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逻辑学》—第二部分大小(量)—概述客观逻辑
第二部分
大小(量)第一章
量第二部分大小(量)我们现在接着从前的段读来解读。对这次开始的精读,我的的想法是:原文还是以整段为核心,然后对每一句进行标注,对标注的进行精读。1、在整段精读之前,重点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整体的逻辑思路的关注。二是中心词的跟踪即变化。三是相关的逻辑推导依据的理解。2、在精读的过程中,参照《哲学科学全书纲要》——这个主要是参照第一版,参照第一版的理由是—第一版出版于1817年,而《逻辑学》是1816年出齐的。虽说,黑格尔修订了《逻辑学》上,但变动大的还是出现在《量》,而这个变化,只是一些更新的阐述。基本思想和观念是没有变化的。3、在精读的过程中,参照先刚先生《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相关部分的论述。在引用他的观点或者译文的时候,我都会做相关的解释。在这种区别中,来相加比较中说明自己的相关观点。4、原文和精读的次序安排。首先出现的是原文,对欲加以解释的原文加以编号,以段为单位进行精读。原文加引号,字体是宋体,加粗,精读部分为仿宋字。好了,简单的解释就到这儿,我们开始读《逻辑学》。在精读这个原文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功课。这个功课就是黑格尔从“有”到“量”的过渡。我们先看《哲学科学全书纲要》(薛华先生翻译,2002年版,下同,以后坚持《全书》,只出现页码,其他不再标注。)《全书》第50节指出(p43—p44):“但这些多却是那本身是他物的一,因此它们是同一的东西。或者说如就其本身来看,排斥作为许多一彼此相对发生的否定的关系,同样本质上也是它们彼此相关的关系;由于一在它的排斥活动中使自己与之关联的那些一乃是一体,所有它也在它们中乃是使自己与自己本身关联。因此排斥同样本质上是吸引,于是排他的一或自为存在就扬弃自身。在一之内已达到其自在自为特定存在的质的规定性,以此便转化为作为被扬弃的规定性的规定性,亦即转化为量的存在。”本书在“自为之有”过渡到量的章节是这样来表述的:(p183——p184)“这种扬弃同样又表现出由于否定了直接物和实有物的外在关系而过渡到中介的无限关系,其结果是变,这种变由于它的环节不安定而沉到、或不如说是自身融合到单纯的直接性之中,这种有,根据它现在所获得的规定,就是量。”先刚先生《黑格尔全集》第5卷,关于这个过渡是这样来表述的:(p161)“与此同时,通过否定直接东西和定在者的外在关联这种扬弃就过渡到中介过程的无限关联,恰恰把之前的转变当作结果,而这个结果的诸环节虽然是运动不息的,但它本身已经沉入或更确切地说融入一种单纯的直接性。这个存在按照其如今获得的规定,就是量。”未来的原文的引入,也就是这三种基本的格式。一般不会有更多的东西来引用了。所以,在本文的开始,这个过渡部分搞的有点正式。这个也是体例的需要。我们就三者的说法,来求一个“同”,然后,简要分析一下其中不同的表述中,还有什么不同的规定没有。1、从“有”和“量”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三者均主张:量是从“有”或者“存在”转化而来的。这个转化就是一种“扬弃”或者否定。这个有(存在)是“自为之有”,表现为“一”(单一体——这个说法是先刚先生的,其实在《马全》中也是这样翻译的)。——这个“量”作为一种“自为之有”是一种“确定意义上的”——作为“规定性”。2、这个过渡是这样发生的。这种“规定性”是质(作为自身无限关联的一)被扬弃,或者说被忽视,而呈现为一种“直接性”——一种单纯的直接性,而这种直接性就是——多的直接性(这种多作为同一对立的规定性而存在)也就是是,这个时候的“一”不是作为一种自身关系,毋宁说是抛弃这种自身关联,作为一个同“多”一样的“直接性”。也就是说成为和“多”之中的一员。3、薛华先生、杨一之先生、先刚先生三者在这个过渡的最主要的区别点是:——薛:最简单,强调的是“一”作为扬弃,抛弃这个规定性,而得到一种新的规定性,而这个新的规定性呈现在“自为存在”就是“量”。——杨:这个扬弃是发生在“变”中,回复到“直接性”,也就是说,这个自为之有作为直接性在变中作为“量”。——先:这个“量”是作为一种“结果”而出现的,而这个结果是一种“转变”。而这种转变是“否定直接的东西和定在者的外在关联”——也就是说,这种转变是发生在这个自为存在抛弃这个自为存在所呈现出来的“直接的东西”同其他多的“定在”之间的对立而出现的一种“转变。”——也就是说,先先生所强调的是这种“外在的直接性”转变为“量”。我们细细品味这三者的说法,其实所指向的一致的就是从前的那个“自在之有”呈现为一种“量”的规定性,而这种规定性同从前的“自在之有”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坚持自己是独特的“一”,而这个“一”同原来的“多”是一样的了。“我们曾经指出过量与质的区别。