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河区环境调查报告广州大学罗璇第一部分:内容摘要:概述天河区的基本情况,指出随着广州市区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天河区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整治天河区环境的设想与建议。对天河区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环境工作的展望。一、天河区基本情况广州市天河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东部,西起登峰路和广州大道,与越秀区和东山区相接;东到吉山,与黄埔区相连;南达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北至筲箕窝,与白云区相邻,总面积147.7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约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万,辖有11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和25个行政村,是广州市沿珠江向东延伸带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未来的现代化都市中心。区内拥有56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3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天河区的环保形势根据广东省委、广州市委的统一部署,广州市区中心向天河区发展,十多年来,天河区的发展一日千里,原来的菜地、田野上高楼林立,经济也很发达,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天河区的环境也有了很大变化,道路上的车辆的剧增,排出大量的废气,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居住人口的暴涨,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其他的负面影响。森林被大量砍伐,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野生动物日益减少,同时水资源也受到严重的污染。因此,天河区环境保护的形势非常严峻,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三、加强环保的设想和建议为了保证天河区的持续发展,完成广州市“三年一中变”的任务,我们对环保工作提出以下的设想和建议:1、 1、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认识环保对于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重要性。2、加强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3、保护环境要常抓不懈,并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每个公民做起。四、对天河区未来环保的展望在当前全国重视环境保护的形势下,经过天河区领导、群众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天河区必将成为环境优美的地区,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将长留天河。随着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天河区的面貌将越来越好。第二部分:调查分析:一、 一、人口建国前,天河地区为农村,人口较少,1949年建国初13000人。建国后,人口迅速增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71729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159149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229276人。随着天河中心城区的发展,人口数量速度增加。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达321103人。1999年天河区总人口增至506071人,其中常住人口497098人(含农业人口55045人),暂住人口5990人,另流动人口约12万人。人民是国家之本,是国家的财富,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宝贵资源,但同时,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密度过高、人口素质相对低下,却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沉重负担。人口机械增长过快,给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两大因素引起,一是工业化,二是人口增长过快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压力。国际社会广泛认为:城市的良好生态环境标准之一是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80年代中期,我区基本上可以保持这一水平,但到目前为止,全区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22%左右,而且,如果不保护好仅存的森林,这一状况还会继续恶化下去。所有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点:我区正处在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折点阶段,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还不足以保护天河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天河是一个高速成长的中心区,发展空间大,但不确定性因素也多。对此,要有高度的危机意识,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相对工业化片面追求产值、忽视社会和环境的模式而提出的新发展观,其本质是强调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和自然生态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因而,要把人口问题提高到战略决策的角度来把握,要把处理好“人口与土地”关系,协调好人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来把握。