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有答案-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1页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2页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3页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4页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33页2021-2022学年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为初二学生小华用“微信运动”统计他在12月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初二学生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

A.小华的质量大约为500B.当天小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000C.小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D.步行后小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5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如图甲日全食现象B.如图乙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在水中的“倒影”C.如图丙透过露珠观察叶脉被放大D.如图丁景物在汽车后视镜中成像

3.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B.在0∼20sC.两同学在0∼15s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

4.下列说法中,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A.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3×B.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5.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B.ρ=C.水的密度是水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D.一钢瓶中充满氧气时氧气的密度为ρ,当用完一半后,钢瓶中氧气的密度为0.5

6.把一个铁球放入盛满煤油的杯子中时,从杯中溢出16g煤油,若将该铁球放入盛有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铁球全部浸没在液体中)(ρ煤油A.可能大于20g B.一定等于20g C.可能小于20g

7.小渝同学在探究甲、乙、丙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B.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体积之比2:1C.乙物质可能是水,三种物质密度关系是ρD.5cm3

8.西贝同学用最大最程为210g,最小刻度为0.2g,最小砝码为5g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横梁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的质量是67.8gA.62.2g B.67.6g C.67.8g D.68

9.如图所示,为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正校门安装了人脸识别及测温系统,该系统使用时只需要面对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会自动将测试者面部信息与学校备案系统相匹配,整个测试过程十分便捷。关于人脸识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凹透镜B.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缩小、实像C.刷脸时,脸要处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D.当被拍摄的人靠近摄像头时,人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大

10.现有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金属球,其中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针对A、B两球有以下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A是实心球

②B球材料的密度是5g/m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11.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质量恰好相等,那么甲、乙密度以及甲、乙切去前的质量关系()

A.ρ甲>ρ乙,m甲>m乙 B.ρ甲<ρ

12.两个相同的烧杯均装满水,将两个实心铜球和铅球分别投入两个烧杯中,将烧杯外壁擦拭干净后,测得两杯总质量相等,则铜球与铅球质量大小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ρ铜=8.9g/A.铜球质量大 B.铅球质量大

C.铜球和铅球质量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10小题,第22小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如图所示,该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量筒的分度值为________mL。

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门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是以________(选填“河岸”或“门窗”)为参照物说的;而“人不觉”是描述“静止”,这说明运动与静止具有________,它比意大利科学家提出类似的观点还早1500多年。

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远视眼是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如图中表示远视眼的是_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远视眼应佩戴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某同学身高170cm,站立在离竖直镜面3m的水平地面上。已知镜子只有50cm长,则镜中该同学的像高________cm,如果该同学向镜子靠近2m,则他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

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4,乙的体积是甲的3倍,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若将乙物体削去一半,则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为________。

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匀速行驶,完全通过长为1km的甲桥,用时24s,则火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若以相同速度通过长为1.5

有一个饮料瓶,上面标有600mL字样,某同学用天平测得其质量为622g,他喝完后测得空瓶子的质量为10g。则该饮料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如果往瓶中倒入300g

西贝同学测量密度时,先用天平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质量为500g,将一空心金属块缓慢浸没在溢水杯中,稳定后,用天平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为750g,然后将金属块从溢水杯中取出(假设取出时不带水),再次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为440g,若将空心部分填满酒精,则金属块的质量变为326g,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________cm3,该金属材料的密度为

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10-2m2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A(容器足够高)放置于水平地面上,里面盛有0.66m深的水;将另一质量为5.4kg,底面积为5×10-3m2的实心圆柱体B竖直放入容器A中,待水静止后,此时水深为1.2m,圆柱体B上表面露出水面高度为0.12m.则容器中水的质量为

在如图中,画出光线射出水面的折射光线以及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23小题6分,24小题8分,25小题8分,共22分。)

小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其装置如图1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2)小刘用光屏代替蜡烛B,发现光屏上没有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像,实验过程中,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3)如果玻璃板向前倾斜,蜡灿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与图中位置相比将会偏________(填“上”或“下”);(4)小刘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后,根据结论他推测若图2中人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曲线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上、向下竖直移动一段距离,则人的头部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________。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二、实验题