①质是最初的、直接的规定性,量是对“有”漠不相关的规定性,是一个不是界限的界限,是绝对与为他之有同一的自为之有,——是多个的一的排斥,而这个排斥又直接是多个的一的非排斥,是多个的一的连续。②”通过前面的功课,我们就比较好理解黑格尔一开始这样的说法了。①关于量的规定前面的引文已经解决这个了。区别其实,就是从前是作为“自为存在”那个自身关系的统一性——作为单一体的“一”。这个一的规定性被抛弃了,在这种抛弃中,这个“一”,就变成了一个纯粹“量”的一。②这个部分,黑格尔就把从前质的规定性,简要点出:质之最初就是“直接性”,且“质”作为规定性,规定的就是这个“直接性”。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作为自身关系的“内在之有”就是将这个“质”转化为“单一体”。现在这个单一体又重新被扬弃了,在这种扬弃中,这个“质”消失了——更精确地说是“沉没”于“直接性”。不过这个时候,这个质是带着一个规定性“一”而回到从前那个“直接性”中,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作为量的“直接性”,是一个“单一体”的直观性而出现的。所以:——这个量对从前的“有”——自为之有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作为自身的同一的某物中的那种“某物”的规定性是漠不相关的。也就是说,在这个扬弃中,扬弃的就是这个“物”性。——这个时候,由于作为质的某物的“物”性消失了,这个时候,这个某物同其他的“多”的规定性的边界就开始模糊,所以,这个时候,能够加以区分的就是,这个或者那个了,也就是一个“量”的边界了。——这个时候的量,作为量,和其它的“多”是一样的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所有的量,作为它们的质的规定性都是一样的了——之所以一样,只是因为这个“质”——作为自为之有的质的规定性被取消了。——这个时候,量作为多,多也变为“一”,也就是说,多中的每一个都是“一”,每一个“一”都保持独立,且相互排斥。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区分那个是“一”,那些是“多”,也就是说,在量中,这种多和一的区分就被扬弃了。——这个时候,量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两种关系:排斥关系和非排斥关系。这种非排斥关系就表现为是一种“连续”的关系——多个一的连续。“因为自为之有物现在是这样建立的,不排除它的他物,反倒是在他物中肯定地继续自身,这样它便是他有,由于实有在这种连续中重又出现,同时这个实有的规定性也不再像在单纯的自身关系中那样,不再是实有的某物的直接规定性,而是建立起来的自身排斥自身,它所具有的自身关系倒不如说是在另一实有(一个自为之有物)中的规定性;①而且由于这些实有同时又是漠不相关的、反思自身的、无关系的界限,所以规定性一般也是在自身之外,是一个对自身绝对外在的东西,也是一个同样外在的某物;这样的界限以及它对内身和某物对它之漠不相关,就构成某物的量的规定性。②”这段话其实就是一句。说的比较长,只能被拆分为两句。在讨论这段话的含义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前面这段和这段的关系。按照黑格尔的风格,第一段是对“量”作为一个“对象。讨论这个对象作为共相的基本规定性,而规定性,也就构成概念的一般性,而这个一般性又是以后讨论的起点。而第二段就是对这个对象作为概念的内容进行规定,而这个规定性,就构成这个概念的特殊性。而第三段就是这个对象作为一个单一体,也就是作为统一性进行规定,就构成这个概念的个别性。而黑格尔基本的讨论顺序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进行讨论。也就是说,在一个阶段的结束就推导出另一个概念,在这个新的概念基础上再进行讨论。这样的方法就构成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格式。我们来看黑格尔上一段对“量”这个概念,作为对象的“共相”的规定性——量是有的直接性而这个直接性是建立在“质”——自为之有被抛弃的基础上。也就说说,对量来说,所有的量的质是相同的。作为直接性,这个量就是排斥和非排斥。就是单一和连续。我们来看,黑格尔是怎样来继续上面的说法继续的。我们来看第一句:①因为这个量是对“自为之有”的扬弃,所以,黑格尔在本段的讨论的就是这个“自为之有”作为扬弃后的规定性,而这个规定性,就是量的自身的规定性。所以,我们就看到:——在这样被“否定的自为之有”中,我们就看到,这个量就不再和从前的“自为之有”那样对“多”的排斥,这个时候,这个自为之有已经同化于“原来的多之中”,所以就不再“排除它的他物”——那个“多”。——因为这个“一”,已经泯于众中,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从前的“一”,已经放下了它的身架,返回到自身的那个“直接性”,而这个直接性只是被呈现为一种作为量的“一”。所以这个作为量的一,和多一样的量的一,就是那个“自身”。