二、绿化面积(一)绿化状况到1998年底,全区建区面积超过70平方公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城区生态环境建设。1998年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38%,行政区达到50%。区委、区政府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资源,完成了天河公园、黄村东公园、前进村杨桃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和吉山村橄榄公园、广东树木公园的工程建设。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达5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19平方米,位居全市之首。(二)1998-2005年天河区绿化指标称名标指积面地土均人㈢464544483积面地耕均人523227积平方米5520323345383率盖覆化绿市城83383934(三)园林绿化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天河区坚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城市环境水平不断提高。抓好公园建设,全区已建成区级公园1个,镇村公园10个,小游园23个。抓好道路和村镇的绿化,累计新增公共绿地67万平方米,恢复道路绿地24万平方米。抓好住宅小区清违复绿工作,恢复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达到36.38%,行政区达到50%。此外,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和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环卫工作连续10年荣获广州市“羊城环卫综合杯”。天河区公园包括:天河公园、杨桃公园、吉山橄榄公园、长湴公园、燕岭公园、珠江公园、天平架公园、黄村公园、龙洞公园、广东树木公园等。四)绿化可持续发展规划措施1、加强绿地和公园建设,提高人均绿地面积。新建居住区(含农村新村)绿地不低于30%,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老城区改造要“见缝插绿”,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25%;到2005年,增建各类公园5-8个,争取全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2、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全面保护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有所回升,城市人均绿地增加,建成环境保护模范区,按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格局建成东北部生态走廊,完成珠江北岸绿色走廊建设,使全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都有明显改善,形成具有南国风情的自然景观和都市人文景观,推进天河迈向生态文明城区的步伐,基本完成天河区形象设计和建设。(五)预期效益1、可优化、改善广州市的环境质量水平;提高市区的森林覆盖率;2、是建设天河区生态城区的基础性条件和关键性要素。3、有利于提高天河区的自然资源储备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自然资源“山青水秀”是对天河区的自然资源的高度概括。从总体上看,自然资源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植物资源和水资源三大类别,而矿物资源(仅局限于花岗岩)、动物资源、气候资源都相对稀缺。1、土地资源。根据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显示,全区土地总面积147.77平方公里,折合为221660.6亩。其中,耕地30901.6亩,园地18246.1亩,林地50020.2亩,牧草地1865.3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4552.1亩,交通用地8299.4亩,水域14067.9亩,未利用占地3528亩,按当年44.2万人均值计算,见下表:按资源类别划分天河区国土人均面积情况资源类别国土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面积亩/人0.50.070.110.0040.210.190.031993年的调查资料显示,建成区面积58.31平方公里,村镇建设用地(包括自然村、乡镇企业所占用地)24.05平方公里,地形坡度大于25%不宜作为建设的土地42平方公里,可备发展用地为23.35公里。在147.77平方公里土地中,低山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三级地台大约分别占全区地域面积的30%、40%和30%。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天河区的土地资源已经急剧下降,目前可备发展用地大约在1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土地资源面积更少。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土地,却有40平方公里以上。2、 植物资源。特殊的地貌环境,是天河区的森林和植物资源得以保留的主要原因。目前,天河区森林总面积基本维持在5万亩左右,全区森林覆盖率保持在26%水平以上。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东北和中部低山丘陵区,以自然生态林和人工生态林组成,包括木材林、防护林、特种林、经济林、竹林、疏地林、灌木林等。辖区内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等群落植物品种,共30多个科、50多个属、100多个品种。3、 水资源。天河区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白云山系的丘陵地带,著名的矿泉水为柯木塱村(又名长寿村)、龙眼洞、凤凰山、珠村等矿泉水水源,特别是长寿村矿泉水水源,水质好、储量大,是广州市不可多得的优质矿泉水资源。地表水丰富是天河区水资源的另一个特点。美丽的珠江河道由西向东自天河区南部蜿蜒流过,全长为11公里,随着珠江新城的开发建设,珠江北岸天河段将成为广州市最典型、最具南国特色的珠江景观带。区内还有流程为61.79公里的6条珠江支流,它们是:深涌(6.25公里)、车陂涌(27.9公里)、棠下涌(4.25公里)、猎德涌(7.26公里)、科甲涌(1公里)、扬箕涌(又名沙河涌,15.13公里)。辖区内有小(一)型水库3个,小(二)型水库11个,湖泊山塘14个,总库容约630万立方米。