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办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种整体,研究其中的互相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农业生态学是生态领域的具体应用。2.生态型:趋异适应产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3.生活型:趋同适应产生的相似生态习性的不同生物类群叫生活型4.生境:也叫栖息地。在环境条件的制约下,含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和生物群落,只能在特定的社区域中生存,这个社区域就称为该生物种或生物群落的生境。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久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体现出相似的现象。6.趋异适应: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差别,长久接受不同环境的综合影响,不同个体群在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的对应的生态变异。
7.生态因子:是指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8.生态位:生物完毕其正常生活周期所体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中和适应位置。9.种群:指分布在一定范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10.年纪构造:不同年纪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备状况。11.生命表:是指列举同生群在特定年纪中个体的死亡和存活比率的一张清单,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12.环境容纳量;某种群在一种生态系统中,即一种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成的最大数量值或最大密度,成为系统的环境容量,惯用K表达13.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生物适应于所生存的环境并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的对策。如:生殖对策、取食对策、扩散对策等。其中生殖对策是最为重要的。14.生物群落:是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即群落是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15.演替;是群落长久变化积累的成果重要标志是群落在种类构成上发生质的变化即优势种或全部种类的变化。16.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指两个或多个群落间(生态系统间、景观单元间)的过渡带17.边沿效应:-群落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及某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18.协同进化;是指种间的互相作用影响下,不同种生物互有关系形状在进化中得到形成和加强的过程。19.库: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临时固定、贮存的场合,称为库。20.流:能量和物质通过食物链形成的转移运动状态,称为流。21.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涉及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22.现存量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地段内有机体的数量。与生物量(Biomass)是同义语。2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多个化学元素,涉及原生质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周边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停地进行流动和循环,这些不同的循环途径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4.生物学放大作用:有毒物质在沿食物链传递时,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25.食物链解列:实质就是运用农业生态系统进行污水解决。使当代工业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上富集到一定程度时与人类的食物链中断联系。26.资源:是在一定的时空分布和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下由人类发现的、可被人们运用的、有价值的东西。27.农业资源:是一种特质的资源,是被人类运用,直接参加或影响农业生产的多个物质、能量、资金和信息。28.成本外摊:生产过程中消耗了自然资源,运用了自然过程,但在生产单位的成本核算中却没有反映这种成本,这种现象叫做成本外摊。29.收益外泄:通过增殖资源改善环境所获得的收益,在生产单位的收益核算中得不到反映的现象。30.生态农业: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目的在于不产生大的和久远的环境方面或伦理方面及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31.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裔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32.信息:是指能引发生物的生理变化和行为的信号即引发生物感知的多个因素。33.资金流: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经营者,通过多个途径与社会生产和消费领域发生资金往来形成统一的资金流。