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那个直接性就是它的自身。——这个时候的直接性,这个时候作为同从前“自为之有”对立的“一”,已经化为了“量”的一,这个一,继续承担它的本身的存在性——这个存在性作为从前的“他有性”。——也就是说,在量的规定性中,呈现为规定性的又重新返回了直接性——也就是返回了“实有”。——而这个作为“量”的实有,和从前的作为“质”的实有是不同的。而从前那个作为“质”的时候,它的规定性是作为“物”的“直接性”。——而这个作为“量”的实有,现实的量的规定性是这样的一种:是建立起来的(这种建立是扬弃自为之有的单一体性——这种单一体性作为自为存在性)自身和自身的排斥——这个自身排斥,倒不如说,这个自身已经化为乌有——所以这个乌有的自身就排斥这种自身的区分。所以说,这个转化为“量”的自身关系倒不如说是在“另一个多”中那样的关系——从前的多的自身关系是现在的“一”——也就是说,从前的多是没有自身关系的,是建立在别的自身关系之上的。现在这个转化为“量”的自身关系,也是这样的一种,没有那种“内在”的自身关系了。换言之,现在所有的“量”的自身关系,都是建立在那种“直接性”之上的自身关系,而这种之所以是“自身关系”,只是因为这些直接性是被区分为“独立的”,也就是彼此独立的,彼此排斥的“一”。②后面法这一个部分,规定的是“彼此”排斥对方的“直接性”的“一”那样存在的规定性。根据上面被扬弃后“量”的规定,黑格尔就推知如下的规定性:——这些“实有”——作为量的“一”。就呈现出一种独立性,一种不关心自己的本身是什么,也不关心别的实有是什么规定性,在这种区别中,仅仅呈现的是一种量的边界——这种边界就是直接性的整体的直观,作为一种直观的是那个独立化的个体——作为这个个体的就是那个量的存在——是个“一”。——这样作为这样一个“一”的规定性现在来看就只有那个可以区别于其他“量”的“独一体”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从量的观点来看这个量的世界,所呈现的就是那个“原子化”的世界。所有的都呈现出一种“同一性”,没有质的区别,只有一个个的“个体”存在。——这样一个个的个体所呈现的就是那些量自身的存在以及区别于外在其他量的边界。这样的规定性,就是“量”的规定性。而对某物的量来说,则就是某物作为“量”是独立的一个个体性,而这个个体自身就是区别于其它量的边界。这样的一个边界是无所谓有什么自身的或者有什么规定性的——本来量否定的就是那个作为“物”的规定性。“首先要区别纯量和被规定的量,即定量。①量最初作为纯量,是回归到自身的、实在的自为之有,这个自为之有在那里还没有规定性,是牢固的,在自身中继续自己的无限的统一体。②”黑格尔在这个概述的第一段,讨论的概念“量”作为一个“对象”所具有的“共相”,然后在第二段,讨论的是这个“量”自身的规定性,接下来的第三段就是这个“量”,作为一个“概念”的总体,也就是作为一个“单一体”所具有的统一性,即这个统一体所具有的环节,而这个讨论就构成了“量”的个体性。在这个讨论中,黑格尔分三个部分,来阐述这个“量”的环节构成。我们来看,第一个环节,作为个体性,量这个统一性自身的“普遍性”是怎么被黑格尔所阐述的。黑格尔在这个部分,分为两句话。我们先来看第一句。①如果从普遍性来看,自然就会被区分为抽象的和相对这个抽象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最抽象的量,也就是那个最一般的量,就是一个“纯粹”的东西,作为量,这个纯粹的量就是“纯量”。——相对于这个抽象的,也就是一般的量而言,或者说,我们用这个纯粹的量作为“尺度”,用这样的尺度来进行规定,在这样一个尺度下,我们就得到了相对这个尺度的“特殊”的量,而这个特殊的量,就是一个被规定的量,而这个被规定的量,黑格尔告诉我们,这个就是“定量”。②第二句讨论的就是这个“纯量”的规定性。关于纯量,我们从上面的讨论中,就可以推知如下的规定性:——纯量是“最初”的量,因为,我们只有这样一个“纯粹的量”——这个量是从“有”转化而来的,也就是说,这样一个最初的量,是作为对“自为存在”的否定或者说是“扬弃”后得到的东西。也就是说,经过我们这样扬弃第一次得到的这样一个“量”的规定性,是作为最初的量,也是作为一个最抽象的量的“规定性”,也是作为“纯量”自身的规定性。——而这样一个被“扬弃”的自为之有——“量”的规定性就是:“是回归到自身的、实有的自为之有“,在这个最初的量中,我们看到,这样的量,没有了那个内在之有,也就是说,没有了那个内在的规定性——作为“物”自身的规定性,或者说这样的一个规定性是区别自身和区别于他物的规定性,这样的“量”所剩下的就唯有那个“直接性”的实有,所以,黑格尔说,这样的一个量是回到了“有”的——直接性,且这个时候,这个直接性还有一个规定性,就是那个“量”的“一”,所以这个时候的“有”,不是“纯有”,而是一个“实有”。所有这个时候的“纯量”就是这样的一个“实有的自为之有”。——这样一个“实有的自为之有”,因为是一个“一”,所以,这个“量”,作为这样的一个“一”,是牢固的。也就是说,除了这样一个牢固的“一”和那个可以作为区别的“直接性”的全体,这个纯粹的量,也就没有其他的规定了。