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行为主义的批判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述评_第1页
对传统行为主义的批判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述评_第2页
对传统行为主义的批判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述评_第3页
对传统行为主义的批判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述评_第4页
对传统行为主义的批判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述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传统行为主义的批判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述评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哲学家奥伯巴杜拉。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了儿童社会学习问题,提出了观察学习、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自我效能等,并由此形成了颇具影响的社会学习理论,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是该理论及其研究成果的总结性著作。一、班杜拉的行为后果对儿童的模仿是否具有侵犯性从1963年开始,班杜拉对儿童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在前期实验中,他将被试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观看一部影片,其内容是一个成年人对一个充气娃娃又踢又打,对照组没有观看影片。其后,在被允许与充气娃娃玩耍时,实验组儿童对充气娃娃的施暴行为超过了对照组的两倍,这说明实验组模仿了成年人的暴力行为。在随后的实验中,班杜拉研究的是示范原型的行为后果对儿童的模仿是否产生影响,共有3组参加。第一组看到施暴的示范原型受到奖赏,第二组看到示范原型受到惩罚,第三组看到示范原型既没受到奖赏也没受到惩罚。后来在与充气娃娃玩耍时,第一组的行为最具侵犯性,第二组最不具侵犯性,第三组居中。然而,当被鼓励去模仿示范原型的行为时,所有3组的儿童都表现出了类似的侵犯性。通过这一实验,班杜拉认为:经由观察,3组儿童实际上都学会了示范原型的侵犯性行为,只不过只有在看到示范原型受到强化,或观察者自己期待在做出相同举动后也能得到强化时,这种行为才更有可能发生。(P67)由此,班杜拉提出学习通过观察便可以发生,但学习是否转化为表现出来,则要取决于观察者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在这一实验的基础上,班杜拉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学习理论。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一)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以往无论是认知学派还是行为主义学派,研究的焦点都集中在直接经验的获得及强化上,班杜拉则认为靠直接经验获得的任何行为都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来获得,同样,也可以不用亲自体验直接的强化,通过榜样的替代反应和替代强化也能学会某种行为。在此观点的基础上,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或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P80)观察学习不同于模仿,模仿是指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学习过程,是从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信息,其中可能包含模仿,也可能不包含模仿。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是由四个相互联系的子过程组成,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1.选择性学习的作用班杜拉认为,学习者置身于大量的示范事件下,从中观察什么、知觉什么、吸取什么,是由注意过程决定的。“注意过程决定着在大量的示范影响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的对象,并决定着从正在进行的示范事件中抽取哪些信息,因此,选择性注意在观察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P84)制约和影响注意过程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示范原型的特点,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地位、较高的能力和较大权力的示范原型较易受到关注;二是观察者本身的特征,即知识经验、认知能力、已经形成的知觉定势等;三是人际关系的结构特征。班杜拉认为,在影响和制约注意过程的因素中,人际关系的模式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人通过观察会学到什么样的行为,由他归属的团体的不同而可能有所不同,这尤其对于观察者的行为模式或人格特征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2.示范行为的认知编码如果人们不记住示范行为,观察是不会有多大意义的。观察学习的第二个主要过程就是对示范活动的保持。保持过程就是把示范经验转换成表象或言语符号,保留在记忆中。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主要依存于两个系统:表象和言语。有些示范行为是以表象的形式保存着,当示范行动引起观察者的注意后,就产生了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感觉和知觉,示范行为刺激在头脑中重复呈现,从而造成示范行为持久的、可复现表象的产生,以便在以后的某种情境中被唤起。表象系统与示范行为的言语编码有关,调节行动的认知过程大多数是言语的而不是表象的。班杜拉认为,通过言语符号编码,可以促进观察学习和保持。当把示范行为转换成表象和容易利用的言语符号后,这些记忆编码就用来指导人的行为表现。(P86)3.自我反应的监察观察学习的第三个子过程是把符号的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这一过程比较复杂,行为实施的第一个阶段,是将再生的反应在认知水平上选出和组织起来,然后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再现出来的行为并非是准确无误的,还需要给予调整和纠正。在一些自己能够观察到的行为中,可以通过自我反应的监察来纠正或调整动作;在那些自己观察不到的行为反应中,则需要他人提供反馈信息来进行纠正或改进,从而达到同示范一致的正确的反应。4.班杜拉的学生强化观班杜拉认为,人们能够通过观察模式而获得新知识,但人们可能对这种模式进行操作,也可能不去操作,这要取决于强化引起的动机作用。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也可以是替代强化,即学习者看到他人成功受到赞扬或失败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增强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同时,强化还可以是自我强化,即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P89)(二)元交互决定理论对行为的因果分析,在心理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行为主义强调由环境因素决定,人本主义倾向于个人因素决定。班杜拉不赞成这两种看法。他认为个人的和环境的因素并不能独立发挥作用,两者是相互决定的,而且人也不是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他把人的认知因素引入到对行为的因果决定模式的分析中,提出三元交互决定理论,即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他认为:“行为、认知、环境三者彼此相互联结、相互决定,这一过程涉及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而不是两因素的结合或两因素之间的单向作用。行为和环境条件作为交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人的认知因素(即观念、信仰、自我知觉)和行为同样是彼此交互决定的因素。”