区内水域面积为14973.2亩(1993年,1996年为14067.9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76%,其中河流水面6438.2亩,水库面积689.1亩,坑塘面积6983.3亩,滩涂15.2亩,支渠745.4亩,水工建筑物102亩。除此之外,天河区还有尚未开发的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一是从龙眼洞到太和帽峰山一带的约200平方公里的地下大型水源,水质为偏硅型,低钠、低矿化度,日开采量可达9099立方米;二是从天河北路到瘦狗岭一带地下温泉水源,水温达36°C,有丰富的偏硅酸、氟、铁等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医疗作用;三是位于沙河禺东西路军体院一带的矿泉水源。(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措施为了确保有限的自然资源能够满足经济持续增长的要求,必须坚持“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方针,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和生活消费模式,做到资源的永续利用,更好地为城市开发和经济建设服务。1、 更新资源观。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树立资源的“忧患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城市建设规模、产业开发活动,居民生活建立在资源能够承载的范围内,从而实现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一致。2、 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土地是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资源。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工业化进程的急剧推进,要把保护土地资源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通过政府的权威性来保护好、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各项规划、计划要留有余地,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为后代提供一个不影响其发展需求的土地资源。3、 水资源保护。控制工业污染和农用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保护、改善水资源的质量。重点整治区内7条污染严重的河涌,坚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负责”的原则,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防治污染措施,减轻水体污染程度。提高用水效率与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及公众监督能力,建立一个科学有效、合理用水的节水型经济体系。4、 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是天河区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一定要保住27%的森林覆盖率,并争取回复到30%。为此,首要任务是高起点规划好东北部生态走廊,争取纳入广州市生态保护区的规划中,通过市人大立法,使其受到最高形式的保护,永远不得开发。东北部生态走廊建设,要按三个层次展开:一是生态走廊中的“绿心”,二是生态走廊的“绿环”,三是生态走廊的“绿韵”。不同层次的生态走廊圈,要有不同的建设和保护重点,使生态走廊成为集自然生态保护、城市景观建设、休闲旅游、生产经营于一体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可以考虑选择部分区域按生态公园、休闲公园的形式来建设。要逐步改变东北生态走廊林相过于单一的状况,更新森林树种,使生态林、防护林、水源林、环保林达到合理的比例,形成合理的森林结构,确保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发挥。营造吉山地区的果、林带和城市进出口的绿化防护林带。关闭区内石场,进行绿色垦复,维护生态平衡。同时,要保护好区内现有公园的森林资源,要纠正“砍树种草”的“草地偏好”。要优化天河公园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定位,使其恢复“森林公园”的本色,目标是建设都市中的生态森林公园。四、“三废”的产生量和处理量(一)天河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a) 天河尚存在10个石场,由于疏于管理,林地毁坏,水土流失,自然生态景观受到严重破坏。(b) 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造成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加剧了珠江广州河段的有机污染。煤渣、烟尘和工业粉尘等固体废物排放量超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不断增加,远远超过城市处理能力。(c) 车流向中心区集中的效应明显,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天河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城市光化学污染现象已出现,酸雨出现频率超过70%,PH值超过3.65。(d) 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环境成本内在化机制,即企业尚未将资源环境打入成本核算范围内,也未实行清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没有承担生产和消费过程对环境造成损害的费用。(e) 省市不少污染企业设在我区,如吉山危险品仓库、广州氮肥厂、员村地区工厂等,构成了我区主要的污染源。(二)首要污染和污染源城市排放出大量的生活污水、生活废弃物和汽车尾气等等,构成了我区的城市污染源或污染物。目前天河区的工业基地,呈“k状从东南半环抱天河,今后则由南北状格局分布。1996年,广州市计委的一份国土资源资料显示,天河区南部地区的员村工业区和东部地区的东圃镇一带土壤受镉、铅重污染或中污染。特别是员村工业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相当差:二氧化硫浓度处在0.05-0.06毫克/米3,氮氧化物浓度0.06-0.08毫克/米3,降尘量高达10吨/月•平方公里。而石牌、沙河一带的总悬浮微粒浓度0.25-0.30毫克/米3之间。对水质的污染更为严重。在全广州市(含四个县级市)的52家污染大户中,天河区的员村-东圃带就占了8家,而且排次相当靠前:广州氮肥厂(3)、广州珠江造纸厂(7)、广州绢麻纺织厂(8)、广州鱼珠木材厂(10)、广州油制汽厂(16)、广州化学纤维厂(18)、广州化工厂(19)、广州化工厂电石分厂(24)。