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课件:李白将进酒_第1页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李白将进酒_第2页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李白将进酒_第3页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李白将进酒_第4页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李白将进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仙”李白

及其创作成就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他的心灵犹如一注滔滔汩汩流淌不尽的诗的源泉。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人事交往;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思所想,在他的笔底统统可以谱成震撼人心的乐章。而且,永远是那样雄浑而清新,具有高山大河般的力量、初日芙蓉般纯粹的美感。

——冰心主编《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太白行吟图(宋·梁楷)李白的家世与少年生活

李白(701——762),字太白。关于李白的贯望,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为蜀人(刘全白);一说为山东人(元稹);一说陇西人(李阳冰);一说出生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范传正说)。现在一般认为,李白当出生于中亚碎叶,其家世已难于详考。据唐李阳冰《草堂集序》等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九世孙,其先因故流亡到碎叶。中宗神龙元年,李白随父迁居唐剑南道绵州昌明县清莲乡。李父入蜀后,一直过着“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逸生活,可能是一个富商。李白的家庭显然有浓重的西域文化背景。他幼年和青少年是在蜀中度过的,同时受汉和西域两种文化的熏陶。这就不仅给他一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的相貌,更赋予他追求自由和豪放不羁的性格,“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与韩荆州书》)。巴蜀那曾孕育了司马相如、扬雄、王褒和陈子昂的山川培养了他磊落的胸襟,慷慨的激情,更激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李白少年时,正当“开元之治”的前期,玄宗励精图治,使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特别是朝廷“广开才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李白生活于这样的环境中,又加上他的父亲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因而他从小就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他读书泛览百家,不事章句,颂慕鲁仲连那样扶危济困、功成身退的英雄,鄙视皓首穷经的儒生。又向慕神仙长生之术,喜游侠击剑,曾从赵蕤学纵横家术,修炼剑道,多年后还在诗中描写自己“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江夏寄汉阳辅录事》)的情景。

开元八年(720),礼部尚书苏頲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二十岁的李白带着诗文前去拜访,深得苏頲赞赏:“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与相如比肩也。”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引)李白纪念馆(四川·江油)李白前期漫游与干谒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以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从此开始了他漫游、干谒的生涯。李白经长江三峡出蜀,沿途作有《登峨嵋山》、《峨嵋山月歌》、《渡荆门送别》等诗。出蜀至江陵,他遇到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因而写了《大鹏赋》。此后,李白沿江东下,东至金陵和扬州。此时的李白,风华正茂,广事交游,轻才好施,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襄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救之。”魏颢《李翰林集序》甚至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他自己也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开元十五年(727),李白西游安州(今湖北安陆),故相许圉(yu)师妻以孙女。自是李白便以安陆为家,一面读书写作,一面从事干谒活动。他在此时所写《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中说:“申管晏之谈,谋霸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表达了他政治抱负与人生愿望。到了开元十八年,李白已三十岁,去蜀以来,遍干诸侯,未遇知己,因而有“南徙莫从,北游失路”之叹。于是此年夏,他决定西入长安。到长安后,他“历抵卿相”,却有志难伸,徘徊魏阙之下,望其门而不得入,心中苦闷,和长安市井少年浪游,误与“五陵豪”交往,险些遭人毒手,因大失所望,败兴而归。其《长相思》、《蜀道难》、《行路难》即作于此时。离开长安,他无颜回安陆,乃泛黄河而下,至汴州、宋州、洛阳等地。开元二十二年,他又出游襄阳,拜访了享有盛名的韩朝宗,有《与韩荆州书》,文中说自己“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希望韩朝宗举荐自己,但亦未果。开元二十三年,他应元演之邀,北游太原及雁门。次年返回河南,与友人元丹丘、岑勋在嵩山南麓颍阳山置酒高会,其名作《将进酒》即此时所作。开元末,大概由于许氏夫人去世,李白便移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此时已四十一岁。至此,李白虽已壮年,但他出蜀以来的漫游与历次的政治干谒活动仍未有任何成效。李白二入长安之风光与失落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可能是因元丹丘推荐(元则是以道士的身份受到玉真公主征召入京的),玄宗皇帝下诏,命李白入京。李白初闻征召,真是喜出望外,以为他多年的政治理想有了实现的机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不过,这时的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了。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后,权力便由奸相李林甫掌握。所以玄宗召李白进京,并不是任用贤才,治理国家,而是需要一个出色的文人来点缀太平。初入长安,李白的确受到玄宗的眷顾。玄宗降辇步迎,云:“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焉能致此。”并赐七宝床,御手调羹,命待诏翰林。唐制,皇帝所在处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医卜伎术之流,随时待诏命,备顾问,玄宗时名其待诏之所曰“翰林院”。开元二十六年,又别建学士院,以他官兼充学士,专掌起草诏命,李白入翰林,只是以文词秀异待诏供奉而已,并未授正式官职,与以他官充任的学士不同。但以其声名之大,玄宗初亦颇加礼遇,并命其起草诏诰。据说他曾作过《和蕃书》、《出师诏》等文,又应诏作过一些描写宫廷歌舞享乐生活的诗文,如《泛白莲池序》、《宫中行乐词》、《清平调》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玄宗的欣赏。玄宗带着大批妃嫔官员幸骊山温泉宫,李白也在侍从之列。他曾得意地说:“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甚至以为不仅可以平步青云,而且还能援引故人:“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但李白这时期的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平交王侯的态度,不肯屈己下人的故态。对于玄宗,他当时是歌功颂德,对官僚显贵,则取“平交”的态度,即所谓“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没过多久,李白便发现玄宗对自己只不过是倡优蓄之,并没有委以大任,这与他的理想可谓大相径庭。于是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渐渐地表现出厌倦情绪。这时,他和贺知章等人在一起喝酒,号称“酒中八仙”。杜甫曾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可见李白可能有借酒装疯、拒绝奉诏之举。又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于李白“戏万乘为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恃才傲物,遂遭谗谤,自知不为朝廷所容,便在天宝三载春,上书请“还山”,玄宗以其“非廊庙器”,赐金放还。这样,李白于天宝三载,怀着悲凉、怨愤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高吟“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的高傲诗句,告别了帝都,经由商州大道,离开关中,结束了他在长安一年多的宫廷生活。李白后期的沉沦与漂泊