——作为这样的一个“一”,这样的一个牢固的“整体性”,就是量的“继续自己的无限的统一体”——因为这样的一个统一体,是来自对“自为存在”的否定后的继承。——所否定的或者说那个所扬弃的不是这个“统一体”,而扬弃的是这个“统一体”的规定性——作为“单一体”的规定性。也就是说,这个扬弃“质”的实质是,把所有的质都做到“无区别化”——这样的一种扬弃,就是取消“区别”,在这种无差异化过程中,所有的量都是一样的了,这样的量,也就被抽象化,作为一个“抽象化”的成果,这样的量,也就是变成是最“一般的量”。作为这样的量,就是“纯量”的规定性。“其次,这个统一体进到了在它那里建立的规定性,就其本身说,这个规定性同时又不是规定性,或说是外在的规定性。①它变为定量。②定量是漠不相关的规定性,即超出并否定自身的规定性;作为这种他有之他有,定量就陷入无限进展中去了。③无限的定量又是扬弃了的、漠不相关的规定性,它是质的恢复。④”黑格尔继续讨论这个作为统一体的量的规定性。在这个讨论中,共有四句话。我们先来看第一句。①黑格尔首先指出,我们现在讨论的作为个体的量,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量是作为一个概念,作为一个概念的“个体性”,也就是说,这个个体性表现为概念就是“统一体”,就这个统一体的内容来看,就这个统一体的内容来对这个“统一体”的自身进行规定。那从这个内容来看待这个“统一体”是怎样的一种规定呢?“就其本身说”,这个规定性可以说是一个规定,也可以说不是一个规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规定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就是一个“完整的一”,这样的一个直观的一,因为这样的一个整体性,也可以算是一个规定性了。但这样的规定性,也仅仅只是一个外在的“直接性”,那个内在的规定性被“扬弃”掉了。所以这样作为统一体的“量”,仅仅只有这样一个“外在的规定性”了。②这样作为量自身的“外在的规定性”就是“定量”——因为这个时候,这个量是一个“规定性”。这样的一个定量,是相对那个独立性而言,也就是相对那个“外在性”而言,被规定下来的一个“量”。③因为这样的一个定量对“自身的规定性”是漠不相关的,也就是说,外在性是什么样的是无所谓的,只要是呈现为一个“外在性”就被规定为“定量”。这样的一种规定,事实上也是对这个“外在性”的一种超出——这种超出事实上也构成一种“否定”,否定了外在性的那种可以被规定为“质”的可能性。这样的一个定量,是作为一个“他有”的“他有”。因为这个定量所规定的仅仅是一种“量”,也就是说,在这种规定性中,量所强调的仅仅是一种“外在性”,以及这种“外在性”的可区分为一个“独立”的“一”。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定我们进行区分,我们可以得到无数个这样的“一”。那这样的一种区分,就会呈现为一种“无限性”。也就是说,这样的观点下,这样的一个“定量”就会到处被发现,因为这样的定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样因为没有被区别开,所以本身都是一样的。这样的量就被进展到一种“无限”——这种无限,只是因为无法规定清楚,呈现为一种“完全的未归定性”——这种规定性是相对那个“量”来说的未规定性。④黑格尔指出,现在我们按照量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量的世界,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无限的量”,而这个无限的量,事实上就是这个“外在的”“直接性”——有的世界。也就是说,在这种无限性中,我们看到的是那个“纯有”自身的规定性——“无规定性自身”。但是,这样的一个无限性的量,还不是那个“纯无”,比那个纯无还多了一个规定性“量”。所以,这样的一个“无限的量”,作为一个全体,就是一种规定性,一种量自身的规定性,而这样来看,这样的量,就有了质的规定性。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个无限的世界作为全体就是向“质”的一种“恢复”。“第三,定量在质的形式中就是量的比率。①定量一般只是超出自己,但是在比率中,它却超出自己而进入他有,以致它在他有中便有了规定;②同时他有也被建立,是另一定量:③于是当前呈现的,便是定量回归到自身和在他有中的自身关系。④”①这样一个无限的量,作为全体就是这个“统一体”的自身,就是量的质。所以,定量就变成了这个统一体的一个“环节”——或者说是一个“部分”。定量同这个全体来作比较,这个比较,就是一种“比率”。②作为定量的一般,也就是作为定量的抽象的共性,这个一般就超出定量自身了,也就是说,在这种超出中,达到了一种“共相”。但是在这个新得到的规定——“比率”中,这样的一个一般不但是超出自己的定量,而且还是进入到了全体中的其他部分,也就是说进入了一个“他有”——这个他有就是全体,所以,这个定量在这他有中,获得了自己的新的规定性。——他有中的规定性。