原有的污染大户还没有得到根治,新的工业污染源又出现了,如车陂化工厂、沙河玻璃工艺制品厂。工业化是天河区不可超越的历史发展阶段,但工业化又直接带来工业文明的副产品:工业污染,特别是插花式工业生产基地,对环境的污染就更大。三)1998-2005年天河区主要环境污染指标指标名称单位1998年1999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工业废气处理率%100100100100100工业废水处理率%100100100100100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100100100100100生活污水处理率%2021<40<42<50“三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措施跟踪世界环境技术的发展,结合天河区情,采取以下措施,推行环境保护和控制措施:减少点源排放的烟囱过滤及其它末端处理措施,利用包括人工湿地、天然渠道、绿地在内的生态工程措施控制非点源污染。推行废物最小化制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可更新和可循环物质,建立产品回收再利用机制,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制度,使用和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废物收集、处理或回收技术,逐步完善垃圾收运网络,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推动生态循环及其与生态系统的融合,转变观念,将废弃物看作是一种资源加以利用,减少区内污染物的排放水平。推动企业成为防止环境污染的主力军:促使区内企业鼓励自己的员工参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政府每年对环保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表彰。促使区内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制度,提高企业环境竞争力。推行清洁生产可促进绿色产品的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并有助于达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的目标。争取到2010年,70%以上的企业通过“绿色产品”认证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现场检查制度、落后产品及设备淘汰制度,逐步实施环境成本内在化制度:(a)逐步完善现场检查制度,争取尽快实施落后产品及设备淘汰制度,严厉处罚那些使用对环境破坏非常严重的超期服役的陈旧设备。(b)逐步实施环境成本内在化制度,进一步贯彻污染者和使用者付费原则,这是针对我国即将加入WTO以后出现的新问题的基本对策和措施。对外来投资者坚持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防止有恶意的外来投资者借助于宽松的环境标准而造成天河环境危害和潜在的责任。扶持环境技术市场的发展。通常环境技术市场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很强、敏感度最高,世界上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环境保护公司都产生和布局在环境立法和执法最严格的国家和地区。4)加强环境保护政策合作和政府间的协调:定期召开周边政府参加的环境政策合作专题讨论会,交流通报各个区治理环境、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一些政策措施,解决跨区环境污染问题,并组织相应的参观学习活动。(b) 加强与省市政府的协调,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争取将区内污染企业如广州氮肥厂、黄埔大道东线地区工厂、员村地区工厂、珠江沿岸地区工厂迁往增城、从化等地;(2)加强省市政府在天河区工作机关和生活居住小区的环境自律工作,促使他们带头做好自己份内优化环境方面的工作;(3)尽量减少解困小区在天河区的落户数量,特别要减少中山大道东沿线的单位宿舍和解困小区的建设数量。(五)预期效益可以大大改善人们居住环境质量,减少对珠江的未处理污水的排放量。同时,将对生活污水处理的社会化将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五、环境质量的初步评价通过天河区环保部门的大量工作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天河区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好转。(一)环境状况有所好转根据天河区环保部门的监测统计数据表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降尘等基本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地方标准,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得到控制。环境噪声中的居民文教区和区域噪声整体质量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分别达到79.8%和100%。(二)城区整体环境趋向好转城区整体环境趋向好转。对列入市重点整治项目的4家工业企业,目前已关闭或排污控制达标;23家区属工业污染企业中,11家已关闭或达标,其余企业也在积极落实治理方案;全区饮食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2.3%,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降至56.6分贝,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和工业废水处理率均达100%。值得高兴的是,经过积极争取,市主要领导已同意逐步搬迁员村、东圃地区污染严重的企业,其中广氮地区已控制了3.3平方公里作为商业住宅用地,这样对改善该地区的环境状况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三)绿化面积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达5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19平方米,位居全市之首。但是,在看到天河区环境质量好的方面时,也应该看到做得不够的方面:(一)天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1) 天河尚存在部分石场,由于疏于管理,林地毁坏,水土流失,自然生态景观受到严重破坏;(2) 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造成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加剧了珠江的污染。