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医保健张帆_第1页
儿童中医保健张帆_第2页
儿童中医保健张帆_第3页
儿童中医保健张帆_第4页
儿童中医保健张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中医保健张帆儿童中医诊断方法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儿童中医诊断方法望面色望形态察舌察指纹察大便

面部与脏腑相关部位

额部(心)鼻部(脾)左颊(肝)右颊(肺)颏部(肾)引自《素问·刺热》五色主病黑白黄赤青【赤色】主病:热证、戴阳证满面通红,属实热证午后两颧潮红,属虚热证久病重病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属戴阳证【赤色】【白色】主病: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面色淡白,属气血亏虚或失血证面色晄白(白而虚浮),属阳虚或阳虚水泛证面色苍白(白而带青),常见于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苍白图例晄白图例【白色】【黄色】主病:脾虚、湿证面色萎黄,属脾胃气虚证面黄虚浮(黄胖),属脾虚湿蕴证面目身俱黄(黄疸),属湿证鲜明如橘色(阳黄),属湿热晦暗如烟熏(阴黄),属寒湿萎黄图例黄胖图例【黄色】黄疸(阴黄)图例【青色】主病: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面色青或青黑,属寒证、气滞、血瘀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属心阳暴脱、心血瘀阻证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山根)色青,属惊风或欲作惊风山根色青口唇青紫【青色】山根色青【黑色】主病: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面色黯淡或黧黑,属肾阳虚面黑干焦,属肾阴虚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属血瘀日久眼眶周围发黑,属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黧黑眼眶周围发黑暗黑【黑色】清·汪宏《望诊遵经》望色十法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表、里阳、阴虚、实新、久生、死望形【概念】即望形体,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内容】形体强弱形体胖瘦体质形态望形体望形态【概念】即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肢体的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内容】动静姿态衰惫姿态异常动作望姿态凡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

凡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望态要点】如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痿证,多由阳明湿热或脾胃气虚,或肝肾不足所致。

如唇、睑、指、趾颤动,多为动风先兆,或血虚生风证。如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属中风。如颈项强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多见于小儿惊风、破伤风等。如坐而仰首,常见于哮病、肺胀、气胸、痰饮停肺等。【几种常见异常姿态】二、望形态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的胖瘦强弱和动静姿态。重点察看以下几方面:(一)囟门:前囟1岁半前闭合为正常。若前囟迟闭、突起、凹陷均为异常。(二)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若头发稀疏、干枯、脱落、有枕秃为异常。(三)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若多动不宁或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

第二节局部望诊望头面望五官望躯体望四肢望二阴望皮肤头颅囟门头发望头面望头部望面部头大、头小、方颅囟填、囟陷、解颅发黄、发白、脱发面形异常特殊面容面肿腮肿面削颧耸口眼喎斜惊怖貌苦笑貌【几种常见异常头面部形态】头大解颅【几种常见异常头面部形态】头发稀少【几种常见异常头面部形态】头发直立【几种常见异常头面部形态】斑秃【几种常见异常头面部形态】面肿【几种常见异常头面部形态】痄腮

望小儿指纹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适用于三岁以下儿童,始见于唐代王超的《水镜图诀》。

特征临床意义

三关测轻重指纹显于风关邪气入络,邪浅病轻,见于外感初起指纹显于气关邪气入经,邪深病重指纹显于命关邪入脏腑,病情严重指纹直达指端,称透关射甲病情凶险,预后不良浮沉分表里指纹浮而显露病邪在表,见于外感表证指纹沉隐不显病邪在里,见于内伤里证红紫辨寒热指纹偏红外感表证、寒证指纹紫红里热证指纹青色疼痛、惊风指纹淡白脾虚、疳积指纹紫黑血络郁闭,病属危重指纹色深暗实证指纹色浅淡虚证淡滞定虚实指纹浅淡而纤细虚证指纹浓滞而增粗实证察舌舌体柔软,伸缩自如,舌质淡红润泽,舌苔薄白为正常。若舌质红、淡白胖大、紫黯有瘀斑,舌苔黄、厚腻、剥脱为异常。察大便正常儿童的大便应该是色黄而干湿适中,日行1—2次。对婴儿而言,母乳喂养,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牛奶、羊奶喂养,大便呈淡黄白色,质地较硬,有臭味,1日3次左右,均属正常。若大便干结成球,排便困难,数日一行,或大便清稀,夹有未消化食物或粘液,一日数次,均为异常。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饮食调养起居调摄

四时调摄

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增强体质

饮食调养(一)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延长夜间哺乳时间,一方面可以保证乳母的睡眠质量,提高乳母的身体健康水平和乳汁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让儿童的胃肠得到充分的休息,防止过多的乳食给小儿柔弱的脾胃功能造成负担,影响正常的运化。饮食调养

