、巩固军队。商鞅指出:“赏使之忘死,而威使之苦生”,即赏赐使士卒不怕死,而刑罚又使他们感到耻辱,赏罚互相运用,哪有攻不破的敌人。《六韬·文韬·赏罚》中指出:“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意思是,赏赐是用来劝勉鼓励士卒的,惩罚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用玫瑰收购合同范本
- 工厂管道改造合同范本
- 聘任制合同范本
- 水刀订购合同范本
- 入围方式、备考建议2024强基计划备考必看
- 品牌西装租借合同范本
- 极简学术答辩模板-1
- 2025年标准多人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工程承包合同(承包方)范本
- 2025温室用地租赁合同
- DB3302T 1173-2024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与分析规范
- 江西工程学院《妇女社会工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二物理学考复习计划
- 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复习课》教案
- 2023年海南移动门户网站建设方案(含商城)
- 某高层住宅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内容解读
- 《大学生创业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国网公司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年处理4万吨丙酮-水连续精馏塔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