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甘肃省通渭二中2018届高三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A。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分封制下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项正确。题干强调分封制下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没有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排除A。宗法制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分封制在历史上有利有弊,如在西周时期,利大于弊;东周时,弊大于利,因此D项不准确,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2。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A。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答案】D【解析】“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指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D正确;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A错误;B不符合史实;秦朝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建立了封建官僚制度,C错误。3。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答案】A点睛:注意题干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C两项强调的是君权和相权的关系。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题干要求的是“宋初”.4.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D。大臣拉帮结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尉选取女婿的对象为朝廷重臣王导家,可以看出当时的婚姻依然讲究门当户对,讲究门第,B正确;材料与女性地位高低无关,也不能说明方式独特,结成儿女亲家,并不等同于拉帮结派,排除A、C、D.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婚姻观念5.德谟斯梯尼指出,雅典五百人会议中处于多数的一般成员的表现:他们“闭着嘴、不提建议,并且很可能,他们不惯于进入举行会议的房间。”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B.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C。公民参政活动集体意识淡薄D.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答案】C【解析】“不提建议、不惯于进入举行会议的房间”等字眼足以证明当时的雅典公民参政活动集体意识是非常淡薄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公民逃离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公正与客观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不提建议、不惯于进入举行会议的房间"体现的是公民参政活动集体意识淡薄.6.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A.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启蒙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为“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等人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即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故选C.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仝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答案】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8.“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A。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C。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可知是主张民主的,所以排除掉A;根据“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可知材料的观点认为可以推翻君主的反动统治,故应该是主张民主共和的,题目要求选择最早的倡导者,所以应该选择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9.潘恩认为,“宪法不是政府的行为,而是人民构建政府的行为,没有宪法的政府是没有权利的权力";“宪法先于政府,政府是宪法的产物”.下面事件最能体现这一宪政思想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C。1787年的美国联邦政府D.1871年巴黎公社委员会【答案】C【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宪法和政府的关系,着重强调的是宪法的重要性,宪法要先于政府,政府是宪法的产物。A选项不符合要求,临时政府并未按照《临时约法》来实行;B选项不满足条件,我国宪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确立的;C选项符合条件,1787宪法颁布之后,美国才根据宪法来组建联邦政府;D选项不符合条件,也是先有的政府再有的法令。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关键是明确本题的问题关键所在。回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这些政府和所颁布的法令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明确宪法颁布是优先于政府还是晚于政府。只要弄清楚这一点,解答本题便十分简单.10。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4年英国设立了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负责审读有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A.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相应保障B.不利于英国进一步地融入欧共体C.是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D.是对“孤立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是从维护英国自身利益出发的,也就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相应保障,A项正确。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更利于英国真正的进一步地融入欧共体,排除B。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更利于英国真正的进一步地融入欧共体而不是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排除C.英国加入欧共体是对“孤立主义”的突破而不是继承和发展,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1.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C【解析】“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指明了革命的斗争方式,故C项正确。A项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点睛: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夺权。(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12.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可知周恩来总理强调了中国外交保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根据材料“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的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可知周总理阐明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原则,在这次亚非会议上中国取得了外交上的重大胜利,说明了这一政策的实用性,C正确;ABD三项概括不够全面。所以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材料二在昔日广州商馆时期,一般贸易品的走私是没有的。后来,许多特权由条约获得,世界上的注意力转向中国.与此同时发生的就是鸦片走私,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就导致了一般的走私.俟后太平天国的叛变产生了混乱,在这混乱之中,广州完全被“叛军”包围,上海也从帝国官员的手里被夺去。