3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涉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全部种及其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35.内禀增加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涉及食物、领地和其它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率。又称生物潜能或生殖潜能。36.生态效率:能量通过各营养级的转化效率。37.生态金字塔:营养级由低到高,它们的个体数或能量的分布形成一种塔形构造,就称为生态金字塔。三种基本类型:(1)生物个体数——数目金字塔(2)每种生物的现存生物量——生物量金字塔(3)能量——能量金字塔38.林德曼效率: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大致有1/10转移到下一营养级形成生物量,0.9被被消耗掉,重要是消费者的浪费,呼吸消耗,和排泄等,能量传递为1/10的定律。简答题: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1.生态学的知识积累与萌芽(---18世纪):生态现象描述2.生态学的创始阶段(18世纪-19世纪):实物观察记载;1866
Hackel定义生态学3.学科与学派的分化阶段:植物生态学:1895Warming(丹麦)《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1898Schimper《以生理学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学》。动物生态学:Jennings(英)——动物行为;AdamsandShelford(美)——动物生态演替;Davenport(美)——动物群落生态(昆虫生态)1930年前后:
英美学派
以北美冰川地貌为研究对,动态生态学;法瑞学派
阿尔卑斯山脉为研究对象,静态生态学;北欧学派
北欧森林为研究对象,分布规律;俄国学派
生物地理群落为研究对象4.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发展阶段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社会需求推动生态学向定向、定量、控制、模拟和应用方向发展的新阶段。当代生态学发展特点和趋势1)生态学研究有越来越向宏观发展的趋势2)系统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3)产生了某些生态学的分支学科4)分子生态学的兴起是20世纪末生态学发展的最重特性之一5)应用生态学的快速发展也是当代生态学的重要特色之一3.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别1.发展方向。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定向的,即通过演替向顶极群落发展,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保护”或“保持”,对群落本身是有利的,但并不一定符合人类的需要。农业生态系统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需求,普通规定停留在高草群落阶段。2.系统组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是通过迁移过程由生态系统本身的选择决定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含有较大的抗逆性。其环境为自然环境。农业生态系统中占优势的生物是通过人工选育,经常含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为了正常生活必须人为培管。其它动、植物普通都要予以克制以至彻底消亡的。内在反馈机制受到削弱,系统的稳定性明显减少。从而使农业生态系统含有较高的净生产量和较高的光能运用率。在环境组分中,多了人工环境组分,多个自然环境如气体、水体、土体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3.开放性。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质几乎全部保存在系统内,许多化学元素基本上能够在系统内部获得循环平衡,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为满足社会日益增加的需要,须对都市、工矿等提供大量的商品食物和工业原料。大量农畜产品输出,使营养元素离开系统。生态系统的构造状态不同,对营养元素的回收和保持能力也不同。与农畜产品大量输出的同时,必须有对应的物质输入,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还必须投入较多的辅助能量,如化肥、农药、机械的使用,以及排灌、收获、贮藏、加工、耕耘、播种、中耕、防治病虫等多个机械操作,都需要消耗能量4.系统调控。农业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生产活动,不仅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经济因素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不要缺少的重要环节。农业技术的实施必须有劳力和资金的投入。农业生产是事实上是一种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任何农业系统的决策与实施都必须考虑到生态、技术、经济和社会四个重要方面的互相影响与制约。总之,把农业生态系统看作是以日光能为动力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以燃料为动力的都市工业系统的中间类型,有助于更加好地认识现在工业化农业的矛盾。把农业生态系统看作是驯化生态系统有助于更加好地认识自然界中自动产生并自动保持下来的许多内部过程。5.生态因子作用的普通特性/规律1阶段性作用2综合作用3主导因子作用4不可替代作用5限制新作用6直接性作用6.种群含有三个特性:1、空间特性:种群含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存形式。2、数量特性: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将随时间而发生变动。