如图1所示,是小渝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实像”实验。(1)实验前,小渝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至________。(2)探究前,小渝让一束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班,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蜡烛发出的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焰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5)探究时,小渝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如表所示的数据。

实验次数1234567物距/50402015像距/12.513.32030由如表可知,实验中第7次所成的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次所成的像。(6)完成探究后,小渝总结了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在如图2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小渝正确判断出了这是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一原理。如果在37.5cm刻度线处放一平面镜,此时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平面镜中像的位置,然后取下平面镜,则需要将光屏移至________cm

靳依钟同学学习了密度的测量后,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靳依钟同学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所示,请你指出靳依钟同学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________;(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她需要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3)当天平平衡后,靳依钟同学将石块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调节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1乙所示,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由如图1丙和如图1丁可知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cm(4)本次实验中,若发现20g砝码有些磨损,游码与其它砝码都准确。则所测石块密度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靳依钟同学利用石块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已知石块密度为2.5g/cm3),石块吸入液体后,体积保持不变。(此时已更换新砝码)

①先用天平称量烧杯和适量液体的质量m1=102g,在液面处标记a,如图2甲所示:

②然后将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在液面处标记b,调平天平后读数m2=152g。如图2乙所示:

③将石块取出(假设取出石块时,外表面不带出液体),添加该液体至标记b,用天平测得质量为m3=113g。如图2丙所示;

④然后将取出的石块放到天平上称量,其质量为m4=________,如图2丁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26小题6分,27小题8分,28小题8分,共分,解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给分。)

2020年11月15日,2020重庆马拉松赛在重庆市南滨路举行,比赛全程由重庆电视台现场直播。为使直播过程更加顺畅、角度更加完美,重庆本土企业长安汽车特地为本次比赛提供直播车--长安cs95。如图所示,该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30min内前进18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某空瓶质量为150g,装满冰后总质量为600g,过了一段时间后,冰全部熔化成了水。已知ρ(1)空瓶的容积;(2)需向瓶中再加多少g的水才能将此瓶重新装满;(3)向装满水的此瓶中缓慢放入质量为81g的某种金属小球,金属小球完全浸没在水中,待水不再溢出,擦干瓶外的水后测得瓶子总质量为701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容器甲中盛有一定量的水,水面距容器底部10cm:容器乙中盛有酒精,且容器乙中酒精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ρ酒精=0.8g/cm3(1)容器甲中水的质量m水(2)容器乙中酒精的体积V酒(3)现将质量为877.5g的实心铁块浸没在酒精中,质量为718g的“冰块”浸没在容器甲中并沉底,“冰块”内有一个黄金手镯,发现两个容器中液体的液面一样高(液体均不溢出)。当冰全部熔化后,甲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3cm,已知手镯是将黄金和铜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合金,则这个手镯的黄金纯度为多少(用K表示)?(“冰块”刚放入时不考虑冰的融化,不计水的蒸发,黄金的纯度有一种分数表示方式:黄金的质量占合金总质量的124为“1K”,如黄金的质量占合金总质量的1224即成色为“12K”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1-2022学年某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答案】B【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A、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50kg左右,故A错误;

B、中学生一步大约0.5m,小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0.5m×6001≈3000m,故B正确;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m/s左右,故2.【答案】C【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A、日全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透过露珠观察叶脉被放大,露珠相当于放大镜,应用了光的折射原理,故C符合题意;

D、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汽车“后视镜”中的景物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3.【答案】D【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解析】(1)乙同学的s-t图象是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同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从图象得出乙同学在一定时间内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乙同学的速度;

(2)比较甲、乙同学在0∼20s内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比较两个同学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

(3)在物体的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A、由图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s=100m,其速度:v乙=s乙t乙=100m15s≈6.7m/s,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同学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v甲=s甲4.【答案】B【考点】漫反射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解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3【解答】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要小一些,故A错误;

B、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故B正确;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5.【答案】D【考点】密度及其特性【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或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解答】A、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相同体积的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所处的状态,与质量、体积无关。故B错误;

C、水的密度是水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但与状态有关,如水结冰后密度变小了。故C错误;