外国在广州和上海的周围维持着中立……上海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自由港,从1854年5月起,中国政府从它的对外贸易方面就没有收到关税——【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普遍走私的那种“自由的”制度必须觅得另一种制度来代替;所宣布过的那种中立化的严格执行必须放弃。作为让步,阿礼国建议用外国人监督的方法去实现,人员由领事推荐,但是为中国服务,由中国付给薪金,并且在中国长官的节制下工作。……新的税务机构在1854年7月12日成立……新章程的实施受到了领事们的欢迎,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要终止那时存在的无政府状态;它也受到商人大众的欢迎,因为它结束了只对他们当中诚信较差的那些人有特殊利益的那种情况;再者,它使这个口岸的税务长官,能够获得除此之外并无别法取得的一项国税.——【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自由港”的原因和产生的不良影响。(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1)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原因: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的走私活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帝国主义的中立政策.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导致上海经济秩序的混乱。(3)影响:稳定经济秩序,受到各方欢迎;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上海海关管理权丧失,中国海关半殖民地化。【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要从地理位置、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的增加等多方面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主要从棉纺业发达的松江等专业化城市出现、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以及明清时期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等.(2)从材料二的具体内容来看上海成为“自由港”的原因要从多方面分析,例如,《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运动的进行、鸦片等严重的走私活动均是上海成为“自由港"的原因。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材料二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例如,中国政府从它的对外贸易方面就没有收到关税即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等。(3)这些措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的积极影响,例如,新章程的实施受到了领事们的欢迎也受到商人大众的欢迎即受到了各方的欢迎,二是消极影响,主要突出这些措施使上海海关管理权逐渐丧失,中国海关开始了半殖民地化进程.14。阅读下列材料: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全球通史》请回答:(1)为什么将“那一种共和政体"称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2)根据材料分析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3)结合中国历史说明为什么“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答案】(1)因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三权分立。(2)失败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等,使得共和政体未能真正实行。(3)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真正的人民共和国.失败的是“一代人"是指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多年最终以失败告终。【解析】(1)根据辛亥革命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与美国相似。(2)失败原因:根据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等角度分析。(3)根据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失败了,但使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2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对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工作,由于在此之前各大行政区、省、市的院系调整委员会已经相继成立,垂直的行政机构保证了院系调整方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进行。到1952年底,四分之三的院校完成了调整工作,一套模仿苏联教育思想的新的高等教育体制得以建立。通过调整,从1952年到1951年,综合性大学从55所减少到14所,工学院由28所增至38所,师范院校由12所增至33所.到1957年,全国高等院校共设置了专业323种,其中工科183种,而文科、政法、财经等专业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专业在校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到1957年降为9。6%.除此之外,这次调整还全面改造了高等院校内部结构,高等院校的方针政策、建设计划、规程制度、教学计划、教材编审、生产实习等都由国家统一掌控。——摘编自《1952:中国大学的死与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1952年院系调整实施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院系调整的影响。【答案】(1)背景:新中国成立,政权得以巩固;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即将开展;院系调整机构以及垂直的行政领导体制的建立。(2)影响:强化了苏联模式在我国教育上的影响;工科专业得以加强,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人才;加强了国家对高等院校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受到削弱,影响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当今中国高等院校的基本格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改革。从新中国1952年院系调整实施的背景及其影响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1952年"“垂直的行政机构保证了院系调整方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进行”并结合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来分析归纳.(2)从材料“一套模仿苏联教育思想的新的高等教育体制得以建立”“工学院由28所增至38所,师范院校由12所增至33所”“文科、政法、财经等专业比重急剧下降”“还全面改造了高等院校内部结构,高等院校的方针政策、建设计划、规程制度、教学计划、教材编审、生产实习等都由国家统一掌控”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点睛:第(1)问依据时间信息联想时代背景与相关重大历史事件从政治经济外交和思想三个方面归纳背景。第(2)问依据变化主要背景从人才结构上的问题对国家经济教育事业发展等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鮮自由与独立。——中美英《开罗宣言》(1)根据材料,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表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答案】(1)内容:强调中美英三国对日统一行动;归还被日本夺取或占领的中国等相关国家的领土;强调维护世界和平和反殖民的理念。背景:世界反法西斯大战形势发生大转折,胜利已初现曙光。(2)意义:《开罗宣言》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政治意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食欲所攫取之土地"即可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世界反法西斯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的角度指出其发表的历史背景。(2)本题根据材料“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打击侵略者、日本法西斯的灭亡、收复领土、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17.【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顾维钧,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18年11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巴黎和会.会上日本政府要求以战胜国的身份接管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顾维钧为此准备了《山东问题说贴》,力陈中国不能放弃孔夫子的诞生地山东,犹如基督徒不能放弃圣地耶路撒冷,震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