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湖北省潜江园林二中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5月27日,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数据称,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六分之一的年轻人失业。此前有工作的18至29岁年轻人中,大约每6人中就有1人失业。此外,能继续工作的年轻人的工作时间也减少了23%,43%继续工作的年轻人收入减少。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已经约有2.67亿年轻人未就业或仍在受教育或培训,占到所有年轻人的13.6%,这已经高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数字。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伊·赖德表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赖德警告称,“对年轻人的冲击将持续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会影响他们一生的轨迹。盲目乐观的年轻人更容易在这场危机中败下阵来。”(摘编自环球网《国际劳工组织:疫情让全球六分之一年轻人失业》)材料二: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时出现了两个新词——“慢就业”和“待定族”,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并不马上就业也并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其实,大学生毕业后出去旅游、支教、当志愿者或在家陪伴父母,只要是自主选择,皆无可厚非。但很多沾沾自喜成为“待定族”的大学生,根本是因为他们从未有过对职业的规划,甚至逃避工作。不难看出,许多所谓的“慢就业”扣“待定族”实际上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不管是叫“下岗”“待岗”还是“创业人员”,没有工作就是没有工作。不会因为称呼变了,家庭就凭空多出一份收入。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孩子不工作的现实,也没有哪个问题会因为造出了新奇的概念就得到解决。(摘编自新华社《“慢就业”“待定族”本质是掩耳盗铃》)材料三:每一年,顶级公司都会列出一份已经建立联系的高校名单,打算在这些地方发布招聘广告、接收申请、面试学生。名单上的学校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核心(core)学校,包括3-5所顶尖院校,公司的绝大部分新员工都出自这里;第二梯队的目标(target)学校包括5-15所院校,公司也会接收这些学校学生的申请,但规模要小得多。虽然理论上无论学生所在的学校是否被列入公司的核心校或目标校名单,都可以申请公开招聘的职位,不过,他们投递简历的渠道不同。名单校的学生把简历提交给公司内指定的评审委员会,而非名单校的学生则需要通过公司的网站递交申请。这些申请会被“单独放在一起”,即使有人看这些简历,也不会像看名单校学生的简历那样仔细。在许多公司,尤其是业内最有名的那些公司,非名单校学生的简历会被直接丢弃,看都不看一眼,除非申请者得到私人推荐。把竞争局限在名单校的学生之间被视为缩小申请者范围的有效手段。顶级公司的评审们把这种排他性的做法与提高效率联系起来,描述了只考虑名校生是如何节省时间和成本,而在低标准的候选人中找来找去只为发现一块“璞玉”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这个国家最好的孩子可能在鲍灵格林(俄亥俄州的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学),”投资银行家劳拉也承认,“但跑到鲍灵格林去面试20个孩子就为找到那么一个,就像在大海里捞针,因为你可以直接去哈佛……那儿可能有30个,个个都满足要求又非常优秀。”(选自劳伦·A·里维拉《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材料四:最新一代的自媒体们,非常喜欢玩一种“套路”,就是渲染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怎么过得不如意、怎么过得惨兮兮。从导致咪蒙“炸号”的《一个寒门状元之死》,到之前刷屏的《我以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其核心思路,就是把传统认知中的精英阶层从云端拽下来,以此来给读者一种“脚踩精英”的全新快感。之前我们渲染焦虑的方法是告诉你这个社会将会抛弃你,你得努力,你得拼命;现在收割流量的方式是告诉你哪些所谓的精英其实也是惨得不行,你不用太努力了,你快乐就好。披着所谓揭露现实的外衣,实际散播着读书无用论和宿命论的精神污染。确实很多能力比读书重要,但能读好书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正视别人的能力,认清差距,自己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汗水去追,这是成为强者的第一步。要有强者该有的心态,高中三年输了,社会战场上打回来就好,沉迷于当年学霸怎么惨的都是弱者心态。不要相信精英学霸们过得不好这种鬼话,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普通人截然不同。更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论,哪怕这些精英们因为一些错误选择过得不好,但是他们至少有过选择的机会。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但拼尽全力倒在路上的那种豪迈,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摘编自半佛仙人《清北爽文的本质,是反智》)1.对于材料三中所提到的招聘方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投递简历时,名单校学生将简历提交给指定的评审委员会,而非名单校的学生基本无法使用这一途径提交简历。相对而言,核心校学生在投递简历时最占优势。B.在审核简历时,有些学生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们的简历很有可能会被束之高阁甚至惨遭丢弃。C.在艰难的求职过程中,对于那些非名单校的学生来说,就算自己十分厌恶利用私人关系,为了获得职位,在申请时也必须利用私人关系。D.尽管我们并不否认名单校外也有极其优秀的学生,但招聘者考虑到时间、成本等因素,将竞争局限在名单校学生之中。“只考虑名校生”这种招聘方式是可以理解的。