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课程标准_第1页
《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课程标准_第2页
《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课程标准_第3页
《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课程标准_第4页
《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课程课程标准系(部):经济与管理系教研室:工商企业管理教研室日期:2010年9月1日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511101课程名称: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学时/学分:54学时(理论课学时数:54)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课程概述1.1课程的性质1.1.1必修课1.1.2专业核心课1.2课程定位《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组织内员工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本课程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重点探讨企业薪酬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工资制度、薪酬控制与调整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有关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操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企业薪酬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借鉴所学原理与方法,为企业制定薪酬管理的具体方案。

1.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技术、技巧。使学生不仅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能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面向专业岗位,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基于此,在课程设计上,突出以下几点:一是实用性和实效性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针对企业实际,重点让学生掌握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将相应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为此有重点地选择一些案例;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科的实际和发展趋势,强调学以致用,要关注本学科新技术的发展,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方向;二是理论性是本课程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基本理论的讲授,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涵盖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多学科理论相互交叉。2课程基本目标2.1知识目标1、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涵2、掌握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关系3、深刻理解绩效考核的含义、目的和意义4、掌握绩效考核的一般原则、基本方法5、掌握绩效考评个体评估和多人评估的各种技术及其运用6、能够提炼出对我国薪酬制度改革有帮助的意见和建议7、掌握工资等级制度的基本内容8、掌握五种年薪制模式的各自优缺点9、掌握基本工资制度设计的六大职能和设计要点2.2职业技能目标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能针对某个企业分析出该企业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体系的特点以及优缺点,并能简要制定出适合于该企业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体系。2.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5、培养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的能力。2.4职业证书学习完这门课程,为考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奠定基础。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3.1课程主要内容说明由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部门对组织的整体效率和获利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选取以下主要课程内容: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绩效考评技术、薪酬管理、国内外的薪酬制度、工资等级制度、薪酬管理的功能、薪酬管理的原则、薪酬制度设计、薪酬控制与支付3.2课程组织安排说明本课程共安排学时54学时,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因此,授课中,重视理论传授,兼有讨论等教学环节。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提高应用能力。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通过案例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学中力求兼顾基础理论、方法技术与实际应用三个方面,既注重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更注重较多实际应用。3.3课程教学内容序号单元教学内容及要求活动设计课内学时安排1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1.了解绩效考核的功效与发展沿革课堂讨论32.掌握企业薪酬管理发展脉络分析3.掌握现代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相互关系2绩效考核1.深刻理解绩效考核的含义、目的和意义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62.熟悉绩效考核体系3.掌握绩效考核的组织与实施3绩效管理1.掌握绩效管理的含义、目的和功能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62.熟悉绩效管理系统3.了解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4绩效考评技术1.掌握绩效考评个体评估和多人评估的各种技术及其运用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62.掌握目标管理法3.掌握平衡计分卡的应用4.了解关键绩效指标法5薪酬管理1.了解薪酬的内涵、构成及功能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62.掌握薪酬管理的含义、内容及过程3.能思考薪酬管理面临的挑战4.了解现代薪酬管理的新发展6国内外的薪酬制度1.掌握美、日、新、中四国的薪酬制度特点课堂讨论32.能够对四国的薪酬制度进行对比3.能提炼出对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有帮助的意见或建议7工资等级制度1.了解工资等级制度的含义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52.掌握工资等级制度的制定3.掌握工资等级制度的类型8薪酬管理的功能1.了解薪酬职能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52.掌握薪酬的构成几种薪酬管理体系3.掌握五种年薪制模式的各自优缺点股权激励9薪酬管理的原则1.掌握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讨论32.掌握薪酬分配的基础3.了解最低薪酬的确定10薪酬制度设计1.了解薪酬管理制度概述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52.掌握基本薪酬制度的设计3.了解薪酬体系设计11薪酬控制与支付1.掌握薪酬控制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32.了解薪酬支付艺术复习、考试3合计学时544实施建议4.1教学组织建议4.1.1教学设计要符合高职生的认知能力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课程的特点,按需施教,学了就做,做了就会,会了能用,有实感,见实效,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教学上可以这样安排:开始要少讲,使学生容易接受;安排简单练习,增加问题印象;重点地讲,根据突破难点、加强重点的需要,认真创设问题情景,精心设计好引言、课堂提问和板书提纲,锤炼教学语言;讨论或练习,进行验证性巩固;加强辅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综合训练,教师多点拨,学生多尝试;进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或规律认识。教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引导的强烈意识,讲授、辅导、讨论、训练和归纳总结紧密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4.1.2课程实施要突出高职办学的特点高职课程的教学要围绕就业这个导向,面向实际,应对具体的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管理岗位群,突出实际应用的训练和培养。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的基础相对较差,与在职人员相比,在校生又缺乏对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管理及相关业务处理的深刻体会认识,因此,教学实施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按照移情原理,人们比较容易接受或理解自己所接触和经历过的事情,对于高职生,应尽可能地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去讲解理论。4.1.3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实行“互动教学法”就是在讲授每一个知识要点以前,由老师先提出问题,并向学生提示思路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阅读参考书籍,在课上让学生充分讨论,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可以指定个别章节由学生自学自讲,并由其他同学评论,这样既强化了课堂学习效果,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4.1.4课堂讲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浓缩精华,突出重点,这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在课堂讲授课上,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师是导演和学生是演员”的角色定位,注意让问题驱动学生思维。我们常犯的错误是,教师成了演员,学生成了观众,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要留给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灵活多变的讲授方法:典型问题评价或讨论法,同类问题的归纳法,能够产生对知识总结和联想的图解法,这些方法都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并以简明的形式理清思路。4.2教学评价建议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考核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对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其分析应用等综合技能,考核方式采用平时、笔试相结合的考核。2、教学过程评价(1)教学理念先进,注重以人为本。(2)考核方式较为合理,注重平时考查;(3)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3、课程成绩形成方式考核成绩(满分100分)=平时(20%)+笔试(80%)4.3教材选用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贯彻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与实际的结合,教学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的结合。4.4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该课程教学队伍组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师3—5人,其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合理,培养计划适当。教学队伍专业方向相互搭配,研究方向多样,真正做到了优势互补。队伍成员分别主攻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金融理论等,不同的学术专长有助于教学团队在本课程建设中融合不同学科领域的优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5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本课程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体验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具体方法、流程,对相关理论有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4.6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课程要求利用丰富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源。在学院宽带信息网的支持下,应通过学院的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4.7其它本课程先修课程为《社会心理学》、《管理学基础》等课程,学习本课程为后续课程《人员素质测评》、《员工招聘与培训》等课程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编制人:编制单位:工商企业管理教研室编制日期:2010-9-1教研室主任:5771001803090012095579036822859633082577100180309001238657613739973576069657710018030900135945780775799025155125771001803090012387577164982601818051577100180309001213857213119215891832657710018030900123595790368223610760535771001803090012356576135286143791742577100180309001235557508786970469327917088100343355274101229944325833379170881003433552751018667329388320081708810034335610710158115250150052217088100343356108101000180059871732170881003433542951010741941426870171708810034335618410187866086962880217088100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