3、遗传特性:种群含有一定的基因构成,即系一种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种群中的个体在遗传上有变异。7.种群的数量特性(一)种群大小和密度(二)种群繁殖力(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三)年纪构造与性比(四)生命表(五)种群增加率和内禀增加率8.年纪构造类型:①增加型种群(increasingpopulation):年纪构造成典型金字塔型,基部宽,顶部狭。表达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小,反映该比较年轻并且种群的出生率不不大于死亡率,是快速增加的种群。②稳定型种群(stablepopulation):大致呈钟型,从基部到顶部含有缓慢变化或大致相似的构造,阐明幼年个体和中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处在相对稳定状态。③下降(衰退)型种群(decliningpopulation):倒金字塔型。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表达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体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不不大于出生率。阐明种群数量趋于下降,为衰退种群9.生命表意义:
1综合统计了生物体生命过程的重要数据。如,综合评定种群各年纪组的死亡率和寿命,还能够看出不同年纪组的个体比例状况;2系统表达出种群完整生命过程,能够考察种群的动态特性,预测某一年纪组的个体能活多少年;3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必不可少的办法。10.农业生态系统的构造:指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配备及组分间能流、物流次序关系。涉及三个方面,即:组分构造、时空构造和营养构造组分构造:即农业生物的种类和量比关系,也涉及环境组分。
时空构造: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备和时间上的分布,涉及水平构造、垂直构造和时间构造营养构造:是系统中生物通过营养关系联结起来的方式。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效类群以食物营养关系联结起来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它是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食物链加环的作用在原有食物链中通过加入新的链环,延长或完善食物链组合,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构造,含有较好的效益。其作用体现在:1)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提高农副产品的运用率.3)提高能量的运用率和转化率12.食物链加环的类型1)生产环:在食物链中加入能够把非经济产品转化为人们直接运用的经济产品的环节,称为生产环。如:牛、羊等可把秸杆、糠麸、菜叶、杂草等转化为肉、皮、奶、蛋等,蜜蜂可将花粉转化为蜂蜜、蜂王浆等。2)减耗环:这类环节的引入可减少生产消耗。如:引入天敌,可减轻病害危害,吉林省人工放养寄生蜂,防治林场的松毛虫。3)增益环:这类环节虽不提供人类直接消费的产品,但可扩大生产环节的增产效果。如:运用粪渣等有机废弃物养殖蚯蚓和蝇蛆,可作为禽畜的蛋白饲料,可提高家禽的生长量和家禽的产蛋率。4)复合环:兼具两种以上的功效环节。如:稻田养鱼、鸭,即有减耗的作用(鱼鸭以水稻害虫为食,减轻虫害危害,鱼、鸭粪肥又可肥田),又可生产鱼、蛋产品。13.农业资源的分类:按来源可分为:a.自然资源:是自然界可被运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以确保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需的自然条件总和。涉及: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b.社会资源(socialresources)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来自人类社会的物质、技术投入。涉及:农业人力资源、农业资金、农业物质技术资源和农业信息资源等。按能否再生可分为:a.可更新资源:是自我更新周期短,可年复一年,循环运用的一类资源。重要针对自然资源。涉及:太阳辐射、水力、热量及多个生物资源等b.不可更新资源指不能持续不停或周期性的产生、补充和更新或者其更新周期对人类经济活动来说太长的一类资源。如:煤、石油、矿石,深层地下水等.简述公司经济外部性产生的因素?15.旱生演替系列:(1)地衣植物阶段(2)苔藓植物(3)草本4)木本植物阶段水生演替系列:(1)自由飘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挺水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16.演替的类型1、按演替的时间划分为:1)世纪演替:延续时间相称长久,普通以地质年代计算。2)长久演替:延续达几十年,有时几百年。快速演替:延续几年或十几年2.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为1)原生演替(2)次生演替3、按演替的基质划分为:(1)旱生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2)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普通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17.群落的构造:构成群落的生物种群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存在的状态称为群落构造。群落的构造是群落的可见标志之一,涉及垂直构造、水平构造和时间构造。农业生物群落合理的空间与时间构造是高产高效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
18.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办法1野外与现场调查2实验室分析3模拟实验4数学模拟与计算机模拟5生态网络与综和分析19.生态位理论表明了那些基本问题?