固体废物排放量超标,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不断增加,远远超过城市处理能力;(3) 车流向中心区集中的效应明显,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天河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城市光化学污染现象已出现,酸雨出现频率超过70%(4) 绝大多数企业尚末将资源环境打入成本核算范围内,也末实行清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没有承坦生产和消费过程对环境造成损害的费用;(5) 省市不少污染企业设在我区,构成了我区主要的污染源。(二)城市规划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广州城市规划缺乏长远眼光,造成一个地段在规划建成后往往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畸形局面,加上天河作为区一级政府没有规划权,加剧了天河土地使用的混乱状况,给21世纪的天河发展留下了相当沉重的任务。天河区各种各样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混乱,社区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造成了社区外部的环境质量下降,进而也加大了社区内部运行的成本。(三)环境污染仍然严重城市排放出大量的生活污水、生活废弃物和汽车尾气等等,构成了我区的城市污染源或污染物。天河区南部地区的员村工业区和东部地区的东圃镇一带土壤受镉、铅重污染或中污染。特别是员村工业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相当差:二氧化硫浓度处在0.05-0.06毫克/米3,氮氧化物浓度0.06-0.08毫克/米3,降尘量高达10吨/月•平方公里。而石牌、沙河一带的总悬浮微粒浓度0.25-0.30毫克/米3之间。对水质的污染更为严重。工业污染,特别是插花式工业生产基地,对环境的污染就更大。六、天河区环境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天河区特殊的地理、地势、地形和地貌环境,使其能保留生态学意义上的“良好生态结构”的生态环境系统。北部和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和台地结构,使天河区基本上能保持30%左右的土地因不宜开发而被保留下来,成为全区的东北部自然\人工生态走廊。这个生态走廊又是白云山系、冒峰山系等的延伸,有很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依托。南部长达11公里的珠江,河床经多年的变迁已经定型。按广州市的规划,珠江北岸以大绿化带的方式进行重建,这对改善天河区的城区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一南一北生态相带庇护下的天河城区,绿化率高的高等院校、大机团机构有几十个,加上已建和在建的各种公园,200多个小区人工生态系统,构建出天河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为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广州市的总体规划,广州市的工业用地约26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约18%,大大低下一般城市25-30%的水平,加上原有的一些工业区也将外迁,这更有利于天河区生态环境系统的维护、修复和重建。但是,应当看到,在天河区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存在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天河区正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外部压力相当大。(1) 城市化带来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人口对生态的影响主要通过“结构性密度效应”进行的,人口的密度越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1985年天河建区时的常住人口约24万人,到1998年底人口急剧膨胀为47万人,几乎增加近1倍。1985年--1997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为6.3%,年均机械增长2.05万人。据推测,到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将达74.3万人(不包括流动人口),几乎是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若加上暂住人口、流动人口,人口密度将接近同期香港的水平。伴随人口增加的另一个问题是人口素质参差不齐。辖区的高校科研单位,人员文化素质明显较高,而镇村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新迁入的人口结构更是复杂化、多样化。如何协调人口快速增长之后经济、社会和生态和谐发展,就成了未来天河区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天河区还面临另两个现实情况:一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和人口增长等方面并没有主动权,不能完全控制规划、建设和人口增长的全过程;二是天河区的城市化实质上是对“农村都市”的旧城区进行改造,如石牌、扬箕等,难度大,成本高。天河区的居住人口的阈值或临界点在哪里,又如何控制?这是一个现实问题。(2) 城市化对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挑战。天河区的发展优势,归根到底就是“环境”,即区位环境优势和城区生态环境。城市化的进程,将在不同程度上对天河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继而削弱天河区的区位环境优势。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设就成为天河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点之一。1993年天河区土地详查资料表明:当年全区的森林覆盖率为31.23%,整体生态结构良好,但到1998年,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7%左右,森林覆盖率以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人口的增加,必然要扩大城区面积,必然要侵蚀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格局。