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王光祈《中西乐制之研究》的思考
著名音乐学者王光祈的《中西音乐体系的研究》是一本关于比较东西方音乐体系研究的专业书籍。这本书完成于1924年12月16日。之前于1925年10月在德国出版。1926年1月,上海音乐社在中国印刷。1958年,音乐出版社根据《中国出版社》的版本重印。《中西乐制之研究》是在广泛“考诸正史、旁采专著”的情形下写成的,也是现代中国第一部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来研究乐律学的著作,对后来国内乐律学的研究起到了旷持久远的影响。正如1936年3月黄自先生在王光祈追悼会上所言:在王光祈的诸多著作中,最具创见卓识的当数《中西乐制之研究》与《中国音乐史》。《中西乐制之研究》中的自序,是王光祈先生对于写作动机的袒露,其中既有对古老中国礼乐传统的赞誉,也有对现实中国音乐不发达状况的叹息。每一个有志于音乐学术中律学研究的人,都免不了要拜读王光祈的《中西乐制之研究》,而其中的自序就成为了先睹的对象。笔者亦是如此,曾多次研读这篇自序,每每都有新的体悟,可以说是常读常新了。值此次“王光祈学术研讨会”之际,又重新拾起以往的思绪,再度学习书中的自序,并借机将自己的感受见诸文字如次。一、中国古代的度量衡规范王光祈在自序中开宗明义地说:“我们中国古代的法度文物,以及精神思想,几乎无一不是建筑于音乐(按:指乐律)基础之上。”他接着根据《前汉书·律历志》的记述,说明我国古代的标准度量衡,都来源于黄钟之律。因为“在我们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一日须臾离的,要算是度量衡等物了。”而“黄帝令伶伦作律”的传说,正好解决了度量衡的标准问题:中国古代先是有“标准音”,然后才依次来规定长度、体积和重量标准的。尽管这样的说法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但这种传说还是蕴含着一定的哲学意味的,同时也表明中国古代有过的文化高度。王光祈接着说:“我们古人以‘量音器’(即黄钟律管)规定一切度量衡,是很费了许多心血才想出来的,因为无论任何物质,总不免消长变更。”在这里,王光祈认为,由于物质的东西容易“消长变更”,所以就得用一个不变的东西作为度量衡的标准,这个“不变的东西”的首选就是“声音”。笔者对此的感想是:一个人出生伊始,往往是用耳朵来感受世界的,说明声音刺激应该是具有“最自然”的特性的,这样,混沌初开的民族从声音出发来规定度量衡,也是人类的“天性”使然。他又说:古人“宁肯以‘标准音’为一切度量衡之标准,而不以一种物质为永远标准,这真正含有极深的意义。”那么,这里的“极深的意义”又是什么意思呢?我想,他应该是在说明“声音”中具有不容易“消长变更”特性的一种东西。对此,书中又说:“近代西洋亦知物质时有变化,乃用‘光波’以定度,而我们中国在数千年前,便知道用‘音波’以定度,这真可谓生面别开了。”因为“光波”与“音波”都同样有着不容易“消长变更”的特性。试想:在三棱镜的透视下,“光波”总是能够分离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带来,“音波”同样也可以通过滤波器来实现各个分音的分离,而分音之间的关系总是一定的。王光祈称之为“生面别开”,真可谓是实至名归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二十六史,其中大多有《律历志》,也就是说明“律”不仅是度量衡之本,也与历法有着密切联系。直到后来与鬼神方术之类的阴阳八卦穿凿附会,形成了所谓中国古代“以律为本”的世界观。后人对于这种世界观的来源与理解,虽各自有所不同,但在其思想源头的把握方面,却大致达成了共识。二、音乐与“律”“调”成长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王光祈,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批遭遇“传统”与“现代”矛盾的学者之一,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具有所谓“现代”意义的新文化,有着不可回避的思考和旗帜鲜明的价值取向。而关于这一点,在《中西乐制之研究·自序》已经充分地表露出来了。他在自序的第一段,便说:“音乐的价值,在现代堕落的中国人看来,似乎已经等于零了,没有一顾的资格。但是我们细察中国历史又觉得世界上重视音乐的民族,却又当首推中国,可惜不是‘现在的中国’,乃是‘已往的中国’。”这就表明了他对于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但也有人据此认为,王光祈对于古代的礼乐文化是“怀着深深的眷念”的,表明“他的文化观已经由组织‘少年中国学会’时的激进型,转向了稳健式的‘新儒学’。”实际上,王光祈这一批经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决不是一味否定传统文化之辈。