答:(1)任何一生物群落中,没有生态位完全相似的两个物种;(2)任何一生物群落中,没有任何两者是直接竞争者,生态位不同的物种对环境资源的不同成分进行运用,形成生态位的分化而不是直接竞争;(3)任何一生物群落都是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他们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对生态位及系统环境的充足运用,生物类型的差别使他们能共同生活在一起;
20.根据农业生态系统水分循环、我国水资源特点,分析农业节水的重要意义。
水特点:(1)陆地、大气和海洋中的水形成一种循环系统。(2)输入量减少且水质变差。输出量增加(3)地球上咸水多、淡水少。淡水中,固态水多,液态水少,能直接运用的少。
农业节水的意义:(1)农业耗水量巨大,节水潜力大。(2)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节水迫在眉睫。
(3)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功效?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功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效有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价值流。
重要从下列两点叙述:(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的类型、性质和作用。(不太精确自己查下资料)辅助能:生态系统中,除了太阳能以外的其它一切补加能量。对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重要构成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各项活动中投入的能量,固然,也继承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因素1.辅助能的投入,增进农作物对太阳能的吸取、运用和转化。2.减少农业生物的非生产能量损耗。3.使农业生产中的某些自然生物过程能够用人工过程取代,提高效率。什么是次级生产,分析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的意义和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的部分产品经异养者的采食、同化,合成肉、奶蛋等动物性食品的过程。异养者涉及消费者和还原者。次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内,多个异养者直接或间接消费绿色植物,制造或形成产品的数量。意义:1.转化多个人类不能运用的农副产品,提高运用价值。2.生产动物性蛋白质食品,改善人们膳食构造,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增进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统的功效动物粪便返田,有助于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植物可再运用的营养元素,增进了物质循环,增强了生态系统功效。4.种养结合,农牧互促,有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运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增加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途径:1.调节种植业构造,建立粮、经、饲三元构造,开发草山草坡,增加饲料饲草来源。2、调节次级生产者的种群构造,哺育、改良和推广优良的畜、禽、鱼品种。3、加强饲料管理,科学喂养,这是提高次级生产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24.什么是初级生产?它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如何提高初级生产力?
植物单时间、面积内运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量。提高初级生产力1.选用高光效作物类型或品种。是最简捷有效的途径。2.根据环境条件合理配备多个农业植物,增加绿色植物覆盖面积。3.改善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施间作套种,提高栽培管理技术。4.适宜增加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25.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几个类型,有何作用和功效。食物链的种类按性质不同分为四类:(1)捕食食物链:是由植物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直接消耗活有机体或其部分的食物链。在陆地上起始于绿色植物,在水中起始于浮游植物。如:水稻——稻飞虱——青蛙——蛇——老鹰——人(2)腐生食物链:由多个微生物构成,是以死有机体为营养源,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物还原为无机物质的食物。如:秸杆(畜粪)——食用菌
垃圾——蚯蚓(蜗牛)3)寄生食物链(parasitefoodchain):以寄生的方式取食活着生物有机体。食物链组员有自大到小的趋势。如:大豆——菟丝子
马——蛔虫——原生动红铃虫——金小蜂(4)混合食物链:构成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现有活食生物组员,也有腐食生物组员。如:稻草——牛——蚯蚓——鸡——猪——鱼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基本特点1)在同一种食物链中,常包含有食性和其它生活习性极不相似的多个生物。2)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它们长短不一,营养级数目不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所占比重不同。3)在任何一生态系统,各类食物链有协同作用。26.逻辑斯谛增加(S型增加)在自然条件下,环境、资源条件总是有限的,种群不可能按指数增加方式增加下去,指数增加只是短期的,当种群数量达成一定量时,种群对有限空间资源和其它生活必需条件的种内竞争加剧,增加速度开始下降,种群数量越多,竞争越激烈,增加速度也越小,直到种群数量达成环境容纳量(K)并维持下去。增加呈S型。27.R/k对策生态对策: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在繁殖和竞争方面朝不同方向发展,一适应不同栖息环境的对策。然界中的生物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生态对策:r—对策(r—选择)实施这种对策的生物其生态特性: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r)高,含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即使竞争能力弱,但r值高,易返回平衡点,灭绝的危险少;同时含有较强的迁移扩散能力,当种群密度过大,生境恶化时,能够迁到其它生境,建立新的种群。属于r—对策的生物称r—对策者。如细菌、昆虫、杂草及一年生植物。k—对策(k—选择)实施这种对策的生物其生态特性: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不含有较大的扩散力,但含有较强的竞争力,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环境,种群密度较稳定。即使竞争力较强,但