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受疫情影响,全球约有六分之一的年轻人失业,但未来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如年轻人工作时间减少。B.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慢就业”的年轻人本质上就是“掩耳盗铃”,是被动地处于无业状态,这种状态是应当被鄙夷的。C.理论上,所有学生都可以申请公开招聘的职位,但实际上公司早已确定好将竞争局限在“名单校”之中。D.当前自媒体故意给读者制造“精英跌落神坛”的快感,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收获流量,这种“套路”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3.根据材料内容,面对疫情之下并不乐观就业形势,高中生应当做好哪些准备?(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端午节的起源,其历史可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一般称为“五月五日”,专称“端午”,则可能较晚。有人认为“端五节”之所以叫“端午节”,是因为原来的端五节选择在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也有人认为因周历建寅,即以正月为寅月,五月为午月,所以“端五”又称“端午”。这两种说法,可能都缺乏说服力。生活在三国时期至西晋的周处曾著有《风土记》一书,记载各地习俗,其书已轶亡,晚唐人李匡乂《资暇录》,其中载有《风土记》关于“端午”应该为“端五”的说法:“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今人多书‘午’字,其义无取焉。余家元和中端五诏书并无作‘午’字处。而近见醴泉县尉厅壁有故光福王相题郑泉记处云:‘端五日。’岂三十年端五之义别有见耶。”或许,“端五”变为“端午”,仅仅是传习之讹而已。(摘编自方铭《楚文化与屈原》,《人民政协报》2020年2月24日)材料二: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不下十种,诸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勾践、夏至节、祭龙等等。较为合理而可信的说法,是端午节源自先秦的夏至节。夏至,是先秦古人最早确定的四大节气之一。古人以为阳气于此日至极、阴气于此日始兴而“阴阳争,死生分”,乃企望能于此日助阳抗阴、得生避死、除害获福、去凶化吉。相沿成习,夏至也成了民俗活动日渐丰富的传统夏至节。夏至节的日期,一般在三代古历中切合农事的夏历五月、即仲夏之月的五日前后。或许随着阴阳五行说盛行,战国时人以阴阳消长来说明时节变化,以五行配四时、五方而尚“五”,既尤为重视阴阳消长最为急剧的夏至,又因为尚“五”而将节日固定在五月五日。(摘编自蔡靖泉《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材料三:关于端午的起源,一是屈原,一是介子推,又一说暗示这节日是起源于伍子胥的,还有说是起于越王勾践的。以上四说究竟那一说可靠,或都不可靠,暂时不必管。我们应注意的是传说的地域分布,四分之三(屈原、伍子胥、勾践)属于南方,这和竞渡与吃粽子两个主要节目的地方性正相符合,因为竞渡与粽子的先决条件,显然是多河港与产稻米,而这二者恰好都是南方的特色。再就三说看,其中三分之二又是属于吴、越的(伍子胥、勾践),而铸水心镜的扬州,也属于这个区域,这点消息也是值得玩味的。书传中关于端午的记载,最早没有超过东汉,而事实上吴、越一带的开辟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风俗,自从东汉以来,吴、越地域渐被开辟,在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对流中,端午这节日才渐渐传播到长江上游以及北方各地。这是一个合理的推测,详细的论据,等下文再陈说,暂时我们只想借它为出发点,来再测验一下端午与龙的关系。如果我们能证明吴、越与龙有某种不可分解的关系,那么我们前面所拟定的前提,即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关系的前提,便果真可以成立了。(摘编自闻一多《端午考》,《神话与诗》200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4.下列材料中对端午名称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端午节一般称为“五月五日”,“端五节”之所以叫“端午节”,是因为五月为午月,也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B.生活在三国时期至西晋的周处《风土记》一书,记载了各地习俗,也明确记载关于“端午”应该为“端五”的说法。C.作者根据晚唐人李匡乂《资暇录》上记载内容推断,“端五”变为“端午”,可能只是以讹传讹。D.古人认为五行配四时、五方而尚“五”,既尤为重视阴阳消长最为急剧的夏至,又因为尚“五”而将节日固定在五月五日。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不下十种,其中有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勾践、夏至节、祭龙等说法。B.古人以为夏至日阳气至极、阴气始兴,希望能在这一日助阳抗阴、得生避死、除害获福、去凶化吉。C.作者认为,关于端午起源说法即便不可靠,也可以用来作为推测的依据,并得出端午最早起源于吴、越之地的结论。D.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风俗,后来在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对流中,端午节才渐渐传播到各地。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者关于端午起源的基本观点。(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且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中的好几个时期。两人的生活经历受此左右,形成了起伏不定的过程。考究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于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得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词,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这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7.