王光祈进而论述:“我们中国人数千年来,皆生活于孔子学说之下,而孔子学说又以音乐为其基础。……孔子既知音乐如此重要,乃将其全部学说建筑于礼乐之上,以造成中华民族之‘民族性’。”他认为中国音乐的民族性是建立在“协和”、“节制”和“美感”的基础之上的,充分地肯定了音乐所具有的强大的道德教化作用。事实上,这种乐教思想在现今的中国,还是有着其积极意义的。他还通过论述我国古代十二律、汉京房六十律、南北朝时期钱乐之的三百六十律,到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等律学成就,进而总结道:“我们中国之‘律’与‘调’,非如一般妄人所谓一钱不值之物也。……故今日中国虽万事落他人之后,而乐理一项,犹可列诸世界作者之林而无愧色。”这样的评价也是实事求是的。所以,王光祈的这本专著,在论及中国乐制的部分,几乎占了一半的分量,足以表现出他爱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苦衷。他对于五四前后中国社会中音乐的发展状况充满着忧虑,他说:“但是现在的中国人怎么样?讲到国故党,日日打着孔子招牌招摇,而孔子所最重视之音乐,则视之为‘末技小道’;欧化党则只看见外国之国富兵强或科学发达,而对于欧洲文化源泉之美术,到处弦歌不绝之音乐,则充耳不闻,且从而溢之为‘无用之学’。”这确实也道出了当时中国的实情,直至后来发生了一件更为人惋惜的“事件”———当时的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刘哲在1927年6月,以“有伤社会风化”、“浪费国家钱财”为由,下令停办北京国立院校的所有音乐系科。事实上,这种不重视音乐艺术情形,在所有“后发外生型”国家中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只不过在当时的中国尤为为甚,也足见当时从事音乐学术研究者其环境之艰辛。三、两种文化制度之比较王光祈在自序中,将中西乐律之进化作了一番简单比较,他说:“西洋近代所盛行者为十二平均律,欧洲人常以‘其音不纯为’病,因欲于一个音级(按:八度)之中,多添几律,以求纯音。……我们中国最古之律,要算是十二不平均律(按:即六律六吕);到了汉京房遂进而为六十律;宋钱乐之更增为三百六十律;其后至宋蔡元定复定为十八律;到了明朱载堉复定为十二平均律。”其实,这样的简单比较还不够,从学理上来说,西洋律制之进化有一个纯律发展阶段,而中国律制之进化主要是单线的进程,即五度相生律。不过,在回到十二平均律的时候,却也是殊途同归了。王光祈还将中西音乐进化历程作了线性比较,认为欧洲关于律制问题,以古代希腊学者研求为最盛,此时中国大约处于孔子时代;近代西洋有查理罗(Zarlino)等一批学者致力于乐律学的研究,此时大约为中国的明清时期。他说:“细考其(按:欧洲)历程,大抵乐理方面以拉丁民族之贡献为最多,实用方面则以日尔曼民族之贡献为最多。西洋音乐之有今日,实以上述欧洲两种民族相互讲求之结果,非一个民族所能独居其功者也。”这样的简要分析,使人能够较为明了的知晓中西律制进化的大致历程,这也正是自序所要达到的目的。至于较为细致的比较,还是要看完全书才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比较音乐学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 娱乐设施行业推广计划总结
- 医疗话务员工作总结
- 《泌尿先天异常》课件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青云中学2025届中考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 2025上海市劳务合同样本
- 2024年度天津市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 2024年度四川省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 中国减肥连锁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自查报告
- 双面埋弧焊螺旋钢管公称外公壁厚和每米理论重量
- 富士施乐VC2265打印机使用说明SPO
- 医院工会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制度规则
- 服务态度决定客户满意度试题含答案
- 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德育状况调查问卷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及知识点整理
- 重庆万科渠道制度管理办法2022
- 上海黄金交易所贵金属交易员题库
- 蒸汽管道设计表(1)
- 提捞采油安全操作规程
- in、ing对比辨音练习.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