r值低,遭受激烈变动和死亡后,返回平衡水平的时间较长,容易走向灭绝。属k—对策的生物称k—对策者。如乔木、型食肉动物。事实上自然界中的生物并不能归属严格的r对策或k对策,在这之间存在持续谱系,即之间有一系列过分类型。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及成因类型: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成因: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种间中内的个体竞争。繁殖特性,微域差别。天然障碍。动物及人为影响叙述题:1.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C、N、P和水循环的意义和特点,分析现在人们在调控物质循环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C特点:(1)陆地植物大气海洋之间的自然交换基本平衡。(2)化石燃料贮存的碳素入敷付出。(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对策:(1)提高植物光合运用率。2)适量增加碳素。3)尽量使农作物还田。
N特点:1.输入:三个来源即生物固氮、大气固氮、工业固氮2.输出:有机体燃烧、产品输出、反硝化作用、淋溶流失和挥发
对策:(1)充足发挥生物固氮的作用(2)发展工业固氮(3)使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尽量还田(4)控制土壤中N的非生产性消耗
P特点:在植物、动物和环境之间循环,所需时间较长。
对策:(1)开发新的P矿资源。(2)重视多条途径,实现P的再循环,特别是有机途径。(3)提高肥效,节省P肥,减少流失。(4)注意P肥使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P肥中含有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
水特点:(1)陆地、大气和海洋中的水形成一种循环系统。(2)输入量减少且水质变差。输出量增加
对策:(1)保护森林、草地植被,增加对降水的截流量,减少径流。(2)修筑水库、塘坝,增加对降水的蓄积量。(3)避免过量开采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避免区域性水资源的枯竭。(4)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避免水域污染。5)节省用水。
2.简述我国农业生产中最为短缺的4类资源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答:短缺的4类资源: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能源短缺。影响:①水资源短缺造成农业生产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仍相称突出。②土地资源短缺造成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山林乱垦等,这已危及到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当代农业的发展。为了保护和拯救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运用效益的最大化,应从土地资源合理开发运用的工作出发,走土地资源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本着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节省用地原则,全方面规划综合运用,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增进当代农业可持续发展。③矿产资源短缺造成农业生产长久粗放式的过分开发,特别是一种时期以来的乱采乱挖,使得生态环境脆弱,污染问题突出,资源短缺与严重浪费并存,人口、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④能源短缺造成农业生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由于能源奇缺,造成许多地区的林木砍伐过量,地表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致使我国土壤缺磷少钾,氮、磷、钾比例失调。成果是土壤因有机质减少而板结,理化性状变化,造成贫瘠化和沙漠化,从而使农作物产量下降,畜牧业也因饲料局限性而不能兴旺发达。3.试叙述国外先进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评价及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4.举例阐明种间关系(一)正互相作用:⒈偏利作用(共栖)特性: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方得利,对另一方无害。如:林间的某些动物和鸟类,以树木作为掩蔽或筑巢用,对树木不造成伤害。⒉原始合作特性: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对彼此有利,但两者并无依赖关系。例:①稻田养鱼,稻田可为鱼提供水分和食物,鱼可采食稻田的杂草和害虫,鱼的粪便可提高稻田肥力,从而增进水稻增产。②农区养蜂:作物为蜜蜂提供蜜源,获得蜂蜜、蜂王浆等经济产品;蜜蜂的传粉作用又增进作物增产。⒊互利共生特性:种间彼此依赖,生活在一起互相受益,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例:①固N细菌与豆科植物根系共生形成根瘤。②真菌和高等植物根系共生形成菌根③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二)负互相作用⒈竞争:特性:两种生物为竞争同一对象,重要是争夺空间和资源。竞争的双方都力求克制对方。竞争成果对他们的增加和存活起着负影响。例:①农田中的作物与杂草竞争光、热、水、气、肥及生长空间。②各类塘鱼对浮游生物的竞争。⒉捕食和寄生特性:一种种群对另一种种群的生长与存活产生负效应。