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活动——对社会经济的促进旅游者——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情景导入大量的游客使石窟加速风化故宫的地面因受到游客的践踏而受损旅游活动难免使黄山植被受损你注意到了吗?>>要点学习目标展示1.充分认识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包括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2.学会按照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尽力。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十一月232023/11/12023/11/12023/11/111/1/2023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3/11/12023/11/101November2023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2023/11/12023/11/12023/11/12023/11/1
自主学习1.阅读图5.15石窟损坏2.阅读图5.16故宫地面破坏和图5.17黄山植被破坏3.阅读图5.18对文物古迹产生破坏的行为提示:1.石刻、雕塑、壁画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是无法补救的。我国的三大石窟在自然风化与人为原因(游客涌入改变石窟小气候)的双重作用下,受到的损坏极为严重。所以,对这类文物旅游资源而言,保护是首要任务。2.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或破坏,有些是无意的,我们每一个普通游客的正常旅游活动也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3.漫画反映的是对旅游资源的故意破坏,那些缺乏社会公德的游客应该受到谴责、批评,甚至是严厉的处罚。即时巩固1.目前许多地区提出“绿色旅游”口号,主要是针对()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环境污染问题D.冲击正常社会秩序2.旅游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发展交通运输造成的B.旅游宾馆、饭店产生的垃圾C.旅游者乱扔的垃圾D.旅游区动植物形成的垃圾3.文物古迹直接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旅游者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B.当地居民对珍禽异兽的捕杀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D.在旅游区修建的道路CCA知识点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精讲点拨被称为人间仙境的地方——泸沽湖,这里曾是全国范围内遭受人为破坏最轻、自然生态保护得最好的地区之一,湖水的能见度一度可以达到九米多深。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可是,前不久我们却接到那里一些老百姓的反映,说这个美丽的湖泊正在面临着一场灭顶之灾。
大量的游客到来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知识点一旅游者行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精讲点拨1.环境破坏①如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林木、乱挖草皮等,破坏当地的动植物资源,造成生态系统失衡;②游人过多,足踏、触摸、呼吸、体温等,会使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受到损坏;③由于一些游客缺少社会公德,在旅游区内攀木折花、乱涂、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文物、随地吐痰等,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的破坏。2.环境污染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当然会产生各类废弃物。尤其是当游客数量过多而使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必然冲击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案例“九寨沟的水土流失”知识点二做个生态旅游者1.生态旅游(1)定义: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2)特点: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3)功能:具有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4)生态旅游的对象: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而且包括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景观。2.做个生态旅游者的条件:生态旅游要求旅游者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了解当地的文化与自然知识为旅游目的,并能够自觉地保护和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提倡每个人都应为可持续发展尽其所能。案例倡导旅游者参与旅游环境建设旅游者与旅游区之间建立劳务旅游关系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旅游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破坏环境;而且要能够主动地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我们应该做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带走。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活动探究一旅游活动中游客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哪些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对旅游发展有何危害?
游客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如由于游人过多,足踏、呼吸、体温、触摸等,使我国的三大石窟和北京故宫的文物古迹遭到严重破坏,游人踩踏使黄山和九寨沟的土壤板结、植被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并造成水土流失。同时,由于游人过多也带来旅游废弃物排放量增加,如旅游垃圾、生活废水等,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如九寨沟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探究按照游客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大致有三类,即直接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影响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这些负面影响轻则损害旅游地的旅游形象、降低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导致旅游经济滑坡;重则造成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被破坏,从而丧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2.为控制游客数量超载,许多旅游区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措施,例如故宫要求游客购买专门的鞋套以保护地面,九寨沟提高门票价格等。你认为这些措施是否可行?你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1)认为可行。故宫与九寨沟是人类宝贵的遗产,对它们进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这些限制性措施可以减少人为的损坏,进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认为不可行。采取限制性措施不但不会减少损坏,反而会由于减少游客数量,使旅游区保护和管理缺乏运转的资金,妨碍对旅游环境的改善和修复。另外,这样消极的限制性措施对存在经济条件差异的游客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意见和建议:对游客进行广泛的宣传,倡导游客主动参与旅游环境建设,可组织青年志愿者对游客加以引导等等。例题精讲1.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也会产生环境问题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同时也危害旅游者自身D【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旅游业并不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也会产生环境问题,故A错;而且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同时也危害旅游者自身,故D正确;但是因为旅游业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应鼓励其发展,故B错;旅游活动中游客乱刻乱画仅仅是环境问题的一小部分,故C错。2.旅游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发展交通运输造成的B.旅游宾馆、饭店产生的垃圾C.旅游者乱扔的垃圾D.旅游区动植物形成的垃圾D【解析】过去人们曾经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才发现旅游业同样也会带来环境问题。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背景环境、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等方面。这些环境问题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自身。活动探究二1.什么叫劳务旅游关系?建立劳务旅游关系如何使游客承担起生态旅游的双重责任?劳务旅游关系是旅游者在旅游区个人付出劳务,一方面赚取旅费以延长逗留时间,游览更多地方;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工作可以接触当地社会和普通民众,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简单来说就是“一边挣钱一边旅游”。