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C.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8.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段总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B.②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C.③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D.④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9.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B.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C.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D.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日“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B.“庠”“序”二者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序”连用,泛指学校。C.“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论语》为“六经”。D.“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C.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D.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2)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得郑二宣海南手札①高棅(明代)番禺天外古交州,念子南行恋旧游。故国又经花落后,远书翻②寄雁来秋。梅边野饭逢人少,海上青山对客愁。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注]①郑二宣,即郑定。本诗为作者收到好友郑二宣从海南托人带来的信札后所写。②翻:反。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接到友人从海南寄来的亲笔信而写的赠答之作,“离别”诗的一种。B.首联下句互为因果,“念子南行”而“恋旧游”,留恋往日交游,更念南行挚友。C.中间两联属对工稳,通过春与秋、己与客的多层次映衬,构成想象奇特的画面。D.尾联希望友人不要随浮云漂泊,而应早点随着明月,引着归舟,从“天外”回来。15.结合全诗,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曾说“思而不学则殆”,此意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近。(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中,词人借用典故,表达北伐愿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17.依据剧情发展,再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请判断:下面一段文字中所缺的“舞台说明”,填写最准确的一项是()周朴园(①)你来干什么?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侍萍(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的!周朴园(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侍萍(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A.忽然严厉地愤怒冷冷地悲愤B.忽然严厉地悲愤冷冷地怨愤C.冷冷地悲愤忽然严厉地怨愤D.冷冷地愤怒忽然严厉地悲愤(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18.下图是对“咆哮妈妈”的形成原因和造成影响的重点概括,请据此给“咆哮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提出两条合理建议。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四、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屈原因正道直行被流放,披发行吟于泽畔。渔父看见后,问他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因此被放逐。”渔父劝他说:“既然举世皆浊,何不随波逐流、推波助澜呢?既然众人皆醉,何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呢?”屈原反问道:“我怎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又怎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怀石投江而死。而汉代的贾谊认为,不论到哪里都可以辅佐君主,又何必留恋楚国呢?就像凤凰在千仞高空翱翔,看到有德的国君才降落下来,看到危险的小人就远走高飞。上述材料中,屈原、渔父和贾谊三个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理解分析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于材料三中所提到的招聘方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干已经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三,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三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项,“在申请时也必须利用私人关系”中“必须”说法过于绝对化,且原文也为提及“在艰难的求职过程中,对于那些非名单校的学生来说,就算自己十分厌恶利用私人关系,为了获得职位,在申请时也必须利用私人关系”,原文只是说“虽然理论上无论学生所在的学校是否被列入公司的核心校或目标校名单,都可以申请公开招聘的职位,不过,他们投递简历的渠道不同。名单校的学生把简历提交给公司内指定的评审委员会,而非名单校的学生则需要通过公司的网站递交申请。