狭义的捕食:食肉动物以草食动物为食;广义的捕食:还涉及草食动物吃草和寄生。寄生:是一种种(寄生者)借居于另一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寄主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例:①羊吃草,青蛙吃害虫,猫捕老鼠等。②菟丝子寄生在植物上。③蛔虫寄生在动物上。④赤眼蜂寄生在棉铃虫上。三)次生分泌物对种间关系的作用生物体除合成生命的基础代谢物质如:糖、蛋白质、脂肪和核酸等之外,还产生各具特色、千差万别的次生代谢物,这些物质在调节生物种群间的互有关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植物的次生代谢物释放到环境中,可增进或克制其它植物的生长。如:香桃属植物可分泌酚类物质,从叶面溢出进入土壤,会对亚麻的生长产生克制;曼佗罗的根分泌生物碱,进入土壤后,体现为对植物生长的克制;蟛蜞菊的抽体液可克制蔬菜种子发芽。2、植物对动物、微生物的化感作用①某些植物分泌次生代谢物对动物和昆虫有威慑作用,使草食动物、昆虫对其厌食,甚至逃避。
如菊科植物的花和种子中含有除虫菊素。(驱蚊剂、菊花茶)②某些植物散发的气味和花的颜色对昆虫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可通过它们传粉和传输。但也可能使害虫聚集而造成危害。③某些微生物,如蘑菇释放化感物质使其周边的植物死亡,在蘑菇周边形成圈状裸地,称蘑菇圈。3、次生分泌物在动物行为中的作用动物的性吸引、族聚、诱食、警诫、跟踪、防卫等形成都是对环境适应的体现。而这些行为的发生和完善都是以次生代谢物为媒介的。农业中运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捕杀害虫,或用于调查害虫数量,方便进行综合防治。5.叙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子
答:对于农业生态系统来说,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子有:
(1)人类活动人类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无视的成分,特别是农业生态系统,人类在运用和改造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人为干预,有时会引发生态系统的退化,对生态系统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2)农药、化肥、重金属及环境污染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对环境也存在潜在威胁,工业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更加严重。
(3)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对环境与否有不良影响现在尚未定论,但基因改良生物体释放于环境可能会产生潜在的不良效应。
(4)生态入侵生态入侵是指外源生物引入本地区,种群快速蔓延失控,造成其它土著种类濒临灭绝,并伴生其它严重危害的现象。生态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有时甚至能使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崩溃。
(5)其它某些偶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暴发、洪水、干旱、龙卷风、森林火灾、战争、毒物泄漏等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很大,甚至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逆转的。6.试叙述现在全球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后果?该如何减缓全球变化?答:后果: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呼吸和分解。温度和生长季长度是制约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全球变暖使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物提高生产力,而使高温、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
②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地表气温上升2-3.5度,气候带将向高纬度地区迁移1度,向高海拔地带迁移100米。造成生物群落的迁移和在地理空间上的再分布;
③生态系统的物种构成和生物多样性;
④生态系统的构造。生物群落的变化和物种构成的变化显然使生态系统构造产生重大变化;(2分)⑤生态系统的功效。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文理学院《复变函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学业水平诊断(一)物理试题 含答案
- 妇幼保健院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 第3章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2022年初升高生物无忧衔接(人教版2019)(解析版)
- 【++初中语文+】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继电保护员(220kV及以下)机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国小学生包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骨架兰尼铜催化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锌合金手链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带状疱疹入院记录、病程、沟通病历书写模板
- 隐患排查记录表(液化气站)
- 电子病历六级评审实践分享课件
- XX(单位)因私出国(境)证照管理登记表
- DB34T 4307.1-2022+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桥梁部分-(高清正版)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期末复习题
- 三位数乘一位数练习题(300道)
- 种业市场营销大全课件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六篇】
- 《毛主席在花山》-完整版课件
- 西游记 品味经典名著导读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