D、一钢瓶中充满氧气时氧气的密度为ρ;当用完一半后,质量减半,体积不变,所以钢瓶中的氧气的密度为0.5ρ。故6.【答案】C【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杯子原来盛满煤油,铁球的体积等于溢出煤油的体积,利用V=mρ求解;

将该铁球放入盛有水的杯中时,若原来盛满水,溢出水的体积等于铁球的体积,利用m=ρV求溢出水的质量;若原来没有盛满水,溢出水的体积小于铁球的体积(20【解答】杯子原来盛满煤油,根据ρ=mV可得,铁球的体积:

V=V溢煤油=m溢煤油ρ煤油=16g0.8g/cm3=20cm3,

将该铁球放入盛有水的杯中时,若原来盛满水,

溢出水的体积:7.【答案】B【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1)某种物质质量与其体积之比是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例外;

(2)通过图象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关系;

(3)由图象结合密度公式求出乙物质的密度,并与水的密度进行比较可作出判断,分别求出甲和丙两种物质的密度,结合前面的解答可得各物质的密度关系;

(4)利用公式m=ρV求出5c【解答】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是一定的,故A正确;

B、由图象知,当质量都为20g时,甲的体积是10cm3,乙的体积是20cm3,它们的体积之比为1:2,故B错误;

C、对于乙物质,当体积是10cm3时,质量为10g,所以其密度为ρ乙=m乙V乙=10g10cm3=1.0g/cm3,乙物质与水的密度相同,则乙物质可能是水;

对于甲物质,当体积是10cm3时,质量为20g,所以其密度为ρ甲=8.【答案】A【考点】质量的测量【解析】砝码和物体放错位置后,天平左盘中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的质量与游码所对应的数值之和。【解答】实验中读出的铁块的质量是67.8g,托盘天平感量0.2g,最小砝码为5g,实验中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颠倒了,可判断出左盘中所放砝码的质量是65g,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是2.8g。

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颠倒了,不能按以往的方法计算物体的质量。根据左盘中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可知:砝码的质量=9.【答案】D【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解答】ABC、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工作的;故AB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当被拍摄的人靠近摄像头时,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人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大,故D正确。10.【答案】A【考点】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解析】(1)知道A、B两金属球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mV求出A、B两金属球的密度,再比较密度的大小,密度大的是实心的,密度小的是空心的;

(2)实心球的密度即为金属材料的密度,也是B球材料的密度;

(3)根据ρ=mV求出空心球金属材料的体积,用金属球的体积减去材料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

(4)根据【解答】解:①A、B两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ρA=mAVA=128g16cm3=8g/cm3,ρB=mBVB=60g12cm3=5g/cm3,

因为A、B两金属球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金属球的密度大于空心金属球的密度,

所以,A球是实心的,B球是空心的,故①11.【答案】B【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利用密度公式和体积公式可得m=ρV=ρhS,由题意可知,切去高度相等的均匀圆柱体,则h甲【解答】由密度公式可知m=ρV=ρhS,

由题意可知,切去高度相等的均匀圆柱体,则h甲=h乙、S甲>S乙,

由V=Sh可知切去部分的体积:

12.【答案】A【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两只烧杯相同,原来装满水,其质量m0相同,将金属球投入水中,有水溢出,溢出水后的质量m=m【解答】解:两只烧杯相同,原来装满水,其质量m0相同,

将铜球投入水中,有水溢出,溢出水后的质量m1=m0+m铜-m溢1,

将铅球投入水中,有水溢出,溢出水后的质量m2=m0+m铅-m溢2,

由题知m1=m2,

即m0+m铜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10小题,第22小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答案】2.70,2【考点】量筒的使用长度的测量【解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量筒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数值是量筒的分度值。【解答】(2)由图可知,量筒10ml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2mL,也就是分度值为2mL。

故答案为:2.70【答案】河岸,相对性【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以河岸为参照物,舟和河岸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舟是运动的,所以“舟行”;

以舟里的人为参照物,舟里的人和舟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舟是静止的,所以“人不觉”。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舟的运动状态就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答案】甲,凸【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径太长,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方,造成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径太短,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方,造成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的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解答】解:甲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为远视眼的成像图,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戴上凸透镜制成的眼镜后,能使光线提前会聚,则可以矫正远视眼.【答案】170,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小李同学身高170cm站在平面镜前,镜中的像高也是170cm;