这些申请会被‘单独放在一起’,即使有人看这些简历,也不会像看名单校学生的简历那样仔细。在许多公司,尤其是业内最有名的那些公司,非名单校学生的简历会被直接丢弃,看都不看一眼,除非申请者得到私人推荐”。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但未来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如年轻人工作时间减少”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年轻人工作时间减少”是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B项,“‘慢就业’的年轻人本质上就是‘掩耳盗铃’,是被动地处于无业状态,这种状态是应当被鄙夷的”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二,材料二指出“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并不马上就业也并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其实,大学生毕业后出去旅游、支教、当志愿者或在家陪伴父母,只要是自主选择,皆无可厚非”;C项,“但实际上公司早已确定好将竞争局限在‘名单校’之中”说法扩大范围,原文中将竞争局限在“名单校”的是顶级公司。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面对疫情之下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高中生应当做好哪些准备,然后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这三则材料,仔细阅读这三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5月27日,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数据称,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六分之一的年轻人失业。此前有工作的18至29岁年轻人中,大约每6人中就有1人失业。此外,能继续工作的年轻人的工作时间也减少了23%,43%继续工作的年轻人收入减少”“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已经约有2.67亿年轻人未就业或仍在受教育或培训,占到所有年轻人的13.6%,这已经高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数字”“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伊·赖德表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赖德警告称,‘对年轻人的冲击将持续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会影响他们一生的轨迹。盲目乐观的年轻人更容易在这场危机中败下阵来’”“大学生毕业后出去旅游、支教、当志愿者或在家陪伴父母,只要是自主选择,皆无可厚非”“但很多沾沾自喜成为‘待定族’的大学生,根本是因为他们从未有过对职业的规划,甚至逃避工作”“许多所谓的‘慢就业’”扣‘待定族’”实际上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确实很多能力比读书重要,但能读好书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正视别人的能力,认清差距,自己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汗水去追,这是成为强者的第一步”“。要有强者该有的心态,高中三年输了,社会战场上打回来就好,沉迷于当年学霸怎么惨的都是弱者心态。不要相信精英学霸们过得不好这种鬼话,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普通人截然不同。更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论,哪怕这些精英们因为一些错误选择过得不好,但是他们至少有过选择的机会”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整合,分条概括面对疫情之下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高中生应当做好哪些准备。【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通读相关概念的文本内容,划定概念的阐述区间;其次,认真分析作者对此概念的正确理解,主要抓住其特征,作用等方面的论述;最后,要逐个分析选项,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A项,曲解文意,“是因为五月为午月,也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错,依据材料一第一段“端午节的起源……这两种说法,可能都缺乏说服力”可知,是两种不同说法的合并,生搬硬凑,同时也都缺乏说服力;B项,曲解文意,“也明确记载关于‘端午’应该为‘端五’的说法”错,依据材料一第二段“生活在三国时期至西晋的周处曾著有《风土记》一书,记载各地习俗,其书已轶亡”可知,其书已轶亡,不可“明确”;C项,正确;D项,混淆概念,“古人认为五行配四时、五方而尚“五”,既尤为重视阴阳消长最为急剧的夏至,又因为尚“五”而将节日固定在五月五日”,依据材料二第二段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是它不是关于端午名称的确定,而是端午时间的确定。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C项,“关于端午起源说法即便不可靠,也可以用来作为推测的依据”错,依据材料三第一段“以上四说究竟那一说可靠,或都不可靠,暂时不必管”可知,作者的意思是此处不考证。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一第二段“或许,‘端五’变为‘端午’,仅仅是传习之讹而已”可知,作者认为这种变法仅仅是传习之讹而已;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不下十种,诸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勾践、夏至节、祭龙等等。较为合理而可信的说法,是端午节源自先秦的夏至节”可知,作者认为端午节源自先秦的夏至节是较为合理而可信的说法;依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如果我们能证明吴、越与龙有某种不可分解的关系,那么我们前面所拟定的前提,即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关系的前提,便果真可以成立了”可知,作者认为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关系的说法有可能成立。