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_第1页
地理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_第2页
地理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_第3页
地理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_第4页
地理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一、选择题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A.合肥小于南宁B.株洲大于石家庄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纬度越高,最大降温高度一般也越高。联系选项各地点(或地域)的纬度位置可知,合肥最大降温高度大于南宁,株洲小于石家庄,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长江三角洲大于珠江三角洲。第2题,最大降温高度应与冷空气风力强弱有关,图中各城市纬度越高,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最大降温高度越大。答案1.C2。B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4.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解析注意审题,从土层的分布来看,②处颗粒较大,以砾石为主,④处以沙漠为主,③处土壤颗粒较小,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易形成天然绿洲.结合上题判断天然绿洲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那么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靠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故选项D正确.答案3.C4。D读图,回答5~7题。5.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B.②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③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D.④图所示山脉是我国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6.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穿越的山脉是 ()。A.① B.② C.③ D.④7.图示山脉中,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第5题,②为贺兰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第6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将长江的源头和黄河的源头打通,必须经过巴颜喀拉山。第7题,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答案5.B6.C7.A读我国局部图,回答8~9题.8.A、D两城市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横断山区 D.三峡地区、江南丘陵9.结合R区附近某地的局部图(小图),判断该河流的流向 ()。A.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B.自西向东流C.自东向西流 D.可能向东流也可能向西流解析第8题,根据对图中的经纬度、地形和交通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A城市位于四川盆地,D城市位于云贵高原。第9题,从R区等高线和河流的关系可以看出,河流流经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故R区附近东侧的地势比西侧的高,河流应自东向西流。答案8.A9.C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日期等值线及水系分布。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最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1.等值线在②处明显向北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 D.洋流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积雪融化完毕日期最早的是②地区;①地区积雪融化完毕日期在4月10日与4月15日之间;③地区积雪融化完毕日期是4月10日;④地区积雪融化完毕日期在4月6日与4月10日之间。第11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松嫩平原,海拔较低,气温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因此积雪融化的时间要早一些。答案10。B11.C读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12~13题.12.图中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B.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C.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D.冷、暖气团长期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13.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断A点等值线的数值是 ()。A.50 B.200 C.400 D.800解析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高原地区的区域环境特征,准确定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①地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第13题,A点位于祁连山附近,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较大,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A点等值线的数值应为400。答案12.C13.C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第14~15题。14.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年降水量、7月均温、1月均温B.年降水量、1月均温、7月均温C.7月均温、1月均温、年降水量D.7月均温、年降水量、1月均温15.有关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其海拔约为1800米B.7月均温超过30℃C.气温年较差约为20℃D.1月均温低于0℃解析第14题,图中地势最高处对应的气温值应较两侧低,而三条曲线中唯有②在该处升高,说明①③表示的是气温曲线,7月气温自然要高于1月,故①②③分别表示7月均温、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第15题,降水量最少地区位于山脉最高处的北侧,以此最低点做横坐标的垂线与气温曲线相交于两点,再过此两点做水平线相交于气温轴,可计算出气温年较差约为20℃。答案14.D15。C二、综合题16.读“我国某区域及某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4)简析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判断理由。解析第(1)题,受纬度与地形的影响,0℃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第(2)题,从地形、气候的角度分析。第(3)题,R1河段以沉积为主,说明流速较慢;R1、R2之间有支流汇入,因而R2河段流量较大.第(4)题,这里有古栈道经过,又有河流流经,答案(1)呈东西走向,主要是受纬度和地形(秦岭)影响.(2)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3)流速:R1河段流速较小(或R2河段流速较大),因为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流量:R2流量较大(或R1流量较小),因为在R1、R2间有支流汇入(或R1位于上游,R2位于下游)。(4)交通枢纽.理由: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及城市(如西安),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及城市(如成都和重庆);向东通过汉水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武汉)。17.阅读材料(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浓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________;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________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解析首先根据图中的经纬网或重要的地理物象来判断图示区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北、湖南和江西省。第(1)题,考查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第(2)题,出现了“上午烈日当空,下午浓云密布,雷电交加,不一会儿,雨过天晴”这样短时间的强烈天气现象,说明是典型的对流雨.对流雨在我国多出现在夏秋季节的午后。第(3)题,根据位置可判断出甲山脉是南岭,受降水多的影响,该山流水侵蚀强烈,多低谷、山口。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岩浆侵入,说明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该地可能会出现岩浆岩、花岗岩、变质岩或金属矿产。第(4)题,要对比分析长江、黄河的“地上河”成因及治理措施。荆江弯曲,流水不畅,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大增,到达下游,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根据成因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长江的荆江河段应裁弯取直,上游建防护林;黄河在黄土高原地区要防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答案(1)画图略。(箭头指向左,在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