根据香港的经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半山居”就成为一种时尚。天河的27%的森林覆盖率主要得益于其地理屏障,随着经济发展,人居环境需求也发生变化了,向“半山进军”是一种趋势,天然屏障在财富和人类居住偏好面前显得十分脆弱。90年代初期大量石场兴建,是向低山和丘陵开战的一个信号。此外,城市化还带来大量的生活污水、生活废弃物和汽车尾气等等的污染源或污染物。第二、工业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另一个制约因素。广州市处在工业化的中兴阶段,离信息经济社会还有一段距离。天河区的城市功能虽然定位在以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层面上,但不可能超越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的,从工业用地规划可以看出这一点。1993年,天河区的工业用地为14.2平方公里,其中一类工业用地242.43ha,二类工业用地353.34ha,三类工业用地823ha。按广州市新的规划要求,规划工业用地增加到26.3平方公里,净增12.1平方公里,占天河区新增用地的比重约25%。天河区新增工业用地主要是集中在广汕公路以南和环城高速公路以北地带,属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总之,在天河区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有许多非常有利的条件,也有不少制约因素,天河区是推进这一战略的主体和基础,但仅仅靠天河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得到国家和省、市的指导及支持,并争取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二)思想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天河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依托科技,党政主导,公众参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摆脱以拼资源,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摒弃单纯追求GDP经济增长指标的增长方式,走一条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不对后代发展构成危害,寻求发展的公正和平等,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难点。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程。(c)党政主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国家意志的体现,政府是实施这一综合发展战略的主导,社会、企业和公众是基础,是主力军。把可持续发展观渗透到决策管理和观念更新的各个环节之中,要成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主体。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依托科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科技进步是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手段和基本支撑力,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深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供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缓解人口与经济增长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扩大环境容量,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寻求经济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动态平衡和生态与社会-政治系统的和谐发展。作为相对较小的地方行政区域,天河区要坚决贯彻国家确定的“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实行“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政策,充分发挥天河区一级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并完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体系。建立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一致的运行机制,清除以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发动区内居民、企业和个人等所有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优化工作。(2)发展目标基本构想一个生态环境基础:主要通过东北部生态走廊和珠江绿色走廊两条绿带的建设,构建起天河区的生态环境基础结构和绿色景观、城区生态景观基调,促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奠定全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规划设计,主要任务是:1、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思维体系。包括,第一、以可持续发展城区建设为核心内容,设计、建设、宣传天河区的绿色区域、生态城区的形象;第二、以绿色文化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宣传教育,把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价值观渗透到经济开发,城市建设、产业活动乃至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初步形成社会公众参与,理解、支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意识环境。2、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涵盖人、自然界和社会的系统工程,它并不是飘离现实的一个宣传口号,相反,它存在于我们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和每一个环节,因此,不要把可持续发展和日常工作分成两个层面进行。