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质量相同的两种气体A、B,在同温、同压下,A的分子数比B多。下列说法正确的(

)A.A占的体积比B小

B.A的摩尔质量比B大C.A的密度比B小

D.A的物质的量比B小参考答案:C略2.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考证说:“中国至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玻璃了。”下列有关普通玻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B.玻璃在加热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C.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D.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为了防止烧碱跟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而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参考答案:B解析:普通玻璃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为原料,经混合、粉碎,在玻璃窑中熔融制得,A正确;玻璃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B错误;普通玻璃的大致组成为Na2O·CaO·6SiO2,C正确;二氧化硅易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Na2SiO3具有很强的黏合性,因此盛有NaOH等强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使用玻璃塞。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在蒸发食盐水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

B.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应先用盐酸洗涤后灼烧至无色

C.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下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将NaOH固体放在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参考答案:D略4.下列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小苏打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参考答案:C略5.“可燃冰”被称为“21世纪能源”,它是由水和甲烷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冰块”。甲烷属于A.单质

B.有机物

C.无机物

D.氧化物参考答案:B略6.[双选题]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有四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以下不同方法,其中可行的是()A.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C.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D.分别加热,再用石灰水检验是否有CO2产生参考答案:CD解析:A项中发生的反应分别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两者现象相同(产生白色沉淀);B项中只发生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但无明显现象;C项Na2CO3与CaCl2发生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产生白色沉淀,NaHCO3与CaCl2不反应,可以鉴别;D项将固体物质分别加热后,只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产生的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7.下列分散系中,属于胶体的是

A.稀硫酸

B.蛋白质溶液

C.三氯化铁溶液

D.石灰水参考答案:B8.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物质的量之比为:(已知还原性:I->Fe2+>Br->Cl-)A.9:1

B.6:2

C.7:3

D.7:4参考答案:C【详解】溶液呈电中性,因此可得Fe2+、Cl-、Br-、I-的个数比为9:4:6:8。根据还原性的强弱可知,通入氯气后,氯气先将I-氧化成I2,设Fe2+、Cl-、Br-、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9x、4x、6x、8x,则氧化I-时,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4x,生成Cl-的物质的量为8x,此时Cl-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x+8x):6x=2:1,继续通入氯气后,Fe2+被氧化为Fe3+,因此需加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x,消耗Fe2+

的物质的量为6x,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为3x,所以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物质的量之比为(4x+3x):3x=7:3,故C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9.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参考答案:C略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互同分异构体B.和是同一物质C.甲烷与异丁烷互为同系物D.乙烯、乙酸的官能团分别是碳碳双键、羧基参考答案:A【详解】A.淀粉和纤维素均可表示为(C6H10O5)n,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但n值不确定,所以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B.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其二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所以和是同一物质,B正确;C.甲烷与异丁烷均是链状烷烃,组成相差3个CH2,所以互为同系物,C正确;D.乙烯、乙酸的官能团分别是碳碳双键、羧基,D正确;答案选A。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编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流计指针1Mg、Al稀盐酸偏转2Al、Cu稀盐酸偏转3A1、C(石墨)稀盐酸偏转4Mg、Al氢氧化钠溶液偏转5Al、Zn浓硝酸偏转

下列回答错误的是A.实验1、2中铝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不相同B.实验2、3中,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Al—3e-=Al3+C.实验4中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1O2-+2H2OD.实验5中铝作原电池的负极参考答案:DA.金属的活泼性为Mg>Al>Cu,则实验1中铝为正极,而2中铝为负,故A正确;B.实验2、3中,铝均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均为Al—3e-=Al3+,故B正确;C.实验4中,电解质溶液为NaOH,而Mg与碱不反应,此时铝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1O2-+2H2O,故C正确;D.常温下铝遇浓硝酸钝化,此时原电池的负极为Zn,故D错误;答案为D。点睛:把握发生的原电池反应及正负极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负极:活泼性相对强的一极;正极:活泼性相对弱的一极。2、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的流向判断:负极: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正极: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3、根据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负极: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正极:阳离子移向的一极。4、根据两极的反应类型判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5、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判断:负极:溶解或减轻的一极;正极:增重或放出气泡的一极。12.某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mol·L-1的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读数为1.00mL,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00mL,该同学在操作中实际取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00mL

B.小于10.00mL

C.等于10.00mL

D.等于11.00mL

参考答案:A略13.CO和H2的混和气体的摩尔质量为8.5g/mol,则此混和气体中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3