【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B.“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文章第二段只是说“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并没有说情是诗人的自觉,也没有提到志是由封建政治赋予。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思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④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错误,从文中来看,第四段开头说“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并无对比之意。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观点的能力。A.“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错误,第四段说的是“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选项以偏概全过于绝对。B.“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错误,第三段说的是“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只是支队李杜而言,并非任何人都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文中只是强调“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D.“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错误,最后一段说的是“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词,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这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这是作者根据二人的作品做出的推测,无法证明就是李杜二人的用意,所以这一推断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遂沈思积年”,“积年”是“沈思”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AD;“其义精审”,“其义”是“精审”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C项,“加《论语》为‘六经’”表述错误。六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乐》。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错误。文中并未提到范宁指斥王国宝。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辟”,征辟;“讽”,劝阻;“寝”,搁置。第二句得分点:“雅”,非常(一向、平素也可以);“亲爱”,亲近喜爱;“谘访”,咨询。【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范宁字武子。从小就专心好学,博览群书。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了。所以在桓温在世期间,范宁兄弟没有一个在朝廷做官的。当时的人竞相宣扬清谈虚无的玄理,儒学影响日益衰颓,范宁认为这种风气开始于王弼、何晏,王、何两人的罪过超过了桀与纣。(范宁)于是撰文说“王何两人贪图天下人都赞美的虚名,凭借富贵人家的傲慢与荒诞,画魑魅来夸耀自己的机巧,鼓动天下人把不遵礼法作为习俗。郑国音乐扰乱了纯正的音乐,善于诡辩的言论颠覆国家,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啊!”范宁崇尚儒学贬抑玄学,大都像这样。桓温死后,(范宁)才走入仕途,担任余杭县令。范宁担任余杭县令期间,兴办学校,教育学生,廉洁立身、躬行礼法,崇尚儒学的人没有不尊崇他的。过了一年,余杭的风俗教化大为改观。自从中兴以来,崇尚儒学、重视教化,没有比得过范宁的人。后来朝廷征召他,授予他中书侍郎的职位。范宁在中书侍郎任上,提出了很多有好的建议并否定了很多不好建议,对国家政治很有帮助。孝武帝非常喜欢文化学术,(范宁)很被孝武帝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事情的时候,(孝武帝)就向范宁咨询。范宁指摘朝廷大臣的缺点错误,都直接了当地说,没有任何避讳。王国宝是范宁的外甥,因为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害怕不被范宁所容忍,就挑拨范宁和皇帝的关系,范宁因此被皇帝疏远。范宁请求补任豫章太守,皇帝说:“你不适合担任豫章太守,为什么急着去亲自体验死亡呢?”范宁不相信占卜,坚持请求去补任豫章太守。范宁在豫章又大兴学校,派人到交州购买磬石以供修建学校所用,并改革旧有的制度,不拘泥于常规。从远近各地来豫章求学的有一千多人,这些人的耗费全都出于范宁的私人俸禄。范宁又将本郡的四姓子弟全都召集到学校来做学生,督促他们读《五经》。范宁又修筑学台,学校的功能更加齐备。将州刺史王凝之向朝廷弹劾范宁,说“豫章郡占了江州的一半。豫章太守范宁在朝廷做官参与机要,在地方做官担任大郡的长官(可见朝廷对范宁的信任),但是范宁却无所顾忌地做奢侈污浊之事,所作所为不合法度。郡城先有六座城门,范宁全部改建成层楼,又修建两座城门,加上以前的城门,豫章郡现在一种有八座城门。范宁还建造了七所私宅……希望将臣的这份奏章下发给太常寺讨论,按照礼法将范宁判罪。”皇帝下诏说,“汉宣帝说,‘可与之共同管理天下的,是优秀的郡守’,如果范宁真的像王凝之奏章中所说的那样,怎么还可以继续担任郡长官呢!”范宁因此被判罪接受惩处。范宁的儿子范泰当时为天门太守,弃官(为范宁)申诉。皇帝认为范宁所致力的只有儒学,这件事拖延了很久都没有判决。(后来)恰好碰上大赦,范宁就没有被判罪。范宁免官之后,定居在丹阳,仍然勤于经学,一年从头到尾毫不懈怠。范宁六十三岁时,在家中去世。当初,范宁因为《春秋谷梁传》没有好的注本,于是深入思考多年,为《春秋谷梁传》做了《集解》。《春秋谷梁传集解》这部书义理精密详实,被天下人看重。不久徐邈又为《春秋谷梁传》做注,世人也很称赞。【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尾联希望友人不要随浮云漂泊,而应早点随着明月,引着归舟,从‘天外’回来”错误,选项对“罗浮云影”理解错误,“罗浮”应与“番禺”“交州”一样,同为地名,而且从尾联两句的节奏来看,“罗浮”也不能分开理解。