游客通过与旅游区建立劳务旅游关系,使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得以完整地保护,不至于因为旅游的开发导致当地人文、自然环境的破坏。2.在珠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有什么特点?珠峰地区气候寒冷、干旱,旅游废弃物分解难;清理困难。丢弃在高海拔地区的废弃物,除非组织专业登山队员,否则很难清理。3.你还知道国内外在加强旅游者参与当地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其他做法吗?提示: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的途径收集资料,然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例题精讲1.目前很多地区提出“绿色旅游”口号,主要是针对()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环境污染问题D.冲击正常社会秩序C【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活动中的环境破坏。“绿色旅游”主要针对环境保护。2.文物古迹直接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旅游者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B.当地居民对珍禽异兽的捕杀C.旅游者乱抛垃圾D.在旅游区修建道路A【解析】少数不文明的旅游者每到一处都乱刻乱画,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破坏。总结延伸一、旅游者行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1.环境破坏2.环境污染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二、做个生态旅游者1.生态旅游2.做个生态旅游者的条件
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难点剖析旅游环境问题旅游环保策略具体措施实施主体损害文物古迹法律法规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立法机关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法规破坏生态系统旅游环保教育倡导绿色旅游政府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教育专家扰乱社会秩序环境评价与环保规划评定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开发商、经营者、旅游研究者制定景区规划和发展规划政府、开发商污染自然环境工程建设、生态建设建设排污处理设施政府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旅游研究专家和政府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环境整治,污染防治经营者科技保障清洁技术研究者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多方面技术和手段经营者1.风景区内不少摊贩出售景区内捕杀和采挖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会造成()A.环境污染 B.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生态环境失调,资源枯竭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能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又会对旅游环境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回答2、3题。2.旅游环境对旅游业发展有巨大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旅游产品是旅游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B.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只取决于旅游资源的价值C.旅游活动以旅游环境为依托D.旅游环境对旅游竞争力影响不大D>>随堂巩固训练C3.旅游业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作为一种推动力,旅游业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和环境优化B.旅游业又是一种破坏力量,会导致旅游环境的恶化和旅游资源的破坏C.旅游环境优势只是旅游资源的外在环境或基础环境,因此旅游开发者更应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D.旅游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旅游地的兴衰4.关于我国生态旅游的正确叙述是()A.对旅游区来说,生态旅游需要相当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B.风景名胜区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C.在我国,所有的自然保护区都可开展生态旅游D.扎龙、喀纳斯湖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CD5.下列属于良好的旅游行为习惯的是()A.为减少疲劳,只要可能就乘车B.旅游环境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可随意丢弃垃圾C.不乱涂乱刻,带走的只有照片D.景区的生物可繁殖再生,可适当采摘或捕捉作为纪念品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拔2303米的灵山是北京市第一高峰,素有“北京的珠穆朗玛峰”之称,顶部的400公顷高山草甸构成了北京独特的山地牧场景观,是北京著名的生态旅游景点,然而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灵山被破坏的草甸面积也在不断增加,过去1平方米内可出现几十种植物,草丛高达60~70厘米,而现在1平方米内只有十几种、甚至几种植物,草甸紧贴着地面,只不过10厘米高。不仅如此,由于游人的增多,水质已遭污染,垃圾也随处可见。C(1)此材料反映了灵山旅游景区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可能会造成哪些后果?首先,到此地的旅游者不断增多,已造成当地植物资源的严重破坏,使草甸面积急剧减少,不少草类属种灭绝,草类的高度和密度降低,若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则可能使灵山独特的山地牧场的自然生态平衡被彻底破坏而最终成为一座山石裸露的荒山;其次,因游人的不断增多,丢弃的废弃物不断增加,使景区的空气、水源、地面等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可以适当提高门票价格,限制每天进入的人数。同时需要对游客进行广泛的宣传,倡导游客主动参与旅游环境建设,可组织青年志愿者对游客加以引导等。(2)如何才能减轻或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3)灵山的生态旅游称得上是生态旅游吗?说明理由。(4)你认为真正的生态旅游是怎样的?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旅游应该以认识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特点,这样既有利于旅游者观赏生态景观,又不破坏景区的自然生态景观,并且使景区的生态系统向可持续方向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从三方面进行:首先,要进行景区的生态系统资源调查,做好规划,确保保护开发的目标。其次,使景区的生态系统得到初步的恢复和平衡,并用人工措施帮助其新陈代谢,使草甸面积扩大、属种增加。第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除了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外,还要加大人工清除污染物的力度,尽快减少废弃物的丢弃和排放,使景区成为一个空气清新、流水清澈、地面草甸如茵、天空明亮洁净的生态旅游区。不是生态旅游。因为它破坏了灵山的生态环境,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也不能完全得到身心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旅游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1)做好环境立法,制定旅游开发中的相关政策、法规——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2)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解决旅游开发中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整式》听评课记录5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4.5 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3)-北师大版
-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听课评课记录5
-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3-3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速算试题
-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 五年级口算题带答案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2《单项式的乘法》听评课记录
-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地理区域》单元整体听课评课记录2
- 听评课记录三年级语文
- 云南省普通初中学生成长记录模板-好ok
- SB/T 10415-2007鸡粉调味料
- JB/T 20036-2016提取浓缩罐
- 考古绘图基础
- GB/T 3452.4-2020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4部分:抗挤压环(挡环)
- GB/T 32574-2016抽水蓄能电站检修导则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准论
- 变更索赔案例分析
- 2022年4月自学考试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历年真题及答案
- 《花婆婆》儿童绘本故事
- DB44∕T 2149-201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