3、 以“一城两廊七涌”为中心,规划、设计、整治好天河区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好天河区的美丽城市景观体系,保护好天河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建立起环境与发展的综合良性循环机制。一城,即珠江新城。珠江新城的规划和建设,首先在总体上要引入生态设计的绿色概念,其次是单体设计也要充分体现出广州市新中心城区的生态设计取向,最后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为珠江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打好组织管理基础。两廊,即东北部生态走廊和珠江北岸天河段绿色走廊。东北部生态走廊由西向东横亘于天河北部,延绵近15公里,面积约42平方公里,由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的混合而成,区内具有多样性生物物种,有较为完整的自然生物群落,是天河区最宝贵的生态环境财富。要争取纳入广州市的生态保护区建设项目,参照生态保护区的基本标准,规划、保护、修复、建设好东北部生态走廊,不断增加其自然成份,使之成为集生态保护、城市景观、休闲旅游于一体,并兼顾生产活动的“生态走廊”。珠江北岸天河段绿色走廊,是指珠江北岸天河段长达11公里的沿江河带。根据广州市的规划建设设想,要高标准建设滨江大道,不仅留足宽达数十米的绿化带,还要建设一个300亩、以绿色为主题的滨江公园,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塞纳河。七涌,即天河区境内总干流达67公里长的7条河涌:沙河涌、猎德涌、谭村涌、程界涌、棠下涌、车陂涌和深涌。近期,主要任务是:按环境保护和城市美化景观的要求,制定出全区河涌的整治规划,然后分步实施;清淤、清污、清理河床;整治河涌两岸的违章建筑,提高河涌两岸的绿化率。4、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主要内容有,第一、推进农村经济组织向城市经济组织转型,促进股份合作制经济向股份公司转型;第二、稳健推进农村中青年再教育工程,把再教育和再就业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考虑;在新村建设中,积极导入生态环境概念,提高新村社区的环境质量,建设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社区环境和绿色家园;第三、把旧村改造提到议事日程,积极探索旧村改造的可行道路。5、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改善天河区的环境质量。在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产,并尝试将“清洁生产”由工业领域扩展到第三产业领域。在建设好长湴小学环境教育示范基地的同时,建立60间绿色环保学校,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以沙东生态村为示范点,在全区农村、住宅小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大机关单位建立一批生态小区。积极引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养成绿色消费的习惯。天河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建立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和符合现代化城市中心的经济体系和产业布局;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切实保护区内东北部生态资源,完善各种生活及服务基础设施,提倡“人居”观念,提高现代化城市中心区的生活质量。推动环境保护上新的台阶,由被动型环境保护转为主动型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的,包括优化环境、防止环境破坏、发展环保产业。在现实生活中,新增投入的数额总是有限的,最实用、最重要的是通过调整资源存量而推行环境保护政策。合理规划和保护好全区生态资源,特别是天河北部沿白云山一带的绿色资源、东北部以华南植物园为核心的生态资源、南部珠江沿岸。(4)重点规划领域(A)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而经济又是“发展”的基本内容和任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首位。同时,经济成长又要建立在与社会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之上。因此,天河区要调整经济发展观,构建与环境容量相容的经济增长机制,建立起以科技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体的现代都市中心区经济体系。1、 引入生态产业和绿色发展观念,协调好自然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保持经济增长与社会、环境协调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稳健增长,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高唐石工业园、一期工业园要按照生态工业区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解决、协调好发展和环境的关系,为全区提供示范作用。2、 发展都市绿色农业。改变农业为单纯生产经济型观念,把发展农业与生态保护,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娱乐身心,增添旅游新景点结合起来,探索观赏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立体农业等都市绿色农业的发展路子。3、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小的能源、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选择1-2个不同行业、企业,优化生产环节,优先选择无污染少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生产绿色食品,建立节能、节土、节水、节约土地资源的资源节约型经济,防治环境污染,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把清洁生产模式、“绿色经营”概念引入第三产业领域,改善、优化第三产业的生产方式,减少第三产业的污染程度,提高全区的生态环境水平。4、重新整合街、镇、村工业基地。首先是将污染大的企业限期在2005年前搬迁出天河,其次是重新规划调整现有的工业基地,该合并的合并,该调整用地功能的重新调整,最后是按生态工业区的要求,重新规划和建设工业基地。(B)资源环境1、 通过军民共建形式使区内军队投身优化天河环境的活动中;加强宣传,设立一定的环境基金,发动区内大学和科研院所参与环境优化活动。