(二)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1.避免偏食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许多,如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等等,而这些物质在一种或几种食物中是不可能全部含有的,因此偏食不能满足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导致营养失衡,孩子不能健康快速的生长发育,造成贫血、软骨症、坏血病、免疫力低下、口角炎、多动症、手足抽搐、脾气暴躁、爱哭闹;偏食高热量食物的儿童容易肥胖;不爱吃蔬菜水果的儿童则容易便秘。2.节制零食过多的摄取零食,势必使肠胃得不到充分休息,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引起肠胃功能失调。另外,零食含糖较多,糖在肠道中容易发酵产气,使肚子产生饱胀感,影响食欲,使儿童处于似饱非饱的饥饿状态,所需营养不足,阻碍了儿童的正常生长。3.按时进食不能规律进食,最容易损害胃的健康,削弱身体的抗病能力。因为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大约为4~5个小时,因此,不按时进食,无法保证身体得到充分的营养,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的发育。饮食调养(三)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需要注意的是,36月龄前的儿童胃肠功能和口腔功能都较差。因此,食物宜细、软、烂、碎,有利于消化吸收;食物品种的多样性,,可以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饮食调养

(四)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冷饮中含有较多糖分,大量或久食冷饮可致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持续升高,使动静脉葡萄糖血浓度差增加,导致位于下丘脑的食感中心兴奋而产生饱食感,从而导致孩子食欲不振。冷饮制品刺激孩子稚嫩的胃肠道,导致各种消化酶减少,胃酸浓度被稀释;胃部肌肉神经兴奋性增高,胃肠道的蠕动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胃痛、食欲不振、大便失调等症状,导致各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及吸收障碍,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及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等,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智力及大脑发育。《内经》说:“形寒饮冷则伤肺”,寒凉食物会损害儿童的阳气,“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得阳气以生以长,阳气虚损,其结果必然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儿童,一定要严格控制冷饮的进食量,寒凉食物也要适度。起居调摄(一)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儿童来说,睡得好就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著。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还发现,当儿童深睡l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甲状腺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骨骼增粗,更结实。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起居调摄(二)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排尿、排便习惯,是幼儿身心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宝宝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然学会自主排泄,因而不注重对宝宝大小便的训练。研究表明,经常尿裤子的宝宝往往易形成胆小、害羞的性格,其自信心也将大大降低。因此,尿裤子不光是身体问题,更是涉及到儿童的心理健康。家长应尽早地训练儿童自主排泄,让孩子学会穿、脱裤子,学会使用座便器、蹲马桶,不要因图省事而长期使用纸尿裤。在生后最初几个月的小儿中,大小便完全是无条件反射。训练孩子控制大小便就是要建立有关的条件反射:当孩子膀胱开始充盈时,解开他的尿布,双手握住他的双腿,同时嘴里发出“嘘嘘”声,这样便能把孩子的排尿感觉和这种特定的姿势、声音结合起来,经过多次反复以后,即使孩子膀胱未充盈,只要一解开尿布,摆出这种特定的姿势并听到嘘嘘声,小便也会自然解出来。这样便可在临睡前、起床后、吃奶前或游戏前后有目的地“把”小便。起居调摄训练大便的过程也是这样,一旦看到孩子突然停止活动,开始用力屏气,那可能是解大便的信号,这时要立即解开孩子的尿布,握住双腿,嘴里还要发出“嗯嗯”的声音来帮助他“加油”,这样的动作、姿势和声音,都可以促使孩子排出大便。由于进餐后可使肠蠕动加快,所以饭后“把”大便往往比较容易成功。大小便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孩子尿湿了裤子也不要责骂,否则会挫伤他的信心。习惯巩固以后就应该早些穿上合裆裤,这样既能避免随地大小便的不良习惯,还能防止尿路感染和绕虫病的发生,同时也是保护儿童隐私的必要措施,当然还可省去洗尿布的麻烦。起居调摄

(三)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儿童服装的选购,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儿童生性活泼好动的特点,一般应选择稍微宽松一点的衣服,以利于儿童的成长。面料的选择以纯棉为佳,不宜穿着化纤面料的服装,以免给儿童柔嫩的皮肤造成损伤。另外,儿童服装款式不宜花哨,尤其不要有装饰品,以防止脱落被儿童误食。起居调摄

(四)正确理解“饥与寒”目前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宠备至,反而孩子患病不断,显得十分娇气。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孩子吃得太饱与穿得太暖所致。其实早在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就在《活幼心书》中指出:“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他还进一步告诫世人:“殊不知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耐一分寒,不须发表之功”。他明确主张让孩子保持七分饱,则脏腑不易损伤,就不易患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药物;倘能经常保持一种微寒状态,也就不易患伤风感冒,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需要强调说明的是,“饥与寒”是相对而言。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营养物质全赖饮食供给,正如明代医家李士材所说:“盖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经日: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犹兵家之有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先资谷气”。可见,过分的强调三分饥,则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四时调摄

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应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儿童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四时调摄

(一)“春捂”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各种致病微生物就会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春捂”是春季养生的大战略,一般是指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若春季气温上升明显,比如有时日最高气温超过22℃,则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儿童的衣物,虽说不能像夏季那样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连棉衣也不脱地捂着。“春捂”要恰到好处,捂过头反而容易上火。四时调摄(二)“秋冻”“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和“春捂”一样,“秋冻”也是秋季养生的大战略。当天气变化反常,气温急剧下降时,一定要给孩子增加衣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