在班杜拉看来,行为、认知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素重要的位置,尽管有时环境的影响对行为具有决定作用;有时行为也可能成为这三个交互决定因素中的主要成分;同样,认知因素也可能在这个交互决定链中起决定作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三者是密切相联、互为因果的,这是三元交互理论的核心所在。(三)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过程。他认为人的行为不仅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通过自我生成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可以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他指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报酬或惩罚所决定,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影响……事实上,除了在某种强迫压力下,当面临各种冲突影响时,人们表现出强有力的自我导向……由于人们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使得人们可通过自我的结果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施加某种影响。”(P126)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经过这三个过程,个体可以完成内在因素对行为的调节。自我观察:即人们根据各种标准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这种评价对行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班杜拉认为,自我观察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提供必要的信息以确定符合现实行为的标准和评价正在进行变化的行为;二是通过对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的加倍注意,促进自我指导的发展。自我判断:即人们在行动之前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并以此来判断和评定自己的行为与标准间的差距,如果行为超过了标准,就会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自我判断的核心是目标的确立。自我反应:即个人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做出评价后产生的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否定、自我批评、自怨自艾等情感反应。自我反应是个人满足兴趣和自尊发展的重要和持久的基础。自我调节理论强调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表明人具有理性认知的能力,能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四)a.一般资料自我效能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班杜拉把自我效能定义为人们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Bandura,1994)。自我效能也可称作“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班杜拉指出:“效能预期不只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程度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预期是人们遇到应激情况时选择什么活动、花费多大力气、支持多长时间的努力的主要决定者。”(P158)班杜拉对自我效能的形成条件及其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四种因素的影响: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以及情绪和生理状态。1.成功的经验,让个体自我效能感更高以往的成败经验是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前提,它为个体提供判断与构成自我效能的信息。成功的经验,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自我效能感较高;多次的失败则会使个体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丧失信心。研究表明,个体在挑战性任务中所获得的成功,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改变的影响最大。2.替代性经验的因素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很多知识经验不是通过亲身实践,而是通过对别人行为的观察与模仿而获得的。这种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有巨大影响。当一个人观察到与自己能力、水平相似的人获得成功,则会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同样的任务;相反,当看到一个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人,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仍失败时,他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没有成功的可能,付出的努力也不会太大。3.任务能力鼓励言语劝说主要包括他人的暗示、建议、劝告等,通过接受他人认为自己具有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的言语鼓励而提高自己的效能。言语劝说是否能发挥作用依赖于劝说者的声望、地位以及是否切合实际,与个体自身的经验联系不大,所以对自我效能影响也不很大,而且,经由劝说形成的自我效能感,在面临困境时比较容易消失。4.个人的性格特质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当个体在面临某项任务时,身心反应平静则会镇定、自信;焦虑不安,则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三、简要评论(一)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他突破了旧的理论框架,把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加以融合,以信息加工和强化相结合的观点阐述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并把社会因素引入到研究中。他所建立的社会学习理论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第一,班杜拉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认知的术语阐述了观察学习的过程和作用,提出了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元交互、自我效能等概念,改变了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倾向,使解释人的行为的参照点发生了重要的转变。第二,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把学习心理学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观察学习、间接经验、自我调节等概念,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班杜拉的实验结果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的,这就避免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把由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人当中的错误倾向,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在逻辑不当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和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班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