尾联是写诗人希望“云影”捎个信,帮“我”劝说友人随着明月,引着归舟回来。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技巧,品味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诗,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然后考生要回顾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诗歌抒发情感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就本诗来说,这首诗歌主要抒发对游人的思念之情。由诗歌标题“得郑二宣海南手札”和注释“本诗为作者收到好友郑二宣从海南托人带来的信札后所写”可知,友人身处海南,作者与友人分居两地,首联“番禺天外古交州,念子南行恋旧游”前一句交代友人所居之地,这是写实,后一句以“念”字点明是作者想象友人思念自己,这是虚写,颔联“故国又经花落后,远书翻寄雁来秋”前一句“故国”点明是回忆往昔,这是虚写,后一句“远书翻寄”联系诗歌标题可知是说友人寄来书信,这是实写,由此可知,可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首联后一句“念子南行恋旧游”是说想到您南行之时依然思念昔日友人,这属于从对面落笔来抒发情感,不说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思念自己。如颈联“梅边野饭逢人少,海上青山对客愁”的后一句中写到“青山”“对客愁”,这里的“青山”可能是实指海上对面的青山,还可能是暗指自己,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属于一语双关。尾联“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诗人希望“云影”捎个信,帮“我”劝说友人随着明月,引着归舟回来,这是直接抒发自己盼望友人渡海归来的情感。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16题详解】(1)吾尝终日而思矣(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2)风急天高猿啸哀(4).渚清沙白鸟飞回(5).(3)金戈铁马(6).气吞万里如虎【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在默写时需要重点关注所给情景,并要注意一下汉字字形的书写:“臾”“啸”“渚”“戈”等字。【17题详解】【详解】本题考核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人物语言说明,这是通过对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刻画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发展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这种说明一般用圆括号来标明,如“(脸色一沉)”、“(以手叩额,往返急走)”、“(大怒)”,等等。选段中①“你来干什么”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惊惧至厉声责问。“冷冷地”无法体现情态变化。所以填写“忽然严厉地”;选段中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的!”鲁侍萍怨恨、内心复杂,叱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悲愤形容悲痛而又愤怒。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所以应选“悲愤”。选段中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周朴园在说这话时,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对侍萍的无情态度表明应选用“冷冷地”。选段中④“我没有找你”,体现人物的刚强、自尊的词语应为“怨愤”。故选B。【点睛】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扩号或圆括号)括起来。【18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咆哮妈妈”的形成原因和造成影响,结合影响给出建议,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等。注意字数的要求。点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文反应的内容,针对反应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类型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本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善于缓释负面的情绪,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等。【19题详解】例文:坚守高洁人格,做大生命价值尊敬的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3502∕T 076-2022 城市道路路名牌设置、管理和维护导则
- 2024年挡土墙建设协议格式
- 2024年钻井工程作业责任协议
- 2024年度小区基础设施工程承包协议
- 2024年房产交易中介服务协议条款
- 2024年柑橘果品采购与销售协议
- 2024年离婚财产分配协议
- 2024年专项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协议
- 温勇课件教学课件
- 篮球模块教案
- 利率、存量、新建、房价、gdp四象限模型
- “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案理分析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管卡管件标准2010
- FMPS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及英文原版
- 砼质量缺陷修补方案
- 美国的人才机制
- 电压和电阻复习课件
- 《巴蜀文化简论》PPT课件.ppt
- 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勘查检验技术及案例分析
- 螺栓检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