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仍然是【答案】9:4,9:4【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1)已知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之比、体积之比,利用公式ρ=mV求密度之比;

【解答】(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所以若将乙物体削去一半,乙的密度不变,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不变,仍为9:4。

故答案为:9:4;9:4。【答案】50,26【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1)火车匀速完全通过甲桥的路程等于火车长加上甲桥长,又知道所用的时间,根据v=st求出火车的速度;

(2【解答】(2)列车完全在乙桥上时运动的路程:

s'=L桥'-L车=1500m-200m=1300【答案】1.02,0.92×【考点】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解析】(1)知道饮料瓶的总质量和空瓶子的质量,两者的差值即为饮料瓶内饮料的质量,又知道饮料的体积,根据ρ=mV求出该饮料的密度;

(2)如果往瓶中倒入300g水和160g酒精,两者的质量之和即为此混合溶液的质量,根据ρ=m【解答】(2)如果往空瓶中倒入300g水和160g酒精,

则此混合溶液的质量:m混合=m水+m酒精=300g+160g=460g,

300g水和160g酒精的体积分别为:

V水=【答案】20,7.75×【考点】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解析】(1)知道金属块浸没在溢水杯后的总质量以及将金属块从溢水杯中取出后总质量,两者的差值即为金属块的质量,又知道将空心部分填满酒精后金属块的总质量,然后减去金属块的质量即为金属块内酒精的质量,利用ρ=mV求出酒精的体积即为金属块中空心部分的体积;

(2)装满水的溢水杯质量加上金属块的质量然后减去金属块浸没在溢水杯后的总质量即为金属块排开水的质量,根据ρ【解答】(2)装满水的溢水杯质量m4=500g,则金属块排开水的质量m排=m4+m金-m1=500g+310g-750【答案】6.6,0.9×【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1)知道容器内水的深度和的底面积,根据V=Sh求出容器中水的体积,利用ρ=mV求出容器中水的质量;

(2)圆柱体放入水中后,水深为1.2m,露出水面0.12m,由于不知圆柱体是否处于漂浮状态、还是下沉到容器的底部,所以先假设圆柱体B处于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圆柱体浸入水的体积和浸入水的深度与水的实际深度比较即可判断,最后据此求出圆柱体【解答】解:容器中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ρ水S容h水=1.0×103kg/m3×1×10-2m2×0.66m=6.6kg;

由题知,圆柱体放入水中后,露出水面0.12m,

若圆柱体B处于漂浮,则圆柱体B受到浮力:

F浮=GB=m【答案】【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解析】(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解答】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然后根据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画出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23小题6分,24小题8分,25小题8分,共22分。)【答案】较黑暗虚,B上C【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解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2)虚像不能用光屏呈接;

(3)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的像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用光屏代替蜡烛B,发现光屏上没有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时,不能让平面镜反射的光进入人眼,所以应该在B处观察;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玻璃板向前倾斜,蜡烛在玻璃板上的像图中位置相比将会向偏上;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镜子分开后,人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ABD错误,C正确。二、实验题【答案】同一高度10.0漫反射下大于放大,投影仪,75.0【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3)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屏上的像,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4)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回答;

(5)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6)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解答】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1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40.0cm-30.0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实验进行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变,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7次成像时的物距要小于第2次成像时的物距,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实验中第7次所成的像大于第2次所成的像;由图可在,此时的物距为15.0cm,像距为30.0cm,物距要小于像距,所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如果在37.5cm刻度线处放一平面镜,此时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45.0cm-37.5cm=7.5c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的位置【答案】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右27,10偏大61g,1.1×10【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液体密度的测量【解析】(1)从天平的正确使用进行分析: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2)用天平称量物质前要通过调节横梁两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3)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读出物体浸没水前后水面到达的刻度,求出物体的体积;

(4)磨损的砝码质量就比砝码上标的示数小,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而小于砝码上所标的示数(不移动游码时);然后再利用密度公式分析密度变化。

(5)由图可知石块的质量m石=m2-m1,石块的密度ρ【解答】在调节平衡前,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置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