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复习效果检测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1页
地理一轮复习效果检测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2页
地理一轮复习效果检测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3页
地理一轮复习效果检测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4页
地理一轮复习效果检测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复习效果检测(四)地表形态的塑造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 B.③C.④ D.⑤解析:选D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表,可知②代表重熔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玉石和大理岩都是变质作用形成的,故选D。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Ⅰ——① B.Ⅱ—-③C.Ⅲ—-⑤ D.Ⅰ-—⑥解析:选A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死亡之后其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然后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故选A。(2014·大连测试)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解析:选A由图示可知该地质构造为褶皱;甲、丙处为向斜成山,乙处为背斜成谷。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甲—风力侵蚀 B.乙-流水侵蚀C.丙-冰川侵蚀 D.丁-人类活动解析:选B甲、丙处向斜成山是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的结果;乙处背斜成谷是受到外力侵蚀的结果,故B正确,丁处地层缺失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系,也可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2014·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读图,完成5~7题。5.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①外力作用②地壳运动③岩浆活动④变质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选C图中有沉积岩,故有外力作用,①正确;岩层褶皱变形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②正确;A为岩浆岩,故有岩浆活动,③正确;E为变质岩,故有变质作用,④正确。6.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A.A、D、G、B、F B.B、E、D、A、FC.G、B、A、E、D D.G、F、B、D、A解析:选C沉积岩地层下老上新,形成顺序G早B晚;岩浆穿透沉积地层G、B,形成岩浆岩A;变质岩E是岩层受热形成的,在岩浆岩A形成之后,又有新的岩浆穿透变质岩形成岩浆岩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③处有可能找到化石B.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C.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D.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南风解析:选B找石油、打隧道均找背斜构造,①地下部有背斜构造。(2013·浙江高考)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题.8.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为河流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明显,容易决堤,适合作为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乙处为河流凸岸,流速慢,河流堆积作用强,适合作为住宅、农业用地.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9~10题。9.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中游落差小 B.地转偏向力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解析:选A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含沙量大、地转偏向力、入海口潮差小有关,与中游河流落差无关。10.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解析:选C乙为瀑布,瀑布的最终消失与侵蚀作用有关。图Ⅰ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图Ⅱ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图Ⅰ图Ⅱ11.下表中P、Q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颗粒直径(mm)河流流速(cm/s)P0.02200Q207A.侵蚀、搬运 B.搬运、堆积C.侵蚀、堆积 D.搬运、侵蚀解析:选C依上题作图,可判断P、Q两点所属图中区域,得出答案。12.能够反映图Ⅱ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选B图示现象为河流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流流速降低而堆积形成三角洲,同时,河流堆积作用表现为先是颗粒大的堆积,后是颗粒小的堆积,则河流入海口处为颗粒小的物质堆积,故B项正确.二、综合题(40分)13.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并说出判断理由.(6分)(2)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处地质构造与凉水河之间的成因关系.(4分)(3)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线路的不同特点及原因。(10分)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提供的新老关系可知该处为背斜.第(2)题,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地,河流在此发育形成。第(3)题,从等高线上判断其特点及原因。答案:(1)背斜。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在谷地易积水成河.(3)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之间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14.(2014·济南调研)下图为我国汉水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6分)(2)比较汉水中游两大支流南河与白河水文特征的差异.(4分)(3)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右上角图)。当地居民有“高莫高于河沿,低莫低于山边"之谚语,即平原部分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至山边为最低,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和等高线来判断地形.第(2)题,从河流含沙量、流速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河流携带泥沙沉积作用分析。答案:(1)盆地。理由: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西、东、南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向南开口;再从(2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2)南河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