天宝三载(744)春,李白忧愤出京。五月,至洛阳,与杜甫相会,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次年春,再与杜甫、高适会鲁郡和济南,和杜甫结下深厚友谊。十一月,李白从高天师受道箓于济南郡紫极宫。回任城后,修酒楼,日夜沉饮其上,以示绝意仕进。天宝五载,漫游越中,临行赋《梦游天姥吟留别》,渲泄郁闷。于越中,李白经贺知章故宅,追忆当年长安相见事,不胜感慨。天宝六载,北海太守李邕和淄川太守裴敦复同遭李林甫陷害,李白不胜悲愤,于金陵作《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鸣不平:“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天宝九载,白五十岁,深感从政无望,欲以诗文为终身事业,作《古风·大雅久不作》等诗以明志。天宝十载秋,白在南阳附近石门山中元丹丘处作客,颇有出世之意,忽又寄诗幽州节度使判官何昌浩,想弃文就武,从军赴边。秋末,有幽州之行。白于幽州目睹塞垣真象,知禄山有作乱之心,便毅然南返,三入长安,欲向朝廷反映真象。但因安禄山深得玄宗宠信,虽忧心如焚,然无计可施,乃离开长安。不久,从河南梁园南下宣州(安徽宣城),作《远离别》。天宝十二载秋,与族叔侍御使李华登谢眺楼,作《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起,官军一触即溃,战火迅速蔓延。次年正月,洛阳沦陷,李白携宗氏夫人仓皇南奔,开始欲往越中避难,继而又西入庐山。天宝十五载六月,潼关失守,玄宗奔蜀,七月,玄宗至汉中,从房琯议以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诸王分领诸道节度使,并遣永王璘出镇江陵。时李亨于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李亨命璘还蜀,璘不从,十二月,璘出兵沿江东下,三次派人请白入幕。白素怀报国之心,遂入永王军中,作《永王东巡歌》十首。未及一月。亨、璘内战,璘败亡,白以“附逆作乱”罪入狱,幸得友人推覆清雪,以无罪开释。御使中丞宋若思上书荐李白,肃宗非但不准,又判长流夜郎。至德二年春,行至奉节,遇赦返江陵,作《早发白帝城》。他以为长安、洛阳两京恢复,国家中兴在望,又有用世之意,还至江夏,广事干谒,结果又告失败,唯有痛饮浇愁,狂歌当哭。上元元年,李白六十岁,还至豫章(江西南昌),再登庐山,作《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意欲求仙学道,以度残年。上元二年,复游金陵,物是人非,生活拮据,以随身宝剑抵偿酒钱。是年,贼势复炽,天下兵马副帅李光弼出镇临淮,将北上讨贼,李白又欲立功报国,遂请缨入幕,因病半途而返,往依族叔李阳冰。次年春,病稍痊可,复游宣城,又因病重到当涂,时李阳冰将辞官归隐,白无处可去,作《笑矣乎》、《悲矣乎》二诗,语无伦次,疑是悲愤至极、精神失常之作。宝应元年(762),白六十二岁,十一月,卒于当涂,有《临终歌》,自比大鹏凌空,中天摧折,但仍相信他激起的余风足以流传万世。关于白之死,亦有二说,一说死“腐肋疾”,一说醉后入水捉月而亡。李白性格与思想