(a)天河是广州军区、武警部队、海军、空军等多兵种集中的地区,由于部队的特殊管理体制与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相差很远,要成立由区武装部牵头的,各部队参加的共创美好天河军地协调领导小组,对区内部队参与环境优化工作统一指挥。(b)天河区拥有5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华南地区最密集智力区,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高素质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系较简洁的优势,发动他们参与天河环境优化系列活动。2、 转变观念,消除马路经济,倡导绿色文化。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逐步消除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思想观念,一是消除环境就是就是免费“垃圾桶”的错误思想;二是消除仅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的思想观念;三是消除“人定胜天”的思想观念;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严格的环境政策并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反过来,在21世纪,还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实施“见缝插绿”工程:(1)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使其构成城区的带状绿色通道,逐步形成以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减弱热岛效应;(2)利用广州人爱花草的特点,拆掉防盗网,留出阳台,种植花草、攀援植物等进行垂直绿化,使高楼大厦高山化,消灭石屎森林;(3)将城市住宅和办公楼屋顶用作绿化,种植花草树木、铺设草地、摆放盆景,也可以建造游泳池、小型运动场,有条件的还可以建造屋顶花园;(4)建设露天鲜花市场,用绿色美化河涌、珠江,使天河变成一个理想的花园城区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美好家园。把那些无法恢复或恢复成本很高的、珍贵的环境资源放在优先保护的地位,利用和保护渔沙坦、柯木塱、龙洞等地丰富的碧水、森林和绿地资源,建设东北部生态走廊,高起点规划好天河东北部资源,并推荐将之纳入广州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计划。马路经济的本质就是某些单位或部门不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将部门利益置于整体利益之上,它通常占据主要马路的两侧,侵占那些本应属于绿化地的地段,是一种以破坏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的典型的低层次经济形式,必须要予以坚决的取缔、清除。提高绿化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重,至2010年,全区该比例要超过30%;新建工厂绿地、高新科技和信息产业绿化率超过40%;一般性工厂超过30%;主要交通绿地率不低于15%。3、在完成天河公园的林相改造以后,逐步改造天河东北部林相过于集中在松林和经济林的格局,应重点建设生态林,发挥生态效益和风景观赏效益,到2010年,全区生态林的比例要达到60%;营造吉山地区的果、林带和城市进出口的绿化防护带;关闭天河地区的所有石场,进行绿色垦覆,建立以人为中心、以生活居住绿化为主体的多层次绿化体系。4、推行自然生态保护工程。根据天河城郊型林业和风景游览区多的特点,把旅游和自然保护结合起来,在保护生物资源的同时,保护旅游风景资源,确定的保护区有:广州世界大观、航天奇观、华南植物园、杨桃公园、黄村东公园、广东树木公园、吉山橄榄公园、天河公园、东站绿化广场、筲箕窝水库等。5、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渡过温饱之后,并从小康型迈进富裕型之时,消费也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提倡“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作为21世纪的消费行为导向,形成社会各界相互监督,以浪费资源为耻的正确、文明、健康的消费文化。(a)改变饮食结构,树立环境意识。自古以来就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加上人们以能吃上珍稀动物为荣的非环保性消费观念的作用,造成大量保护动物被猎杀。所以一定要树立适可而止的环保消费观,借鉴加拿大经验,每人每年最多只吃一次野生动物,自觉抵制滥食野生保护动物的不正确行为。(b)坚决抵制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泡沫塑料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酒店土建工程合同风险评估与控制合同
- 2025年度旅行社与旅游电商平台合作合同4篇
- 2024版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房屋租赁合同中水电费结算细则3篇
-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2课《信息技术综述》说课稿001
- 个人与公司之间的特许经营协议(2024版)3篇
- 二零二五年酒店客房租赁合同附带酒店客房升级改造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海沙采购运输综合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三方贸易代理采购合同范本:金属原材料采购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篮球场场地翻新与体育设备更新换代合同3篇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注射泵管理规范及工作原理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附答案
- 大唐电厂采购合同范例
- 国潮风中国风2025蛇年大吉蛇年模板
- GB/T 18724-2024印刷技术印刷品与印刷油墨耐各种试剂性的测定
- IEC 62368-1标准解读-中文
- 15J403-1-楼梯栏杆栏板(一)
- 2024年中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分类汇编(解析版全国)
- 新煤矿防治水细则解读
- 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议事决策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