③同时,随着这个比率的建立,区别于这个定量的其他部分,按照如此的方式,也就被建立起来,成为一个相对这个定量的另外一个“定量”。④这样,随着定量自己和相对定量之外的其他定量和全体所确定的“比率”的确定,在这个全体中,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各种比率,而这个比率所呈现的就是定量自身和定量全体自身的关系——这样一个定量全体是作为——量的质——这个质作为量的自身关系。“这种比率还以定量的外在性为基础,彼此相比的定量,是漠不相关的定量,即是说它们是这样在自身以外具有自身关系的;①——因此比率只是质与量形式的统一。②比率的辩证法是比率过渡为辩证的绝对的统一,过渡为尺度。③”这样,作为这个统一体就被规定完毕了,黑格尔在最后的一段中,表达的是这样一个规定性“量”未来的过渡形式。所以,最后的一段话,就是对这个量未来规定的一种推演。①这个量的过渡还是基于这样量自身的规定性。从比率来看,黑格尔说,这样的比率还是以“外在性”为基础的,这样的比率还是各自的外在性同整体的外在性的一种关系。因为仅仅是作为一种比例关系,所以各个比率自身,还呈现出一种“漠不相关性”。这种漠不相关也就是一种“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也是基于“定量”自身的独立性,也就是基于这种定量和全体的一种自身关系为基础上的。②所以,黑格尔就告诉我们,这样来看,这个比率就是作为定量和作为那个全体的量——质的统一,不过,因为仅仅只是一个比率的关系,所以,这种统一还是相当的简单,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也就是说,仅仅是一种形式的统一性。③这种比率按照自身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就是内在的必然性,自然就是克服那种内在的不足的那种必然性的进展。就是要过渡到一种“完全的”统一,也就是说,这种形式的统一,要有一个“内容”,一个有完全内容的统一性,而这种统一就是“尺度”。也就是说,这种量,最终要过渡到“尺度”,或者说是要发展到尺度。注释“在某物那里的界限,作为质,本质上就是某物的规定性。但是假如我们所谓界限,是指量的界限,譬如田亩变更了界限,那么,它在变更以前和以后都仍然是田亩。反之,假如它的质的界限有了变化,那么,它之所以为田亩的规定性,也将有变化,它将变为草地、森林等等。——一种较强或较弱的红色,总还是红色;但是假如它的质变了,它也就不再杠了,它将变为蓝等等。——大小的规定,作为定量,如以上所显示的,在任何其他例子也都会出现,因为有一个作为常在不变的东西作基础,这个常任不变的东西对它所具有的规定性是漠不相关的。正如在以上所举例子中那样,大小这一名词所指的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粤教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暨南大学离婚法律咨询与婚姻家庭法律纠纷调解与调解员培训合同3篇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岳麓版选修5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择性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版(2024)一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鸡西市中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5年冀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外研版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浙科版必修2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五年级下册语文组词表
- 2024 smart社区运营全案服务项目
- JT∕T 1477-2023 系列2集装箱 角件
- JT-T-566-2004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 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实施方案
-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讲义
- (完整版)共边比例定理及其应用
- 村情要素模板
- 德宏陇川县人民法院招聘聘用制书记员笔试真题2023
- 人工气道脱出应急预案
- 日本预防控制慢性病新型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启示的开题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