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东港乡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东港乡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东港乡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东港乡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东港乡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东港乡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下列变化中,一定需加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FeCl3→FeCl2

B.CO2→CO32-

C.C→CO2

D.KMnO4→MnO2参考答案:A略2.某化学小组以铝土矿(含Al2O3、Fe2O3和SiO2)为原料进行炼铝探究(流程如下),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①②过程中均需过滤操作B.a、b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NaAlO2+3H2O+CO2=2Al(OH)3↓+Na2CO3D.d只能是氧化铝参考答案:C【分析】铝土矿中含Al2O3、Fe2O3和SiO2,加入盐酸后,Al2O3、Fe2O3溶于酸分别转化为Al3+和Fe3+,SiO2不溶于盐酸而过滤除去,a中的Al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Fe3+与过量的NaOH溶液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而过滤除去,则溶液b中的溶质主要是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再继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则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则c为滤渣,为氢氧化铝沉淀,再受热分解转化为氧化铝后,在熔融状态下通电,生成金属铝与氧气,据此分析作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步骤①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硅,需要过滤,步骤②过程是为了除去氢氧化铁沉淀,也需要过滤,A项正确;B.a中铝元素以铝离子形式存在,b中铝元素以偏铝酸根离子形式存在,铝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B项正确;C.反应③因通入过量的CO2,则会生成碳酸氢钠,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2H2O+CO2=Al(OH)3↓+NaHCO3,C项错误;D.依据上述分析可知,氢氧化铝受热分解后得到的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得到铝和氧气,则D项正确;答案选C。

3.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B.使红色布条退色(HCl)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Cl2)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参考答案:B【考点】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分析】氯气与水反应,发生Cl2+H2O=H++Cl﹣+HClO,氯水中含有HClO、Cl2,具有氧化性,其中HClO具有漂白性,含有H+,具有酸性,以此解答.【解答】解:A.氯水显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气体,故A不选;B.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有色布条,故B选;C.是氯气氧化了亚铁离子,故C不选;D.氯离子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不选.故选B.4.在Al2(SO4)3、K2SO4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SO42﹣)等于0.2mol/L,c(Al3+)等于0.1mol/L,则原混合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2mol/L B.0.25mol/L C.0.1mol/L D.0.225mol/L参考答案:C【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遵循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2c(SO42﹣)=3c(Al3+)+c(K+),据此计算c(K+).【解答】解: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遵循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2c(SO42﹣)=3c(Al3+)+c(K+),则c(K+)=2c(SO42﹣)﹣3c(Al3+)=2×0.2mol/L﹣3×0.1mol/L=0.1mol/L,故选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加快B.升高温度和使用催化剂都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C.增大反应物的量,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活化能的大小可以反映化学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参考答案:D分析:增大浓度、压强,活化分子数目增大,而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以此来解答。详解:A.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适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体系,则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A错误;B.升高反应的温度,提供能量,则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的几率提高,反应速率增大,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路径,使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的几率提高,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不能改变活化能,B错误;C.增大反应物的量,不一定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C错误;D.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因此活化能的大小可以反映化学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D正确;答案选D。6.下列各组的两个反应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Na与盐酸反应;Na与水反应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Ba(OH)2溶液与稀硝酸反应D.BaCO3与盐酸反应;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 参考答案:C7.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说明不含Fe2+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KSCN溶液与Fe3+溶液作用的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而Fe2+与KSCN溶液不反应,如果该溶液既含Fe3+,又含Fe2+,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存在Fe3+而不能证明没有Fe2+,故A错误;B.若原溶液中含Fe2+,通入Cl2,氯气将Fe2+氧化成Fe3+,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若原溶液中不含Fe2+,含有Fe3+,通入Cl2,加入KSCN溶液同样可以变血红色,故B错误;C.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故C正确;D.氢氧化镁为白色沉淀,能被红褐色沉淀掩盖,无法确定,故D错误;故选C。8.为除去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序号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①NaCl溶液Na2CO3加入盐酸,加热②NaBr溶液Br2用CCl4萃取、分液③H2CO2依次通过盛有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④NaNO3CaCO3加稀盐酸溶解、过滤、蒸发、结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D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分别位于同一主族,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WZ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电子结构

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成的非极性分子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W<Y<Z参考答案:D10.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Al2O3

②Al(OH)3

③Al

()

A③

B②③

C①③

D

全部参考答案:D略11.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molAl与足量HCl溶液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3NAB.标准状况下,11.2LH2O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C.0.1molNa+所含的电子数为1.1NAD.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参考答案:A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碱、烧碱均属碱

B.SiO2、SO2均属酸性氧化物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参考答案:B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烧碱属于碱,A错误;B.SiO2、SO2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B正确;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均属于酸,例如硫酸氢钠等,C错误;D.盐类物质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例如铵盐等,D错误,答案选B。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糖类、油指、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参考答案:D略14.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常温下,将铜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C.浓硝酸久置显黄色,说明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D.向胆矾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白色的现象,说明浓H2SO4具有吸水性参考答案:B15.下列气体中,无色、有毒的是

)A.NO2

B.CO

C.Cl2

D.CO2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

水四氯化碳溴黄→棕橙→橙红碘深黄→褐紫→深紫

查阅资料:①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②溴单质易挥发,碘单质易生华;③淀粉溶液遇到碘单质变蓝色;④溴、碘在不同溶剂中所形成溶液(从稀到浓)的颜色变化如右图所示。

实验方案:该小组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完好)

实验过程:

Ⅰ先打开弹簧夹,再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黄时,加紧弹簧夹Ⅲ当B中的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aⅣ……回答以下问题:

⑴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⑶由实验得到的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⑷你认为实验中为什么要加过程Ⅲ这一步操作,请简述个人观点

参考答案:

⑷B、C中的NaBr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均相同,棕色溶液B含有的溴单质比黄色溶液C中的多,说明C中还存有溴离子,不存在氯气,确保了氯气不干扰溴与碘化钾的反应。(3分)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已知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原子半径是所有元素原子中最小的;B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比D的最外层电子数多1个;C元素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D的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请回答:(1)写出以上元素名称A

、B

、C

、D

(2)写出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

周期,第

族。(3)写出D的氧化物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略18.在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中,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转移的电子数为

.参考答案:HNO3;Cu(NO3)2;2:3;6NA【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在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3molCu是还原剂,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2mol硝酸是氧化剂,据此回答.【解答】解:在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3molCu是还原剂,Cu(NO3)2是氧化产物,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2mol硝酸是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反应中转移6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为6NA;故答案为:HNO3;Cu(NO3)2;2:3;6NA.19.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氯化钾、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可用一种常见酸碱指示剂X或Na2CO3一次鉴别它们。根据有关操作及所加试剂填空。⑴

现象:溶液显紫色;另取该溶液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