B、3:1

C、1:4

D、4:1参考答案:A略14.X、Y、Z是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单质的熔点一定高于Y单质B.X最简单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高于Y的气态氢化物C.X、Z的原子序数之和与Y的原子序数之比可能为5:3D.若Z的最高价氧化物为Z2O7,则Y的气态氢化物为YH3参考答案:A【分析】因X、Y、Z均是短周期元素,根据题图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三种元素一定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侧。所以Y元素可能是Al、Si、P、S。【详解】A.当Z单质为氯气时,Y单质为磷,Z单质熔点低于Y单质,A项错误;B.根据题图中X和Y的位置关系可知,元素的非金属性X>Y;所以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比Y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B项正确;C.设X的原子序数为a,则Y和Z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7、a+9,若X、Z的原子序数之和与Y的原子序数之比为5:3时,即,解得a=8,X为氧元素,Y为P元素,Z为Cl元素,C项正确;D.Z的最高价氧化物为+7价,则Y的最高价为+5,最低价为-3,Y的气态氢化物为YH3,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择A项。15.用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FeSO4,K2SO4三种溶液中的SO42-完全转化为沉淀,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3:3

B.1:1:1

C.3:1:1

D.1:2:3参考答案:A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1)甲同学在某次实验中大约需要0.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900mL,配制时涉及到如下操作:①轻轻振荡容量瓶(振荡时不能将溶液溢出刻度线外),使溶液充分混合②用天平称量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g③待烧杯中的溶液冷却后沿玻璃棒小心地注入_________中④将容量瓶用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⑤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备用⑥向盛有NaOH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⑦改用_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⑧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将每次洗涤后的溶液也都注入容量瓶中⑨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处1cm—2cm处请协助甲同学先完成操作中的空余部分,再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

A.②⑥③④①⑦⑧⑨⑤

B.②⑥③⑧①⑨⑦④⑤

C.②③①④⑥⑦⑧⑨⑤

D.②③①⑥⑦⑧⑨④⑤(2)容量瓶上标有_________(填序号)①温度②浓度③容积④压强⑤刻度线(3)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A.定容、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B.定容时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再吸出少许C.小烧杯、玻璃棒没有洗涤

D.观察容量瓶刻度时仰视E.所用容量瓶中,已有少量蒸馏水

F.在未降至室温时,立即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定容G.称量时已观察到NaOH吸水(4)称量NaOH固体时需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①因为NaOH具有腐蚀性,所以称量时,需注意选择________

_盛装NaOH固体;

②称量必须迅速,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定容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②4.0

g(只答4扣1分)

③1000mL容量瓶

(只答容量瓶得0分)⑦胶头滴管

(汉字书写错误扣1分)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

(2)

①③⑤

(填序号)

(3)

ABCDG

(4)①烧杯(或其他玻璃容器)

目的是:防止称量时间过长,NaOH吸水潮解或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5)定容的正确操作是: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或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下列微粒之间,属于同位素的是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固体时属于同种晶体类型的是

A.正丁烷与异丁烷、B.红磷与白磷、C.氕与氚、D.氯化钠与干冰、E.金刚石与水晶、F.氧气和臭氧、G.13C和14C、H.CH3CH(CH3)CH2CH(CH3)CH3和CH3C(CH3)2CH2CH2CH3。参考答案:CG;BF;AH;ABEFH略18.Ⅰ.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时间(s)012345n(NO)(mol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下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800℃,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3)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Ⅱ.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1)下列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A.2v生(NH3)=v耗(CO2)

B.密闭容器中氨气的物质的量不变C.容器中CO2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保持不变E.形成6个N-H键的同时有2个C=O键断裂(2)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A.及时分离出C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C.加入少量NH2COONH4(s)

D.选择高效催化剂(3)如图所示,上述反应中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___________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填写“大于”“等于”“小于”)。参考答案:Ⅰ.(1)b

(2)65%

(3)1.5×10-3mol/(L·s)

Ⅱ.(1)AC

(2)BD

(3)大于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此反应在3s后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证明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态。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详解:Ⅰ(1)根据表格知,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减小,则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参加反应的n(NO)=(0.020-0.007)mol=0.013mol,根据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关系式知,平衡状态时生成n(NO2)等于参加反应的n(NO),所以为0.013mol,c(NO2)=0.013mol/2L=0.0065mol/L,可以知道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b;(2)由表格数据可以知道,3s时达到平衡,参加反应的n(NO)=(0.020-0.007)mol=0.013mol,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0.013/0.02×100%=65%;(3)0~2s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v(NO)=(0.020-0.008)mol/(2L×2s)=0.003mol/(L·s),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O2)=1/2v(NO)=0.0015mol/(L·s);Ⅱ(1)A、只有表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时,才可以用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v生(NH3)=2v耗(CO2),错误;B、该反应是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当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时可以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正确;C、不管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容器中CO2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2,错误;D、该反应是气体质量增大的反应,气体体积不变,当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