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游侠、纵横家的成分,而以儒、道为主。但其避开科举,而其思想显为盛唐之产物。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功名心很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李白的政治理想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答孟少府移文书》)。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隐逸于世,广为交游,寄希望于风云际会,以便名动京师,待朝请之。他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其慕姜尚、范蠡、鲁仲连、张良、谢安之风,且益加之。期为帝王之师,以建奇功,后便功成身退。然而时过境迁,正当其要有所作为之时,开元盛世已经过去,朝廷日趋腐化,社会酝酿着新的危机。其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之中,定然要遭致失败。欲望极奢,实现的希望却极渺茫,因此他对自己遭到的打击也倍感沉重。每当遇到挫折和不平,他都爆发出强烈的愤慨,他对现存秩序的大胆批判和否定,往往有排山倒海之势。然而愤慨之余,又常欲用隐居求仙、狂饮颓放,来暂时解脱精神的痛苦,可见道家之批判现实与隐逸思想对其影响亦深。其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

龚自珍曾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最录李白集》)

李白的一生,是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的一生。虽然历尽坎坷,屡遭打击,他的雄心壮志,总不消歇。受挫之后,他亦时作出世之语,但往往其言愈冷,其心愈热,为时不久,便又热血沸腾。终其一生,为苍生社稷之心,无时或忘。在这种追求和奋斗中,他虽然没有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却成为一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明清版《李太白文集》

李白的诗歌特色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卑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朝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齐一万物、逃避现实等消极颓废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李白书上阳台贴)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1.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他的想象,极其丰富,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七言歌行篇幅长、容量大,形式自由,宜于表达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抒发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将进酒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题解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是一首“劝酒歌”,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李白“填之以申己意”,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这首诗用三言、五言、七言句法错杂结构而成,一气奔注,音节极其急促,表现了作者牢骚愤慨的情绪。文字通俗明白,没有晦涩费解的句子,这是李白最自然流畅的作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由“悲”

翻为“欢”第一、二韵六句合为一段。用两个“君不见”引起你注意两种现象:

一是比喻光阴一去不会重回。二是说人生很快便会衰老。青春既不会回来,反而很容易马上进入老年,所以人生在得意时应当尽量饮酒作乐,不要使酒杯空对明月。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反映出作者的牢骚与悲愤。言外之意是象我这样的人材,不被重用,以致穷困得在江湖上流浪。但他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

牢骚与悲愤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尽情宴饮

诗人劝岑夫子、丹邱生尽管开怀畅饮,不要停下酒杯。我唱个饮酒歌给你们两位听:钟鼎玉帛,这种富贵排场的享乐,我以为不值得重视,我只愿意永远醉着不醒。自古以来,一切圣人、贤人都已经寂寞无名,谁也不知道他们。只有喝酒的人,象刘伶、陶渊明这些人,倒是千古留名的。“钟鼓馔玉”代表富贵人的奢侈享受。诗人说,这些都不足贵重,只要有酒就成了。“主人”是讽刺他自己,也可以说是自嘲。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从前陈思王曹植有两句诗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是说他打猎回来,在平乐观里宴请朋友和臣子,饮万钱一斗的美酒,大家尽情欢乐谈笑,现在我们的主人为什么说没有钱,舍不得打酒呢?应该立刻就去打取美酒,来请大家喝个痛快。

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可见现在正是“少钱”的时候,钱少,也不要紧,酒总得要喝,于是引出了最后一段三句:好吧,现在手头虽然没有钱,家里还有一匹五花骏马,还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裘,立刻叫儿子拿出去换取美酒,和你们喝个痛快,把千秋万古以来的愁绪一起销解掉。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